社会透视
激烈的时代变迁 国际文旅消费大市香港成港府新的挑战
【博览财经特稿】十几年前,内地客南下香港爆买奶粉。十几年后,港人蜂拥北上深圳过购物周末。激烈的时代变迁,从深港两地的人口流向开始。
北上消费,已成为港人生活习惯
小奢的服务体验,对应的却是颇具性价比的价格。陈小姐和男友一般会做两个小时的按摩和足疗,每人消费298元人民币。“如果是在香港做按摩,大概要花费400-500港币一个人。在深圳不仅便宜,而且比在香港更舒服 。”陈小姐对这家店很满意。
与陈小姐不同,港人邓小姐中意的是深圳的采耳。“在香港采耳大概要300多港币,但是深圳只要100多人民币。”邓小姐说,“我们来深圳以餐饮、美容方面的消费为主,主要看重这里的服务态度和质量,已经取代了很多原本在香港的花销。”
对于消费者的喜好度流动,市场总是高度敏锐。只要稍微在邓小姐常出没的写字楼逛一逛,就知道它更像是生活服务总集成。这样风格的写字楼,在深圳的福田、罗湖还有不少。它们的一个共同特色是除了按摩店,还集齐了一众美甲、美睫、采耳、理发等服务类店铺,很多都瞄准的是港人北上消费的风口。像陈小姐光顾的按摩店,就是去年9月开业。港人也对这些地盘越来越熟悉,生客或许会被各种大厦名字迷惑,但熟悉的港人会告诉你,这里面都 “别有洞天”。
促成港人到店消费意愿的,不仅有仓储会员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决定人们行为模式的一个核心关键——价格差。香港本地的超市比内地贵很多,尤其是肉食和蔬菜。福田山姆9个装的牛角包,平均一个只卖4元;而在香港的西饼店里,一个至少都要卖10元左右。
千千万万的港人个体,构成了口岸人员移动庞大数据中的一颗微粒。自2023年2月疫情和缓、内地与香港通关以来,港人北上越来越多。据香港入境处统计,去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其中四分之三是经由港深口岸出境。其中,去年下半年,港人经港深口岸北上的人数逐月递增,从6月的408万增长至12月的668万人次,增幅63.7%。
深圳福田区的商场里回荡着的是港式粤语,而在香港坚尼地城摆摊的本地商贩,却左等不到足够多的内地游客,右也等不到足够多的本地市民。港人罗老板在香港经营一家服装零售店,主要是从韩国批发成衣,然后在本地零售。
罗老板记得,这三次活动大概赚了2000港币。“这点利润太少了。”她说。她当时的分析是:“现在本地人都出去消费,又没有足够的游客进来,所以通关之后,生意反而没有之前好做了。”而在2月25日,罗老板表示,消费流失的情况要甚至比去年还要更加严重,现在的生意更加难做。
反映家庭日常花销的超市卖场也感受到了逆风。香港统计显示,2023年超级市场的销售额不升反降六个百分点,这被认为与北上采购的趋势有直接的联系。
“香港生意靠旅游,如果想要提振本地消费,最好的办法还是吸引更多的游客进来消费。”这是罗老板的观点,但也说到了一个问题点上——那就是来港的内地游客减少了。
而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以前充当消费活力角色的内地游客减少了。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自2023年2月恢复通关,每日约有8万人次内地游客访港。而在疫情前的2018年和2019年,这一数字约为14万和12万,也就是仅恢复至疫情前不足七成的水平。与之相对,港人每日北上约16万人次。
这一点,国际物业顾问仲量联行在2023年10月发布的市场报告中也指出过,访港内地游客的消费习惯已经改变,购物比例减少,本地社区旅游及饮食的比例增加。
旅游方式变化的背后,也有经济环境对人们花钱欲望的影响。所谓特种兵,也就是少花钱,节约式旅游。这种观念,首当其冲的是在香港过夜的人变少了。根据香港旅游网的数据,去年内地过夜游客约为1200万人次,较2018年足足下降了超过700万人次。若按照比较常见的一夜酒店700港币计算,酒店行业消失的就是49亿港币过夜费,这还只是起步。
港府的举措
在接受TVB新闻采访时,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执行总监罗振邦指出,零售业的复苏仍不全面,高息环境、港元强势、人民币贬值等因素是香港零售业无法控制的。在罗看来,两地汇率变化,影响着香港市民的购买力,这对港人是北上还是留港消费有影响。
换言之,人民币贬值、内地物价下跌,使得港元在内地的购买力变强,这被一些经济观察者们认为是过去一年香港本地消费流失的核心缘由。罗振邦认为,因宏观挑战持续,今年上半年零售销售额可能转跌,有个位数甚至两位数的跌幅。只有当港元强势、人民币贬值等相关因素转变,香港零售业的营商环境才有改善。
如果美联储降息,会促使投资者将资金从美国转移至其他市场,从而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这可能会导致港币在内地的购买力下降,会降低一点北上消费欲望。
不过,研究人员荀动也指出,香港零售业不能只是空等人民币升值。他说:“如果消费流失的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零售业持续受创,会有公司裁员,甚至倒闭。零售业不一定能承受住这种持续的冲击。”
像前文提到的港府推出的“香港夜缤纷”一系列夜间活动,就是其中一项,意在吸引市民外出消费。小吃摊、杂货摊、音乐艺术表演,内地城市重视的“夜间经济”,也在香港找到了对标。
此外,“盛事经济”也是港府推出的提振零售的另一重头。其内核是,港府希望争取更多大型赛事和演出落户香港,从而给本地经济提供活力 。据港府披露,2024年,香港单在上半年就安排了超过80项盛事,包括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迈阿密国际访港,大年初一初二的烟花汇演,还有高尔夫巡回赛,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等。在港府公布的2024-25财政预算中,还增拨10.95亿港元以开展维港烟花、无人机表演等相关活动。
当然,这些措施的愿景都面临着种种挑战。比如万众期待的迈阿密国际访港,就因为梅西事件泼了一盆冷水。政策的效果如何,还待实际和市民的共同检验。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以前是内地客大包小包买爆香港,现在换港人大包小包、穿洞洞鞋走遍深圳。对于港人北上,深圳摆出的架势,似乎更愿意把这个化作城市机遇,来吸引更多的港人“钱进特区”。
而据港媒《星岛日报》2月4日报道,深圳的餐厅在除夕夜一桌难求,其中福田口岸附近的一家海鲜餐厅,预订年夜饭的香港游客较去年多了几乎一倍。与之相反,多间香港本地餐厅向该报表示,客人数量和消费力都大不如前。
面对香港这样一个现金奶牛,在如今的深圳,靠近福田、罗湖口岸的主要商圈周边,通过点评软件不难发现,这些地方正涌现出一批强烈面向港人口袋的服务业态。
同年9月,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针对港人消费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仅包括提升罗湖、福田两大口岸区域的商圈经济,还涉及为港澳游客发放消费券,推动港澳游客在深消费向医疗美容等多业态延伸,开通口岸接驳线路等。
对内地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来说,父母去港抢奶粉,似乎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港人来深,于他们已经变得稀松平常,理所当然。换一个立场,越来越多的深圳小伙伴去香港,都有一个疑问,香港还有啥是深圳买不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