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2018.6.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5 08: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央妈委派“丫鬟婆子”贴身“盯防”,甭指望定向降准资金“绕道股市”!》:6月24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约释放7000亿资金。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此次“定向降准”,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大概率将缓解市场资金的紧张度,尤其是缓解了股市悲观市场预期;但是,实际资金是否流向股市,不乐观;依旧是股市存量资金相比上周活跃;如果中美贸易不出现新的恶化,则行情可以启稳;抄底机会短期显现。

《决策层关键时刻“定”对外战略,中美博弈或有新“转机”》:中国决策层明确发出“正确角色观,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换言之,就是要看清楚自己斗争的“本钱”,要冷静,要科学制定外交方针政策。而这都基于决策层这样一个判断:“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言下之意,就是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结合当前的实际需要看,中国在此轮“全球贸易博弈”当中,究竟会作何定位和目标,决策层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和规划,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在此轮贸易博弈当中。





                                           热点聚焦
                 



决策层关键时刻“定”对外战略,中美博弈或有新“转机”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中国决策层明确发出“正确角色观,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换言之,就是要看清楚自己斗争的“本钱”,要冷静,要科学制定外交方针政策。而这都基于决策层这样一个判断:“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言下之意,就是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结合当前的实际需要看,中国在此轮“全球贸易博弈”当中,究竟会作何定位和目标,决策层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和规划,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在此轮贸易博弈当中。

                                 
【博览财经研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决策层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随着中美贸易博弈的尖锐化,尤其是中兴事件,使得相当一部分国人、精英,对近年来国内部分媒体和人士,对国家建设成就的“宣传”,颇多质疑,认为正是这种“自我表扬”,加速了美方对华的“战略质疑”,进而展开了“战略压制”,恶化了中美关系。
博览研究员不知道,已经长成大象的中国,如果继续“装兔子”,是否还能够“混迹其间”不被发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2009年底美方抛出的“G2”模式,与“中美国”概念,被中方“断然决绝”之后,201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就开始着手布局“亚太再平衡”。虽然特朗普就任之后,从措辞上避免使用“前竞争对手”的概念,但仍然强化了对华的战略遏制,只不过用词改为了“印太战略”而已。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此轮中美贸易战,是在新时期整个中美关系“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更是美国同包括其“传统盟友”在内的,全球关系与利益调整的必然,个人认为,无论中方如何“打扮自己”,是继续cos“小白”,还是“本色”play“巨龙”,都难免“挨这一刀”
面对美方的“不当贸易制裁行为”,不仅中国明确反制,德国、土耳其也已加入与美国的博弈,而欧盟自22日起正式对从美国进口的价值约28亿欧元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特朗普则在推特上再次扬言,美国还将对欧盟出口的汽车征收20%的关税。
如今中美博弈,正在变成“全球贸易战”,且进入短兵相接的“关键时刻”,从短期看,美方在贸易立场上一再的“出尔反尔”,使得市场根本不可能预期未来中美贸易战究竟会“恶化”到何种程度,风险市场自然就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而从中长期看,包括中美这两家“体量最大、复苏趋势最好”的经济体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正式开启了“互相伤害”的贸易战,这些都给本就不太确定的“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就在此时,中国决策层明确发出“正确角色观,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
换言之,就是要看清楚自己斗争的“本钱”,要冷静,要科学制定外交方针政策。而这都基于决策层这样一个判断:“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言下之意,就是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结合当前的实际需要看,中国在此轮“全球贸易博弈”当中,究竟会作何定位和目标,决策层已经有了充分的认知和规划,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在此轮贸易博弈当中
总结而言,决策层明确了如何厘清当前困扰全球经济与中国资本市场走向的“对外关系(当前首先就是对美经贸关系,与中美战略定位)”,有利于缓解投资人对未来经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的预期。
而这也决定了,从中期“策略”层面上看,中美之间仍然有足够的“交换时空”来尽量弥合彼此的“分歧”,“勾兑”共同利益——


                                 
                                           博览视点
                 



“定向降准”并非是“放宽”货币政策,而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等问题!                 
【研究员】:可可


                                 
央行定向降准其目的并非是“放宽货币政策”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央行降准符合市场预期以及也符合博览研究员此前的判断。
博览研究员认为,此次定向降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表格的分析可知,此次央行的“定向降准”有望释放7000亿元的流动性。在当前货币乘数5.4倍左右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衍生出3.78万亿的广义货币M2。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较大的政策利好。因为释放出来的资金是长期资金,比央行平时使用的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释放出的资金成本更低、时间更长。
这是否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转宽松?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央行的“定向降准”显然不代表宽松,只是去杠杆过程中,希望平滑一下冲击而已。
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真正做到中性实际上是要保持适度的紧缩,至少有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近期人民币持续贬值。人民币贬值的背景是美联储加息,美元指数不断上升,中国遭遇资本外逃引发汇率风险——
其二、国内自身去杠杆因素。虽然去杠杆短期或可能频繁引爆债务地雷并对流动性造成压力,甚至还可能给宏观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央行在去杠杆趋势不变过程中,偶尔适当放松流动性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平滑其他风险因素的冲击。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融难融资贵是定向降准目的所在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最新的国务院会议内容来看,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融难融资贵是定向降准目的所在博览研究员注意到,除了央行出台“定向降准”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外,近期决策层还采取了如下行动:
6月20日,国务院决定对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相应调整,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为组长。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稳定运行,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巩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增强市场信心,促进比较充分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从今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禁止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减少融资附加费用;
将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合格抵押品范围。
同时,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去年央行就有一次“定向降准”的动作,也是面向小微企业降准: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在金融降杠杆大背景下,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短期对冲宏观审慎收紧是不得已的选择。但若既要打破刚性兑付、金融同业杠杆降到合理水平,又要不造成民企、小微企业融资一刀切收紧,需要诸多政策和改革的配合,二者是个两难选择。
很显然,在半年度末,此时央行定向降准,一方面是稳定市场的流动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旨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央妈委派“丫鬟婆子”贴身“盯防”,甭指望定向降准资金“绕道股市”!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6月24日央行宣布“定向降准”约释放7000亿资金。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此次“定向降准”,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大概率将缓解市场资金的紧张度,尤其是缓解了股市悲观市场预期;但是,实际资金是否流向股市,不乐观;依旧是股市存量资金相比上周活跃;如果中美贸易不出现新的恶化,则行情可以启稳;抄底机会短期显现。

                                 
【博览财经研报】此次定向降准,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对资本市场利好有限,因为央妈已经在做“贴身盯防”,杜绝资金“违规流入不该去的地方”——对于扶持“债转股”的5000亿资金,央妈要求,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对于“扶持小微”的2000亿资金,央妈强调,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
但A股仍有望迎来短期超跌反弹,估值便宜、业绩超预期的黑色系周期股及前期跌幅巨大的部分成长股均有机会。但是,中期角度,市场仍面临巨大的海外不确定性及去杠杆过程中的经济阵痛,市场仍不能掉以轻心。
央行四次定向降准,次日沪指三次上涨
6月24日晚17:02,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约“定向”释放7000亿,扶持“债转股”(约5000亿),和小微融资(约2000亿)。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此次“定向降准”,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大概率将缓解市场资金的紧张度,尤其是缓解了股市悲观市场预期;但是,实际资金是否流向股市,不乐观;依旧是股市存量资金相比上周活跃;如果中美贸易不出现新的恶化,则行情可以启稳;抄底机会短期显现
近年来,定向降准成为央行调整准备金的一种常用手段。
央行曾经四次定向降准,从降准次日沪指表现来看,央行正式宣布方案后,其中三次沪指均出现上涨,十年期国债期货则出现了两次上涨、一次下跌以及一次横盘。
博览研究员认为,这种结构式宽松和历史上的宽松周期不同,这是一种保障内外均衡、维系政策大局与防风险推改革平衡的刀刃上的克制:一方面支持债转股,化解紧信用严监管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给小微企业更多的信贷与流动性支持。
市场或许猜测,此次降准与近期中国股市持续大跌有关。易纲在6月19日股市暴跌之后发表讲话,也表明央行承担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但“定向降准”对股市短期行情反弹有利,但中长期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1、短期市场情绪得到缓解,A股的超跌反弹有望延续;
从股市自身看,经过此前的连续下跌,估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的:从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低估值股票占比、市场总体业绩增速、高增长股票占比等几个指标来看,目前A股的估值都是历史底部水平。
从破净数看,今年二季度A股破净数达到278家,创2005年以来新高,历史上在市场底部区域A股破净股数量往往剧增。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低于上证综指2638点,结构分布类似2013年6月的1849点,政策具备微调条件,市场望迎来破后而立的机会期。
在监管层持续释放“维稳信号”,而央行“如期降准”等多个利好共振之下,延续上周五的超跌反弹势头概率很大。
未来反弹能否延续,一看外部中美贸易战短期内释放还有“黑天鹅”风险;二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如何持续
2、反弹的持续推动力,不能寄希望于“货币宽松”,资金的导向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新经济;
需要强调的是,“定向降准”更多是“预期层面”的利好刺激,但实际上,“降准”资金很难“流入股市”的。
这不仅有近年来“强监管、去杠杆”所形成的“肃杀”氛围迫使相关机构“不敢顶风作案”,而且,为了防止有人“作奸犯科”,针对此次“定向降准”所释放的7000亿资金,央妈都委派了“丫鬟婆子”逐一“贴身服务”,指望其“绕道资本市场”、炒股的可能性很低——
1)央行下调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十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撬动相同规模的社会资金参与。
央妈明确表示,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的项目。相关银行要建立台账,逐笔详细记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实施情况,按季报送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
2)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可释放资金约2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相关银行开拓小微企业市场,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央妈强调,金融机构使用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融资的情况将纳入人民银行宏观审慎评估
可见,建立“台账”+“宏观审慎”评估,意味着央妈很可能会“逐一查账”,监控降准资金的去向,是否符合“债转股、扶持小微”的“定向”要求,“指望”准带动流动性进入股市的“歪歪”,只能适可而止了……
3、综上所述,增量资金能否进入股市,仍然存疑,短中期内,A股大概率仍是“存量博弈”的市场
虽然央妈“定向降准”在预期上缓解了市场对资金的“忧虑”,但股市内部,无论是股权质押的“强平”,还是扩容节奏的延续,股市低迷的成交量在预示着“中国很多小市值企业正在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决战”,在这存量博弈的市场当中,“大票”正在不断吸食“小票”的流动性,以满足自身“坐大”所必须的资金量,这是这个无力扩大资金来源,但必须“弱肉强食”的市场,别无选择的结果——
以6月22日两市成交额来看,总成交为2993亿元,单日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共有688只,占比19.5%,而这688只股票累计成交2151.59亿元,占今日总成交的72%。这意味着,两成股票吸引了市场七成资金
货币越来越紧,整个市场就这么点蛋糕怎么够分?自然还是那些有本事的大公司能抢到更多的资本。也就是说抱团取暖一九分化是一个长期趋势。大票吃肉的时候散户很少跟上,小票挨刀的时候一刀没少挨。就是这样的一个披着牛皮的熊市慢慢地反噬散户的血汗。
总结
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对资本市场利好有限,但A股仍有望迎来短期超跌反弹,估值便宜、业绩超预期的黑色系周期股及前期跌幅巨大的部分成长股均有机会。但是,中期角度,市场仍面临巨大的海外不确定性及去杠杆过程中的经济阵痛,市场仍不能掉以轻心。
总体看,博览研究员认为,降准释放流动性主要用于实体去杠杆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类似4月降准,对市场流动性影响有限
而在这样的一个定向降准周期内,债券尤其是利率与高等级的投资机会相对突出,但是股票受制于供需缺口收窄后周期类行业利润增速的放缓、实体总需求边际下滑、信用风险的担忧、贸易战高度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偏好压制及股票质押去杠杆的压力等因素,机会相对有限
A股投资机会,个人认为,短中期内,“僵尸股”越来越多,而那些“大而美”的“核心资产”则是越来越滋润。
而这种分化的结果,就使得资金仍然集中在“有业绩支撑”的周期品、消费白马,而长期看,则势必要在“新经济”当中寻找“潜在的爆款”,百里挑一,这当然很难,但只有这样才有“暴利机会”,否则,继续“守着消费白马股”,得一个“平安富贵”也是不错的!


                                 
                                           背景参考
                 



“定向降准”旨在部分对冲“过度紧缩的去杠杆可能引发的严重经济箫条”!                 
【研究员】: 可可
编者按:黄奇帆表示,去杠杆当然会带来金融紧缩,但措施不当,金融过度紧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箫条、企业倒闭、金融坏账、经济崩盘等局面。5月份的经济数据似乎已经验证了黄奇帆的判断。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民企一向在正规金融体系处于弱势地位,相比国企难以获得正规金融体系的支持,不得不在正规体系之外寻找更多的支持,但是金融监管恰恰打击的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各种灰色地带,设置了种种禁止或限制。因此,去杠杆导致的货币紧缩实际上却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再融资。过去借钱的模式玩不下去了,雪球滚不动了,那么违约就来了。而,打破刚性兑付,债务违约事件频繁爆发又可能会接着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这次央行的“定向降准”就是旨在解决“去杠杆”和部分企业“再融资难”等问题。

                                 
博览财经观察】6月23日,黄奇帆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主题论坛上,围绕宏观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两个问题,发表了相关演讲。
黄奇帆表示,过度紧缩型的去杠杆。这是非常糟糕的去杠杆,去杠杆当然会带来金融紧缩,但措施不当,金融过度紧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箫条、企业倒闭、金融坏账、经济崩盘等局面。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非常糟糕造成严重经济箫条
5月份的经济数据似乎已经验证了黄奇帆的判断。在去杠杆的大趋势下,中国宏观经济需求央行5月金融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仅7608亿人民币,预期13000亿人民币,前值由15600亿人民币修正为15605亿人民币。社融增速严重不及预期。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主要是因为,民企一向在正规金融体系处于弱势地位,相比国企难以获得正规金融体系的支持,不得不在正规体系之外寻找更多的支持,但是金融监管恰恰打击的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各种灰色地带,设置了种种禁止或限制。因此,去杠杆导致的货币紧缩实际上却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再融资。过去借钱的模式玩不下去了,雪球滚不动了,那么违约就来了。而,打破刚性兑付,债务违约事件频繁爆发又可能会接着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而,这次央行的“定向降准”就是旨在解决“去杠杆”和部分企业再融资难等问题。
关于宏观经济去杠杆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中国经济去杠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去杠杆、防风险的工作作为今年三大关键性的重点任务之一,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目前,我国的宏观杠杆率确实比较高,具体有四个指标可以衡量:
一是M2:2017年,中国M2已经达到170万亿元,我国GDP是82万亿,占比已经达到2.1:1。相比而言,美国的M2跟GDP比是0.9:1,现在M2大约是18万亿美元。所以,我们这个指标显然是非常非常地高。
二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005年,我国金融GDP比重只有4%,之后迅速上升,2016年年底是8.4%,去年底是7.9%,今年1-5月份还是在7.8%左右。从全球看,全球金融增加值占GDP的4%左右。我国这一比重,已超过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在西方,金融业比重过高往往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比如,日本1990年达到高点6.9%,随后经济危机爆发,资产负债表衰退,步入“失去的二十年”。美国2001年达到高点7.7%,之后互联网泡沫破灭,2006年达到7.6%,之后次贷危机发生。
三是:宏观经济杠杆率。去年,包括政府的债务,居民的债务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加在一起差不多是GDP的250%,在世界上处在较高的位置。在这三大部分的债务杠杆之中,去年底政府的总债务是37万亿人民币左右,占GDP的47%左右。居民的债务,过去几年增长的比较快,目前占GDP比重是45%左右。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这个债务占GDP的160%左右,这个量是非常大的。目前,美国也是250%,日本有350%,英国也比较高,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中财政比较差的国家也异常的高。即使这样,中国也排在世界前列。
四是:全社会新增融资中的债务率。每年的全社会新增融资量,在十年前是五六万亿元,五年前是10-12万亿元,去年全社会新增的融资18万亿元。在新增融资中,股权性质只占总的融资量的10%,90%是债权。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每年新增的融资总是90%是债权,10%是股权的话,10年后我国的债务肯定不是缩小,只会越来越高。
从这四个指标来看,中央提出宏观经济去杠杆、防风险,不是无的放矢,是抓住了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害。纵观过去全球100年各西方主要国家去杠杆的经验和教训,去杠杆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过度紧缩型的去杠杆。这是非常糟糕的去杠杆,去杠杆当然会带来金融紧缩,但措施不当,金融过度紧缩,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箫条、企业倒闭、金融坏账、经济崩盘等局面。
二是严重通胀型去杠杆。通货膨胀也能去杠杆。通过加货币去杠杆,坏账通过发货币稀释掉了,这种通货膨胀把坏账转嫁给居民,如果过于严重,会带来剧烈的经济危机、社会振荡。
三是良性的去杠杆。虽然经济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是还是健康地向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趋好,既降低了宏观经济的高杠杆,又避免了经济萧条,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良性的宏观经济去杠杆,要从宏观上形成去杠杆的目标体系和结构。假如,我国国民经济宏观杠杆目标下降50个点,杠杆率维持在200%左右比较合理。那么,财政、居民和企业三方面是平均降,还是突出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这一块?要害是把企业160%的负债率降三五十个点到100%-120%。这是一个定量定性的宏观目标,操作上既不能一刀切地想两三年解决,这容易造成糟糕型的通缩去杠杆,也不能用一种办法孤注一掷,应该多元化去杠杆。
从宏观上看,至少可以用五种办法一起着力:
一是:核销破产。如果现在130万亿企业债务中有5%是必须破产关闭的企业造成的,那就该有6万多亿的坏账核销。这对企业来说是破产关闭,对银行来说是坏账核销,宏观上说是债务减免。
二是:收购重组。这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没有破产,但是会有一些债务豁免。比如,2000年前后的国有企业改革,实施了1.3万亿元的债转股、债务剥离,当时的债转股重组中,对活下来的企业约减免了五千多亿的债务。如果现在我国130万亿企业债务有10%需要通过债转股收购兼并等资产管理手段重组的,那也会有6万多亿元债务减免。
三是:提高股权融资比重。如果全社会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提高到50%,那么一年就增加8万亿、10万亿的股权,这样企业债务三五年相当于会减少三四十万亿,一年十万亿的话,五年就有五十万亿,三年里面就是三十万亿。
四是:调整物价指数。通货膨胀是客观存在的,就算每年保持2%-3%的增长,五年也有10个点的债务会被稀释掉。如果完全变成紧缩,那么资金链会出问题的。
五是:平稳调控M2增长率。每年M2增长率应该约等于当年GDP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如果GDP是6.5%,通货膨胀率2.5%,加在一起是9%,再加一个平减系数。在通胀时期平减系数逆周期调控减1个点,通缩时期加1个点。总之,这一方面要平稳,既不能像前几年15%、16%的增长率,也不能为去杠杆骤然把增长率降到5%、6%。
关于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防范和去杠杆
在金融监管中,最需要防范的金融产品创新这一方面因为金融产品创新往往是通过多种金融产品和工具叠加,抬高杠杆,以获取丰厚利润的代名词。
银行、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企业按牌照功能各管各的与企业做业务是一种常规,但是如果一个金融企业将多种牌照的通道业务叠加、嵌套成一个出口与企业形成融资、投资的接口关系,往往就是产品创新。通常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影子银行的资管业务包含着大量的这类产品创新。影子银行的基本运行方式就是从短期的资金市场获得融资,然后投资到期限较长、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中。商业银行的资金通过表外理财业务或同业拆借市场转移到影子银行,成为这些金融产品的基础资产。
在这个过程中,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性放大了金融风险、不透明性产生了金融风险、与商业银行的关联性传递了金融风险。因此,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业特别是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影子银行、资管业务是相伴相生的关系,但任何金融工具的使用都需要把握一个“度”。从横向看,我国形成了银行、债券、保险、小贷、保理、担保以及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基金等十七八个金融品种、业务、牌照。
从纵向看,一般来说,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设计的任何金融产品在吸收资金和投放资金时往往采用高息揽储、刚性兑付、资金池、期限错配、多通道叠加、多抽屉协议嵌套“六种组合器”,比如为了吸引资金而大量使用高息理财和高息揽储的高回报诱惑、为了增加信用给与投资者刚性兑付的印象、为了沉淀资金建立资金池等、为了提高资金投放效益则大量使用期限错配、多抽屉嵌套、多通道叠加等手段,这六种手段事实上会使金融系统杠杆累积、透明度降低,在顺周期时产品效益大幅叠加增长,在逆周期时产品亏损也是大幅叠加增长。总之,在影子银行的理财业务、资管业务开展过程中,横坐标上武器库中有“十八般武器”,纵坐标上连接工具有“六种组合器”。
当“十八般武器”与“六种组合器”以不同的组合形式结合在一起,就是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如果组合得好,信用、杠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边界内,既表现为合理的杠杆比,又表现为有信用,那就是成功的创新。如果组合的不好,就是伪创新、乱创新。
最关键、最重要的事是防止高杠杆叠加造成的高风险积聚。在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配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每个环节杠杆比虽然合规,但多嵌套、多通道、多环节叠加成高杠杆的畸形状况。这就应实行表内表外穿透监管。只要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融资,就应把各环节各通道的杠杆比打通算账。比如,如果小贷公司的资本融资比是1:2.3,形成的贷款做ABS如果可以反复循环10次、20次,就会形成几十倍的杠杆比,证券交易所就应对此设立循环次数,比方说不得超过三或四次,两项叠加,整体融资总量的资本充足率应约束在1:10以内,从而实现风险大体可控、市场也能搞活的局面。
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非常糟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箫条
◆从数据上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去杠杆的大趋势下,中国宏观经济需求偏弱:
●首先,领先指标金融数据的低迷,正逐步向实体经济传导。央行5月金融数据显示。5月社会融资规模仅7608亿人民币,预期13000亿人民币,前值由15600亿人民币修正为15605亿人民币。社融增速严重不及预期。
●其他经济数据,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消费增速等,也表明了中国宏观经济需求整理走弱。中国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8.5%,低于预期值9.6%和前值 9.4%。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较4月回落0.2个百分点,也低于市场预期的7%。1至5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继续放缓至6.1%,预期7%,前值7%。
●房地产投资增速虽然坚挺,但是独木难支。融资环境收紧与信用分化,会影响企业的资本开支意愿。比如,房企融资严重依靠非标。如今在资管新规的规范下,非标融资受阻。
从金融角度看,中国宏观经济需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去杠杆使得信贷收紧所致。
◆去杠杆,打破刚性兑付正在引爆各个行业的债务违约地雷。自4月中旬以来,信用债市场像着了魔一样,违约事件接连不断——
民企一向在正规金融体系处于弱势地位,相比国企难以获得正规金融体系的支持,不得不在正规体系之外寻找更多的支持,但是金融监管恰恰打击的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各种灰色地带,设置了种种禁止或限制。因此,去杠杆导致的货币紧缩实际上却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再融资。过去借钱的模式玩不下去了,雪球滚不动了,那么违约就来了……
而,打破刚性兑付,债务违约事件频繁爆发又可能会接着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17 06:43 , Processed in 0.14134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