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股票内参--首席证券周刊2017.7.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8 09: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工会:金融得以“假释”,股市不再“受虐”!》:我们的政策研究体系有个逻辑,只有国家需要股市之际,才是牛市的前提。简单说,本次会议表达了中央对金融行业由此前的十分忧心、被边缘化,到如今对金融“有所依赖”。但这并非是全部,要不是经济去杠杆的需要,要不是国企急待降杠杆,金融不会被“假释”,毕竟是“坏人”。但“假释”也是有条件的,除了防守风险底线,首先明确的是尽管“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并且在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一行三会”包括地方金融管理都要在中央事权前提下来发展金融。也就是说,包括“一行三会”以及地方金融,今后会采取垂直管理模式,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对股市来讲,因经济去杠杆的需求,直接融资的地位得以提升,股市的重要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了。股市从“从严监管”向“在发展中规范”的方针渐行转变。在近期内参“长线资金做好准备入市”的研报中,我们也强调过“政策是否对金融松绑”的观察点(是我们强化对长线资金准备入市的信心前提),而此间会议精神恰好得以肯定。

警惕“大金融板块”短期或出现对金融会议的“利好兑现”效应》:研究员认为,从中长期来说,除国企改革板块外,非银金融或许会因为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金融结构优化作为重点工作而受益,但工程基建三板块却会因本次会议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做出的新约束,而遭遇负面打击。就短期来说,虽然会议事关宏观政策,不应作为预判短期行情的主要依据,但从事件炒作的角度看,联系到近两周来大金融板块的上涨,则本次会议的召开,可能会对这一板块形成利好兑现的影响。




e119094fbad297151f65a21e8af0c8dd.gif
热点聚焦
66ac4c49d3a7ba9dc2e62b2000b33576.gif


[url=]
金工会:金融得以“假释”,股市不再“受虐”![/url]
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有关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什么高规格等等,网上各种描述已经烂大街了,我就不重复了。关键一点,会议最大试亮点是,将关了两年的金融从禁锢中“假释”出来了!即会议体现了党中央需要金融帮经济去杠杆。
通稿中,对金融“去杠杆”未提及,而是反复提到: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还有一句: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金融怎样才能帮国企降杠杆呢?学术上称直接融资,说白了,多发股票、多发债券。
我们的政策研究体系有个逻辑,只有国家需要股市之际,才是牛市的前提。
简单说,本次会议表达了中央对金融行业由此前的十分忧心、被边缘化,到如今对金融“有所依赖”。
但这并非是全部,要不是经济去杠杆的需要,要不是国企急待降杠杆,金融不会被“假释”,毕竟是“坏人”。
但“假释”也是有条件的,除了防守风险底线,首先明确的是尽管“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并且在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一行三会”包括地方金融管理都要在中央事权前提下来发展金融。
也就是说,包括“一行三会”以及地方金融,今后会采取垂直管理模式,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
对股市来讲,因经济去杠杆的需求,直接融资的地位得以提升,股市的重要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了。股市从“从严监管”向“在发展中规范”的方针渐行转变。
在近期内参《长线资金做好准备入市》的研报中,我们也强调过“政策是否对金融松绑”的观察点(是我们强化对长线资金准备入市的信心前提),而此间会议精神恰好得以肯定。
不过,我们仍要在此强调,历史规律是往往“政策底”先于“市场底”。而“市场底”要形成,需要市场预期的大体一致。这个一致预期,需多久、什么时点等等交给市场,如同5178点下来,未击穿60天均线前,大部分人认为是只回调,牛市未结束。
当然,我还有个疑问,股市走好了怎么脱虚向实呢?你有两个口袋,一个左口袋装IPO的钱,一个右口袋装二级交易者的钱,两个口袋是通的,钱先进右口袋,你怎么让左口袋的钱多起来?此前,国家发现右口袋的钱,是加了银行的杠杆、老百姓杠杆,所以要去金融杠杆。
两年从严监管,其主责就是去金融杠杆,规范市场。金工会传达了金融去杠杆的结果,还算可以,加之,企业融资恶化,国企负债率还在攀升,所以让金融“假释”。
从金工会对长线资金入市的优先项来看,“把降低国企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的提法意味着国企改革或许将会是下半年最强的题材股。央企国改、军改,与地方国企的卖壳将会是今后一两年最赚钱的题材板块。另外从会议内容看,也已经解释了上半年银行与保险强势的原因。尤其是商业化做的非常好的能支持实体经济的保险。道理很简单,只有商业化很足的保险才能支持实体经济。预计大金融下半年依旧强势。



关联阅读



[url=]
习近平、李克强将“盘活旧产能+激发新动能”重任都交给“直接融资”![/url]
33d465c85b0574ec37a68cd32b8c36d9.jpg
研究员注意到,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李克强两位领导人都相继将“盘活旧产能+激发新动能”的重任交给了“股权融资、直接融资”!因为“股灾”而被“打入冷宫”两年之后,资本市场的“政策地位”终于迎来“反弹”,刘主席的政治任务,也相当“吃重”
也因此,7月5日首席政策研究员李宏图先生就已经明确指出《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
如今,他强调过的政策是否对金融松绑的观察点,此间会议精神恰好得以肯定
但李宏图先生仍要在此强调,历史规律往往“政策底”先于“市场底”!
按照研究员的“理论”:“市场底”要形成,需要市场预期的大体一致,而这个“一致”的形成,需要多久、在什么时点等等,只有交给市场“最终走出来”!
行情趋势:资本市场的“政策地位”终于迎来“反弹”
供给侧改革发展至此,金融如何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如何“盘活存量”成为了重中之重。而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上述工作,集中到“国企提质增效、国企降杠杆、处置僵尸企业”等“核心命题”之上!
换言之,如同研究员此前指出的,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一年半之后,在高强度的“去杠杆”大半年之后——
◆习总书记将实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到“以国企改革为对象、并购重组为形式、处置‘僵尸企业’为抓手”的“盘活存量”阶段
◆克强总理则在此前提下,“再次激发”实体经济当中的“创新创业”潮
显然,一位集中处置“旧产能”,一位聚焦发展“新动能”,这也就是所谓的“加强对‘新旧动能转换’的金融支持”,以及“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这两个方向工作的协调与分工。
而无论是“盘活旧产能”,还是进一步“激发新动能”,都处在一个“最基本”的大前提下——
●一个承诺:也即,“去杠杆”大半年之后,央行成功的将M2增速“收缩”到个位数,以此实践了克强总理“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承诺!
●一个挑战:既然货币政策“真心”的要回归“中性”,那么,配合实体经济“盘活存量+激发增量”的政策手段,就不可能再以“货币政策”为主,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李克强两位领导人都相继将此重任交给了“股权融资、直接融资”
换言之,因为“股灾”而被“打入冷宫”两年之后,资本市场的“政策地位”终于迎来“反弹”,刘主席的政治任务,相当“吃重”
对行情而言,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标志着“政策底”已先于“市场底”出现!未来“市场底”何时形成,需要市场预期的大体一致,而这个“一致”的形成,需要多久、在什么时点等等,只有交给市场“最终走出来”!
投资选择:盯着“两个纠偏”带来的国企改革契机!
研究员要强调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在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被进一步强调,具有双重含义——
第一,是对此前金融“脱实向虚”的纠偏。2014年前后开始,在一轮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浪潮下,包括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以及金融市场“加杠杆”等新业态获得发展的良机,但资金最终在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现象日益严重,这造成了实体经济的严重失血,却迅速吹大了资产价格泡沫,埋下了引发金融危机的隐患。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从根本上确立了金融“脱虚向实”的大方向。
第二,是对资本市场从单纯强调IPO或发展增量经济,向兼顾、乃至侧重并购重组、盘活存量经济倾斜。2017年4月份,证监会“突然”提高了并购重组的门槛,并大幅放缓了并购重组过会的数量,而自2017年6月份以来,政策风口发生变化,并购重组的标准虽然没有下降,但过会的数量却显著上升了。研究员认为,这是股权融资的侧重点发生变化的征兆。
而在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上,金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和重大工程被提到了新高度,而当前我国最大的战略之一就是盘活存量经济,最重大的改革之一就是国企改革,最重大的工程之一就是国企提质增效、国企降杠杆及处置僵尸企业,而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是资本市场服务于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动员大会。
在这个大背景下,研究员认为,国企改革的“政策风口”逐渐起势,随着“政策底”到“市场底”的磨合过程,金融部门逐渐给国企“降杠杆”,而“国企改革”的相关举措,也有望在国资委、发改委的“响应”过程中逐一推进,未来在国企蓝筹当中,那些“负债率高”,但有“改革故事”,业绩存在“修缮空间”者,值得关注!



[url=]
谨慎创新优化结构+以防为主强监管=A股中长期谨慎乐观[/url]
14至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总结过去5年,特别是2015年以来金融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的顶层设计。可以看出,接下来整个金融工作的主线是“谨慎创新优化结构+以防为主的强监管”。其中的一台“大戏”是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金融业结构优化。在这一“优化”的大背景下,证券市场中并购重组(特别是国企重大资产重组)是热点。而就整个A股的中长期走势来说,由于前述主线以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还有一些需要观察的地方,故而,研究员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当然,还要指出的是,目前无法确认,本次会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否会延续5年。
研究员分门别类将会议的重点归纳为9张表。具体如下:
9b3c860873edeefaa2f11bf66dbb6d97.jpg
82bbb6b28e97c23e0c974e287a9bb019.jpg
由上可见,会议对金融给出了新的定位,不再提“核心”,而是强调“服务”、“服从”,其思路与2015年以来的金融政策一致。这意味着,金融业在决策层心中,是工具性的。此外,这次会议给出了金融工作的三条基本指导思想,反映出中国的金融治理进入了与以往不同的时期,本届决策层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的偏好——更强调有形之手的积极作为。
在此基础上,会议列出了四条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由于内容较多,我将其分为5个子表。
1ae836f61a6c8016d1979e52c1e7a1be.jpg
1814cad1e7efb802f12a6603e6b981e3.jpg
5bec31128f8aa8c41cefa6d8986aa89d.jpg
367eb4f648c8846f375381377583c864.jpg
9431e3f6bd0155b2d1545bd241af758a.jpg

需要注意,习总书记的讲话中,没有将“深化金融改革“列入工作原则,但对这一问题还是展开了阐述,主要内容与监管有密切联系,且没有涉及业务创新。将“深化金融改革”的内容与上述“工作重要原则”结合在一起看,可以发现,本届决策层对“改革”二字的理解有特殊之处,也可以看到,接下来整个金融工作将的主线是“谨慎创新优化结构+以防为主的强监管”。其中的一台“大戏”是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金融业结构优化。在这一前提下,证券市场中,并购重组(特别是国企重大资产重组)是热点。
4508a395fa9798bac8aa5a7b8dc432c9.jpg
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具体的新事物: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明确了对这一机构的设立,这让我们对金融协调监管以及互联网金融、地方交易所整顿这两件事似乎可以乐观的期待。但是,该机构是议事机构还是决策机构?这一点有待观察。
最后,我们将会议讲话中关于资本市场的内容综合成一个表:
1c322fd8ab3f17554ccd066697808ddc.jpg
将此表与前面的表相结合,我们认为,A股定位为“服从”和“服务”性质的工具性部门,告别了以往“核心”的高大地位,反而“接地气”,让人看得更清楚。在决策层的安排中,A股所做的“服务”就是“融资”,现阶段的重点就是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去年年底至今年4月初,我们经历了中国在非牛市状态下做超牛市IPO,考虑到本届决策层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的偏好——更强调有形之手的积极作为,再加上对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属性还不太清楚,我对A股的中长期走势持谨慎乐观。



[url=]
警惕“大金融板块”短期或出现对金融会议的“利好兑现”效应[/url]
从中长期来说,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对哪些行业和板块产生影响呢?研究员认为,除了国企改革板块之外(这一板块有专题研报,本文不赘述),非银金融、工程基建受到的影响较大。其中,可能享受利好的是非银金融,可能遭遇利空的是工程基建三板块。此外,就短期来说,虽然会议事关宏观政策,不应作为预判短期行情的主要依据,但从事件炒作的角度看,联系到近两周来大金融板块的上涨,则本次会议的召开,可能会对相关板块形成利好兑现的影响。
非银金融或受益金融结构优化
习总书记在谈金融工作重要原则时,将“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列为第二点,说明此事很重要。两个方面说明,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下,金融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就是发展非银金融。
一方面,在最近的研报中,我以乐视为标本,分析了中国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强调,这其中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从运营逻辑和金融史的角度来说,银行原本就不适合作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正因如此,才有了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等其它金融主体的出现。这是绕不过去的规律。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来说,必须出现一定规模的非银金融,由它们组织起一定规模的高风险偏好资金,才能使未来的“巨人型”企业在初创期获得资金。但当下,在我们需要较强大的非银金融时,银行一家独大且所占据的金融资源远超“半壁江山”的格局,恰恰是我国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盘活存量,所面临的往往是经营效益长期低下甚至长期亏损的企业。这种长期有资金供给,但长期无法盘活的现象,虽然有企业经营的原因,但从另一方面这说明,单纯以银行信贷这种金融运营模式,不能完成企业资产价值的再发现。
由此,可以对非银金融的中长期发展有乐观期待。但是,研究员认为,仅以此来介入A股中非银金融的炒作,存在着不严谨之处。投资人应等待两件有递进关系的事——一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何时设立,以及它的属性如何明确(是决策机构,还是议事机构)?二是,资管新规何时正式发布?前者对后者有重要影响。而资管新规,对非银金融的募资和退出有很直接的影响。
除此之外,投资人还要谨慎考虑的一个因素是,这次会议对“创新”的态度是谨慎的,对防风险的要求提得很高。理论上,金融创新意味着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因此,非银金融机构在“创新”方面能走多远?需要观察。
工程基建三行业的需求端遭遇中长期强约束
5月以来,受行业内主要企业的销售量连续快速增长的影响,工程机械板块一路走强。在李克强总理最近举办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受邀的嘉宾还特意拿工程机械大数据,来说明宏观经济走势向好。在这一板块的带动下,建材、建筑两个概念板块也呈上升走势。有机构近期说,三季度有基建高潮。原因有二,一是铁路基建在三季度释放,二是地方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在三季度同样会释放基建投资。
a772905673cf04714ae6cac60caeedf8.jpg
工程机械板块自5月底触底后持续上涨
不可否认,三季度甚至更远的未来,较大规模的基建投资是存在的。铁路在“十三五”期间每年保持8000万投资量,是早已定下来的。在地方层面,一些城市因发展的硬性需要,会在一定时期内加大城市基建强度。这其中的明星是“轨道交通”。数据显示,去年,国家发改委新批了43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规划总里程约8600公里。 按照规划测算,一年的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除此之外,工业领域的基建投资,据报道称也是各地下半年狠抓的内容。
然而,研究员认为,与铁路建设投资不同,地方层面的基建投资存在着资金从何而来的问题。习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说了,“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这必然对地方官员在基建方面“大干快上”形成约束,甚至不排除一些官员因此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现在需要对此前关于地方在三季度释放基建投资的预期打一个较大的折扣,且在中长期范围内,这种融资能力的实现性约束是很刚性的,它将持续影响工程机械、建材、建筑三个行业的实际需求量,从而构成影响这三个板块在A股上涨的负面因素。



焦点透视



[url=]
22天,克强总理为A股描绘了下半年的方向![/url]
cdd00c63d168b879a8e565c3b5324420.jpg
7月初,首席政策研究员李宏图先生首度发出“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的提示。
而触发这一判断的关键,就是在此前从克强总理到一行三会相继发出的“创新政策”卷土重来的信号
6月下旬后,近两年来很少提及的“创新”一词开始在官方有所见闻:从克强总理6月末在国常会上强调要求“包容新模式、新业态”;到不久前刘士余主席提到“没有创新,证券行业就没有活力”;以及上海发布“融资行业负面清单”……都反映出这种重新“有条件、有前提地”认可金融创新的态度。
而到了7月初,克强总理不仅在“座谈会”上召集“新消费、新科技”企业家座谈,更直接在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态: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为创新创业企业开辟专利权质押等融资模式
研究员注意到,这已经是一个月内李克强总理第三次谈及创新,这标志着,从6月21日到7月12日,在这22天里相关高层已完成了一次华丽的政策转身——从前面的一年半时间里全心全意推进供给侧改革到当前再次强调创新,实现了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创业之间的再平衡。
与此同时,对金融市场“急风暴雨式”的治理整顿好像开始变得更为“稳健”,股市行情也从外部导向为主向内在市场运行为主转换。最为明显的是,证券监管高层对股市发表讲话(大喊强监管)的频率此间也降低了许多。也因此,首席政策研究员李宏图先生才强调“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
如今,克强总理这22天“高频推动创新”,就是为下半年A股的大方向,做出了“政策指引”
“创新”这个词很可能较此前一年多而言有更闪亮的地位
056ed43392a8f2b5bb627b61c7064b90.jpg
     从细致入微的推进一项具体金融业务的推广,为“双创”的金融环境打开新局面,到通过在多个场合递进式回顾与总结“双创”经验,并提出“包容审慎监管”。22天,李克强总理先后召开了三次“国常会”、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层层递进推动了一件对接下来经济发展和经济治理有重要影响的事情——提出“包容审慎”原则,为“双创”接下来走得更快、更稳创造条件。它也预示着我们此前说到的预期将召开的政治局年中经济总结会上,“创新”这个词很可能较此前一年多而言,有更闪亮的地位。
从微信到包容审慎监管以及推广专利权质押等新模式

a26cd1aaa0bf6eb911d03e1b7c42270b.jpg
6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创业创新便利群众生产生活。他提到,发展分享经济,依托互联网平台对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壮大新动能,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向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经济、更多样、更便捷的服务。他特别说到,如果当年没有政策上的宽容,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微信。
由于“双创”在这次会议上只是诸多议题中的一个,所以李总理以直白的方式提到微信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与后来的会议有关。
两周后,李总理的“国常会”上虽没有谈及“双创”,但谈到了投融资问题。不过,也没有会想到,这与后来的会议有关。
在这次“国常会”召开后的第二天,李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受邀与会的不仅有经济学家,还有知名金融监管人士和在“创新”方面有代表性的企业的负责人。从中国一重、顺丰速运到旷视科技公司,一家国企,两家民企,有共性也有所有制的代表性,谈的都是自己如何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企业发展新成长动能,以及针对“双创”所期待的营商环境。这时,敏感的人或许会回忆起此前,李总理关于微信的话。
李总理在这次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做到“激活”“育新”“改旧”有机结合。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业创新生态,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中做强新制造、发展新服务,在创造新供给上结出更多硕果。
又过了一周,李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既提出对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又提到要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率先建立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时转化制度。支持地方性法人银行增设从事普惠金融服务的小微支行等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并支持保险公司提供相应保险服务,鼓励地方政府提供风险补偿或保费补贴。稳步扩大创业创新公司债券试点规模。推动国家出资的基金设立扶持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的创投基金。探索对创投孵化器等比照科技企业孵化器给予政策扶持。
改革各项措施的扎实推进和逐步落地,央企的财务结构会不断改善,风险应对能力会不断增强,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也会不断提高。”
在去产能方面,上半年央企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95万吨,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59万吨,重组煤炭产能1300万吨。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总体完成进度已超过50%。“减负”之后更有利于央企做强做大。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风格偏好就是“业绩+政策”,业绩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向好,而政策保证了业绩能继续改善。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证50+白马股”正在风口。此外,上半年在强监管政策下,政策总体对市场并不友好,时时刻刻都有系统性风险的“光临”,而下半年,政策明显变得更友好了,有什么理由不买“上证50+白马股”呢?
这时,我们看到,一个层层递进的脉落显现出来了:先谈过去的经验,然后说当下的实践成果,最后给出新的政策、新原则,助推被实践证明了的思路在接下来走得更快更稳。这些说明,“创新”这个词很可能较此前一年多而言,有更闪亮的地位。
新提法:“包容审慎”
5、6月份,M2增速连续下降,都低于10%,说明增量流动性减少的趋势基本可以确认。那么,要保证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必须做的就是存量的盘活。要做好盘活存量,除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外,便是通过政策的放开和创新来推动“双创”。
然而,或许是高层注意到,在实际中,一些“双创”项目遇到了监管阻碍。比如一些城市曾一度以市容为由,对共享单车进行打压。再比如,互联网+餐饮及使餐饮行业的日子好过起来,增加了就业,提振了消费,也间接带动了快递业。然而,有人从“舌尖上的安全”为由,对相关互联网企业进行强力监管,却没想到,对传统的食品生产者的日常监管做得也并不到位。
更重要的是,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可能出一直在高层的关注视野之中。那就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有银行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银监会也就此有一些动作(如下图),但从公开消息来看,没有关于国有大型银行是否按银监会要求,在6月底之前拿出相关方案的报道。或许正是如此,“国常会”上谈到了银行的具体业务。这种细致度,从银监会官网中批露的部门业务会议信息来看,银监会很少说得这么细。
83655fce7d60317728feebcf1f818f69.jpg
由上,可以看出高层提出“包容审慎”一词,有着明确的时效性和指向性。故而,我们猜测,这一词可能出现在预期中的政治局年中经济总结会上,并被确认为接下来经济治理的一个重要原则。
总结
一个月内李克强总理三次谈及创新,相关高层已完成了一次华丽的政策转身——从前面的一年半时间里全心全意推进供给侧改革到当前再次强调创新,实现了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创业之间的再平衡。与此同时,对金融市场“急风暴雨式”的治理整顿开始变得更为“稳健”,股市行情也从外部导向为主向内在市场运行为主转换。最为明显的是,证券监管高层对股市发表讲话(大喊强监管)的频率此间也降低了许多。也因此,首席政策研究员李宏图先生才强调“长线资金应做好布局准备!” 如今,克强总理这22天“高频推动创新”,就是为下半年A股的大方向,做出了“政策指引”



[url=]
22天,克强总理“重启创新”为银行业“加持”,不涨咋行![/url]
    c82f11afadb08f2a82f9e816d3537c28.jpg
22天,李克强总理先后召开了三次“国常会”、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焦点都在“重启‘双创’”,而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直接把“推动”双创的一项具体优惠政策(专利权质押),这个“政治任务”优先给了商业银行!
从年初“两会”上的普惠金融,到如今专利权质押,这些为双创“量身定做”的“政治任务”相继都交给了银行。
而按照研究员的“有用既有价值”的理论,商业银行在这一次“双创”回潮当中,被赋予日益吃重的角色,也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其“价值”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银行股强势的三点原因
银行股屌爆了!
卷入“乐视危机”的平安银行仅仅7个交易日竟然上涨14.5%!
市值高达1.8万亿元的工商银行已经刷新了2017年6月初的高点,直逼过去十年从未突破的历史大顶!
究竟发生了什么?银行股为何这么强势?
研究员认为,银行股强势的主要原因有三点:政策催化、业绩驱动和资金偏好。
首先,新一轮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再度站上风口,银行股明显受益。
6月初以来,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宏观政策正在由此前的单方面强调供给侧改革,转向在供给侧改革和“双创”之间寻求平衡。“双创”再度被提到了宏观政策的“中枢地带”。
c54ecb0334e4d86244885cbacd41bb8c.jpg
如何解决“双创”中面临的“缺血”问题成了“双创”政策的关键议题。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就把“普惠金融”这一重任“尝试”着交给了商业银行;
2017年5月4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部署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会议指出对普惠金融业务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可在货币信贷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激励,支持商业银行完善服务网络。
而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直接提出,把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成为拓展初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的方式;
目前看来,普惠金融、专利权质押等这些为双创“量身定做”的“政治任务”相继都交给了银行。
而按照研究员的“有用既有价值”的理论,商业银行在这一次“双创”回潮当中,被赋予日益吃重的角色,也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其“价值”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d71798f9bb1b30d62b0ef57031eb1d4c.jpg
在2017年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指出要通过推广专利权质押等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为“双创”拓展融资渠道。
dbf0beca778bf952e74738ed5f0fbb36.jpg

“双创”事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一个潜在的新的增长极。直接将“双创”战略与银行业“捆绑”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业既是“双创”的排头兵,也是“双创”本身,即在存量经济无法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成长空间(都在去产能、打僵尸), “表外业务”也不断收缩的背景下,银行业也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来拓展新的增长点,而国家从政策层面打通了“双创”和银行的壁垒,银行业借此开启“二次成长和创业”。

其次,银行股业绩优良,确切的说,资产质量和息差改善预期也是银行股走强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银行业资产质量逐步在改善。考虑到150%拨备覆盖率和2.5%拨贷比的要求,银行最佳不良贷款率在1.67%,而一季度不良率为1.74%,有一定下降空间。
一方面,下半年息差有望进一步扩大。下半年流动性紧平衡,债市和同业市场利率稳定,低于 5-6 月高点但远高于15-16年。
因此,负债端利率趋于稳定,存款利率上行较有限。目前资产端正处在逐步上行的过程中。虽然央行没有上调基准利率,银行也不能上调存量贷款利率,但目前新发放贷款都在向上定价。
f1035f416ef88c74a5727dd94a278058.jpg
最后,当前市场的风格偏好更加倾向于选择业绩扎实且有政策支撑的企业。中国当前总体政策仍然偏紧。金融监管和宏观审慎从紧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市场仍然是存量博弈的环境。同时,“双创”政策的归来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的效益和质量。在“脱虚向实”的大环境下,资金选择业绩和政策双轮驱动的个股是最佳选择。

那么,银行股还能追吗?短期视角下,经过持续大涨后银行股似乎面临获利回吐的压力;中期视角下,虽有不确定性,但总体有望继续维持强势。

短期来看,银行股经过连日大涨后,前期获利盘有回吐压力,这是因为,短期来看,当前针对银行业的利好政策面临兑现压力。中期来看,银行股有政策、业绩和资金偏好等三大保护伞,有望继续向上。主要的风险点在于,强监管政策对银行理财规模压缩可能对于行业整体影响偏负面且监管风险并未完全释放。但新的支持银行业与“双创”战略对接的政策有望对冲监管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新的政策能否对冲监管压力还与市场的风险偏好有关。如果市场预期偏悲观,可能会更多看“表外业务萎缩、强监管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果市场风险偏好较高,则更多会看到政策积极为银行业“找出路”的一面。根据当前上证50的强劲态势,市场或对政策的对冲能力持正面看法。中期来看,还需根据政策执行效果进一步评估政策对监管风险的对冲能力。现在看来,整体风险可控。



决策参考



[url=]
反复震荡更凸显“业绩为王”!勿受制于短期谁涨谁跌![/url]
3f6d328f989abce453b0dde7ced8bccf.jpg
eb05319b1dccc01efc1e7b56b8ddba6b.jpg
7月初以来A股反复震荡。如果以深圳成指来衡量,其已经围绕10500点窄幅震荡12个交易日了,且板块轮动较快(白马、金融涨了两天,就回调,创业板受乐视、闪崩等事件冲击连续下跌,12日又开始反抽)。政策风险的下降看来尚未换来市场风险偏好的明显回升。
究其原因,研究员认为,关键在于,6月下旬以来“强监管、去杠杆”政策微调,有关方面再次集中强调“创新、改革”,原来遏制市场情绪的“政策高压”风险相对缓和,决定行情中期走势的主次矛盾正在切换,而当前市场正处在这种“切换”过程当中,各种热点也趁机“粉墨登场”,各领风骚几天!
只有当这种“主次矛盾”的切换完成,市场的领涨品种明确,行情才能最终摆脱这一“混沌”格局
必须强调的是,研究员认为,在政策高压“缓解”之后,此前被“政策高压”掩盖、压制的市场风险开始释放:乐视风波、神雾闪崩,乃至白马股的回调等,都是这一市场风险释放最直接的体现。
只不过,原本凭借“政策安全性”而被市场“选择性忽略了股价高涨风险”的白马股,在政策高压缓解,股价上涨风险开始释放之后不久,“幸运”的遇到“乐视风波和神雾闪崩”的“援助”,令市场再次领悟到,白马股的股价风险再高,也比中小创当中那些“地雷”来的“安全”
于是乎,回调不久的白马股又被捡起来,业绩确定的金融股又被游资追捧,而稍有稳定迹象的中小创,则再次大幅震荡!
因此,尽管12日的市场再现白马股、金融股回调而中小创反弹,但上述“反复震荡、轮动”的市场格局,并没有完结,后续市场的“复杂性”仍将延续!
而最终能够“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只有“业绩明确”的那些优质标的,毕竟,在政策趋紧(更多强调盘活存量)、资金减少(6月的M2增速再创新低,只有9.4%),市场只有、也必须靠“业绩”说话!换言之,这是一个业绩为王的时代!
下半年市场的热点不必执着于“漂亮50”还“错杀股”,谁有业绩,就跟定谁!而不必受制于短期市场谁涨谁跌!
7b2e0507cd7168022a5fcd53501c5c56.jpg    
是什么压制了当前市场的风险偏好?
问题的症结在于——

主次矛盾的转换引发了市场乱象!即政策风险让位于市场风险,或者说此前被政策“高压”掩盖的市场风险不断释放,压制了投资者的做多情绪。

6月以来中国的强监管政策相对5月之前,在力度上明显缓和。不仅如此,决策层还释放了中国宏观政策将进一步调整的信号——
◆一方面,监管政策将从此前单纯的“做减法”转向“针对性(服务实体)做加法”;
◆一方面,单方面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转向与“双创”之间寻求平衡,继6月克强总理“借微信的成功,谈对创新的包容”之后,李克强总理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
考虑到此前克强总理的“座谈会”,邀请的与会企业家,多数是新兴的消费与科技企业代表,以及博览研究员在近期观察到的,6月中下旬以来,一行三会越来越多的强调“鼓励创新、改革”,据此,研究员才判断,“强监管、去杠杆”的政策高压有所“下降”,相关的“政策不确定风险”,也就有所缓解。
最先反映这种政策风险缓和的板块就是白马股的走弱。六月底以来,以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为代表的一批“大白马”相继步入调整周期。市场普遍的观点是,这些前期涨幅较大的白马股估值已经较高,且面临中期业绩兑现的风险。换句话说,除非业绩增速达到能够进一步推升白马股估值的要求,否则白马股将面临着一定的估值过高或业绩增速不达预期的风险。
而研究员也已经注意到了政策风险的下降必然会导致龙头白马股和上证50的市场风险进入一轮释放周期。然而,我们无法准确评估这些风险究竟有多大,其释放会持续多长时间(乐视风波和多股闪崩,又让白马股的“业绩稳定性”得到凸显,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市场风险释放过程的波动性和反复性)。
创业板的情况则更加复杂!
创业板中被错杀的绩优股也在6月份的市场整体回暖中有所表现。研究员此前判断,一旦政策风险下降,前期主要受政策风险压制的创业板中被错杀的超跌股有望再度崛起。从市场实际的走势来看,这些被错杀的超跌股的涨势令人倍感失望。看起来,“错杀股”的修复动力仍然不足以对抗前期被政策风险所掩盖的市场风险。
“乐视危机”和“神雾闪崩”这类市场风险,就像两个千斤顶压在了投资者身上,大家比以往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若是想要一个美好的未来,就不能轻信创业板的“花花公子”们的故事。这些“花花公子”的估值泡沫的破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最大限度的暴露了他们内在的脆弱性——
一方面,缺乏行业竞争优势、市场容量饱和、盲目扩张、寄生式增长、产品研发进展缓慢、产品导入面临重重阻力等等一系列行业风险或企业自身经营所累积的风险不断被“显化”。
一方面,相比白马股对政策风险的“免疫力”,在中国宏观政策倒逼企业“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这些靠“烧钱”做大的企业正面临着一波又一波来自己资金面的冲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就短期而言,市场风险是左右当前市场情绪的主要变量。正如上文所述,现在难以确定市场风险的释放到底会持续多久,对市场的杀伤力有多大,因此我们对短期市场走势持谨慎态度。大盘反复震荡的格局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此外,通过近期市场的分化来看,上证50的走势仍然强于创业板,这再次证明上证50和龙头白马股,不仅“政策风险”小于创业板,即使是市场风险,总体上远远小于创业板。
究其原因,研究员认为,在政策趋紧(更多强调盘活存量)、资金减少(6月的M2增速再创新低,只有9.4%),市场只有、也必须靠“业绩”说话!换言之,这是一个业绩为王的时代!
数据显示,上半年,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累计实现利润总额7218亿元,同比增长15.8%,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今年以来,央企各月效益均保持两位数增长,6月当月实现利润1596.7亿元,为单月利润历史最好水平。102家中央企业中,有99家企业盈利,48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10%,29家企业效益增幅超过了20%。
研究员认为,在这个“不搞大水漫灌”的时代,资金的“脱虚向实”,加速了股市的“业绩为王”的特征,下半年市场的热点不必执着于“漂亮50”还“错杀股”,谁有业绩,就跟定谁!在这种趋势下,那些尚未被充分炒作、股价还有想象空间的二线蓝筹股,以及部分拥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各细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将会受到资金更多关注!
未来,可持续成长的优质公司将获得市场给予的高估值。而“蓝筹溢价”不仅会推动A股估值体系逐步向成熟市场靠拢,也将引领A股赚钱逻辑真正完成从“投机”向“投资”的转变!



[url=]
“业绩为王”时代的最佳配置策略![/url]
b884f5f2d7db0e88a779de81a68bdbb5.jpg
7月初以来,主次矛盾的转换引发了市场乱象。即,市场风险取代政策风险成为影响短期市场风险偏好的主要矛盾。我们从盘面的走势中感受到,在市场风险重新成为投资者的“挂碍”之际,“业绩为王”的投资偏好取代了主题投资成为投资者最佳的选股路径。7月以来的市场走势证明了这一点。与创业板的单边下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证50的“燃情岁月”。
     研究员认为,在“业绩为王”时代,投资者最佳的配置模式仍然是“1+X”。这里的“一”不单单指龙头白马股或上证50,而是基本面扎实且业绩稳健向好的企业。近来,创业板连续下挫,其中不乏有一些基本面“硬朗”的个股被错杀,在上证50和白马股的估值已经大幅“升水”之际,创业板这些被错杀的超跌股尤其值得重点关注。这里的“X”主要指业绩存在“预期差”的板块或个股,如近期表现强势的周期股。
ee7fca153ef17730826a062951822639.jpg
业绩再度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核心元素的根源是:金融监管全面收紧以及宏观政策转向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第一,金融监管政策全面收紧导致当前市场仍是存量博弈的环境。尽管中国金融监管政策由此前单向“做减法”演变至如今的“针对性做加法”,但去杠杆的大方向并没有变,金融监管在力度上虽有缓和但监管从严从紧的趋势并未转变。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强调,中国不搞“大水漫灌,不搞强刺激”。
另外,中国央行今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6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 9.4%,低于预期的 9.5%,5月同比正在 9.6%。6月M2同比增速再创历史新低,为连续第五个月放缓。M2增速同比连续下滑客观的反映了中国金融条件正在缓慢收紧的现实。
第二,宏观政策的方向是鼓励和保护那些能够引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干型企业。创新近来受到了政策层面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决定将《快递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7月12日刊出的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接受新华网专访的专稿中指出市场炒新、炒差、炒小等投机炒作逐渐得到抑制,投资风格逐渐向价值投资转换。姜洋还表示,监管层持续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欺诈发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虚假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惩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大股东违规减持、中介机构未履职尽责等乱象。
现在政策的目的就是脱虚向实,不仅要利用强监管政策打击这些不劳而获的企业,更要把那些真真做实业的企业的“估值”拉起来,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企业不仅仅能炒作房地产,也能搞创新。而更高水平的脱虚向实就是要让大众“愿意”投身于创业和创新(这背后必须有“暴利、高估值”作为潜台词和对价!)。这就是为什么,监管层会打击炒壳资、虚假并购及概念题材等违规行为。而对于,炒作“价值投资”的概念却不闻不问。监管层就是要通过市场分化的方式,在A股缺乏退市制度的前提下,让资金流向真正做实业的企业。
只有市场真正回到业绩为王的时代,回到价值投资的时代,证监会的所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才有发挥作用的基础。
在业绩为王的市场投资风格下,投资者最佳的配置模式仍然是“1+X”。这里的“一”不单单指龙头白马股或上证50,而是基本面扎实且业绩稳健向好的企业。近来,创业板连续下挫,其中不乏有一些基本面“硬朗”的个股被错杀,在上证50和白马股的估值已经大幅“升水”之际,创业板这些被错杀的超跌股尤其值得重点关注。这里的“X”主要指业绩存在“预期差”的板块或个股,如近期表现强势的周期股。



[url=]
“闪崩”魅影再现,那些股要远离?[/url]
12日,7支股票出现股价“闪崩”,虽然其中个别股票的股价后来被“拉起来”了,但由于自“412”之后,个股“闪崩”的现象出现,一度让股民人心惶惶。所以,这次仍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通过详细分析6月29日以来A股的14支出现过“闪崩”的股票,研究员认为,在金融强监管方向不变、A股市场以存量博弈为基本特征的环境下,本轮较集中的“闪崩”,与“412”之后的那一轮“闪崩”既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总的来说,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1、在这一轮的14支“闪崩”股中,有4支股票,或遭到公开财务质疑而无定论,或在近期出现特殊利空传闻而无结论。投资人日后对这种情况需要警惕。
2、这一轮“闪崩”股中有6支股票在其2017年一季度十大流通股东中,可看到信托计划、资管计划资金,这与“412”之后的那一轮“闪崩”中的股票有着类似的特征。投资人由此应对于有这一特征的股票提高警惕。
3、在14支“闪崩”股中,有8支曾出现过“闪崩”。这提醒投资人,小心有“前科”的“闪崩”股。
说好了政策环境将变,为什么还会有“闪崩”?
就在我们反复地说“一系列信号显示,经济治理的政策环境将发生变化”时,7月12日,A股7支股票“闪崩”,再往前数,从6月29日起,先后有14支股票下跌。
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研究员认为,环境“将变”和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两种状态。此外,在我们谈政策环境将变时的同时,也反复强调了,金融强监管的方向不会变,只是很可能不会在现有强度上进一步加大强度。
这也就意味着,导致“412”之后场内多支股票“闪崩”的政策环境没有变。之所以这样强调政策环境,是因为我们在此前的研报中曾证明,“412”之后的“闪崩”,与当时陡然增强的银行业监管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当时证券市场自身不断加强对“投机”行为的打压有关——包括当时证监会负责人的喊话以及交易所的对股价连涨的上市公司发问询函等。
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前提,博览研究员将这些股票的相关情况列了三个表:
0bcb29ace51275c271abf0701273f970.jpg
表一
6eee6ec6ae74fb8c0749be60ffa4cd38.jpg
表二
d19ebea97f552e156c2c0e95a77b511a.jpg
表三
从这三个表可见——
虽然一些股票在业绩方面不尽如人意,但考虑到“闪崩”是一种股价的短期极端现象,且市场中在业绩方面与这些股票类似的股票,并非都出现了“闪崩”,故而不将其作为解释“闪崩”现象的关键因素。
要注意的是:
有4支股票,或遭到公开财务质疑而无定论,或在近期出现特殊利空传闻而无结论。虽然相关上市公司以及有关方面没有就“闪崩”与相应传闻之间的关系给出定性的说法,但从时间的关系上看,传闻与股价的“闪崩”存在着对应关系。而传闻如果没有被立即证伪,则有可能导致股价再次出现“闪崩”。
此外,本轮银监会对银行委外的强监管还没有结束,而本轮“闪崩”股中,有6支股票的2017年一季度十大流通股东中包含信托计划、资管计划,这与“412”之后的那一轮“闪崩”中的股票有着类似的特征,说明相关警报还没有解除。
第三,在14支“闪崩”股中,有8支曾出现过“闪崩”。这说明,“闪崩”股的风险,不是一次“闪崩”就能完全释放的。一些卖方虽有变现压力,但还没有急到必须立刻完成变现的程度。故而,他们在创造时机,以尽可能高的价位离场。



投资参考



[url=]
从克强总理的座谈会看“周期股能否取代龙头白马”?[/url]
81ccb4d455c9f1c5a081c35c69258871.jpg
如果你是一个根据新闻联播炒股的投资者,10日当天是否把握住了ST一重涨停和以贵州茅台的反弹机会?7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座谈会。克强总理在会上指出,消费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为消费类龙头白马股的反弹注入了强心剂;而ST一重的涨停,则要归功于受邀参加此次会议的该公司的代表在会上的发言“一重今年将实现扭亏”。
ST一重和消费类,算是借总理的座谈会玩了一把“事件营销”!
但除了这类“短期的事件性刺激”,总理的座谈会上是否还孕育着“中期的投资机会”呢?
对此,研究员认为,那就要从“事件性”的表层,深入到此次总理座谈会所透露出的“政策信号”,来评估未来的政策走向及其酝酿的投资潜力
这几日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周期股卷土重来”!
但对周期股的表现能力,研究员倒是“持保留态度”——
从短期来看,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再平衡导致了消费板块的走弱(消费白马股此前凭借“政策安全性”的掩护,积累了不少“股价大幅上涨风险”,如今强监管政策“有微调、乃至缓和”迹象,由于失去了“必要性”,其“政策”保护伞的作用就逐渐“失效”,抱团取暖的势头就降温了,其积累的涨幅也就有必要做些“回调”),而周期股乘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东风,在涨价“预期差”的催化下,近期表现强势。
如果以中期视角来评判,这种“周期为王”的市场风格恐怕难以持续。7月5日,《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1.3%,增长不足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其中一个“新增变量”就是,随着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传统能源的消费增速明显下降。新经济带动的新消费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期视角下的消费板块强于周期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并且是宏观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
从李克强总理7月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新动能不仅在蓬勃壮大并且是政策关注的焦点。
第一,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居于主要地位。李克强总理强调,“消费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以来,消费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已经从47%,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77.2%,今年第二季度保持了这一态势。”可见,上半年“喝酒吃药买家电”的市场风格是有经济逻辑支撑的。
第二,受邀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以新经济为主。中国一重、顺丰速运、旷视科技等三家企业的负责人作为企业界代表,受邀参加了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从这三家企业的性质来看,中国一重属于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传统企业,顺丰速运是新消费的代表,而旷视科技则代表前沿科技。
研究员认为,这种“参会企业”的安排,已经透露出未来中国宏观政策的偏好,继续重视新科技带动新消费的产业发展趋势,是明显的倾向!
第三,政策定调于依靠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双创”,在创造新供给上取得更多成效,以新动能成长为传统产业改造创造条件,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研究员明确指出,在经历了12-15年的“双创”高潮之后,随着2015年“估计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此前2年,“双创”的政策风口所有“降低”,加之近2年在“双创”高潮之后,呈现出一些项目、模式被“证伪”的情况(如风口浪尖上的“乐视”等),“双创”有面临“回调”的迹象。此次克强总理再次高调的为“双创”站台、背书,可以视为“未来宏观政策在‘双创’和‘供给侧改革’之间再平衡”,换言之,“双创”在宏观政策当中的地位,相较前2年“供给侧改革”高峰期,已有所“回升”!
中期视角下的消费板块与周期股的前景如何?
研究员认为,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等代表传统经济的周期板块的强势纵然与市场自发的紧缩供给预期有关,但从根本上来说,周期股的崛起主要受益于我国强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的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宏观政策要稳。这里所谓的“稳”就是坚持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不搞强刺激。这就意味着钢铁和煤炭在需求端的增长面临着显著的政策压力。其供需关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给收缩,但在全球产能过剩和我国市场化去产能的政策背景下,这些板块供给收缩的速度恐怕要慢与消费增长的速度。因此研究员认为:
因此,周期股的短期强势并不表示中期视角下其能维持当前的强势!
而以贵州茅台、老板电器为代表的一批代表消费升级的白马股上半年持续表现强势。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板块的走势是其业绩和估值双重驱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我国宏观政策转向“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大力支持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才是其强势的根本原因。
在7月6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双创+简政放权”被再次重点提到。李克强总理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双创”,在创造新供给上取得更多成效,以新动能成长为传统产业改造创造条件,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既然包括消费在内的新动能是我国宏观政策要大力支持的方向,研究员据此认为:龙头白马股的弱势并不表示中期视角下其将继续表现弱势!



[url=]
周期股可短炒,但2017年内仍只是“交易性机会”![/url]
过去一周,市场迎来短期风格切换。以家电、白酒为代表的漂亮50股票有所回调,周期股则异军突起,引起市场关注。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本次周期股的上涨?
◆研究员注意到,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而这主要是基于三点因素:基本面有一定改善(部分周期股业绩超预期)、前期周期的调整幅度超过经济基本面变化、未来流动性或有所放松。
◆研究员认为,对于周期股短期可以乐观,长期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一方面,正如研究员此前反复强调的,尽管当前经济运行稳定,但与一季度的冲高相比仍显得有所回落,只能算得上“回归常态”,经济数据支撑作用有限;同时按照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节奏,未来政策重点或在降成本上,相应地去产能力度、对周期股的推动作用或减小。另一方面,在过去一年,有很大一部分周期股对于基本面的敏感性都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基本面对周期股的助推作用也趋于下滑。
◆在研究员看来,事实上决策层最新动态对此已给出暗示,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座谈会上大谈结构优化,消费、服务业增长和新动能,这表明决策层当前关注重点仍在新经济。当然,如果李克强总理重提投资应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周期股长期走势才有可能真正被改写。
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
研究员注意到,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
ebb6ad23c0444bbd2091f9be60aa1354.jpg
2ad1918596f920194d4d588e0293020b.jpg

178d21f52e4a43002b398f7f78a6ed21.jpg

c7659aa7f6e1d8d65f16c388a4b5cfdd.jpg

19aa5162c4b5f463a780a15b80871b07.jpg
综合来看,分析师主要基于基本面有一定改善(部分周期股业绩超预期)、前期周期的调整幅度超过经济基本面变化、未来流动性或有所放松,而对周期股暂时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
那么周期股的这股势头能否长期保持?
◆研究员认为,短期可以乐观,长期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
一方面,正如研究员此前所强调的,尽管当前经济运行稳定,但与一季度的冲高相比仍显得有所回落,只能算得上“回归常态”,经济数据支撑作用有限;同时按照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节奏,未来政策重点或在降成本上,相应地去产能力度、对周期股的推动作用或减小。
事实上,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和2010年下半年的周期品行情对比得出。研究员注意到本轮周期品需求端修复的程度略强于2010年,但供给收缩的速度显著弱于2010年,并且少了一个QE2的影响,使得本轮周期品行情可能会明显弱于2010年。2010年下半年,建材、有色、化工、煤炭等强周期行业涨幅较大,除了需求端预期修复的影响之外,更关键的驱动因素来自于“拉闸限电”带来的供给收紧和QE2预期下的全球流动性宽松,而周期品股价见顶的标志即是QE2的最终落地实施和“拉闸限电”政策的终结。今年的周期品缺乏2010年的流动性和供给政策环境,很难达到当年的反弹高度:第一,需求没有更强只是“下滑速度变慢了”,在“看长做短”的背景下行情的持续性更短;第二,供给端更多是以自发调整为主(例如钢材厂商在3.17地产调控加码后主动去库存),仅有部分产品供给因政策原因明显受限,如稀土(打黑影响)、造纸(环保政策)、电解铝(供给侧改革)等;第三,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导向下,流动性整体难言宽松。
72f235a1ffa891dfe157966ffb00e7b0.jpg
另一方面,在过去一年,有很大一部分周期股对于基本面的敏感性都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基本面对周期股的助推作用也趋于下滑。
05-14年煤炭股价与煤价高度挂钩,14年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过去1年煤炭行业指数与焦煤价格6个月滚动相关性从高点0.84下降到目前0.11,与动力煤价格相关性从高点0.85下降至目前0.10。
5bdb06af2c122f2863398e02d5cc03a5.jpg
05-14年钢铁股价与钢价高度挂钩,14年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过去1年钢铁行业指数与螺纹钢价格6个月滚动相关性也从高点0.94降至目前0.02,钢铁行业指数与热轧卷板价格相关性从高点0.94降至目前0.53。
4173cf651449e4861593de517f42ac3a.jpg
05-14年有色股价与铜铝价格高度挂钩,2014年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过去1年有色行业指数与伦铝价格6个月滚动相关性从高点0.69降至目前-0.05,有色行业指数与伦铜价格相关性升高,目前为0.65。
1cc0f35d8e2388e3a098f0c798c939cb.jpg
◆综合来看,研究员认为,周期股短期内可以适当做多,长期内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以交易性机会为主。事实上决策层最新动态已给出暗示,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座谈会上大谈结构优化,消费、服务业增长和新动能,这表明决策层当前关注重点仍在新经济。当然,如果李克强总理重提投资应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周期股长期走势才有可能真正被改写。



观察与思考



[url=]
马云给A股带来另一个“生态化反”?投资怎样避免重蹈覆辙?[/url]
研究员认为,中国零售业的整体格局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拐点式变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纯线上零售平台增速难见反转的同时,零售业整体增速出现跳跃式回升。这说明,线上线下商业资源融合的长期趋势和格局已定。
没过几天,马云重开网商大会,将“新零售”升级为“五新战略”。在其进话中,李克强总理在最近一次“国常会”上对消费的评价,成为其推出“五新战略”的重要背景。这使得“新零售”成为A股现阶段的一个热词,不少人在谈论相关炒作机会,大量“受益股”推荐表格被推送到投资人面前。
如何看阿里“新零售”对A股而言的投资意义?研究员从另一个侧面给出如下提示:
虽然我们确认中国零售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投资人可以对这一行业做长线关注。但面对阿里的升级版“新零售”概念(或者说“五新战略”),投资人在参与炒作时要注意,其在基本思路上与乐视“生态化反”有着神似之处,总体上说,它是一件产业方向正确的概念,但实际执行上将颇费周转的事情。A股不是“做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的地方。既然市场现在对乐视的“生态化反”不买帐,那么对于阿里“新零售”同样应该警惕。
但,“新零售”概念的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技术的缺陷,换个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刚性的产业需求。同时,“新零售”对每个分细产业带去的改变,都意味着相应的刚性设备需求和技术服务需求。故而,资人参与“新零售”炒作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将阿里的“新零售”、“五新战略”看作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理论,1、从该概念的产业逻辑、实践瓶颈出发,寻找在现阶段,可以派生出相对确定性硬需求的产业投资机会“看长作短”。2、参与分享该概念带来的资产重组事件,所产生的目标股溢价行情。
又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宏大梦想
被阿里任命为“五新执行委员会”主席的张勇对“五新战略”的阐释立足于“消费升级”这一概念。虽然其没有对“消费升级”作展开式说明,但研究员结合张勇在演讲的后半部分对“新零售”的描述,以及近年来市场对“消费升级”的讨论和分析,对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消费升级”得出如下理解:
0257d56687e264f0135fd6a12360defb.jpg
93a9b537351757908f548762fe30c1b9.jpg

如上面两图所示,互联网技术条件下的“消费升级”,从两个大的方面带来改变,而每个方面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小项的改变。研究员想强调的是,这每一个小项都代表着一个或多个细分产业。(这一点对投资人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参与投资至关重要,在其它研报中将详述。)
由此可见,阿里的“新零售”以及以之为核心的“五新战略”,实质上是以互联网技术对多个细分产业进行改造,或者催生新的细分产业。同时,还使细分产业之间的逻辑联系,较之以往发生改变。
这一思路,与乐视“生态化反”有着异曲同工相似性。所以,研究员认为,投资人在参与以阿里“新零售”或“五新战略”为概念的A股炒作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个炒作主题是一个与乐视“生态化反”一样,在产业发展大方向上正确,但规模庞大的梦想型概念。
运营模式不清晰、不成熟
A股投资人对乐视有这样一个共识:运营模式不清晰、不成熟,运营能力与梦想脱节。这一共识对投资人参与阿里“新零售”概念炒作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无人零售为例,作为阿里“新零售”的一个样板,阿里的淘咖啡2.0在现实中有很多类似的版本,但包括阿里自身的尝试在内,它们都无法让投资人对这个梦想不产生类似于对乐视的质疑。
亚马逊在去年底推出了线下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同样是通过一段视频,亚马逊向世人展示了“拿了就走”、“不用排队、无需结账”的全新零售模式。不久前,瑞典创新公司Wheelys在中国上海推出了无人便利店Moby。
然而,本月10日,媒体报道称,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因为“扛不住”连日的高温而“停运”。这个正面由“全封闭玻璃”建设的体验店,在上海普遍35度的高温情况下,室内温度竟高达40度。该店的商品主要以常规食品以及饼干、薯片等速食食品、乳制品等为主。持续高温,致使众多甜甜圈、巧克力以乳制品等产品融化。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指出,阿里的淘咖啡2.0和亚马逊的Amazon Go,在基础性技术环境的设置方面类似。而后者在实际尝试中,出现了不少“BUG”,用户消费的便捷程度出没有达到初期设想的水平。
如果说技术上的缺陷不是主要问题,那么,更重要的是不论阿里还是亚马逊,都没有对“新零售”做需要的多产业协同,给出明确的描述。
虽然,我们在上周的研报中指出,阿里在资本层面与一些线上商超展开了融合,并以之为一个可长线关注的投资方面,但侧重点是提示投资人参与分享资产重组带来的目标股溢价行情,如果要进一步观察阿里与相关商超之间在运营层面的融合,目前没有看到明确的思路。
当前投资人参与阿里“新零售”概念炒作的正确原则
在中国零售业发展于今年上半年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阿里提出的“新零售”,在基本思路上与乐视“生态化反”有着神似之处,总体上是一件产业方向正确的概念,但实际执行上将颇费周转的事情。乐视的例子告诉我们,A股不是“做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的地方。直接因阿里提出的新概念而投资阿里系,可能不是好的选择。
但如本文所述, “新零售”概念的实践中,面临着一些技术的缺陷,换个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刚性的产业需求。此外,“新零售”对每个分细产业带去的改变,都意味着相应的刚性设备需求和技术服务需求。故而,投资人参与“新零售”炒作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将阿里的“新零售”、“五新战略”看作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理论,1、从该概念的产业逻辑、实践瓶颈出发,寻找在现阶段,可以派生出相对确定性硬需求的产业投资机会“看长作短”。2、参与分享该概念带来的资产重组事件,所产生的目标股溢价行情。



[url=]
马云看到了什么?现阶段他的理论能给A股带来什么投资思路?[/url]
(接上文)作为一家曾收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贺电的企业的掌门人,中国互联网届的旗手,如果不是因为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如果不是为了使自己的企业在这一趋势中继续保持主导地位,马云不会突然重新举办停办了五年的网商大会。因为阿里巴巴在网商的地位,早已不需要通过行业大会来实现确认了。
虽然我们认为,阿里的“新零售”、“五新战略”与乐视“生态化反”一样,对于A股投资人来说,有需要注意的一面。但不得不承认,单从商业理论的层面来说,其符合技术变革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大方向。研究员认为:
马云看到了一个多产业融业的未来图景,这是一个仅用“新零售”难以全部囊括的新“势”。他希望以阿里现有的产业布局优势,成为“造势”的主角。
而在“造势”的过程中,一系列刚性的产业需求会出现,这构成了我们在前面的研报中所说的“硬需求”,因而,也就有了一系列可以“看长作短”的产业投资机会。
此外,在“造势”的过程中,包括产业资本的风险投资在内的“泛并购”也必然出现。这让A股投资人有了分享并购溢价的机会。这其中,不仅有电商与实体商业企业之间的资本运作,还会出现电商、制造业对IT及互联网配套企业的收购。
马云看到的和想要的——“势”与“造势”
马云看到的是一个多产业融业的未来图景。这个图景,发芽于他以前一直说的“新零售”,且在他看来,是可以同时串联其它各部分的经线。但他也知道,这个图景已不是“新零售”三个字所能囊括的了。所以,他用了“五新战略”一词,来完成对“新零售”的概念延伸。
这是一个从零售出发,向产业链上、下游同时延伸的融。同时,马云没有忘记与他处于产业链同一层级的平行产业,他也要将它们纳入这一融合之中。
e74b1cfd1de1028c527628247d645f50.jpg
目前,马云上有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性技术产业,下有菜鸟物流,平行的那一部分中有蚂蚁金融。故而,他提出“五新战略”。只有这样,他现有的产业,才能最大限度的做大、做久。
而这种产业融合,从理论上讲,是说得通的。这是对马云最有利的势。他要成为最终造成势的人。
正因为这种“势”在理论上说得通,所以,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谈到,“从该概念的产业逻辑、实践瓶颈出发,寻找在现阶段,可以派生出相对确定性硬需求的产业投资机会‘看长作短’。”其中的“硬”字,部分源于此处。
事实上,不仅仅是马云看到了这个“势”。在其上游的商品制造业中,海尔和美的两家也看到了这个“势”。海尔的张瑞敏在早几年前,就对海尔内部进行组织架构的重构,提出以互联网思维在内部搞“创业孵化”,其中包括后来被称为“柔性生产”的按需制造。而美的,其收购“库卡”,卡位制造业机器人,也同样是看到按需制造,这个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必然方向。
硬需求
如上图所示,“新零售”这个“势”之下,其“造势”过程中,一系列刚性的产业需求派生出来了。
可以作这样一个推演:制造商需要对自身生产流程进行重构,这需要柔性生产方案和设备。以付费或其它某种方式,制造商与电商之间完成消费者行业数据的共享,这时,既派生出对电商上游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与设备需求,也派生出下游的专业数据运用服务的需求(如营销方案、广告传播等)。
又比如,实体商业与电商的融合,将派生出对实体商业的现场改造需求,这些就涉及到传感器等上游设备制造业。
此外,制造商还可以与无人零售店这类新型的“新零售”平台合作。而这种新的平台,实质上就是物理化的电商、电商化的实体商业连锁。这种合作,同样会推动与建设无人零售店有关的一系列刚性产业需求。
刘强东说,下一个10 年到20 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这场革命改变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础设施。零售的基础设施将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推动“无界零售”时代的到来,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在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一套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系统。社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
可见,在“新零售”方面,京东和阿里的思路是相似的。这也意味着,相关需求是必须出现,也量相当大的“硬需求”。
以无人零售为例,可以发现,按此思路在A股可以找到不少潜在投资标的。
目前,无人零售的技术基础架构有两大类。其一,物联网流派,是指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传感器、扫码枪等技术实现识别结算。其二、互联网流派,是指用户利用二维码扫码开门,扫码结算,商品可扫码溯源等。而在这方面,可以联系上的A股上市公司不少,比如这几天比较“疯”的汇纳科技、远望谷、神思电子、科蓝软件、民德电子等等。
资产并购
除了硬需求外,在“新零售”的“造势”过程中,并购也是必然出现的现象。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并购”理解得更宽泛一些,将产业资本的风险投资行业也纳入其中。因为“新零售”是一个长期概念。
投资人可以看到,京东、阿里对一些实体商业企业进行了投资,其中有一些是A股上市公司。这样做的理由就是电商对实体商业的融合。未来,在城市商业网络中有优势的实体商业企业,依然有可能与电商发生资本融合,投资人可以此在A股中寻找标的。
此外,类似美的收购库卡的案例也会出现,其理由是企业需要做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展。可以想象,未来,一些能提供无人零售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可能被商业企业或商品制造企业收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3 19:02 , Processed in 0.17821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