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股票内参--首席证券周刊2017.7.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5 0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政治正确”到“政治许可”,相对成熟市场的双底论》:随着市场博弈结构的相对成熟,大级别拐点都应该有一个双底。一个是蓝筹权重底,一个是中小创底。政策往往会在第一个底就体现出它的效果。前者反映监管导向,后者反映监管态度。行情的演绎大多是从“做政治正确的”到“做政治许可的”运行发展。2007年的市场之后,下一轮开启的牛市就不再是普涨了。市场的博弈结构开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小创这些政治是否许可型的机构在牛市之中是不构成先导作用的。起着先导作用并率先构筑政策底的是政治正确型机构资金的带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中国股市将很难再次出现新一轮以普涨为开端的行情。毕竟能够像这种改变整个市场股票供求关系的政策极为少见。随着中国股市走向相对成熟以及内部博弈力量的变化,都更加表明只要监管的方向支撑新一轮行情开启的话,那么市场出现分化格局是极为正常的。而且只要是股市内部博弈结构不再出现大的变化,以后的大级别底部出现这种“政治正确底”+“政治许可底”都将是大概率事件。对于目前分化格局,投资者要意识到内部演变的核心原因,并理性看待之。

看不懂2014年下半年,就看不清2018年上半年》:处理市场和监管,就好比买东西一样。有需求是成交的第一步,至于说买多买少,那是程度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下一轮行情的斜率因为去杠杆而难以有2015年高,下一轮行情的空间由于监管的边际压制而难以有2015年高。但只要国家需要股市,方向肯定没有问题。自证监会2015年初开始去杠杆以来,监管层对于股市的态度是:担忧——压制——挽救——震怒——边缘化——试探——强化——震怒——整肃——求活——试探——强化。我们可以从这些政策的态度和举措中看到,监管层早在2016年就有意重启股市的。当时所谓的第二轮国企改革也是紧锣密鼓地推动,但是保险资金折射出的金融风险交叉影响的问题让新一轮去杠杆开启。而目前来看,这一问题也基本得到遏制,三会领导层也已经完成人事布局,国企改革箭在弦上。监管层的试探性举措开始有了新的苗头,重启股市的信号在增强增多。




e119094fbad297151f65a21e8af0c8dd.gif 热点聚焦
66ac4c49d3a7ba9dc2e62b2000b33576.gif



从“政治正确”到“政治许可”,相对成熟市场的双底论

大级别拐点为何会有双底论?
我之前也思考过,是不是非得来一个改变中小创的偏好的大利好才能重启牛市。不见得,中小创多为跟风资金。市场资金充足了,自然不是问题。首先得形成托住股指的利好,这得体现在监管层对于股市的态度上是否出现改观。
玩权重蓝筹属于政治正确,玩中小创其实是属于叫做政治允许。前者反映监管导向,后者反映监管态度。行情的演绎大多是从“做政治正确的”到“做政治许可的”运行发展。
e90f173e0cb017deb792dfd3b79a56fe.jpg
这段大牛市启动时为何是例外?
这一点应该从触发行情的原因说起了,2005年4月底,证监会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6月初上证综指破1000点心理底限后,市场开始反转行情。
其次,这一轮行情的利好因子是股权分置改革,这个利好的意思是暂时大小非基本不可能进行减持。相当于把大小非锁仓了,这种情况下,是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利好。对每只股票的资金供求关系都进行了改善。
双底论背后股市的深刻变化
在2007年这波大牛市以前为何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力极大?当然现在也大,但是当时比现在的程度更大。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股票市场的规模相对于金融总量来说很小,二是市场的博弈对象主要是投资者与政府(2005年后有很大不同)。
2002年后以基金为主的机构投资者迅速崛起,基金持有的股份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从2000的1%迅速增加到2002年的5%,2005年的10%,2007年的30%,基金成为市场真正的主力。
所以说了这么多,就可以明白了为何2005年的时候,市场仍然倾向于普涨普跌了。普跌并不稀奇,牛市结束了普跌是常态,无需讨论。普涨变成分化才是市场演变的关键。
讲这些是为了说明一点:中小创这些政治是否许可型的机构在牛市之中是不构成先导作用的。起着先导作用并率先构筑政策底的是政治正确型机构资金的带动。这个底是市场资金自发去选择的,这个底是政策给予确认的。
在A股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中国股市将很难再次出现新一轮以普涨为开端的行情。毕竟能够像这种改变整个市场股票供求关系的政策极为少见。所以,随着中国股市走向相对成熟以及内部博弈力量的变化,都更加表明只要监管的方向支撑新一轮行情开启的话,那么市场出现二八分化的格局是极为正常的。而且只要是股市内部博弈结构不再出现大的变化,以后的大级别底部出现这种“政治正确底”+“政治许可底”都将是大概率事件。基于此,对于目前分化格局,投资者要意识到内部演变的核心原因,并理性看待之。



关联阅读




看不懂2014年下半年,就看不清2018年上半年

我们提出长线资金做好战略布局的准备,虽然也强调了当前在不同时期布局的偏重不同,并指出短期仍以布局白马蓝筹为主。但是这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并不能让他们相信眼前500余只股跌停的环境到了可以布局长线,憧憬牛市的时候。
2595f0a3465e086b2fd68cd4ff6912bf.jpg
2017年下半年与2014年下半年,有没有可比性?
如果从市场走势来看,目前蓝筹领涨,小票阴跌也与2014年四季度行情相仿。
如果从政策诉求来看,2015年需要借道股市完成经济降杠杆,而如今金融工作会议的定调,反映出更加需要资本市场来为经济去杠杆。
当牛市氛围起来了,互联网+等政策利好开始吹风了,当监管之手并没有压制了,创业板的偏好自然就起来了。创业板有没有人买不是思考一轮牛市的充分条件,时间到了,自然水到渠成。
2014年7月29日,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改革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坚持问题导向……要增大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加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国企改革动作不断,政策春风的持续预热,让国企改革概念成为A股市场凝聚做多预期和动能的核心概念。一时之间做国企改革股成为“政治正确”的事,这和目前大家炒漂亮50没两样。虽然说前者更为主动,但是本质无差别。
市场就是这样,如果一个新的路子更赚钱了,而且没什么监管压力的话,那么这个偶然的契机将会将行情的主线绑定到它身上。在那个没有多少监管压力的年代,市场资金运作小票更容易赚快钱。这种情况下,机构才逐步转移到创业板等小票之中。
这其中,国企改革是一个资本市场核心主线的重要抓手。也是促成牛市的引爆因子。
9f21f1b137135ef0a0a23ce50d6bf873.jpg
在否定监管层希望开启新一轮行情的时候,大体有这样几种原因。
随着新股扩容手段的“行政化”更改,导致了目前的融资不需要考虑维持市场较高的活跃度。以前“政策性牛市”都基本上需要通过“股市大涨”来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否则新股每次上市发行都会带来股指的较大波动。这种可以即刻显现的抽血效应使得要想继续融资,就必须让市场以上涨来对冲新股扩容导致的下跌压力。
但是2016年这个等式成为了历史。新股可以摸奖一样不用提前缴款,也就没有了及时性的抽血压力。要融资不一定要涨似乎成为了新的规律。
当前市场有一个疑问,就是对“有求于股市就要股市涨”的逻辑的怀疑。这也是大家看到直接融资被反复提及而不大感冒的原因。直接融资对于股市而言,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股权融资(偏向于IPO),另一个是二级市场。表面上看,新股申购新规使得IPO可以随心所欲。实则不然,如果二级市场的活跃度极低,将同样会掣肘IPO的发行。
所以上述原因的持有者会认为“监管层对于股市的诉求只是IPO,不是维持交易人气”。
两年来,即使近期一行三会纷纷强调金融创新。但与此同时对于监管,防风险的话术并没有丢弃。所以部分人士认为监管周期未结束,股市难有走牛希望。正如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所言:
但这并非是全部,要不是经济去杠杆的需要,要不是国企急待降杠杆,金融不会被“假释”,毕竟是“坏人”。
也就是说,包括“一行三会”以及地方金融,今后会采取垂直管理模式,由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
由“从严监管”到“发展中规范”渐行转变,这样的一个态度是最为重要的。自2015年股市剧烈波动之后,再希望来一轮脱离监管的牛市很显然不切实际。所以,今后的市场定然不是完全恢复到市场“自驾”模式,而是监管无形之手随时可能进行“驱驾”调控。
处理市场和监管,就好比买东西一样。有需求是成交的第一步,至于说害怕买多了用不完或者买少了不够用,那是程度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下一轮行情的斜率因为去杠杆而难以有2015年高,下一轮行情的空间由于监管的边际压制而难以有2015年高。但只要国家需要股市,方向肯定没有问题。
证监会警示加杠杆行为(担忧)——牛市继续,加杠杆未见收敛——监管主动去杠杆(压制)——股灾崩盘,机构减持趁势做空——股灾崩盘,大势已去——证监会救市,提供流动性支援(挽救)——加杠杆卷土重来,救市券商内部金融腐败——证监会加码去杠杆及金融反腐(震怒)——股灾继续扩大——降息降准,暂停IPO——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防风险,抑制资产泡沫(边缘化)——证监会管理班子大调整,开启维稳模式——市场走稳,克强重提直接融资(试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大做优做强国企,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强化)——保险大鳄搅动市场稳定格局,强监管再占主导地位(震怒)——银行开启去杠杆,整顿险企,市场大跌(整肃)——4.25政治局会议定调金融活、经济活(求活)——新一轮去杠杆力度减弱,行情恢复——国务院、央行、证监会频提金融创新(试探)——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再提直接融资,假释金融(强化)
e7be85df5a962775b1a24193a8a3360e.jpg
fc93f31df1c2ef205a5f40affa4ae4b4.jpg
e567b0055258b72998f87a6fb7501293.jpg
总结
两年了!5178点的辉煌渐成历史,2638点的痛楚已然麻木。如今站在承前启后的节点,回望过去,展望将来。2014年的7月,夏日的烈阳混着蝉鸣的聒噪。懒散的街头,感受不到多少牛市的气息。然而就在这个夏天,中国股市迎来了新一轮久违的大牛市。它没有2015年普涨的疯狂,有的只是难得的低调恬静。俯身窗外,又是夏蝉聒噪,新一轮行情是否也在慢步走来呢?



决策参考




接下来,A股的核心炒作点是国企并购重组

那么,“做增量”的思路是什么呢?研究员认为,梳理习总书记的经济治理思路可以发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做增量”的核心。而进一步结合2021年这一特殊的时间点,可以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是习总书记接下来几年在经济方面最关注工作。
国企是习总书记心中发展经济的关键
ac9fda4f29129b02044ec994f92757d9.jpg
“做强做优做大”是“做增量”的核心
虽然当时没有指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但从习总书记在此之前和此后的讲话中可以知道,“做强做优做大”的核心就是这次会议所要求的——“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做强做优”,强调的是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企业运营效率高。“做大”排在最后一位,说明在习总书记看来,国有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不是规模问题,而是效益和效率问题。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仅仅是为了“做增量”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正如我们在此前的研报中说到当前正处于向“十九大”献礼的冲刺时期一样,从更大的角度来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是迎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6年10月10日至11日,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他说:“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企改革一直在推进之中,但一个客观事际是,在提升国企效益方面,始终没有找到一条明确的路径。正因如此,一些观点对发展国有企业做出了极为悲观的预期。
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他对接下来这一时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有三个具体要求,杠杆率降低、市场占有率提升以及效益率。
如上所述,此前的一个阶段,国企主业不突出、四处投资。这一过程中,国企、国资的规模是做大了,但高杠杆、效益不好而导致“僵尸企业”等等后果在近几年比较突出的爆发。因此,国资委对央企的总体数量的要求,从控制在100家以内,到最新消息所说的80家左右。要实现这个目标,“并购重组”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可以看到,2015年以来,比较“经典”的央企改革案例,全部是同行业间的企业整合,近期传出的一些央企重组消息,也有这样的特点。不仅如此,在大型央企集团的内部整合中,以旗下不同的上市公司为不同的产业整合平台的做法,也是这一改革思路的体现。
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说,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他还说,国有企业改革是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由此可知,在总书记的心中,金融要以服务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
如上文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做强做优做大”,重要的实现方式就是“并购重组”。因此,A股服务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配合好国企的并购重组。这意味着,金融工作会议上关于“融资功能完备”的要求,不是让证监会的加速IPO的路上“一条路走到黑”,而在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等方面展开配合。这或许正是6月17日,证监会负责人在讲话中要求券商从服务国有企业的角度,加大创新力度,多做一些并购重组的原因。正因如此,研究员认为A股的核心炒作点是国企并购重组。




“降低国有企业杠杆”或引领新一轮“国企改革”行情

虽然对以央企改革为标杆的国企改革一直抱有期待,但近几个月以来,面对新的央企、国企改革消息,我一直反应平静。特别是当中国神华这个重组界的“常委级”CP,自年初以来被不断“披露”一些新“婚约”时,我更是说过,虽然其放出超级分红计划可能预示重组将近,但依旧难以立即带动市场对央企、国企改革的炒作。
两类政策环境分别已经或即将发生变化
●一方面,自进入2017年以来,从推进一项工作所必然经历的过程来看,央企改革处于一个难以产生A股新爆点的时期。
●第三, A股强监管的政策环境,对央企、国企改革概念的爆发构成了负面影响。
原因在于,两类政策环境分别已经或即将发生变化——
会议既将“强监管”确立及金融工作的主基调,也对协调监管进行了“升级”,金融监管进入了一个带“协调安全阀”的常态化监管新时期。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是:专设的国务院金稳会有确保协调力度、也有“稳定金融市场”的权威,央行作为国务院金稳会办公室,有对监管机构进行问责的实权。接下来,如果个别监管部门展开竞争式监管,同样会被问责。一度引发A股下跌的“监管风险”更加可控。
◆二是实体经济改革发展方面或将推出新政策、新举措。
●一方面,6月27日起决策层在不同场合所做的一系列表态,都指向了上述推测(详见相关研报)。
●第三,从实体经济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情况看,“去杠杆”进入了以降低国有企业杠杆为主的时期

基于上述对政策环境的研究,接下来可以重点跟踪如下3点,动态测试央企、国企改革板块的水温——

2、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与A股关联性直接的央企改革新政策、新举措或新动向。
3、市场中某支国企改革概念股短期内股价快速上升,但没有遭遇行政监管。如果这一情况出现,则说明A股市场的“强监管”在央企、国企改革项目上出现了变化。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是五矿或中国黄金下属的股票,其标志性意义就更大了。




“大国企优先”的资金偏好或让国企改革“7月风来”

最近3个月市场极端的“分裂分化”的走势,尤其是一众小票频频血崩的残酷教训,近乎以“血淋淋”的事实“教育”投资人:没有业绩(经济基础)、没有未来(政策扶持)的标的,已经明显不适合在当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政策设计下的A股 “生存”!
左手天堂、右手地狱,你要去哪?
●如果说大白马们拥有的是“现在”(业绩),诸如此前的茅台、格力,如今的“煤飞色舞”;
这些个“高富帅”们,正踏着一众小票的残躯,逐渐登顶
市场先生说:大国企优先
d84a57796c1cfa953ce7aad021cc6aad.jpg
68bd2c0b1aacbf5d2ba556b2c178ebcb.jpg
由上面两图可以看出:
2、银行板块在5月中旬超越上证指数,走出上升行情。这是金融强监管进入“协调试水期”后,市场的一种新分化。
单从业绩的角度来看,这种偏好的变化似乎是矛盾的。我们知道,银行板块的业绩并不亮眼。相反,3月29日至4月12日的银行业7道金牌,足以让人在当时的情况下对银行接下来一、两年的经营业绩捏一把汗。“425讲话”后,金融强监管进入“协调试水期”。5月12日,银监会做出了“新老划断”的表态。这些都让人对银行业的担心可以放下一些。但是,银监会的行业强监管以及银行自身运营模式没有改变的条件下,谁也不会预期银行的业绩会如茅台等“业绩龙头”那样增长。
客观上,这是一种类似银行倾向于向国企放贷一样的资金现象——看中的不是业绩,而是标的的“政策加持”特性。区别仅仅在于,这是资本市场的场内资金,在A股强监管政策环境中,因为具备“政策加持”特性的标的相对稀缺,而出现的集中持有现象。而这些稀缺的标的,都是“大而不倒”的“大国企”。(虽然美的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也受资金的喜爱,但在同期领涨的企业群体中,大国企居多。)
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强监管”这一金融工作的阶段性基调,所以,前述“业绩龙头+大型国企”的资金偏好有继续保持的前提。但是,如相关研报所述,政策环境在大基调不变的同时,已经或将要发生一些变化,受益者为国企改革标的。那么,A股场内的资金会再次在偏好上发生内涵的变化吗?
1、国企改革标的与银行一样,都有“政策加持”。接下来的政策环境,很可能从“未来”的层面,给国企改革标所具备的“政策加持”以新的内涵——有安全性,更有资产重组带来的“未来”。
2、不论有意还有无意,近期围绕万达、融创、苏宁所展开的一系列金融举动,以及舆论引导,给A股场内资金提供了新的做国企标的的暗示。



焦点透视




“7.17暴跌”砸出“市场底”?还得磨合“预期差”!

17日的暴跌,表面上看是创业板“拖累”了主板,但根本问题在于,是市场预期与政策诉求之间“落差”的扩大。
     接下来,市场恐怕还要继续消化政策与市场的“落差”。市场通过修正此前的乐观预期,只能冲销短期“烦恼”,但对市场真正形成制约的是政策和市场在认知上的对接问题,这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只有经过政策与市场的磨合,市场对后市才能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届时真正的市场底才能形成。
而7月17日A股的下挫表明市场对未来的预期没有达成“一致”,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市场预期存在两个不一致
e5a9a3488525f20c9a28f2852f119f3e.jpg
2、 市场与政策的方向不一致。政策要扩容,为实体经济输血,政策从金融遏制向“创新”挪移,但强监管的态势不会变。反观当前的市场情绪,则希望强监管与货币政策都有所“放松”,以舔平此前的亏损,改变被压制的做多情绪。
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的天职。这是本次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市场的“政策”定位——
b2268f6305beb1fdf255bd1ade2b9be1.jpg
短期来看,市场是“理智的”;政策从中长期来看也是正确的。但政策与市场之间却有着巨大的“鸿沟”,两者的目标在时间上是“期限错配”,但从根本上来说,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定位与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功能存在反差。决策层要从中长期实现通过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输血的目标,当然也要给对价,而政策所指的对价是创新和改革,然而市场理解的对价却是放松监管和货币的闸门,并且提供更多的热点题材。
短期进入“磨合期”
接下来,市场恐怕还要继续消化政策与市场的“落差”。市场通过修正此前的乐观预期,只能冲销短期“烦恼”,但对市场真正形成制约的是政策和市场在认知上的对接问题,这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只有经过政策与市场的磨合,市场对后市才能形成较为一致的预期,届时真正的市场底才能形成。




“7.17”血祭:创业板隐含“政策+市场”的“双杀风险”开始肆虐……

“7.17”活生生的把“一九行情”打残成了“0.5:9.5行情”!A股3286只股票,按照中位数算的第1643只股票的跌幅为5.51%,也就是说只要你今天跌幅不到5.51%(换言之,只要你不在创业板当中),你就差不多“战胜一半”的对手了……
“7.17”释放创业板的“双杀”风险!
1fa2976f9e1399d26bae9f2bf0336000.jpg
8758f91104ccf30777f6d40eb4949b4f.jpg
自2015年6月高位以来,已有1300只股票腰斩!21只股票跌幅超80%,跌幅最大的是要退市的欣泰退,已经跌去90%;安硕信息、ST锐电、ST智慧、京天利跌幅也超过85%。
伴随着上证50创出2015年7月底以来新高的,是那些买了大金融股票的投资者,市值已经创出新高——
招商银行股价17日盘中再度创出25.65元新高,不仅早已超越2015年的高位,更是超出了2007年6124点的高位。
8cdd7e4765687ad28eaf07cf7bc5579f.jpg
●7月12日的《大白马与上证50再度强势:这次是实干型企业和“PPT企业”的分化!》一文指出:11日的市场再现上证50和龙头白马股单边上涨,创业板则继续下挫。市场重回分化格局的根源是政策风险让位于市场风险。“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奔。”创业板目前最大的现实就是“水落石出”:政策和资金相继退潮之后,创新创业当中潜藏的“礁石”逐渐浮出了水面,行业风险进入了一轮释放期。而创业板再度走上探底之路,从根本上说,是当前的政策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经济,更加重视干实业的企业,更加希望看到那些能够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实干型企业享受高估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今日A股之分化,不仅是创业板和上证50的分化,而是实干型企业和“PPT”型企业的分化。
于是乎,回调不久的上证50、白马股又被捡起来,业绩确定的金融股又被游资追捧,而稍有稳定迹象的中小创,则再次大幅震荡!
因此,“上证50+白马股”的“一集团”,不仅“政策风险”小于创业板,即使是市场风险,总体上远远小于创业板。
7月14日《克强总理“重启创新”为银行业“加持”,不涨咋行!》一文强调:自6月21日国常会“夸奖对微信创新的‘宽容’”以来的22天,李克强总理先后召开了三次“国常会”、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焦点都在“重启‘双创’”,而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直接把“推动”双创的一项具体优惠政策(专利权质押),这个“政治任务”优先给了商业银行!从年初“两会”上的普惠金融,到如今专利权质押,这些为双创“量身定做”的“政治任务”相继都交给了银行。而按照研究员的“有用既有价值”的理论,商业银行在这一次“双创”回潮当中,被赋予日益吃重的角色,也在相当程度上预示着,其“价值”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7月14日《央企利润高增长:“龙头白马”有望“强者恒强”!》则明确指出:中期看,在“业绩+政策”为王的市场风格下,上证50和龙头白马股中期有望继续维持强劲态势。首先,上证50和龙头白马股中大部分有央企背景。而央企的利润高增长,会让市场重新认识上证50和龙头白马的“扎实”的基本面:今年以来,央企各月效益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央企不仅业绩好,政策故事还多得很。并购重组、去杠杆、去产能等都能有效改善央企资产质量,提升央企的盈利能力。
而上证50和龙头白马股中大部分有国企背景。简单来说,央企的利润高增长强化了或者说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上证50和龙头白马的基本面:业绩不是一般的好!
5fa9b46d582ab5ca71d983e82ea94dad.jpg
根据研究员对此前四次“股权质押风险”的历史经验的剖析,本内参认为,由于四次股权质押风险暴发后A股均探底回升,但前三次主要靠“郭嘉队”兜底,因此好景不长,而这次“7.17”之后的这次市场探底回升,则是由于相关政策已经转向“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并举,政策面“重启创新”、“重用股权市场”!因此,此时的股权质押危机所砸出来的市场底,不是“郭嘉队”兜底的效应,而更像是“政策面转变”带来的“趋势性变化”!
四次股权质押风险暴发后A股均探底回升
第一,历次股权质押风险暴发后,政策均“迅速救援”,市场也随即见底回升。
a) 从经济形势看,本次股权质押风险暴发时,经济增长前景更为稳固。
c) 从市场走势看,上证50、龙头白马及钢铁煤炭和有色等轮番上涨表明市场已经进入螺旋上升的“自驾模式”。
历次股权质押风险回顾
4c72cd687c1768607d4166add653e147.jpg
此时,国家需要“改革牛”是当时市场的共识。比如——
在2015年的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资金进入股市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并强调:“资金在金融市场中自我循环就都是脱离实体经济的观点也是不准确的。”
可见,“国家需要改革牛”并不是坊间的臆测,其背后有着实实在在的国家意志和政策配合。
股市过度加杠杆的现象引起了决策层的警惕。随即,证监会开始高烈度为股市去杠杆直接导致了牛市崩盘
2015年6月15日(周一)沪深两市高开低走,自此开启了A股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段历史(四轮股灾)。从表面上看,股灾发生的原因是A股去杠杆,但从本质上看,中国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改革政策转向了通过加强监管来防范风险是根本原因。
而2015年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则明确将中国宏观政策的方向定调于防风险。
第一轮股灾暴发后,证监会启动了规模庞大的救市行动——
2015年7月6日证金公司出手护盘;2015年7月8日随着证监会发布大股东减持禁令,A股企稳反弹。
在一系列救市组合拳的作用下,A股终于企稳回升,但好景不长。2015年8月18日,坊间传闻同花顺和恒生电子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且证金公司在高位平仓套现,受此利空打压,当日沪深两市大幅下挫,由此开启了第二轮股灾。从表面上看,引发第二轮股灾的原因是证监会清查场外配资进入深水区,根本上还是A股去杠杆的风险、人民币贬值风险和经济下行风险没有完全释放。
2015年9月4日至5日,周小川在土耳其安卡拉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介绍近期中国金融市场情况时指出,6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发生了三轮调整,其中前两轮调整未有国际影响,8月下旬的第三轮调整产生了一些全球性影响。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趋于稳定,股市调整已大致到位,金融市场可望更为稳定
在维稳政策的支持下,A股于九月上旬开始回升,股权质押危机也暂时缓解。
1cb5a678a30c4d2b55576f2578e6a224.jpg
2015年11月26日,证监会调查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及券商融资类收益互换。受此消息影响,券商股当日上演“跌停潮”,并导致沪深两市大幅下挫。由此拉开了第三轮股灾的“帷幕”。2016年1月4号,中国股市当年开张的第一天,因证监会在元旦期间并未就即将到期的股东减持禁令表明态度,直接诱发沪深两市开盘大跌,因触发熔断机制而演变为暴跌
沪深两市持续暴跌使得股权质押危机再度成为市场的担忧,上千亿质押市值跌破强平线,分析人士连续发文警示股权质押风险。因此,一轮新的政策维稳又开启了。
从2016年1月15日到26日,央行通过MLF累计投放8625亿,SLO累计投放2050亿,国库定存投放800亿,逆回购净投放6750亿,累计投放资金总量超1.8万亿,其中跨年资金(28天以上)投放超1.65万亿,相当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
第三次股权质押风险:2017年5月
2017年4月8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将对不合理高送转、财务造假、没有主营天天“忽悠”的上市公司加强监管处罚
2017年4月10日起,银监会连续发布6号、46号和53号文,提出了对银行业十大类风险的具体防控要求,并要求银行自查“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和关联套利”,以及专项治理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
早在2016年下半年,金融去杠杆已被决策层提上日程。2016年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此后“一行三会”开始采取行动。从监管的角度看,当时主要还停留在出台相关规定,打击市场投机的层面上,且主要活跃在一线的监管机构也仅仅是证监会。
金融监管的升级浇灭了市场的做多热情,股市的持续下挫最终也引发了第三轮股权质押危机。高达两千多亿的质押市值跌破强平线,券商连续发文警示股权质押风险。
从2017年5月中旬开始,一行三会频频释放“温和去杠杆”的政策信号——
5月12日银监会通报会提出,自查和整改之间安排4到6个月缓冲期,实行新老划断,对新增业务严格按照监管标准进行规范,对存量业务允许其存续到期实现自然消化,对高风险业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应对预案;
由于强监管政策的降温,市场开始企稳反弹,股权质押风险又一次得到缓解。
4a1158f0c5ccbdb35e87621719ef7719.jpg
此前对金融市场“急风暴雨式”的治理整顿好像开始变得更为“稳健”,股市行情也从外部导向为主向内在市场运行为主转换。最为明显的是,证券监管高层对股市发表讲话(大喊强监管)的频率此间也降低了许多。

政策风险下降的结果就是市场做多人气的恢复。但政策风险下降后,市场风险相对上升了。这是7月17日,即全国金融公司会议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市暴跌的主要原因。
这一次股权质押危机的暴发并没有引来监管层的维稳市场靠自身力量完成了修复其根源是宏观政策的转变已经改变了市场的大方向。有限的市场风险带来的只是波动性风险。
通过回顾上述四次股权质押风险,研究员发现,中国宏观政策的转变是股权质押风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前三次股权质押风险中,由于中国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既不是壮大存量经济也不是发展增量经济,而是聚焦于处理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各类风险,风险的暴露和处置风险的风险压制了市场的做多情绪,而第四次股权质押风险发生时中国的宏观政策已经由处置存量风险和遏制增量风险演变为壮大存量经济和发展增量经济,这就是我们近期反复强调的长线资金应该做好入市准备的核心逻辑。
843fdf662a196b0d3947cefd48ea2990.jpg

83a1f52111ea1acda2de46fbaf2c364d.jpg

c76522721217b2bad897274a9c5f0146.jpg

4427c14334e4036abd19a0c565cec59d.jpg

19c728a5bc634e146718c176e11230b5.jpg

42d37a4e7f632abd62aebb94b2521330.jpg

引发前三次股权质押风险的因子从表面上看是不同的,但从本质上看却有着一样的“灵魂”,其共同点都是“没有底线”,即身在风险中的所有市场攸关方都不清楚风险到底有多大。这就可以解释何以由股权质押风险砸出来的市场底总是很脆弱,更可以解释后来的股市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郭嘉队”的援手何以无力改变市场的主要趋势的走向。

但也要看到第四次股权质押风险暴发时市场面临的流动性环境及股市政策相比前三次更紧,此外,金融监管从严的基调也没有明显的转变。研究员认为宏观政策是“本”,其它相关政策、流动性及监管是“末”。只要宏观政策力图盘活存量经济和推动“双创”流动性就没有持续向紧的基础,比如近期央行就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防止7月下旬因发债、财政缴存等因素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股市和监管政策的在金融去杠杆已经大体到位的条件下,不会改变市场运行的方向,只能影响市场波动的节奏。

     每一次股权质押危机的暴发都意味着“市场底”的到来!但前三次主要靠“郭嘉队”兜底,因此好景不长,而这次“7.17”之后的这次市场探底回升,则是由于相关政策已经转向“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并举,政策面“重启创新”、“重用股权市场”!因此,此时的股权质押危机所砸出来的市场底,不是“郭嘉队”兜底的效应,而更像是“政策面转变”带来的“趋势性变化”,也是研究员此前提示“长线资金入市”的一个触发因素!



投资参考




供不应求刺激短涨、新旧动能“共振”或让周期股“复辟”!

周期性板块自上月开始强势反弹,有色、钢铁板块自6月初就开启V型反转,煤炭开采板块在过去19个交易日中,仅3个交易日收阴。
◆研究员认为,短期内,周期品近期的持续走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去产能继续推进,供给端持续收缩,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加上二季度经济数据尤其是传统动能的“小超预期”,周期品需求仍然相对较强。
◆研究员对此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当前传统产能已实现一定出清,企业盈利面有了较大改善,与此同时上半年新经济、新动能表现靓丽,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好,因此一旦新旧动能共振,不仅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未来甚至不排除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恢复到7%以上的可能性(上半年已经6.9%了,在当前全国各地方、各部门憋足劲给19大“献礼”的氛围之下,来个“有质量”的“高增长”也并不是不可想象的)!
如今,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整体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市场愈来愈趋向追逐有业绩(跟随复苏)、有背景(政策扶持)、有块头(大而通吃)的“高富帅”板块,以寻求确定性投资机会,这意味着周期品板块很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中!
研究员认为周期品长线布局机会值得期待,但是这个长线机会多久才会兑现,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毕竟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总存在这样那样的反复过程,相应地周期品行情也存在阶段性回调的可能。我们持续保持关注!!
是什么造就了周期品的近期连续走强?
研究员则认为,周期品近期的持续走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本轮周期品的龙头钢铁行业为例,2017年,中国钢铁去产能目标是化解5000万吨粗钢产能,在6月30日全面取缔“地条钢”;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4239万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8%;目前各地排查发现的“地条钢”产能已全部停产、断水断电,正按照“四个彻底拆除”的要求将“地条钢”取缔到位。而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目前全国已清查出500多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合计产能1.19亿吨;7-8月份将开展“地条钢”清除验收抽查。正是在产能已实现较大出清的背景下,即使当前钢铁产能利用率已经是非常非常高的状态,但整个钢铁行业仍是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季节性因素加上二季度经济数据中传统动能的“小超预期”,周期品需求仍然相对较强。
更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经济数据“小超预期”,显示了当前工业生产对相关商品的消费需要仍然相对较强。中国2季度GDP同比6.9%,持平1季度,预期6.8%。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7.6%,预期6.5%,前值6.5%。1-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8.6%,预期8.5%,前值8.6%。6月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增速8.8%,比5月增速提高了0.9个点。6月基建投资当月增长17.3%,提高了4.2个点,其中水利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大幅提高了13.5和7.8个点。房地产和制造业6月投资增速分别为7.9%和6.6%,较5月涨0.6和0.7个点。
周期品走强趋势未来还能否持续?
◆研究员对此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短中期内,正如上文所谈到的,供给端偏紧、需求端相对旺盛的局面仍会存在,相应地周期品短期内仍有一定支撑。而长期内,周期品行情也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新经济、新动能表现靓丽,促进经济进一步向好。研究员在《李克强总理最新讲话已定调上半年、谋划下半年!》中已指出,李克强总理在7月初的国务院会议和相关座谈会上,充分强调了新经济、新动能上半年经济工作成绩的作用——消费贡献率、第三产业比重、新动能支撑作用上升。
●与此同时,研究员注意到,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整体流动性偏紧的背景下,市场愈来愈趋向追逐“高富帅”板块,以寻求确定性投资机会,这意味着周期品板块将长期处于市场关注的热点中。何谓“高富帅”?首先就是有着较强的业绩支撑,盈利面有较大改善;其次就是板块较大,总体市值规模较大。显然业绩不断改善、已实现一定行业出清、国企已居于主导地位的周期行业,充分符合这一标准。
18日,眉飞色舞是大盘反转的关键力量,19日,周期股继续承包了上涨的半壁江山。
一是业绩驱动。尤其煤炭行业的大涨与业绩预期暴增关系紧密。
在工业增长强劲和水电出力不足的情况下,1-6月份电煤、电力消费同比分别增长8.2%和6.3%,为近几年最大增幅。不管从宏观到行业本身的需求都超预期。需求侧是煤炭股的最大催化剂,也是最大利好。数据显示,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12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亿元!也意味着整体上煤炭企业利润同比去年暴增了近40倍!因此,截至7月19日,16家煤企无一例外预计2017年上半年业绩将实现大增。其中,*ST郑煤、兰花科创、*ST大有、*ST平能均实现扭亏为盈。冀中能源预计净利大增62倍;陕西煤业预计净利大增22倍;恒源煤电预计净利大增10倍;西山煤电预计净利大增7倍多。上述煤企在中报中提到,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煤价同比高于去年。
其中,锡业股份上半年预计盈利3.4亿元至3.9亿元,预增5377.78%-6183.34%,不但在有色金属行业预增幅度第一,如果以上限来看还是A股目前的中报“预增王”。此外,怡球资源、丰华股份、中金岭南的预增幅度也超过10倍,中钨高新、兴业矿业接近10倍,西部矿业、寒锐钴业、盛和资源、精艺股份、鹏欣资源、盛屯矿业的中期预增幅度则在300%以上。
9ca32b1cb4326b3c8b44c7bbbbae43da.jpg
仅以煤炭为例,在供应方面,根据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而仅在2016年,煤炭就实现去产能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月18日,发改委公布,今年上半年共退出煤炭产能1.11亿吨,已经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量的74%。同时也是在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去产能任务4/5的目标,而根据发改委对央行和地方制定的目标(如下表)——
也就是说,煤钢去产能下半年仍会延续超预期的趋势。而部分“僵尸企业”的煤炭产能被去掉之后,优质企业的产能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时间差也助推了煤炭价格的上涨。
在这些煤炭产能去掉以后,就对优质企业的产能释放及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这些被允许释放“先进产能”的企业自然相对受益(量价齐涨),而他们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
因此,研究员提醒,对有色板块的个股更要强化筛选,应比较其主营业务品种和优选今年来涨价幅度最大而股价表现相对不明显的有色股——比如我们看到,从最近一周(7月10日至16日)有色金属的涨幅来看,镍、铅、锌、锡、铝、铜价格分别上涨1.4%、1.3%、1.1%、0.8%、0.5%和0.1%。如果将之与对应上市公司股价对比就会发现,涨价越快的,股价表现也越好。
也就是说,从根源上来讲,煤炭有色钢铁股的上涨与其价格上涨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煤炭有色的价格上涨,又与供给侧改革下去产能进度超预期而经济复苏超预期需求上升+煤电消费进入7、8月份的旺季,所导致的阶段性、结构性供不应求,有很大关系。
因有色除了受益于国内供给侧去产能和经济复苏需求上升的影响,在较大程度还受到海外市场期现市场的价格走势影响。而今年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好于预期(美国经济指标连续高于市场预期、欧元区和日元区都出现复苏,下半年趋势大概率会延续),全球避险需求下降、美元持续贬值(中国经济因为外部经济复苏和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出口恢复增长)、大宗需求预期上升,都有利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这也成为推动A股有色品种价格上涨的一个中期重要变因,研究员认为,相比于上述部分因素对有色、煤炭、钢铁的涨价驱动力,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元贬值预期对有色品种的涨价预期影响更为持久。
而在基本金属方面,中银国际和川财证券的研报认为,随着供给方面的不断变化,今年下半年铝、锌和铅的表现将优于其他金属
另外在小金属方面,川财证券认为,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锂、钴价格上涨空间仍在,收储加打黑会让稀土迎来实质性的供给转变,小金属钛、锆、钨的行情或将延续。
de0755aee8bb1416da1b7bdbe0d59469.jpg
比较而言,正是因为煤炭的业绩复苏和未来的业绩增长持续性明显好于钢铁,而有色业绩复苏整体虽然也明显不及煤炭,但因有海外需求因素支撑,且品种多个案性催化因素多,所以这也是我们近期看到:煤炭总是领涨,而钢铁板块基本只能处于上涨板块的中游位置,有色板块涨幅则居于两者之间的重要原因。
考虑到存量格局下,强者恒强的特征,研究员认为,这基本上也是当下投资者配置周期股时的优先顺序。



观察与思考




8个月、4个阶段:金融强监管后续还将有新变化

8个月,4个时期
1、起步期——证监会一马当先打“妖精”。这一时期,虽然打“妖精”的实际工作由保监会完成,但横刀立马呵退“金融大鳄”的“头功”必须记在证监会的身上。而整顿“金融大鳄”,重塑金融生态,正是中国金融强监管的内在核心目的。
3、确认及协调试水期——4月25日决策层以集体学习方式,将金融工作的基调定为“强监管”,在肯定方向的同时,强调部门间的监管协调。监管层之间在央行组织下展开首次探索。这段时间里,政策协调的表现是5月12日央行、银监会对市场喊话。
上述4个时期的演变,可以由下面的这张图,更直观的了解。我用四种颜色的边框,来区分不同的时期。同一时期的事件,其边框颜色相同。
2d86b729c390695091e0533fcc47c941.jpg
1ffe37719e193d76f48e0b5381cc7295.jpg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自身机制上的演进是变化的原因
金融政策以“强监管”为大方向和主基调,是宏观经济发展倒逼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015年第二季度之后,金融业增长率创历史高位。但正是在那时,A股进入了股灾的前夜。此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股灾对实体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直观的表现,就是GDP增速保持基本稳定。但达成这一局面是付出了“真金白银”的。正因如此,决策层从应付股灾起,对2012年以来的金融自由化展开了反思。随着2015年底决心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进入了对自由化纠偏的时代。不过,问题最明显的证券领域到2016年初才完成监管层负责人的更换,因此,人们在政策上没有立即看到新的东西,也没有意识到一个叫“强监管”的时代即将到来。

直到万科举牌一事发展成一个触及基本底线的事件时,“强监管”这个早就应该出现的新事物终于出现了。它就是对金融自由化进行纠偏的“药方”。

接下来,由于实体经济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没有完成,以提高风险防范水平为重点目标的新金融监管体系的设想也只是刚刚提出,一系制度建设、实践检验工作还有待展开,因此,强监管在后续还将有新的变化。




金融反腐舆论集中释放:这是什么政策信号?!

与上述这些官方途径发布的信息在近期相伴传播的,是互联网上不少关于姚刚案的“内幕”。
研究员认为,一只有份量的“老虎”倒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就在这之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新时期金融工作的基调。因此,这也是在大基调明确的前提下,具体领域工作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记。它再次说明,证券市场进入一个新时代。这有些像曾经有人打过的一个比方:打扫干净层子再请客。
以姚刚为人物中心,根据目前的官方消息和民间传闻,可以将与其有关且已“出事”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小鬼”,一类是“靠山”。“小鬼”是指有可能受姚刚庇护的人,“靠山”是指有可能庇护姚刚的人。当然,“小鬼”、“靠山”这类人际关系,并没有官方消息的证实。在此,只为方便讲述而暂且用这两个词。
看看姚刚,在其于2015年11月被带走之前,昔日的部下李量于2014年12月被带走。虽然李量被带走时,担任的是投保局局长,但根据2016年11月扬州市人民检察院在法庭上提起的公诉材料,起诉李量的原因是其在担任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发行审核一处处长、创业板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等职务期间,为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帮助,并收受这些公司投资人所送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93万余元。
然而,李量被带来后,姚刚一坐“稳坐钓鱼台”直到2015年11月。而在这一段时间里,2014年12月,中央宣布对令计划展开调查。2015年6月,证监会原发行监管部处长李志玲配偶违规买卖股票,被行政开除,同时被移送司法机关。8月,原证监会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及离职人员欧阳健生因涉嫌内幕交易、伪造公文印章,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刘书帆曾是姚刚的秘书,而欧阳健生是原证监会处罚委主任。9月,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育军被带走。11月初,国泰君安元老阎峰失联,他曾姚刚在国泰君安任职时,任国泰君案深圳公司办公室。
当然,令计划被查之后,姚刚还能稳坐数月,这或许说明两者没有关系,但也说明有关部门在查案时工作之细致。毕竟,姚刚被带走时,创下了十八大之后到那时,金融系统落马官员中的最高级别。
一只有份量的“老虎”倒掉,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
f731528bd5ac05d9b925aaf54dc8094e.png





8c2d6cf3585f18989f73b67c57f99f59.jpg
f32667f46f65336aa1aa0cbc0da2d1d0.jpg
72380c78d6b115d677c06e68726efac3.jpg
2caa5c33294b9f6618929a6e30362b2d.jpg
a0a1c51a2f83cc6da907267896303d89.jpg
dc17f6e5868096a6529c5727e15b46ad.jpg
49be64a070997e131800e5ad92da6747.jpg
c85fe3915c0f6ce8c32b8088df808727.jpg
d052cae685147e37c7c5aee0093353b5.jpg
b589e5d316e9df5a737f9665b73a6b0d.jpg
73f4f4c2caaa122c115c3563f9b2bc7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3 21:08 , Processed in 0.17626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