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纠结的时候,抄底还是清仓?》:有些追高“妖股”的投资者已经被套牢,正在考虑是否“割肉”?另一些在今年春季行情之中完全踏空的投资者还在纠结,这个位置是否是“二次上车”的机会,要不要“抄底”?还有一些投资者上车比较早,仓位比较重,在琢磨是否要获利了结,来一次“清仓”? 之所以出现这种分歧,还是因为大家对现在A股是否“牛市”之中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但在政策环境中长期有利于股市的背景下,连续两天下跌之后,预计这次回调不会跌很深,短线也不用太担忧。 这里重申我们的主流观点:其一,我们早在上周就开始强调第一轮行情已经进入末端,需要进一步降低仓位、保全既有盈利的策略。其二,但是我们对中长期上涨大趋势未变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注意:为了避免对“牛市”用词的争议,我们的主流观点从始至终都没提此二字),至今依然坚持;其三,我们只强调的是短期规避风险,但依然可以耐心等待第二轮上涨之再度建仓机会。 那么,《问题一:创业板连续大跌,还有投资价值吗?》:从“性价比”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创业板在各主要指数中涨幅排名第一。估值抬升的速度相当快,短期内已经不具备“性价比”。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仍是真正的成长股表现时间,有业绩支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依然会受到资金青睐。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大跌,被资金抛弃的是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的纯题材热点概念。在没有出现明显的基本面反转迹象的背景下,主力资金的持仓更加聚焦业绩的苗头已经显现。 《问题二:妖股被棒杀后,谁来接力?》这两天高位股跌的都比较狠,资金从高位股撤出来其实去处也不多,一是滞涨的低价股,二是酿酒消费等避险板块,比如昨天就很明显往白酒板块里涌。 但我觉得这只是权宜之计,市场要想重振雄风,还是需要树立新的核心板块,新的上涨逻辑,但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现在的市场确定性大的好机会没有,只有一些零散板块捡漏的机会,但这只是短线机会。可以关注周期股是否来带动反弹,比如有色、新能源汽车等。 最后,鉴于连调两天市场预期又开始分歧加大,我认为很有必要讨论有点务虚,但也很重要的《两个关键的形而上:是否已身处牛市?清查配置=呵护慢牛?》监管层突然表态清查配资到底是在呵护“慢牛”,还是要终结本轮行情?迄今为止的本轮行情是依然属于超跌反弹的范畴,还是已经可以界定为进入牛市了?搞清楚这两个形而上的问题,决定了下一步的中长期看法和策略。
博览视点
又到了纠结的时候,抄底还是清仓?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有些追高“妖股”的投资者已经被套牢,正在考虑是否“割肉”?另一些在今年春季行情之中完全踏空的投资者还在纠结,这个位置是否是“二次上车”的机会,要不要“抄底”?还有一些投资者上车比较早,仓位比较重,在琢磨是否要获利了结,来一次“清仓”? 之所以出现这种分歧,还是因为大家对现在A股是否“牛市”之中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
【博览财经分析】创业板指在3月12日突破1700点整数关口后,先是13日大跌4.5%,刷新5个月最大跌幅;紧接着昨天又大跌2.58%。 值得注意的是,3月13日,创业板指已经下跌了4.49%,加上昨天的跌幅,基本上把此本周前两个交易日的涨幅完全吞没。 昨天(3月14日),A股三大股指延续回调走势,沪指收盘下跌逾1%,再次失守3000点。创业板指在前一天大跌4.5%之后,昨天再下挫2.58%,基本上把本周前两个交易日的涨幅完全吞没。个股方面,截止收盘,两市跌停家数超过了100家。 连续的调整对市场人气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也加大了市场分歧。 有些追高“妖股”的投资者已经被套牢,正在考虑是否“割肉”? 另一些在今年春季行情之中完全踏空的投资者还在纠结,这个位置是否是“二次上车”的机会,要不要“抄底”? 还有一些投资者上车比较早,仓位比较重,在琢磨是否要获利了结,来一次“清仓”? 之所以出现这种分歧,还是因为大家对现在A股是否“牛市”之中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念。 如果你相信这是一轮牛市,你会在中途下车吗?你会时时刻刻纠结着要不要“跑路”吗? 说白了,“A股现在是牛市”这个观点,还没得到大多投资者的认同。 事实也是如此,今年的“春季行情”来得如此猛烈,本质上还是因为去年一年跌得太狠了。 去年谁跌得最狠,今年谁涨得最猛,所以创业板不出意外地领涨了,一堆花里胡哨概念的“业绩爆雷”公司的股价也飞上天。 超跌反弹加上年初央行放了点水,一轮轰轰烈烈的估值修复行情就展开了。但是,A股离牛市还差着一个基本面(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改善)的距离,这一点只能交给时间来解决。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不是牛市,今年的春季行情还是解决了一些很实际的问题。 例如,去年A股市场连续调整,一度引发了大面积的股权质押平仓危机,民营企业大股东面临着“失控”的窘境,金融风险也渗透到了实体经济。经过这两个月的上涨,大部分上市公司股价涨到平仓线之止,股权质押风险已接消散。 同时,随着财富效应的扩散,投资者在生活中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开始提升。 最重要的是,行情的向上推进,令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起来将毫不费劲(科创板)。 由此看来,今年以来的A股上涨,对国民经济确实比较有利,为提升“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做了贡献。 因此,在政策环境中长期有利于股市的背景下,连续两天下跌之后,预计这次回调不会跌很深。 昨天沪深两市成交出现明显缩量,从资金回避博弈“两会行情”的角度来看,该跑的这两天就跑得差不多了。今天,今年的两会正式闭幕,倒没那么危险了。卖出动力不足,将让今天上涨的概率较大。 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此次A股回调之后,目前沪指踩着15天均线,短期支撑会有效。在一些热衷于短线操作的老股民看来,昨天可能是适合“抄底”的一天,今天则是适合冲高卖出的一天。 但全年来看,政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A股市场大势上改变了“数据弱、政策紧”双杀导致的单边下跌阶段,宏观上应该是走向“数据弱、政策松”或者演变为“数据强、政策松”的前期。第一种有利于风险偏好提升的估值扩张及最终传导到实体经济业绩的预期,第二种则有利于基本面继续接力当下的行情。估值而言,沪深300、万得全A依然在历史中枢下方,行业PE显著低于历史中枢的有传媒、电子、房地产、建筑材料,通信、国防军工、计算机则刚刚位于历史中枢上方。 有人笑称:“2019年既不是熊市,也不是牛市,而是猪市”,但无论如何只有在这个市场上,只有不断的去完善自己的投资框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做到“波澜不惊”。
决策参考
问题一:创业板连续大跌,还有投资价值吗?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从“性价比”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创业板在各主要指数中涨幅排名第一。估值抬升的速度相当快,短期内已经不具备“性价比”。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仍是真正的成长股表现时间,有业绩支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依然会受到资金青睐。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大跌,被资金抛弃的是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的纯题材热点概念。在没有出现明显的基本面反转迹象的背景下,主力资金的持仓更加聚焦业绩的苗头已经显现。
【博览财经观察】创业板指在3月12日突破1700点整数关口后,先是13日大跌4.5%,刷新5个月最大跌幅;紧接着14日又大跌2.58%。 “急涨”之下调整在所难免。但面对创业板的如此大起大落,有些投资者直呼“坐了过山车,感觉受不了”。 那么,在连续两个交易日回落之后,创业板还有投资价值吗? 从“性价比”角度来看,今年以来创业板在各主要指数中涨幅排名第一。估值抬升的速度相当快,短期内已经不具备“性价比”。 同时,虽然短期要注意规避创业板的追高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未来仍是真正的成长股表现时间,有业绩支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依然会受到资金青睐。 一方面,在经济下行的盈利考验下,成长股随着“商誉冲击”阶段落地已穿过至暗时刻,一季报大概率比预期的好,后续盈利增速大概率能回到历史内生增速均值水平15%-20%之间。 另一方面,现在距离科创板开板上市已经不太远了。预计在正式启动初期,科创板将对创业板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并对创业板优秀企业形成一定的比价效应,创业板龙头公司有望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 创业板回调是“二次上车”机会? 经历了3月13日和14日的大幅下跌,创业板指今年以来仍然收获了超过30%的涨幅。
但涨得太猛也有个问题——投资者要么是完全踏空,要么是找不到上车的机会。直到近两个交易日,创业板大跌,这会是一些投资者苦苦等待的“二次上车”机会吗? 从短期来看,还是应该谨慎一些。 就股票投资而言,有人赚估值的钱,有人赚盈利的钱,决定了对于投资不同态度。分析历年市场涨跌幅可以发现,估值永远是驱动成长行情的“主旋律”,而本轮资金和情绪主导的“春季攻势”,创业板指则比上一轮牛市还火热,不仅成交额创新高,估值扩张105%也超越2015上半年77.48%水平。 目前,创业板估值已经从“极具吸引力”区间,上拉到“需要谨慎”区间,而历史上,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如此垂直的估值拉升。
来源:Wind 日期:2010年6月-2019年3月 从绝对估值来看,创业板指市盈率已达54倍近60.44%历史分位点,超过历史均值接近2015年1月水平。 因此,从“性价比”角度上,目前创业板的吸引力确实需要商榷。这个时候盲目冲进去,短期面临的赚钱概率和亏钱概率基本一致(仅从估值角度出发)。 长期成长与分化 截至2月28日,创业板2018年年报业绩快报已全部披露完毕。 相比今年1月底的业绩预告,创业板指年报净利润增速中位数15.2%好于预告。往后看,经济下行的盈利考验下,成长股随着“商誉冲击”阶段落地已穿过至暗时刻,一季报大概率比预期的好,后续盈利增速大概率能回到历史内生增速均值水平15%-20%之间。另外,成长板块201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是盈利低位,而周期和消费是盈利高位,盈利的相对趋势变化对成长板块更有利。
对股市而言,长期的涨跌由经济基本面来决定,短期更受预期差影响,适应性预期及在自我强化下市场的超涨和超调成为常态。 在今年的“春季躁动”行情中,流动性宽松、政策宽松、风险偏好提升的逻辑逐一兑现,并朝着一致预期的乐观反映。然而,两会后风险偏好回落预期和即将到来的一季报窗口期,使得后市越来越接近基本面考验逻辑。 其实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最近涨得最好的是业绩暴雷指数,短期大幅炒作没有基本面支撑的股票并不是监管层想要看到的景象、也不是健康的方向。 这一点体现在股市上就是创业板的分化。虽然近两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大跌,但被资金抛弃的是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的纯题材热点概念;创业板50指数表现也强于创业板指。在没有出现明显的基本面反转迹象的背景下,主力资金的持仓更加聚焦业绩的苗头已经显现。
问题二:妖股被棒杀后,谁来接力?
【研究员】:考股砖家
结论:这两天高位股跌的都比较狠,资金从高位股撤出来其实去处也不多,一是滞涨的低价股,二是酿酒消费等避险板块,比如昨天就很明显往白酒板块里涌。 但我觉得这只是权宜之计,市场要想重振雄风,还是需要树立新的核心板块,新的上涨逻辑,但短期内难以实现。 所以现在的市场确定性大的好机会没有,只有一些零散板块捡漏的机会,但这只是短线机会。可以关注周期股是否来带动反弹,比如有色、新能源汽车等。
【博览财经研报】今日就是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盘点一周来的行情剧本,我梳理出了3条线索: 第一,股指1月份以来的这一轮行情都打出了阶段性重要顶部,而之所以上涨空间止步于此,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囿于流动性,这也是我在本周一(3月11日)文章中所提到的观点,2月份金融数据大幅下滑,至少从流动性的角度给第一阶段行情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二,虽然因为边缘计算、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切片等新概念让创业板指数多享受了2天(本周一、二)的超额收益,但最近两日的调整也把创业板指数打回了上周五的低点; 第三,身居高位的妖股近两日被“追杀”,尤其是3月14日,近百股跌停,大部分都是前期的强势妖股。妖股的集体退潮,代表市场主流情绪已经转变,赚钱效应也迅速下降。 昨天接近100个跌停板,前期的强势妖股几乎被一网打尽,再强势的股票,其主升浪无非是涨幅多大,上涨持续时间多久的问题,没有永不结束的主升浪。 至于主升浪什么时候是健康的,什么时候是不健康的,可以借助技术分析的工具分析出来。就以人民网为例来简单讲讲。 我用的是60分钟图,这样更灵敏。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网大级别的上涨趋势实际上是分了3个波段,但这3个波段的上涨力度则是依次递减,这从K线针对布林带的出轨能力可以分辨出来,最后一段上涨勉强出轨,随即“猝死”。 这就是所谓的最后一段鱼尾行情,我们用技术工具可以客观地辨认出来,这样才能落地,对实战操作辅助参考。个股是如此,指数也是如此。 那么,接下来的行情怎么看?该持何种策略呢? 这两天高位股跌的都比较狠,资金从高位股撤出来其实去处也不多,一是滞涨的低价股,二是酿酒消费等避险板块,比如昨天就很明显往白酒板块里涌。 但我觉得这只是权宜之计,市场要想重振雄风,还是需要树立新的核心板块,新的上涨逻辑,但短期内难以实现。 所以现在的市场确定性大的好机会没有,只有一些零散板块捡漏的机会,但这只是短线机会。 市场需要等待新的催化剂。 从3月14日公布的2月份经济数据来看,并不理想: 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 符合预期; 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8.2%,低于前值,但与预期相符; 2月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6%,去年全年增长9.5% ; 1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 5.3% 不及预期; 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是一个亮点之外,其他几项关键经济指标都差强人意。尤其是在房地产投资同比大增的情况下,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6.1%。 占GDP权重很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起不来,经济依旧低迷。虽然1个月的经济数据对股市影响并不是很大,但股市要真正走好还是需要有来自经济基本面的底气的。 当然房地产数据不错,还是有些利好影响的,比如前天的地产股和昨天的水泥,但这都是短线性质。 连续跌了2天了,短线有望反弹一下,一些“偷鸡”的资金昨天尾盘就冲进去了。可以关注周期股是否来带动反弹,比如有色、新能源汽车等。(研究员 考股砖家)
新视野
两个关键的形而上:是否已身处牛市?清查配置=呵护慢牛?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接连两天暴跌之后,短线调整的态势已经非常明确,而短线该怎么办,我的同事在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本文我想讨论两个形而上的问题,有点务虚,但也很重要。 监管层突然表态清查配资到底是在呵护“慢牛”,还是要终结本轮行情? 迄今为止的本轮行情是依然属于超跌反弹的范畴,还是已经可以界定为进入牛市了? 搞清楚这两个形而上的问题,决定了下一步的中长期看法和策略。
【博览财经分析】接连两天暴跌之后,短线调整的态势已经非常明确,而短线该怎么办,我的同事在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本文我想讨论两个形而上的问题,有点务虚,但也很重要。 监管层突然表态清查配资到底是在呵护“慢牛”,还是要终结本轮行情? 迄今为止的本轮行情是依然属于超跌反弹的范畴,还是已经可以界定为进入牛市了? 搞清楚这两个形而上的问题,决定了下一步的中长期看法和策略。 我在注意到,在接连大跌两天后,有分析已经开始质疑监管层突然表态清查配资,是要终结行情而并非呵护慢牛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没有必要质疑。也认为很有必要把其中的预期重要性讲一讲。 即便我们不再去翻此前一些券商鼓吹的所谓“强国牛”旧账,仅仅从呵护科创板(科创板现在已经开始上市辅导工作,但首批上市应该在6月之后才能实现)和服务实体经济稳固(从1-2月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严峻,是实践最高决策层的金融供给侧改革、落实“金融稳,经济活”目标还任重道远)等两个角度来看,监管层是绝对希望“慢牛”行情能够继续的——这从最新的统计局在对2月经济数据的点评中甚至提到,“股票市场成交比较活跃,这也是市场信心的反映”,可见监管层面对股市希望向好的态度,是非常明确。 只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心想并不一定能够事成。我也认同的是,在强制退市制度、注册制、监管体制改革、股市机构化投资氛围、中国经济更加成熟等制度和环境问题根本性改善前,中国不可能实现“慢牛”。 但“不想股市好了”与“想股市好但不一定能够好”这就是两个问题了,说起来有点绕,但这种性质甄别很重要。将严查配置定性为是要终结行情,与严查配置确是为了呵护牛市只是呵护而不得,对后市的预期偏差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监管层严查配资代表了对股市又再度不认可了,那就不是短调的问题,而确实是行情就此完蛋了。 但如果监管层的严查配资只是代表了对“涨速”的不认可,而并不是“不喜欢涨”,则现在的短调之后,我认为必定是有利于后面的行情进一步展开的——而很显然,从年初的“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战略任务目标,到两会报告对资本市场的表述,到统计局都要靠股市来贴金,监管层显然是希望行情继续的。 只不过,监管层希望的慢牛与市场层面“总把这种诉求念歪”(搞成快速的疯牛)之间的偏差。在市场表现上,就会导致市场经常不按监管层希望的套路走,而监管层不得不经常出手干预。行情表现上就可能是“大涨-调控-暴跌-阴跌-鼓励-再涨-暴涨-再调控”的波动较大的、不太美妙的循环罢了。 至于质疑现在是不是已经处于牛市,还是说只是超跌反弹,这点一个是确实基于对今年来迄今为止的上涨到底只是一个短中期的上涨(但后面空间不大),还是说现在的涨只是起步(但后面还有很大空间)的中长期行情看法的偏差!另外,就是太形而上的对“牛市”定义的分歧问题了。 对牛市的界定确实很重要,但也不必太过较真了。其实很多人喊牛市,可是不同人的对此的定义是完全不同的。有的认为从年初至今沪指指数最高涨了25%、创业板涨了40%多,不少妖股翻倍,甚至涨了3-8倍,已经是牛市了。但有的投资者认为指数不翻倍,甚至不创出新高,都不能算牛市。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探讨对行情预期的偏差,也可以各自表述对现在是不是牛市的不同观点逻辑,但是其实不必要对现在是不是牛市过于在语言上较真。关键是,你对后市还有没有上涨空间是怎么看的,决定采取怎样的仓位管理和操盘措施?这才是更关键的问题。 而我们的主流观点对此是非常明确的。 其一,我们早在上周就开始强调第一轮行情已经进入末端,需要进一步降低仓位、保全既有盈利的策略; 其二,但是我们对中长期上涨大趋势未变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注意:为了避免对“牛市”用词的争议,我们的主流观点从始至终都没提此二字),至今依然坚持; 其三,我们只强调的是短期规避风险,但依然可以耐心等待第二轮上涨之再度建仓机会。 综上分析来看,我们的主流观点给出的判断,在严查配资的消息出炉后,在接连两天暴跌后,其实被充分验证的,且对未来市场走向和策略,依然具有纲领性指导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