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内参 2019.7.8 天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8 09: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天天


《别以为科创板是“高层推动”,就能“无风险”享受新股溢价!》:预计科创板新股的价格向价值回归的速度和效率将快于当年的创业板;随着时间推移,不排除部分个股可能会跌至负收益。科创板次新股持续被爆炒的可能性远低于其他次新股……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炒新本身就是巨大风险,不要认为科创板是高层推动的增量改革,就可以享受新股溢价,这只是短暂的,科创板实行严格的投资者适格性制度,不太可能较长时间享受新股溢价,反倒会承受更多的“流动性抑价”,面对交易制度的改革,一定要认识到不同交易制度的交易风险,一般投资者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要贸贸然幅度参与炒新了,成熟虽然来自于风险教育,但有的时候承受的教育可能会觉得有难以承载之痛……
《“高市盈率发行”成常态!科创板普遍高于行业市盈率》:科创板高市盈率发行终于到来,资金超募已经成了常态。睿创微纳达79.09倍;天准科技,市盈率为57.48倍;华兴源创、澜起科技、杭可科技的市盈率为41.08倍、40.12倍、39.8倍。中国股市最高的发行市盈率是556倍,博览财经认为,科创板再怎么高市盈率发行,恐怕还不至于超出556倍发行市盈率的历史记录,毕竟已经有“大机构”开始考虑“利用手上的融券工具,针对‘过度高估’,或‘初期爆炒’的科创板,展开‘做空’的可能性”。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表示,设立科创板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尤其在初期,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近日,在谈及有关科创板新股估值水平不算低的市场评论时,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曹勇表示,这是市场化的选择结果。当然,此前易主席也曾经“赞扬”过“沽空个股的研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也一再强调“市场化”)……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别以为科创板是“高层推动”,就能“无风险”享受新股溢价!                 
【研究员】:田文
结论:预计科创板新股的价格向价值回归的速度和效率将快于当年的创业板;随着时间推移,不排除部分个股可能会跌至负收益。科创板次新股持续被爆炒的可能性远低于其他次新股……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炒新本身就是巨大风险,不要认为科创板是高层推动的增量改革,就可以享受新股溢价,这只是短暂的,科创板实行严格的投资者适格性制度,不太可能较长时间享受新股溢价,反倒会承受更多的“流动性抑价”,面对交易制度的改革,一定要认识到不同交易制度的交易风险,一般投资者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要贸贸然幅度参与炒新了,成熟虽然来自于风险教育,但有的时候承受的教育可能会觉得有难以承载之痛……

                                 
【博览财经研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科创板的出现让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分享中国新经济企业快速成长的红利,过去多年,中国资本市场错失了太多优秀的科创企业。
但风险与收益总是“对等”的,高收益必然是高风险的,尤其是“打新”这种“一锤子买卖”。
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炒新本身就是巨大风险,不要认为科创板是高层推动的增量改革,就可以享受新股溢价,这只是短暂的,科创板实行严格的投资者适格性制度,不太可能较长时间享受新股溢价,反倒会承受更多的“流动性抑价”,面对交易制度的改革,一定要认识到不同交易制度的交易风险,一般投资者没有绝对的把握,就不要贸贸然幅度参与炒新了,成熟虽然来自于风险教育,但有的时候承受的教育可能会觉得有难以承载之痛。
……
10多年了,A股上众多“生在‘政策市’,长在‘5.19’”的“算命先生”的“编段子的功底”也没多大进步——
●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开板前半年,沪指走势一模一样,科创板“问世”,A股就要复制大牛市!
●“领导人”钦点的科创板都要开市了,难道“有关方面”不来“做”一波行情“护驾”
●“有关方面”就不怕“完不成‘政治任务’”?
……
在主板不景气的时候,一直没咋赚钱的投资人又“习惯性”的“捞钱的救命稻草”锁定在了“风险更高”的科创板上——不知这是“缘木求鱼”还是“与虎谋皮”?
至少笔者还记得,自从2019年1月之后,A股已经不再有人空喊“提高政治站位”了,反倒是屡屡强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诸如“看空研报很正常”)……
……
对部分“达到‘入市门槛’标准的短线高手”来说,科创板很可能是“天堂”(毕竟少了诸多涨跌停等方面的约束,操作空间更多了),但对更多“普通投资人”而言,笔者个人认为,参与的风险远大于那些“受到各种交易机制‘保护’”的“主板品种”,或许“短炒”一下“主板上的‘对标股’”,才是“相对稳妥”的方式。如果“有幸中签”了科创板股票,在“恭喜你”的同时,还是得“友情提示”一下——
◆预计科创板新股的价格向价值回归的速度和效率将快于当年的创业板
◆随着时间推移,不排除部分个股可能会跌至负收益
◆科创板次新股持续被爆炒的可能性远低于其他次新股
……
科创板已经明确了7月22日正式“开练”,不出意外,仍然有部分媒体和分析人士乐此不疲的“忽悠”,强调这种“政治任务”所可能带来的“超额收益”;
但只要看看“有关方面”近来屡屡强调的“政策侧重点”就不难发现,决策层和监管层对“交易机制、市场化”的关注,远高于“市场人士”对所谓的“牛市、暴涨”的热切,因此,笔者仍然强调“短期不要过于奢望科创板带来的‘暴涨’,反倒要关注‘过度炒作’带来的‘巨大的波动的风险’”(已经有机构在绸缪“借融券来做空牟利”)。
虽然笔者坚持认为,从中长期看,能够带动A股行情“再次向上发展的很可能是‘科创板’代表的相关改革红利的释放”,但过度“下注”科创板短期暴涨的暴利,在这个“放开涨跌停、机构更加能够发挥沽空功能”的市场上,普通投资人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还不考虑个股本身的经营问题)。
就具体情况看,短期内市场更多关注的还是“打新、炒新”的风险机遇问题,对此,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打新未必就有高收益
近年来,A股市场的打新中签几乎就是稳赚不赔,由此也被市场认为是“无风险”的。那科创板打新还能延续“新股不败”神话吗?
博览财经认为,过去打新赚的钱,主要是因为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而偏低的发行市盈率往往会提升新股上市后的上涨空间。
但如今需要强调的是,首先,“高市盈率发行”已经让资金炒作的空间就小了。其次,之前是过亿的投资者参与新股投资,现在只限机构和合格个人投资者参加交易(明确大约只有320万账户),非理性成分会小很多
科创板把大部分散户排除在外,目前开户已经超过320万户,与主板1.5亿投资者相比连零头都没有,剩下的就是机构和机构、机构和大户、大户和大户之间的博弈,实际上就是没有太多韭菜可以收割,流动性降低,相对于主板理论上会出现流动性抑价,估值要比主板低才是更加合理,高于主板就缺少投资价值,只有炒作价值
炒新之后很多个股就会存在估值的回落,这种情况下,科创板交易机制的不同,不少投资者就应该有充分的的准备,认识其中的风险。
海通证券则指出,考虑到科创板企业上市后5日交易不设涨跌幅限制,预计其价格向价值回归的速度和效率将快于当年的创业板
据海通证券统计,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上市首日的平均打新中签收益在100%以上,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个股的走势出现明显分化,部分跌至负收益
中信证券也认为,虽然在不平衡的供需关系下,预计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会被炒作冲高。但考虑到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可卖出方”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因此科创板次新股持续被爆炒的可能性远低于其他次新股
博览财经要强调的是,科创板新股交易前五个交易日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理论上股价可以涨数倍,也可以跌90%以上,在港股和美国股市经常可以见到一个交易日下跌50%以上,甚至80%以上,交易的风险无疑比主板增大很多,投资者参与交易要考虑小心脏是不是有能力承担这种大波动的风险,如果第一个交易日炒新疯狂,等于是把主板的连续N个涨停板浓缩到一瞬间就完成一步到位的炒作,股价形成很多的泡沫,超级大资金基于没有韭菜可以收割,一般不会参与高举高打的炒作,没有跌停板跌幅限制,第二天甚至有可能出现暴跌,直接把第一天的涨幅吞没一大部分,让价值出现直线回归,A股庄家出货方式各异,温州帮就是以断崖刀出货的。基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投资者没有办法知道有没有超级主力资金高位建仓,如果没有超级大资金建仓高举高打继续炒作,在泡沫存在下,股价下跌就是必然,就是时间问题,规避风险就是不参与。
何况第二天没有下跌,也不等于第三天、第四天和第五天不大跌,只要是泡沫,迟早有一天会破灭。
五个交易日以后,科创板实行20%涨跌幅限制,市场有一种观点,没有涨跌幅限制,大资金难以完成炒作股价,毕竟没有涨跌停板封单,难以吸引市场跟风资金进场,因此也要防止5个交易日以后,利用砸跌停板出货,这可不是下跌10%,而是下跌20%,风险一下子放大两倍
最后,笔者再次“友情提示”——
炒科创板,尤其是“炒科创板新股”,必须拥有两大“杀器”:强大心脏和火眼金睛!
“强大心脏”用来抵御波动。过去A股打新稳赚不赔。现在科创板打新,有可能首日就破发。而过去涨跌停板制度的存在,使得散户盈亏顶多10%,但目前科创板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放宽到20%,这对投资者而言,风险不小。
“火眼金睛”用来鉴别科创企业的属性。科创企业商业模式新、业绩波动大、经营风险高,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也往往让普通人看不懂,这更加考验投资者的辨别能力。


                                 
                                           焦点透视
                 



7.22,科创板来了:首批上市共25家,中签率可观!                 
【研究员】:田文
结论:7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称,将于7月22日举行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首批上市公司共25家。数据显示,科创板打新并不比其他板块更困难。虽然目前可参与打新的公司不多,但由于开通科创板权限的投资者数量也相对较少(仅约320万个账户,不到主板全部账户的零头),因此,中签率同样比较可观。本周将迎来科创板打新黄金周,21只新股同台:周一1只,周三9只,周四4只,周五7只。周三(7月10),更是9只新股同一天进行申购,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历史上,尚属于首次。从行业分布来看,25家公司集中于两大行业——一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9家公司;二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有8家公司。另外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3家公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家公司,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各有1家公司。超4成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10%。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708%2F1562546112394484.jpg
【博览财经分析】科创板从落地到开板,可谓进展神速。从2018年11月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2019年7月22日正式开市,历时仅259天。
7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称,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将于7月22日举行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仪式,首批上市公司共25家。届时距离3月22日上交所受理首批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刚好4个月。
数据显示,科创板打新并不比其他板块更困难。虽然目前可参与打新的公司不多,但由于开通科创板权限的投资者数量也相对较少(仅约320万个账户,不到主板全部账户的零头),因此,中签率同样比较可观
自科创板3月22日受理首批公司,至7月5日,104天内受理公司数量达142家;
自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举行首次审议会议,一个月内已经产生31家过会公司。31家过会公司中有25家经证监会批复同意注册,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
随着科创板启动时间敲定,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IPO审议、注册等流程,正在提速。
7月5日凌晨,证监会仍在加班,连续3天,证监会已同意了10家企业的科创板IPO注册。
……
本周将迎来科创板打新黄金周,21只新股同台:周一1只,周三9只,周四4只,周五7只。
周三(7月10),更是9只新股同一天进行申购,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历史上,尚属于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周申购的科创板新股中,更有一只500亿市值的“巨无霸”:中国通号,网上申购上限高达25.2万股,顶格申购将100%中签,且大概率不止中一签。
A股历史上曾出现过单日申购10只新股的热闹盛况——
2015年4月14日,15只新股发行,其中7只为深市新股、8只为沪市新股;
2009年,创业板推出之际,也有10只新股集中发行。
从行业分布来看,25家公司集中于两大行业——
一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9家公司;
二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有8家公司。
另外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3家公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家公司,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各有1家公司。
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拟融资金额共计310.89亿元,占2018年全年A股IPO募资总额的23%。其中,仅中国通号一家融资规模就达105亿元,占到全部25家公司融资总额的1/3。中国通号在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中资产、营收、净利润规模均居首位,2018年营业收入达400.13亿元,净利润达37.17亿元;其也是科创板首家上市央企、首家“A+H”股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批科创板企业当中,超4成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10%
从研发投入占比来看,25家公司中有1家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30%,3家研发投入占比在20%-30%之间,7家在10%-20%之间,还有14家在0-10%之间。其中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为虹软科技,2016-2018年三年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30%,2018年占比达32.42%。另外中微公司、安集科技、心脉医疗三家公司的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均超过20%。
数据显示,科创板打新并不比其他板块更困难。虽然目前可参与打新的公司不多,但由于开通科创板权限的投资者数量也相对较少,中签率同样比较可观
目前已有4家公布了中签率等网上网下发行情况。
科创企业的吸金能力令人惊叹——
3/4企业超募、投资者网上接近顶格申购,更有券商子公司轮番进行跟投,跟投额均超过4000万元。
从发行价格来看,4家企业中睿创微纳发行价格最低,为20元;华兴源创、天准科技、杭可科技发行价格则依次为:24.26元、25.5元、27.43元。
从市盈率来看,睿创微纳市盈率居首,高达79.09倍;天准科技市盈率也达到了57.48倍,华兴源创、杭可科技市盈率均为40倍左右。
华金证券数据显示,目前A股IPO一般企业发行市盈率约在23倍,科创板企业发行市盈率较高,体现了市场对于优质科创企业给予的合理溢价。
而在近期发行中,科创板企业屡屡出现的超募现象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就当前4家企业而言,除华兴源创外,睿创微纳、天准科技、杭可科技均出现超募现象。
……
此外,据证监会的最新公告,IPO排队企业数量仍在上升,最新排队企业数突破500家,达501家,其中17家企业的审核状态为“已通过发审会”,另有12家处于“中止审查”。从拟申报板块来看,上交所主板186家、中小板104家、创业板211家。


                        

“高市盈率发行”成常态!科创板普遍高于行业市盈率                 
【研究员】:田文
结论:科创板高市盈率发行终于到来,资金超募已经成了常态。睿创微纳达79.09倍;天准科技,市盈率为57.48倍;华兴源创、澜起科技、杭可科技的市盈率为41.08倍、40.12倍、39.8倍。中国股市最高的发行市盈率是556倍,博览财经认为,科创板再怎么高市盈率发行,恐怕还不至于超出556倍发行市盈率的历史记录,毕竟已经有“大机构”开始考虑“利用手上的融券工具,针对‘过度高估’,或‘初期爆炒’的科创板,展开‘做空’的可能性”。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表示,设立科创板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尤其在初期,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近日,在谈及有关科创板新股估值水平不算低的市场评论时,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曹勇表示,这是市场化的选择结果。当然,此前易主席也曾经“赞扬”过“沽空个股的研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也一再强调“市场化”)……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财经注意到,从现有的科创板数据来看,高市盈率发行终于到来,资金超募已经成了常态。而且,科创板股票发行市盈率普遍高于相关行业市盈率
博览财经认为,这可能存在两方面因素:一则,首批上市企业数量有限,市场给予了一定的溢价;二则,科创板企业普遍处于成长期或更早的培育期,盈利水平及其稳定性与主板企业相比差异较大,用市盈率指标来衡量这些企业的估值水平可能并不一定合适。
……
41.08倍、57.48倍、79.09倍,科创板企业的高股价、高市盈率已经引起部分市场参与者的担忧——科创板企业会否存在首日“破发”风险。博览财经认为,若首批上市企业高价发行,次批会按照锚继续高价发行,未来可能引发破发率攀升。但随着市场慢慢走向成熟,科创板的企业越来越多被稀释,投资者的心态也越来越走向理性,这时市场的分化可能就会出现,不排除未来科创板的一些企业也会出现“破发”。
此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表示,设立科创板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尤其在初期,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不排除出现短期炒作、涨跌幅较大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第一个科创板发行,根据招股书预估发行价是27.41元,初定发行市盈率46.41倍。最终以发行市盈率40倍定价,而第二批公布的睿创微纳预估发行价8.77元,询价结果定为20元发行,发行市盈率高达71.1倍。资金超募近2倍。
中国股市最高的发行市盈率是2017年2月16日发行的白银有色的556倍。
博览财经认为,科创板再怎么高市盈率发行,恐怕还不至于超出556倍发行市盈率的历史记录,毕竟已经有“大机构”开始考虑“利用手上的融券工具,针对‘过度高估’,或‘初期爆炒’的科创板,展开‘做空’的可能性”
近日,在谈及有关科创板新股估值水平不算低的市场评论时,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曹勇表示,这是市场化的选择结果
而此前易主席也曾经“赞扬”过“沽空个股的研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他也一再强调“市场化”)。
……
科创板“三高”预警
本周开始,科创板新股进入密集申购期,而“高市盈率发行”所潜藏的“风险机遇”也颇值得关注。
截至目前,有5家科创板公司先后公布确定了发行价格。照此计算,这些公司的市盈率远远突破此前A股市场23倍发行市盈率上限。
随着科创板的高定价、高市盈率发行,时隔数年之后,新股IPO超募现象再度卷土重来,“三高”话题重新被资本市场热议。
博览财经注意到,科创板市盈率打破了A股主板的“23倍魔咒”,目前已公布发行价格的5家公司市盈率均超过30倍。
41.08倍、79.09倍、57.48倍……资本市场鲜见的发行市盈率高企现象,正在崭新的科创板不断上演。
每股收益按照2018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睿创微纳市盈率最高,达79.09倍;其次为天准科技,市盈率为57.48倍;华兴源创、澜起科技、杭可科技的市盈率为41.08倍、40.12倍、39.8倍。
市场人士预估睿创微纳的71倍发行市盈率的记录会被打破,本周三(7月10日)发行的9个科创板股票中,那个主营业务半导体设备的中微公司,预估发行市盈率为119,具体发行市盈率为多少要到本周一晚上才知道。
10年前创业板开出时,那个时候实行的也是询价制,当年最高发行市盈率达到过130,现在就看这130倍发行市盈率是否会突破。
中国股市最高的发行市盈率是556倍,2017年2月16日发行的白银有色IPO,发行价为1.78元,即便是如此低价位发行,发行市盈率还是高达556倍。
博览财经认为,科创板再怎么高市盈率发行,恐怕还不至于超出556倍发行市盈率的历史记录,毕竟已经有“大机构”开始考虑“利用手上的融券工具,针对‘过度高估’,或‘初期爆炒’的科创板,展开‘做空’的可能性”
科创板股票发行市盈率普遍高于相关行业市盈率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发行的5家科创板公司中将有4家出现超募情况,合计超募金额近21亿元。而在市场参与人士看来,这与科创板基因、制度和打新传统不无关系。
6月26日至7月5日,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天准科技、杭可科技和澜起科技相继确定了发行价格,均位于报价区间上半区,分别为24.26元/股、20.00元/股、25.50元/股、27.43元/股和24.80元/股;
以此计算,扣非前市盈率和扣非后市盈率分别为:39.99和41.08倍、71.10倍和79.09倍、52.26倍和57.48倍、38.43倍和39.80倍、38.02倍和40.12倍,均打破了2014年以来A股市场IPO定价实行最高23倍市盈率的限制。
5家公司中,斩获最高发行市盈率的睿创微纳表示,公司的发行市盈率低于高德红外、大立科技等可比公司的静态市盈率。发行上市公告显示,按照6月27日的静态市盈率,高德红外和大立科技的静态市盈率则分别达到139.66倍和113.75倍,高于睿创微纳79.09倍的扣非后市盈率。
同行对比来看,科创板股票发行市盈率普遍高于相关行业市盈率。上市发行公告显示,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天准科技、杭可科技和澜起科技各自所属行业最近一个月的平均静态市盈率分别为:31.11倍、30.58倍、31.26倍、31.30倍和30.93倍。
科创板企业市盈率为何普遍高企?博览财经认为,科创板设置了五套上市指标,这五套指标的唯一共性就是对预计市值提出了要求,因此,科创板企业的估值和发行定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估值方式也从当前的“一刀切(23倍市盈率上限)”转向了估值与财务数据、行业/公司发展前景等相结合的差异化模式。具体到科创板企业的定价方法上,科创板拟上市公司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几大新经济领域,企业生命周期差异性较大,部分拟上市公司也难以找到业务模式契合的可比上市公司,部分拟上市公司当前可能还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传统的PE估值方法可能将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期权法、DCF、FCFF、P/S等与企业发展周期及商业模式相吻合的估值方法,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最终都会涉及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主观判断
中信证券表示,A股历史上一直存在打新传统,预计在科创板初期可能被热炒的一致预期下,机构更倾向于适当调高报价以提高获配概率。


                                 
                                           观察与思考
                 



中国之《周期》(上)                 
【研究员】:子弹
结论:贸易战可能是打破中国经济L型平衡的最大外部因素,使得经济底向后推迟,但中国经济不会因为贸易战而出现断崖式下跌,不会重现日本经济“失落的20年”。拿美日贸易战做比较,中国的外需占GDP的比重比日本外需占其GDP的比重要低,中国经济和资本的开放程度要比日本低,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主要在国内,人民币汇率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长期看中国的外需市场还有向非美经济体继续拓展的空间。

                                 
【博览财经研报】中国经济一季度GDP增速处于30年来低点,仍在L型的横段,中国政府则逆周期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信贷周期处于扩张阶段,为缓解民企股权质押平仓危机,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有所增长,企业盈利在一季度出现回升,但5月份经济数据尚未体现稳增长的效益,经济底尚未出现。
普遍观点认为经济增速L型走势下,周期波动变窄,周期理论分析的作用不大,但事实上经济周期也是人的贪婪与恐惧驱动的,周期从来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历史上的极值也终会有被达到和突破的一天。经济周期如此,就不谈更加凸显人性的市场了。就如霍华德·马克斯在《周期》中所言,企业周期,金融周期,市场周期,在上行阶段大多都会走过头,不可避免地,下行阶段也会走过头。这种周期容易走过头的现象,都是投资人心理钟摆摆动过度所造成的结果。即历史极值大概率是会被突破的。
事实上,经济L型走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如果遇到偶发危机或黑天鹅,也会出现断崖式下滑,或者新技术领域的突破,驱动经济增速V型反转。美国经济周期从1930年大萧条以来,虽然总体从高增长向低增长转型,长期一直在向上增长,但总有些年份因为战争、灾难、危机等还出现负增长的情形,而黄金十年相比其它时间更短。
l  中国经济会不会因为长期贸易战出现失速?
l  如果经济失速,中国会再次加入全球量化宽松的行列吗?
l  量化宽松能够再次拯救经济吗?
l  房地产周期步入下行通道了吗?
l  企业盈利触底,股市会步入一轮慢牛行情吗?
l  正如霍华德·马克斯在最新备忘录里提出的命题,这次会不一样吗?
贸易战最可能打破中国经济L型平衡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美国发起贸易争端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经济增量减少,贸易份额降低,必然导致贸易保护升温。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特别是与欧美经济体的依存度非常高,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虽然可以向欧洲、亚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转移市场,但无法取代基本盘,而且时间上无法在短期找到可替代的市场。抛开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不谈,由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将是全球经济最危险的因素
贸易战可能是打破中国经济L型平衡的最大外部因素,使得经济底向后推迟,但中国经济不会因为贸易战而出现断崖式下跌,不会重现日本经济“失落的20年”。拿美日贸易战做比较,中国的外需占GDP的比重比日本外需占其GDP的比重要低,中国经济和资本的开放程度要比日本低,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主要在国内,人民币汇率的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长期看中国的外需市场还有向非美经济体继续拓展的空间。
中国经济有庞大的内需作为支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在短短两年内就能做出上亿流量的拼购APP爆款,中国的独角兽数量仅次于美国,很多都是与互联网消费相关的企业,这说明中国经济在互联网+的需求空间非常巨大。
面对贸易战,中国有两个腾挪路径,一个是向产业链低端经济体转移加关税产品,另一个就是向内需挖潜。但这两个腾挪路径花费的时间都有点长,无法弥补短期因贸易战造成的出口总额的损失。也正因为如此,才说贸易战是最可能打破中国经济L型平衡的最危险因素。
因为贸易的高度依存度,中美经济其实是一体的,贸易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目前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苗头,已经步入黄金十年的尾声,美联储降息的呼声也多了起来
由于共同对抗衰退的目标,贸易战必然是打打停停,有尺度,有分寸,有激烈也有缓和,肯定有一些难受,但总体上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形。
这次L型衰退肯定和2008年次贷危机有很大不同,只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修复,或经济增长下台阶的不稳定性,不会重现2008年全球经济大衰退的情形,因此,全球量化宽松也将演绎一个MINI版本!大智慧破解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30 03:07 , Processed in 0.16525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