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0 09: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智慧金融终端破解版】
我们在上周苦口婆心喊了三天要谨防极端情绪化大涨后,上周五终于开始调整了。但随着超预期大跌和大涨的对冲,极端恐慌情绪和坚决响应号召力挺的任务也都已经完成,市场的情绪正重新回归淡定、正常。官媒称全国疫情总体开始走向乐观(但网络舆论认为疫情源头的武汉还是变数),夹杂着各方对疫情过去后全国经济形势不同的看法,这两大当前市场最关切因素的分歧,让对于本周的行情似乎变得有点纠结,看涨看跌似乎都不是那么有信心了。《大涨大跌极端情绪都发泄了,本周就变得为难了…
个人比较认同:《本周才是股市真正的考验!》大概率指数会进入波澜不惊的震荡分化阶段,不会再像上周那么冰火两重天的极端了。我们的特约研究员认为,创业板依然有创新高的可能,压力区间为2030-2050,上证指数压力位2900点,要完全回补缺口,到达2950位置有难度。
但热点方面与上周保持一致的是,科技类成长股领涨的方向不会因疫情而发生变化。
在结构机会方面,疫情不会改变节前市场科技股主线和成长风格,但需要结合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不同,在科技主线内做调仓和加仓。比如宅家的在线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线上科技概念相对受益,但涉及需要工人生产的芯片,5G,手机零配件,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科技概念就受到了冲击。那么就是需要短中期持续规避的。
至于《复工潮会推动防疫行情第二波么?》我们认为《口罩和消毒液这两大上周最强概念本周要尽快撤了》:作为疫情防控最广泛,最大量的刚需,口罩和消毒液概念股是上周绝对的刚需。但这两个受益概念现在都已经摇摇欲坠了。支撑上述两概念的催化剂就是疫情,但疫情因素其实就明牌了。现在官方虽还不认为到了拐点,但总体趋势已经大为改善,而部分观点期待的复工带来医药概念第二波,也已被钟南山等权威人士明确否认了,而股市向来喜新厌旧,但显然现在没有超预期有利于口罩和消毒液概念的变因,不利新变因倒不少。
其一,疫情受益概念开始变得宽泛而难以聚焦。自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可能会相对缓解这些常用防护用品的紧缺程度,另外就是受益上市公司会更宽泛。但这对股市有关概念的聚焦是不利的。
其二,虽然钟南山院士表达了对疫情拐点还未到来的看法,但周末以来疫情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好转。疫情担忧的下降,对医药股是非常不利的。
其三,最紧迫的担忧是,场内资金现在是有较强向其他板块轮动的冲动的。
其四,我们认为本周大概率指数会进入波澜不惊的震荡分化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高处不胜寒的医药股,本身也就会更让新、老资金都进退两难。
其五,最根本的是,从中线来看,上周的行情也只是超强催化剂下的短期投机行为,而并非趋势行情,所以对当前节前以及节后这段医药股的行情就只能界定为重大事件催化下的投机行情,见好就收会是主流资金的选择,这符合风险收益比,也符合政策正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大涨大跌极端情绪都发泄了,本周就变得为难了…                 
【研究员】:大双
编者按:我们在上周苦口婆心喊了三天要谨防极端情绪化大涨后,上周五终于开始调整了。但随着超预期大跌和大涨的对冲,极端恐慌情绪和坚决响应号召力挺的任务也都已经完成,市场的情绪正重新回归淡定、正常。官媒称全国疫情总体开始走向乐观(但网络舆论认为疫情源头的武汉还是变数),夹杂着各方对疫情过去后全国经济形势不同的看法,这两大当前市场最关切因素的分歧,让对于本周的行情似乎变得有点纠结,看涨看跌似乎都不是那么有信心了。 所以,本周行情会否相对恢复平稳一点,以震荡为主而不再是大涨大跌玩心跳?个人比较认同:本周大概率指数会进入波澜不惊的震荡分化阶段,不会再像上周那么冰火两重天的极端了。但热点方面与上周保持一致的是,科技类成长股领涨的方向不会因疫情而发生变化。 在结构机会方面,疫情不会改变节前市场科技股主线和成长风格,但需要结合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不同,在科技主线内做调仓和加仓。比如宅家的在线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线上科技概念相对受益,但涉及需要工人生产的芯片,5G,手机零配件,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科技概念就受到了冲击。那么就是需要短中期持续规避的。

                                 
【博览财经分析】我们在上周苦口婆心喊了三天要谨防极端情绪化大涨后,上周五终于开始调整了。但随着超预期大跌和大涨的对冲,极端恐慌情绪和坚决响应号召力挺的任务也都已经完成,市场的情绪正重新回归淡定、正常。
官媒称全国疫情总体开始走向乐观(但网络舆论认为疫情源头的武汉还是变数),夹杂着各方对疫情过去后全国经济形势不同的看法,这两大当前市场最关切因素的分歧,让对于本周的行情似乎变得有点纠结,看涨看跌似乎都不是那么有信心了。
所以,本周行情会否相对恢复平稳一点,以震荡为主而不再是大涨大跌玩心跳?个人比较认同这种看法。甚至有观点认为,本周股市将会进入操作难度很大的一周,至少比较确定的是,类似于上周那种暴跌之后的捡钱行情基本结束。
从政策面上来看,政策层面一边强化对疫情防控的高压态势不改。一边开始出台各种减负政策,有序抓生产,稳经济,从最高决策层在上周的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会议表态看,对于去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明确的今年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没有任何变化。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210%2F1581266308449784.jpg
8日的央视快评是这样说的:做好疫情防控,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十分重要。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稳住了,不仅将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条件,而且会为今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关键支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稳预期强信心,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
官媒并强调:对于疫情给经济造成的影响,宏观政策要稳,注重逆周期调节,重点在减免税费、民生保障等方面伸出援手,在流动性、信贷利率等方面提供支持……
仔细读读其中的主次表述可见,决策层也在强调全力消除疫情给经济的影响、波折,将对症施策,但既定目标未因疫情而改!
2月1日,央行率先出手,将提供3000亿再贷款专项资金支持实体企业,并明令银行对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上周五(7日)上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再度给出三大重磅利好:1、即将下调利率,相当于降息。2、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将会推行所得税、增值税等税费优惠。3、资管新规可能延期,大量开发商和制造类企业的资金来源于资管渠道,原本今年底截止的新老划断将可能顺延1年,涉及资金在10万亿级别,不少企业将能大大喘口气。
更实际的行动来自于地方,苏州打响了第一枪,不再空喊口号,出台的“苏惠十条”赢得了众多企业一致好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至少下浮10%,并确保信贷余额不下降,不抽贷、断贷。
有分析认为,这些钱在企业基本无法开工,房地产根本不能交易的情况下,只能流向股市了。
因此有不少乐观派观点指出,经济短期有扰动,中期趋势延续,流动性宽松预期强化,后续必定有进一步对冲疫情影响的产业政策,政府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A股的投资机会突出。这都有利于稳固股市预期。
从股市内外资金面来看,公募私募加仓且不准卖空的消息在上周广为流传。包括北上资金的接连大举流入,政策为企业减负的大力度放水,似乎也让股市受惠。
公募方面,截止7日,近30家公募基金宣布自购20多亿元,私募、外资纷纷大举自购。券商资管已有东方红资产管理、国君资管和广发资管三家宣布自购累计金额不低于4.5亿元,中泰资管旗下基金经理也出手追加投资。目前仍有券商资管内部正商议自购事宜,未来或有更多券商资管跟进。
节后多家大型保险机构连续3日净买入,合计加仓资金规模已达数百亿元,包括配置股票和申购基金。
私募排排网的调查报告显示,68.75%的私募认为当下已是逢低布局的好时机,理由是去年以来中国核心资产已经被外资越买越贵,在次轮调整之后,核心资产估值更加诱人。据悉,尽管不少私募称首周的走势超出预期,但均积极应对,逢低加仓,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仓位结构,科技主线依然获得加仓,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游戏等板块被关注。
枫池资产称,上周一(3日)就进行了加仓,不过因为个股大面积跌停,加仓幅度不大,等到周二市场情绪好转,又陆续加仓10-15个点。“加仓方向主要是线上传媒、游戏、软件和半导体行业。这些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甚至有正向促进,例如在线办公和网络游戏用户数大增。
名禹资产表示,节日期间疫情比市场预期严重并在上周一(3日)恐慌性下跌,公司在上周做了大幅度的调仓和一定幅度的加仓,买入不受疫情影响或受益于疫情的在线教育和娱乐、在线办公、流量爆发、军工、医药等相关标的。该公司高管还自购公司旗下的基金2000万元,表达支持和信心。
泰旸资产继续增持公司旗下产品,拟追加自有资金的10%。
老牌私募凯丰投资在周一市场大跌之后,宣布拿出自有资金1亿元认购公司的宏观策略产品。
不只国内私募,连外资私募也出手了,外资私募惠理投资宣布以不低于1亿港元的自有资金,申购集团旗下大中华基金及中国区股票基金。
从上述政策面和资金面消息看,本周似乎依然可以很乐观?
并非如此。只能说不必过于太担心。
首先,关于私募积极加仓抄底的消息,也有两个悬疑。一个是上周私募和公募的加仓也不排除“除了暴跌抄底,也不排除为国力挺A股”表态之意,但随着周一大跌然后连续大涨三天后,无论恐慌还是“力挺”的情绪都差不多该消散了,对于精准把握了行情节奏的私募机构以及幸运吃肉的散户而言,上周五(7日)的回落是否代表了要开始兑现利润了,现在是需要重点思考到了。
另外,无论私募加仓还是政策开始逐渐将重心回归全年稳经济尤其是补回疫情这段时间耽误的经济生产,都已经是市场皆知的明牌,且消息披露与大资金入场明显存在滞后性,上周入场但谁也不能保证已经赚了不少的私募和游资,本周不会借利好撤退?
我注意到,私募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开市首日的跌幅超预期,之后的反弹力度也超预期。但两相对冲之后,目前市场处于相对合理预期状态,后市主要会受疫情进展以及全国各地复工进度影响更大一些。而面前来看,这两个目前对短线行业预期影响至关重要的因素对行情,似乎形成了相互对冲。
一方面是疫情已进入每日新增确诊数和新增疑似数量双双持续下降的阶段(这对后市指数消除恐慌,向好预期有利,但对上周的医药概念不利);
另一方面是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可能会让疫情再度出现变数——从各地披露的时间来看,东部部分城市从2月10日已经开始复工,部分是到2月底再复工(虽然钟南山院士说了不必太过于担心复工返程高峰会带来第二波疫情,但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如此规模的而这一点又与前者形成了对冲),所以本周围绕企业复工返程问题对疫情的影响仍会让行情波动。
也就是说,当前市场明面上主流舆论是以宣传信心和乐观预期为主,但在自媒体上和一个论坛上,对目前的疫情讨论,对上周反弹的抨击声是不小的。
综上,个人以为,接下来本周大概率指数会进入波澜不惊的震荡分化阶段,不会再像上周那么冰火两重天的极端了。但热点方面与上周保持一致的是,科技类成长股领涨的方向不会因疫情而发生变化。
在结构机会方面,疫情不会改变节前市场科技股主线和成长风格,但需要结合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不同,在科技主线内做调仓和加仓。比如宅家的在线游戏,在线教育,在线办公等线上科技概念相对受益,但涉及需要工人生产的芯片,5G,手机零配件,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科技概念就受到了冲击。那么就是需要短中期持续规避的。


                                 
                                           决策参考
                 



本周才是股市真正的考验!                 
【研究员】:考股砖家
结论:要把握好2020年的行情,我觉得要坚持几个核心观念:1、结构性行情是主旋律,如同2019年一样,普涨不是常态。2、题材股的机会优于传统板块,与经济现状和结构调整有关,这次的疫情也会对传统行业带来较大影响。 3、强者恒强,大市值,高价位对于资金来说都不是大事。这次的重大突发事件,对行情的影响,以及资金的反应态度,我们应该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逻辑第一,强者恒强,只要有“硬核”逻辑,就会有资金追捧,市值越大资金约青睐。 因此,思路清晰,胆大心细很重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现在要做好股票,得壮胆! 对于本周行情,大体判断是,情绪降温,股指震荡+调整,创业板依然有创新高的可能,压力区间为2030-2050,上证指数压力位2900点,要完全回补缺口,到达2950位置有难度。

                                 
【博览财经研报】上周的行情确实难得一见,见证了单日大跌,也经历了连续几天的大涨,有些行情确实是需要经历过才能“涨知识”。
2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1、面对重大事件对行情的冲击,一是考验定力,能否抗住情绪影响;一是考验投资技术和方法,能否覆盖这种小概率事件。
2、其实股市里,不管发生什么事,几乎都不是一边倒,有些板块会受益,有些板块会受损,关键是能否快速梳理出这些逻辑线索。
股市经历了上周的大落大起,但大多数股票其实上周表现并不好,给大家看一些具体的数据:
上周上涨个股仅682只,占比18%,下跌3078只,占比81.7%,另有9只个股平盘。56个行业中,仅13个行业上涨,涨幅最高的分别为医疗保健(+7.29%),互联网(+6.67%),仓储物流(+5.64%),医药(+5.28%),软件服务(+4.59%)。
下跌行业达43个,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如房地产(-7.76%),钢铁(-6.72%),证券(-6.24%),有色(-5.73%),石油(-5.67%),汽车(-4.82%),银行(-4.28%)等等。
所以,结构性特征还是非常明显的,大部分的股票还是下跌的。上涨的行业(或题材)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直接受益于“疫情”的行业或题材(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口罩等题材)
第二类:大科技,基本上消费电子,半导体,软件这些大科技的主流方向都轮动了一遍。
第三类:新能源产业链,这个方向主要是机缘巧合,美股特斯拉带动的。
其实论持续性,通常行业板块的行情更有纵深空间和持续性,因为往往是行业发展阶段出现拐点,整个行业基本面改善,才会让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出现估值整体重估,而行业头部企业则能获得更大的估值溢价。
2020年5G全面商用会更加深入,对5G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影响会更加深入,大科技的主流板块依然有业绩超常规增长的预期,考虑到疫情对传统板块的影响,科技领域受到的影响相对要小些,而且在2020年“稳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更大
综合评估上述三类行业(或题材)中的新能源产业链在上周五就出现调整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和医药等疫情受益的题材也出现了资金分歧,2月7日盘中大盘和这些题材一度出现大幅跳水,预计下周会出现一定的调整。毕竟这些题材火爆的背后是受益逻辑和情绪的叠加,但本周市场情绪预计会开始降温。大家也应该注意到了,疫情数据近期已经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从累计确诊人数的增长速度看,全国和湖北省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并均首次跌破10%,进入个位数增速
因此,本周行情结构性机会的主角应该还是大科技,目前来看软件,大数据,网络安全这些偏应用类的领域资金关注度更高,半导体其次,消费电子殿后。
最后,我要说的是,要把握好2020年的行情,我觉得要坚持几个核心观念:
1、结构性行情是主旋律,如同2019年一样,普涨不是常态。
2、题材股的机会优于传统板块,与经济现状和结构调整有关,这次的疫情也会对传统行业带来较大影响。
3、强者恒强,大市值,高价位对于资金来说都不是大事。这次的重大突发事件,对行情的影响,以及资金的反应态度,我们应该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逻辑第一,强者恒强,只要有“硬核”逻辑,就会有资金追捧,市值越大资金约青睐
因此,思路清晰,胆大心细很重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现在要做好股票,得壮胆!
对于本周行情,大体判断是,情绪降温,股指震荡+调整,创业板依然有创新高的可能,压力区间为2030-2050,上证指数压力位2900点,要完全回补缺口,到达2950位置有难度。


                                 
                                           焦点透视
                 



复工潮会推动防疫行情第二波么?                 
【研究员】:盐老狮
编者按:2月10号,是各省市(不含湖北省)规定的法定延长假期之后第一天复工的日子,一旦开始复工,全国这桌“麻将”这要拆台子散场了,关起门来赌的人少了,短期因投机聚集引发的行情,将面临不小的回撤压力,甚至是日内的剧烈调整。并且,在疫情面前,既然央行已经做出了“解囊相助”的表率,股市也必然将在其后开启大扩容,与中国经济一起共度时艰。这对行情,尤其是短、中期行情都形成了负面冲击……

                                 
【博览财经观察】2月10号,是各省市(不含湖北省)规定的法定延长假期之后第一天复工的日子,新冠疫情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210%2F1581266488305235.jpg
2月8日全天,湖北新增病例创6日来新低,比前一天减少近700例:
而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509例,连续第6日呈下降态势。过去6日这一数据分别为:890例(3日)、731例(4日)、707例(5日)、696例(6日)、558例(7日)、509例(8日)。
逐渐向好的疫情数据给复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环境,也给即将走出家门、走上岗位的员工和企业家们勇气和信心。
在疫情还没有完全平复的状态下复工,需求一方面来自企业与员工自身,虽然在政府的帮扶下,部分减免了房租与税收,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定向支持,但长期不开工,没有新增收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扛不住,尽快复工的内生性需求很旺盛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刚刚完成大国博弈的第一阶段谈判,房地产调控也才迎来曙光,经济结构转型正处关键时期,能否实现“软着陆”容不得有太大闪失,需要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做好经济生产建设工作
那么,对股市来说,复工潮对于A股市场中如火如荼的防疫行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先看一下,这一轮行情的两个驱动力:
中泰证券首席李迅雷在分析防疫行情的时候指出:
大部分地方都还没有开工,大部分餐饮、名胜古迹、电影院、农家乐等休闲娱乐场所都歇业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入“农闲季节”。
连澳门赌场都关闭了,那些风险偏好极大、对流动性要求极高的资金会流向哪里?
只有股市在交易,其中,风险偏好相对大的创业板表现最强劲!
简单的说,就是受疫情影响,春节没办法聚在一起打麻将,大家就改在A股追涨杀跌!
换言之,行情的群众基础其实是大家一起打“云麻将”,此其一;
其二、监管政策面红利不断。两天放1.7万亿的央行,这些钱在企业基本无法开工,房地产根本不能交易的情况下,只能流向股市了。
融券做空也被叫停了,年前募集那几只百亿新基金,只能进场扫货单向“做多”。
再加基金业协会、上市公司协会,号召自购、增持,真金白银的直接输入股市。
当然,这也符合经济决策层的实际需求,疫情当前需要有晴雨表功能股市,能扛起顺风旗,用上涨来向全社会传达勇气与信心。
一旦开始复工,全国这桌“麻将”这要拆台子散场了,关起门来赌的人少了,短期因投机聚集引发的行情,将面临不小的回撤压力,甚至是日内的剧烈调整。
同时,向股市倾斜的货币、金融政策,也会更多的投向实体经济,帮助其顺利复工、复产。当然,对实体经济的助力,这种利好也会间接传导到股市当中来。
只不过,一旦揭开实体经济在本轮疫情的中的伤口,股市的乐观情绪或因此受损,并且,在疫情面前,既然央行已经做出了“解囊相助”的表率,股市也必然将在其后开启大扩容,与中国经济一起共度时艰
这对行情,尤其是短、中期行情都形成了负面冲击。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复工就意味着要了门,而目前这种情况中,出门必须戴口罩,口罩的生产与供给将是一交做成考验。
最近国家发改委有一组数字,22个重点省份,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1480万只每天,还有很多公司转产支援,比如比亚迪,富士康,上汽五菱、广汽集团就开始生产口罩以支援疫情防控,这些产能释放出来,估计一天也就差不多2000多万只,而N95口罩,一天的产能只有不到20万。
而现在北上广深杭加几个重点省会,这几个城市只要有30%人复工,就差不多是3-5千万,一天的口罩消耗量就将至少超过1个亿。
也就是说,口罩的刚需缺口仍然十分巨大。
在局部行情中,因复工而生产的巨大需求,将有效支撑口罩、体温计、消毒水、酒精等防护概念继续坚挺


                                 
                                           投资参考
                 



口罩和消毒液这两大上周最强概念本周要尽快撤了                 
【研究员】:大双
结论:作为疫情防控最广泛,最大量的刚需,口罩和消毒液概念股是上周绝对的刚需。但这两个受益概念现在都已经摇摇欲坠了。支撑上述两概念的催化剂就是疫情,但疫情因素其实就明牌了。现在官方虽还不认为到了拐点,但总体趋势已经大为改善,而部分观点期待的复工带来医药概念第二波,也已被钟南山等权威人士明确否认了,而股市向来喜新厌旧,但显然现在没有超预期有利于口罩和消毒液概念的变因,不利新变因倒不少。 其一,疫情受益概念开始变得宽泛而难以聚焦。自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可能会相对缓解这些常用防护用品的紧缺程度,另外就是受益上市公司会更宽泛。但这对股市有关概念的聚焦是不利的。 其二,虽然钟南山院士表达了对疫情拐点还未到来的看法,但周末以来疫情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好转。疫情担忧的下降,对医药股是非常不利的。 其三,最紧迫的担忧是,场内资金现在是有较强向其他板块轮动的冲动的。 其四,我们认为本周大概率指数会进入波澜不惊的震荡分化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高处不胜寒的医药股,本身也就会更让新、老资金都进退两难。 其五,最根本的是,从中线来看,上周的行情也只是超强催化剂下的短期投机行为,而并非趋势行情,所以对当前节前以及节后这段医药股的行情就只能界定为重大事件催化下的投机行情,见好就收会是主流资金的选择,这符合风险收益比,也符合政策正确。

                                 
【博览财经分析】作为疫情防控最广泛,最大量的刚需,口罩和消毒液概念股是上周绝对的刚需。但我在上周四(6日)的文章中就强调了,泛医药股已经从普涨出现明显分化,不仅是更加集中于少数直接受益于疫情的口罩和消毒液概念,而且这两个受益概念现在都已经摇摇欲坠了。
我们看到,支撑上述两概念的催化剂就是疫情,但疫情因素其实就明牌了。现在官方虽还不认为到了拐点,但总体趋势已经大为改善,而部分观点期待的复工带来医药概念第二波,也已被钟南山等权威人士明确否认了(相信很多人也是认同这一点的,毕竟有前车之鉴了),而股市向来喜新厌旧,且更关注超预期因素,但显然现在没有超预期有利于口罩和消毒液概念的变因,股市不利于这两个概念的新变因倒不少。
所以,不仅是泛医药概念股的催化因素在迅速消退,连口罩,消毒液,防护服这些被认为最直接受益于疫情需求的精准医疗生产企业,本周都面临较大的被已经抛售的可能。
但对口罩概念股不利的一面是:
其一,疫情受益概念开始变得宽泛而难以聚焦。天眼查统计调查发现,以工商注册变更信息为标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达3647家,几乎呈现行行“跨界”,全体拥“医”的特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210%2F1581266679423504.jpg
如此之多的企业开始转产防疫最紧缺产品的一个结果是,可能会相对缓解这些常用防护用品的紧缺程度(从近期武汉等地医院医护人员的表述也可见,虽然企业逐渐复产和调度有方,虽然仍然紧缺,但已经好转了很多),另一个结果则是涉及到的受益上市公司可能会更加宽泛。但这对股市有关概念的投机炒作热情的提升,以及资金供给对象的聚焦是不利的。
特别是目前暂时还有供应缺口的口罩方面,我想强调的是,与我们的特约研究员认为,目前2000万只口罩供给与复工潮来临后可能每日至少1亿只的口罩需求间,存在巨大缺口的看法有所不同,在我看来,随着其他行业的巨无霸开始转产口罩(比如三桶油,造汽车的比亚迪等开始产口罩了),我们的口罩日产能破亿用不了太长时间,甚至或许会是最早缓解缺口的产品。
其二,虽然钟南山院士从客观、谨慎的态度出发,表达了对疫情拐点还未到来的看法,但至少目前疫情趋势出现了明显的好转。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200210%2F1581266695943292.jpg
全国其他地区的新增疑似人数和增速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连疫情重灾区湖北省的新增疑似人数和增速持续第三天下降,而疫情担忧的下降,对医药股是非常不利的。
其三,最紧迫的担忧是,场内资金现在是有较强向其他板块轮动的冲动的。上周,从题材股到证券等金融股拉升,板块已悉数表现。短期较大获利盘及历史套牢盘在此产生分化,市场震荡整理需求开始加大;上周四(6日)我们就注意到医药股已产生分化而上周五(7日)医药股盘中出现跳水,都说明疫情事件影响预期在减弱。更主要的是,节前已有资金大笔布局医药股,短期获利颇丰逐步出局概率大增。
日前,中央《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出炉,这是中央“一号文”连续第17年聚焦“三农”工作。全文包括5个部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考虑到今年受疫情影响,本就薄弱的农业经济尤其是养殖业受到非常严重的冲击,股市层面跌幅也非常惨重,随着政策重心回归稳经济,不排除资金会向农业板块会其他前期超跌的消费股寻求机会。
其四,如我上文所言,我们认为本周大概率指数会进入波澜不惊的震荡分化阶段,不会再像上周那么冰火两重天的极端了。甚至有观点认为,本周股市将会进入操作难度很大的一周,类似于上周那种暴跌之后的捡钱行情基本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高处不胜寒的医药股,本身也就会更让新、老资金都进退两难。
其五,最根本的是,从中线来看,上周的行情也只是超强催化剂下的短期投机行为,而并非趋势行情,策略上不能迷失了。
正如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所言:
疫情拐点已临,恢复生产的大幕已徐徐拉开,但这场比“非典”对当今中国经济更具有冲击波的后遗症即将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我们难以预估生产恢复到年初水平还需要多久?毕竟,这场疫情改变了原本经济增速下降的运行斜率,经济下降的速度突然加快了,不排除今年一季度同比经济增速是负值的可能!
我们难以评估这场疫情冲击的范围以及产业链锁反映带来的代价?尽管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是否与当初武汉政府面对疫情的低估,而错失最佳时机令恢复经济在后几个月不得不临阵下猛药,进而有损经济中长期增长?
复工的背后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城镇就业问题,也是社会稳定与人的信心问题。毕竟,解决绝大部分人员就业的是中小企业,不希望出现大量返城务工人员游离在城市街头,巨大的复工压力与严防疫情扩散的管制构成了明显的矛盾,中国复工正在进入生死时速。
这场疫情不仅限春节档电影票房收入负增长将近100%,内地入境港澳旅客下滑幅度都达到80%以上,餐饮零售收入下滑8000多亿,旅游收入减少4111亿,令名义GDP至少减少1.7万亿,将一季度本该有的GDP增幅全部抹掉了。我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第一波是旅游、电影和餐饮,而第二波冲击的就是食品油粮加工业,第三波则会轮到装备制造和原材料。这三波中最关键的是原材料及运输,我不排除上游部分原物料缺货的状况会导致价格上涨,再次加剧下游产业生存状况的恶化,更要防止出现原材料的恐慌和无序调动。
而此同时,国际卫生组织将中国作为疫情区,已令有些国家暂时停航停运,甚至中断商业来往,势必较大影响中国对外贸易。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到底会更担心经济下行压力,乃至失业潮而选择现金为王(只股市只好跌)?还是因为政策面上为了稳经济而大概率的相对扩大放水受益,再来一波流动性行情?这个可能见仁见智。
但我们从政策市角度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面对更大稳经济压力,而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决策层,即便扩大放水也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些在金融体系尤其是股市里自嗨的。
简单说,即便疫情拐点到来,病毒的恐慌退去后,还有经济增长的压力接续而来,如此情形下,绝不能指望股市会有中期行情。
那么,进而对当前节前以及节后这段医药股的行情就只能界定为重大事件催化下的投机行情,见好就收会是主流资金的选择,这符合风险收益比,也符合政策正确。
所以,对上周强势的口罩股、消毒液概念等,本周尽早撤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5 17:16 , Processed in 0.14942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