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ACE决策】《金融领域常态化强监管强化 百万级大额罚单频出》:二季度来,银保监会层面披露罚单9张,地方银保监局及银保分局披露罚单数量680余张。其中,银保监会开出的9张罚单均为5月9日开出,六大国有银行位列其中。从处罚原因看,六大行均涉及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报送违规。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被罚没270万元,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被罚没260万元、230万元、230万元和190万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数据监管的力度。
金融观察
新规延期并不意味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
日前,央行发文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一年至2021年底。这对银行消化存量表外理财产品,完成新老产品衔接转换等,提供了更多空间,在缓解疫情对资管业务影响的同时,有利于缓解金融机构整改压力,也为金融机构培育规范的资管产品提供了宽松环境。 银行表外理财占了资管业务的很大比例。按2017年末的数据(资管新规于2018年4月发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规模为22.2万亿元,在各类资管业务中占比最大,其次是信托受托资金。 大约十多年前开始,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传统业务的冲击日益显现,银行逐渐感受到压力,而表内业务对资本金有更高要求,在规避监管冲动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金融机构顺势跳上互联网的时代快车,以表外业务为特征的资管业务突飞猛进。十多年后,煌煌百万亿规模的资管业务画卷就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如果这一切都只是简单的代人理财,那问题倒也不大,关键在于,银行发现,通过表外理财业务还可以放贷,并且不用提取准备金,不会降低资本充足率。这事实上是一条低成本高利润的业务路径,但隐患恰恰就此埋下,并且逐渐和其他市场机构一起发展出影子银行体系。 表外业务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影子银行本身。后者一旦成势,最终结局就可能带来金融危机。可以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在于影子银行风险的积累,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先后倒下,其破坏力可见一斑。 两年前资管新规问世,对于中国金融发展史而言,可以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其矛头所指正是影子银行,以及影子银行的终点——金融危机。 影子银行的特征之一是资产证券化。不同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在“不同屋檐”下完成债务对接。通过将信贷资产证券化,层层分销,绕过了监管制度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监管,最终使得不能获得银行表内贷款的借款人,通过高利率在影子银行体系中获得了贷款。 特征之二是信息不透明。在影子银行体系中,资产通过打包、证券化转换,在不同机构、不同人群间流通,资金到底投向了哪里难以追踪。 特征之三是在中国还存在刚性兑付。如此一来,影子银行贷款就和银行传统存贷业务没有多大区别了,对于金融系统来说,这种危害是很大的。 因而,强调打破刚兑、限制多层嵌套、施行穿透式监管等理念贯穿了资管新规的始终。 但一旦影子银行成势,治理起来就非常棘手。正所谓,加杠杆容易去杠杆难。有如拆炸弹,这需要的是庖丁解牛的功夫和心静如水的定力,欲速则不达。 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按期完成转型,但是旧的资产未到期,直接去杠杆,结果就是企业可能被逼到死角,一些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金融机构贷款反倒更加难以收回,链条上各方可能共同受损。因此,新规需要稳妥审慎推进。 可以说,资管新规的诞生和推进过程,折射的正是影子银行的发展史。资管新规延期执行,也折射了影子银行治理的艰难。但影子银行的正前方是金融危机。转型,无论如何是一定要转的,这一点不用抱幻想。正因此,在资管新规延期的同时,监管层明确,这不涉及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新规延期不意味着资管业务改革方向出现变化。
财经热点
从“香饽饽”到无人问津 银行股变卖减持频现窘境
从前几年的“香饽饽”到如今的无人问津,越来越多的银行股权因拍卖无果,进入了周期较长的“变卖”阶段。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不完全统计,已有逾12015起银行股权进行了拍卖,其中近900起银行股权进行到“变卖”阶段。从时点看,仅2015年初至今遭遇“变卖”的银行股权就达879起,占比超九成,2017年、2018年、2019年这三年来,被“变卖”的银行股权数量直线上升,分别为54起、304起、398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开年8月3日,已有93笔银行股权因拍卖失败进入了“变卖”阶段。从标的信息看,这些银行多以城、农商行居多,标的金额大多在20万-1500万元不等。“变卖”标的的主体有企业持有的银行股权,也有自然人持有的银行股权。 从阿里司法拍卖平台相关人士处了解到,一般拍卖流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为首次拍卖、第二次拍卖和“变卖”,首次拍卖失败后转入二次拍卖,如果二次拍卖仍失败,则该标的会转入“变卖”阶段。如果“变卖”失败就要视处置方的决定,如果要求再次拍卖,则重新进入拍卖流程的三个阶段,拍卖价位均由处置方决定。从时间跨度看,“变卖”与首次拍卖、二次拍卖的周期有较大差距,首次拍卖和二次拍卖的竞价周期大多为一天,而“变卖”的周期则长达60天。 对银行股权频上“变卖”台,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分析认为,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的银行股权拍卖,是因银行的股东出现债务危机而被迫拍卖和转让,银行股权“变卖”更多是股东出现债务问题,股权比例均比较小,通常不会对银行产生实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变卖”程序后,标的价格通常会大幅缩水,较评估价打近半折的标的不在少数。按理说,进入“变卖”的银行股权,竞买“门槛”低,处置应更容易,但即使到了周期较长的“变卖”阶段,银行股权成交率依旧很低。上述93笔被“变卖”的银行股权中,仅有12笔股权成功交易,另有8笔被中止,3笔被撤回。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看来,近几年,银行的股东合规性要求比较严格,如不能拥有两家以上的银行和保险类的股权,在严监管重压下,银行股权“流拍”已成常态,另外,在目前中小银行整体估值偏低情况下,很多投资者对银行股权兴趣度低。而“流拍”也显示出投资者对这些银行股权价值的不认可。原因包括价格不合适,拍卖的股权多数比较小,只能财务投资,真正想要银行股权的机构并不感兴趣,还有宣传不够,司法拍卖平台上股权投资者少,股权并不像房产那样标准化,所以更难被一般投资人接受。 除中小银行股权在拍卖台上频遭“冷遇”,部分上市银行股份也遭遇投资者减持。据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在今年二季度对银行股的持股仓位继续下滑,其中,农业银行、民生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遭减持的银行股数均超2亿股。二季度公募基金减仓最多的10家上市公司中,银行股占了一半。 有市场人士认为,经过一段时间修复,银行股已经到了压力位,在当前银行不良率反弹压力较大情况下,投资者表现出担心情绪从而引发减持动作。银行股权频频被减持的原因也有很多,整体说现阶段一些中小银行不良率都呈现上升态势,风险较大,触发市场减持。
低息预期推动房贷利率“换锚” 利于房企去库存
根据央行规定,今年3月1日至8月31日,各商业银行将进行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近期缓慢升温,另一方面,各地调控力度有所加强,调查发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有存量贷款的购房者倾向于将已有房贷转换成LPR定价。 低息预期推动房贷利率“换锚” 上海市民王先生近期通过某国有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完成相关操作,将房贷利率从此前的固定利率转成LPR定价,整个转换过程只花了几分钟时间。 王先生说,他2014年购房,贷款总额为85万元,当时贷款是按照基准利率4.9%来计算房贷利息,每月还款4500多元。银行通知,如果要换成LPR定价,就要在8月31日前完成。在了解相关政策后,从长期看,LPR定价将引导利率下行。和固定利率相比,换成LPR浮动定价,我的房贷利率计算方式就变成LPR+0.1%,长期看,LPR还会降,购房者应该不会吃亏,所以就转换成LPR定价了。 去年8月至今,人民银行已发布12次LPR,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挂钩的5年期以上LPR由首期的4.85%降至目前的4.65%。仅今年来,5年期以上LPR就已两次下调,较去年末累计下调15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去年底发布公告称,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将进行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客户可与金融机构协商决定“换锚”为LPR,还是固定利率。记者采访发现,考虑到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行空间,不少人选择将存量房贷转换为LPR定价。 融360对全国41个重点城市674家银行分支机构房贷利率的监测数据显示,7月(数据监测期为2020年6月20日至2020年7月17日),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则为5.26%,环比下调2BP;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8%,均环比下降2BP。 根据融360监测数据,全国首套房贷利率较去年底下降28BP,二套房贷利率较去年底下降27BP,降幅均远超过5年期LPR降幅。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7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与上个月持平。 楼市回温低息环境利于房企下半年去库存 尽管最新一期5年期以上LPR并未变化,但这并没有让购房者太过担心。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处在售楼盘看房的市民方小姐说,“我要贷款30年,肯定不会因为几个月的情况就让自己心理产生太大波动,还是要看长期,长期合算就好。” 进入下半年以来,杭州、宁波、东莞、深圳等城市已经开始收紧楼市调控政策,尤其是深圳的“715新政”堪称深圳最严楼市调控政策。7月15日,深圳住建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涉及到限购、信贷政策、税收政策、豪宅认定、热点楼盘销售、网签管理、二手房交易信息披露和楼市违规现象处理八个方面。 58同城、安居客近日发布2020年《7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7月,全国重点监测67城新房在线均价16458元/㎡,环比上涨0.04%,其中36城新房在线均价环比上涨。全国重点监测67城的二手房挂牌均价15597元/㎡,环比上涨0.54%,有50城二手房挂牌均价出现环比上涨情形。相较上月,7月份房地产市场找房热度有所回升,总体波动不大;购房者信心指数环比上涨3.1%。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说,“房住不炒”和“严禁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近期被监管部门频频提起,再加上前期全国房贷利率今年已累计下行20多个BP,远超过LPR降幅,各地市场利率定价自律组织大概率会在房贷利率加点数调降上更加谨慎,未来房贷利率可能会在稳定的基础上小幅波动。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说,从转换后的效果看,在流动性放松的大背景下,目前利率虽然三个月未有调整,但未来整体下行的动力依然较强,因此转换为LPR方式,大概率上会在中短期内利于购房者,但从长远看,LPR本身体现出更强的市场化,因此整体房贷利率会更贴近于市场水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说,鉴于当前利率数据总体较低,所以依然说明下半年以低息为导向。从实际情况看,有几个内容值得注意。第一、下半年依然是房企积极去库存的重要阶段,此类去库存依然需要借助低息政策来进行。第二、银保监会此前也明确强调对贷款资金的管控,后续在消化此类LPR利率政策方面,建议进一步强化资金管控,尤其是要防范各类非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金融领域常态化强监管强化 百万级大额罚单频出
据银保监会公告统计,2020年4月1日至7月31日(以披露时间计)各级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机构(不含个人)累计开出罚单近700张,罚金金额逾2亿元。其中百万级罚单37张,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近乎翻倍。 值得注意是,在“严防资金空转套利”的监管基调下,近期银行低利率信贷资金违规“输血”股市楼市罚单明显增多,仅百万级大额罚单中,银行涉房、涉股贷款违规数量占比就超过三成。而在小微信贷扶持政策密集加码的背景下,虚报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也成为信贷套利新“重灾区”。 百万级大额罚单频出 二季度来,银保监会层面披露罚单9张,地方银保监局及银保分局披露罚单数量680余张。其中,银保监会开出的9张罚单均为5月9日开出,六大国有银行位列其中。从处罚原因看,六大行均涉及EAST系统数据质量及报送违规。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均被罚没270万元,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被罚没260万元、230万元、230万元和190万元。业内人士认为,这也反映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数据监管的力度。 从处罚金额看,百万级以上罚单多为数罪并罚。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因涉及“采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二手房按揭首付比例不符合规定”等因素被银保监会开出777.22万元罚单。南京银行紧随其后,因“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同业投资资金违规用于土地储备开发”等10余项原因被银保监会江苏监管局开出610万元罚单。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因“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收购本行不良资产”等原因被处以430万元罚单。 从受罚机构看,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占据大额罚单“半壁江山”。如深圳农商行因“流动资金贷款审查严重不尽职;贷前调查不尽职导致信贷资金被挪用于缴纳土地出让金”等原因被深圳银保监局处以260万元罚款。慈溪民生村镇银行因“有关业务内控管理不到位;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被宁波银保监局罚210万元。江苏姜堰农商行、石嘴山银行吴忠分行因“违规流转信贷资产”分别被当地监管部门处以120万元和100万元罚款。 谈及中小银行罚单数量较多的原因,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表示,尽管信贷是银行的传统业务,但各类机构信贷业务的开展情况有所不同。信贷管理涉及管理的制度、能力、经验以及专业水平,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农商行在这些方面则显得相对薄弱。 违规“输血”股市楼市遭严查 从违规原因看,超五成罚单、逾60%罚金涉及信贷相关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贷款背景下,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而近期股市强劲走势让其中出现套利空间,因此今年来监管一直都在严查小微企业的经营贷投向问题,防范银行利率较低的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处罚也从严从重。 例如,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接连披露三则处罚信息显示,因“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市”等原因,华夏银行杭州分行、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分别被处罚60万元、75万元以及60万元。因信贷资金被挪用于支付购买土地款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分行被银保监会金华监管分局处罚145万元。同样因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违规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被银保监会宁波银保监局处罚90万元。 据了解,由于当前信贷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二季度来部分获得信贷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就在积极参与结构性存款套利,导致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大幅增高,在股市行情看涨之后,股市收益很容易覆盖信贷资金成本,对资金的吸引力明显更大。 天津某城商行信贷部经理表示,监管机构始终都在严格监管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在股市行情火爆之际,监管的力度已经明显加强,但贷后再进行资金用途干预并不容易。 王诗强表示,有套利需求的客户往往存在多头开户,资金在多个账户间转移,这就导致原放款银行无法监督客户资金流向。因此,银行通过信贷客户的支付流水、缴税凭证(企业客户)来判断资金流向,但是要求客户提交消费记录或者支付流水,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审核,工作量大,运营成本较高。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预计,对于信贷资金的监管未来仍将会持续,而且力度或继续上升,针对金融机构的强监管,已经从此前抓重点、抓大案要案,转变成了常态化。同时通过监管使资金能够直达小微企业,从而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目标。 虚报小微贷款成新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除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等传统监管重点外,伴随经济增长压力凸显,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质效关注度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年内已有数十家银行因虚报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受到监管处罚,处罚频率较往年显著提升,已成信贷领域处罚新“重灾区”。多家银行因相关业务被监管进行批量处罚。例如,江西九家农商行均因虚报涉农、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分别被罚款30万元,共计270万元。 王诗强表示,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年初以来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不断,由于各地罚单披露做出处罚日期通常有几天至数月不等的延迟,所以近几个月来相关罚单明显增加。这种阶段性特征也体现了监管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特点。 对于“虚报数据”背后动因,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中小银行承受一定指标考核压力,包括金融监管指标和地方政府考核指标,比如“两增两控”等。同时,随着近两年大型银行下沉服务重心,由于其在资金成本和网点方面具有优势,对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在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看来,对于监管而言,除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外,还要根据小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解决关键问题,如可适度放松对中小银行的刚性约束,在担保制度等方面适当给予一些政策扶持等。监管部门也应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进小微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