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较6月“腰斩”8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2 0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尾盘跳水,信用扩张“确认收缩”!》:海外市场继续波诡云谲,美股也玩了一次“尾盘跳水”(在刺激计划僵局之下,标普500结束八连涨,纳指更是大跌1.69%),而黄金、白银更是暴跌,黄金一夜狂泄130美元,暴跌6%创近7年最大单日跌幅;白银现货则重挫15%,跌幅为雷曼危机以来最高。
国内这块,A股11日的尾盘跳水,估计也是有人“先知先觉”:7月金融数据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不及预期。
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较6月“腰斩”,其中信贷仅增9927亿元,主要是企业贷款的下降。
第一,7月社融除却季节性因素外,仍然低于原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7月以来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所致,这一点730会议定调的宏观政策已经明确小幅收紧,这次的社融数据低于预期既是政策小幅收紧的体现
但是从细分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仍然同比多增,表明7月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并没有减弱,所以有声音说“7月社融表明国内经济复苏中止”,这种观点也是不客观的。
第二,结合730会议,以及最新的7月社融数据的前瞻指示,我们认为短期国内经济仍将处于复苏阶段,只是随着政策的小幅收紧,国内经济复苏将会放缓
……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笔者明确指出,自6月央妈开始“回收流动性”,到7月“大幅回笼近7000资金”,再到730高层会议“拿掉‘货币宽松’的措辞”,寄希望于“流动性刺激股市继续演绎7月上旬那样的狂嗨”已然幻境破灭;
而此次央妈公布的7月信贷数据再次“坐实”了上述判断——随着“非常时期”的货币宽松逐步退出,信用扩张出现放缓迹象
因此,A股需要做一次“充分的回调”(也即所谓的8月份究竟是“七死八活”还是“七上八下”的问题),而目前看来,8月的A股完成一次“暴跌式修正”,概率大增!



                           catbg01.gif                  博览视点
catbg02.gif                  



尾盘跳水,信用扩张“确认收缩”!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海外市场继续波诡云谲,美股也玩了一次“尾盘跳水”(在刺激计划僵局之下,标普500结束八连涨,纳指更是大跌1.69%),而黄金、白银更是暴跌,黄金一夜狂泄130美元,暴跌6%创近7年最大单日跌幅;白银现货则重挫15%,跌幅为雷曼危机以来最高。 国内这块,A股11日的尾盘跳水,估计也是有人“先知先觉”:7月金融数据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不及预期。 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较6月“腰斩”,其中信贷仅增9927亿元,主要是企业贷款的下降。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笔者明确指出,自6月央妈开始“回收流动性”,到7月“大幅回笼近7000资金”,再到730高层会议“拿掉‘货币宽松’的措辞”,寄希望于“流动性刺激股市继续演绎7月上旬那样的狂嗨”已然幻境破灭; 而此次央妈公布的7月信贷数据再次“坐实”了上述判断——随着“非常时期”的货币宽松逐步退出,信用扩张出现放缓迹象! 因此,A股需要做一次“充分的回调”(也即所谓的8月份究竟是“七死八活”还是“七上八下”的问题),而目前看来,8月的A股完成一次“暴跌式修正”,概率大增!

                                 
【博览财经研报】海外市场继续波诡云谲,美股也玩了一次“尾盘跳水”(在刺激计划僵局之下,标普500结束八连涨,纳指更是大跌1.69%),而黄金、白银更是暴跌,黄金一夜狂泄130美元,暴跌6%创近7年最大单日跌幅;白银现货则重挫15%,跌幅为雷曼危机以来最高。
国内这块,A股11日的尾盘跳水,估计也是有人“先知先觉”:7月金融数据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不及预期。
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较6月“腰斩”,其中信贷仅增9927亿元,主要是企业贷款的下降。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笔者明确指出,自6月央妈开始“回收流动性”,到7月“大幅回笼近7000资金”,再到730高层会议“拿掉‘货币宽松’的措辞”,寄希望于“流动性刺激股市继续演绎7月上旬那样的狂嗨”已然幻境破灭
而此次央妈公布的7月信贷数据再次“坐实”了上述判断——随着“非常时期”的货币宽松逐步退出,信用扩张出现放缓迹象!
因此,A股需要做一次“充分的回调”(也即所谓的8月份究竟是“七死八活”还是“七上八下”的问题),而目前看来,8月的A股完成一次“暴跌式修正”,概率大增
8月11日,央行发布的7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均低于市场预期。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环比降4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068亿元,环比大降五成
整体看,7月数据反映出的货币增速回调、信贷期限结构调整、社融增量放缓等特点。
上半年宽信用速度快,背后是宽货币和信用扩张政策。
超宽松政策回归常态后,宽信用本身动力不足
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才是既保证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又不会创造资产价格泡沫、扩大金融风险的两全选择,预计下半年宏观杠杆率的扩张将迅速放缓,同比增幅可能走平或小幅回落,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
金融数据反应的是流动性的水平,流动性看边际效应,而此次7月份的数据明显是边际收紧的,容易给人产生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11日盘中的跳水就是有资金先知先觉。
而流动性边际趋紧,对于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所压制,那些高估值的板块大概率会承压
据统计,从2019年初至今,Wind全A指数累计上涨64%,市盈率提升71%,从13.0倍提高到22.3倍。也就是说过去一年多,A股的股价涨幅几乎是来源于估值的提升,而非业绩。科技医药板块与市场整体的估值差距已接近或超过了2015年的高点,银行板块的相对市盈率位置在最低
于是乎,就有资金选择“抄底银行股”——
11日一开盘,银行板块一马当先,强拉指数,成都银行一度封板,上证指数突破3400点大关。
但从历史经验看,资金硬拉银行,都没啥好结果——
譬如2018年1月,银行股连拉数十根阳线,然后呢,迎来了惨烈的2018年……
还有2007年10月的6124点怎么出来的?就是银行股打出来的,当时工商银行作为次新银行股,国庆后先拉一个板,当大家都以为大盘要冲8000了2007年10月16日,打出了6124历史高点。
还有2015年股灾的时候,7月强拉银行权重,把工行扫涨停,然后呢,8月的二次股灾,令人更受伤。很多人第一波股灾没怎么亏,第二波股灾输身家。
还有今年7月初的蓝筹异动,银行大涨,工商银行一度涨停,很大一部分投资者,都以为要重复2014年底的金融股行情,然后延续大牛了,但很可惜,历史不会简单重复
于是,11日两市尾盘放量跳水杀跌,让早盘无论追银行,还是追食品饮料的投资者,集体关灯吃面。
而此时,官方传来“利好”—— 银行“利空”大体出尽常态化秩序逐渐回归!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文章称,银保监会点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利润“同比下降9.4%”之后,昨日市场给出了积极反馈。主流的意见认为,这意味着“要求银行控制利润增速”在执行层面有了明确的参考指标,属于“利空”出尽。7月中旬,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市场对中国经济上半年的“成绩单”还是基本满意的,这也意味着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盈利空间存在的一些过度悲观的情绪将会逐渐化解,被疫情打乱的正常经营节奏也将逐渐恢复。
不知道这算不算“老乡别走”的新一季?
好在对长期投资人来说,A股的回调更有利于其中长期的布局,北上资金更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抄底”的机会——
1597192344808941.jpg
11日,北上资金净买入39.4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1.2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8.2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盘尾市跳水的过程中,北上资金快速净流入,数据显示,最后10分钟,北上资金急速净流入约36亿元,超过之前全天的净流入


                        

尾盘跳水:7月信贷和社融“腰斩”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A股11日的尾盘跳水,有人“先知先觉”:7月金融数据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不及预期。第一,7月社融除却季节性因素外,仍然低于原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7月以来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所致,这一点730会议定调的宏观政策已经明确小幅收紧,这次的社融数据低于预期既是政策小幅收紧的体现。 但是从细分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仍然同比多增,表明7月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并没有减弱,所以有声音说“7月社融表明国内经济复苏中止”,这种观点也是不客观的。 第二,结合730会议,以及最新的7月社融数据的前瞻指示,我们认为短期国内经济仍将处于复苏阶段,只是随着政策的小幅收紧,国内经济复苏将会放缓。

                                 
【博览财经分析】A股11日的尾盘跳水,有人“先知先觉”:7月金融数据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不及预期。
1)7月M2同比增10.7%,预期11.2%,前值11.1%,低于预期。
7月M2同比增速出现半年来的首次下降,主要原因一是近期货币政策出现边际收紧,二是企业居民存款都出现了分流,其中7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8万亿元,说明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
2)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927亿元,同比少增631亿元,预期新增11815.9亿元,前值18100亿元,低于预期。
一方面,7月居民短贷、长贷以及企业长贷都是同比多增的,也就是说居民的消费意愿、企业的投资扩产意愿仍在持续回暖。其中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净增6067亿元,这意味着7月房地产销售数据不会差。
但是另一方面,7月新增贷款的不及预期主要是由于企业短贷的大幅减少,而企业短贷的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7月以来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
3)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68亿元;7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从12.8%继续小幅上升至12.9%,但仍小幅低于预期的13%
1597192421576101.jpg
整体来看——
第一,7月社融除却季节性因素外,仍然低于原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7月以来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所致,这一点730会议定调的宏观政策已经明确小幅收紧,这次的社融数据低于预期既是政策小幅收紧的体现
但是从细分数据来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贷款仍然同比多增,表明7月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并没有减弱,所以有声音说“7月社融表明国内经济复苏中止”,这种观点也是不客观的
第二,结合730会议,以及最新的7月社融数据的前瞻指示,我们认为短期国内经济仍将处于复苏阶段,只是随着政策的小幅收紧,国内经济复苏将会放缓
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较6月“腰斩”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7月金融数据,其中M2同比增长10.7%,增速环比下滑0.4个百分点,但同比仍增长8.1%。7月新增信贷和社融较6月“腰斩”,其中信贷仅增9927亿元,主要是企业贷款的下降;社融仅增1.69万亿元,但较去年同期仍多增4100亿元。
1597192430859642.jpg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10.7%,增速较6月下滑0.4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7月末M2余额环比下滑9448亿元至212.55万亿元。M1同比6.9%,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M2与M1剪刀差较上月进一步收窄。
7月新增社融和信贷环比出现“腰斩”的情况,二者分别下滑50.7%、45.15%。
其中社融新增1.69万亿元,6月为3.43万亿元。信贷新增9927亿元,而6月份为1.81万亿元。
同比来看,新增社融仍高于去年同期4027亿元,但信贷低于去年同期631亿元。

企业贷款出现萎缩。分部门来看,7月企业短期贷款同环比均出现下滑,显示企业扩张意愿有所下滑
7月企业贷款新增2645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329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环比出现大幅缩减2421亿元,同比亦多减226亿元。中长期贷款环比新增5968亿元,同比分别多增2290亿元,票据融资为-1021亿元,同比多减2305亿元。
居民部门贷款新增7578亿元,同比多增24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510和606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815和多增1650亿元。
非银机构贷款缩减27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减2598亿元。

7月社融中变化较为明显的是企业债券融资环比收缩1000亿元至2383亿元,较去年同期亦少增561亿元,这与债券市场的下跌有关,随着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企业发行利率有所上行。
同时股票融资环比大涨677亿元至121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622亿元。
其他方面,社融口径新增信贷9676亿元,环比下跌8829亿元至10200亿元,同比多增1832亿元
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均下滑,非标融资7月为-2649亿元,同比少减3576亿元;
政府债券融资为5459亿元,环比下滑1919亿元,同比少增968亿元。
人民币存款增幅同环比均大幅下滑

7月新增存款803亿元,环比少增28197亿元,同比少增5617亿元,除非银存款外,其他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具体来看
(1)财政存款4872亿元,同比少增3219亿元;
(2)非银存款18000亿元,同比多增4600亿元;
(3)居民存款-7195亿元,同比多减6163亿元;
(4)非金融企业存款-15500亿元,同比多减1600亿元。


                                 
                                           焦点透视
                 



尾盘跳水,一款“洗手液狂嗨”的事故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正儿八经的投资“券业茅五业绩”的回升,短线高手们嫌“烈度不够”,于是乎找来了多年陈酿的“头部券商合并”这款“洗手液”,稍微摇荡、勾兑一下,就提纯出了“堪比茅五”的“鸡尾酒”—— 8月10日的股价暴涨,又迫使中信建投发布两份澄清公告,再次强调:前述(有关合并的)传闻均为不实传闻。 这是年内第四次、近一周来第二次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向市场澄清公司真的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但如此“疲惫不堪”的澄清头部券商合并传言,却仍未能阻挡中信建投上攻脚步。 尽管厂家一再声称自己就是家“生产洗手液”的,但架不住短线高手们“口技精湛”,厂家自己也是“百口莫辩”,俨然又一家“茅五”上市了……

                                 
1597192513206535.jpg
【博览财经分析】此前屡屡救市场于水火之中的中国神券,成了11日A股杀跌元凶。
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11日午后急速跳水,带动大盘情绪走弱。截至收盘,中信建投狂跌7%,中信证券大跌5.72%,券商板块整体跌幅超过3%。一则来自南华早报的消息称,将允许华尔街的交易公司在中国拥有独家经纪业务。市场可能认为,这则消息或将冲击到经纪业务占大头的券商行业。
但全球市场却是一片大火,欧洲全线大涨,恒指收盘上涨超2%,博览财经认为,A股的尾盘跳水,究其原因还是结构性涨幅过大,而指数也被这些股票绑架,比如医药之于创业板指,券商之于大盘综指,8月的A股还差一场暴跌!
其实,在笔者看来,中国神券的故事就是一段“把洗手液当酒精狂嗨”的事故……
这两天被各种外部的负面新闻搞得有些不耐烦,就先上个段子,抖一下精神——以前听过一些戏谑毛熊的段子,什么粮食短缺,酿酒不足,所以很多毛熊兵就把装甲车甚至战斗机里面的防冻液“偷”出来,当伏特加饮用,为此每年导致若干人中毒、失明云云……
没想到这个段子在老大帝国那里也在频繁的上演。
自5月以来,仅亚利桑那州就有26人因饮用洗手液中毒住院,其中4人死亡,包括新墨西哥州在内的其他地区,至少已有3人永久失明,还有12人住院后癫痫发作。
CDC发出紧急通知称,这些人大多饮用了含有甲醇的洗手液。
为什么美国人这么爱喝洗手液?
因为有传统。
很多美国人把洗手液当成了一种酒精饮料(看来懂王的智商问题也是有群众基础的)。
在美制造、销售的洗手液中的酒精含量,通常在60%至95%,而伏特加的酒精含量也不过40%,一瓶240毫升的洗手液,喝下去能抵5杯烈酒
疫情爆发前,美国青少年就流行过喝洗手液,因为在超市买洗手液,就跟买可乐一样方便。
那些未到合法买酒年龄的美国青少年,花上1-4美元就可以买一回醉。
这些自学成才的调酒师发现,将洗手液和漱口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还能制出风味浓郁的薄荷味鸡尾酒。
干喝洗手液上头太快,网上又有了用盐把酒精从洗手液中分离出来的新玩法,如此一来,洗手液酒精含量就非常接近正常的酒(感慨美利坚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根据CDC报告,仅2011年至2014年间,美国未成年人摄入洗手液的次数就超过65000次,这还只是喝出问题报告的数据。
……
好了,段子就说到这,回到主题。
A股版的“洗手液鸡尾酒”正嗨着呢
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毛熊和老美干的事,天朝这边也是有迹可寻的,只不过,这次它发生在A股市场上……
正儿八经的投资“券业茅五业绩”的回升,短线高手们嫌“烈度不够”,于是乎找来了多年陈酿的“头部券商合并”这款“洗手液”,稍微摇荡、勾兑一下,就提纯出了“堪比茅五”的“鸡尾酒”——
8月10日晚间,中信建投再次发布公告称:“本公司股票于2020年8月6日、8月7日、8月10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已达到20%。经自查,本公司目前经营活动正常,不存在重大变化。”
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合并的绯闻可以追溯到4月。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中信建投将与中信证券合并。这一传言也与去年业内对“打造航母券商”的呼声有关。
7月,二者再传绯闻,当时又有媒体报道称,中信集团将向中信建投主要股东中央汇金购买中信建投股权,以此推动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合并,该计划已获两家证券公司党委批准。此报道甚至引来了上交所的监管函,但之后又被否认
8月6日晚间,中信建投再发澄清公告称,“前述传闻均为不实传闻,本公司目前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8月10日的大涨,又迫使中信建投再次发布了两份澄清公告,再次强调:前述传闻均为不实传闻
……
尽管厂家一再声称自己就是家“生产洗手液”的,但架不住短线高手们“口技精湛”,厂家自己也是“百口莫辩”,俨然又一家“茅五”上市了……
而中信建投的澄清确实未能阻挡股价继续创新高的步伐。
8月10日,中信建投再创历史新高并一度突破每股60元大关
今年以来,其涨幅高达96.45%,另一位绯闻主角中信证券才上涨了31.26%
在中信建投证券良好业绩加持、与中信证券合并传言的想象力之下,投资者对于高企的股价“乐见其成”,而由于其流通盘较小,操作容易,一直以来颇受游资追捧。
如果说去年中信建投证券的大幅上涨多缘于其流通盘小的因素,那么今年来该个股的“疯涨”则更多与头部券商合并传闻相关。
经过了8月10日的大涨,中信建投证券以3925.8亿元的总市值,首次超过中信证券成为券业“市值一哥”。
目前,中信建投证券依然是A/H股溢价最高的券商股。至8月10日,中信建投证券A/H股溢价率为429.33%,而中信证券的A/H股溢价率仅为95.53%。
……
“注意养身”的长线资金决定“戒酒(洗手液)”了
但“洗手液版鸡尾酒”喝多了不仅上头,还伤身,“注意养身”的长线资金决定“戒酒(洗手液)”了——
1597192538230036.jpg
在“茅五鸡尾酒”大涨过程中,游资成为拉升主力,而机构资金开始撤退
8月6日~8月10日,沪股通专用席位同时位列买入、卖出席位第一名。其中买入金额为5.5亿元,卖出则达到7.65亿元,沪股通净流出达到1.11亿元。另有一个机构专用席位卖出5.58亿元,位列三天累计卖出榜第二。
总体来说,8月6日~8月10日中信建投前五名席位累计买入11.17亿元、累计卖出17.52亿元,以北向资金、机构席位为代表的大资金呈现明显逢高减磅趋势
此时,A股的“CDC们”也看出了问题,相继发出警告“甭再喝‘洗手液’了,危险”……
某券商分析师指出,中信建投近期上涨明显快于其它券商股,需要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中信建投自身也在公告中提醒:本公司市盈率58.47倍,高于所属证券行业46.93倍的平均市盈率;市净率9.68倍,高于所属证券行业2.57倍的平均市净率。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拿掉“洗手液”,持有真正的“券业茅五”的长期价值
如果抛开“洗手液”短炒的干扰,仅就头部券商良好的业绩增长和业务结构看,分析机构仍然看好中信建投配置价值。同时机构普遍认为券商板块整体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在整体向好的证券行业中,中信建投证券的盈利涨幅都居同类券商前列。
据中信建投证券此前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99亿元,同比增加67.63%;归母净利润45.78亿元,同比增加96.54%。中信建投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自营收入、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及投行收入等主要业务收入相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所致。
日前,中信建投证券发布了7月月报,单月营收31.15亿元,净利润16.98亿元。这个业绩表现简直“令人咋舌”,行业老大中信证券7月份的净利润为44.43亿元,剔除30亿元的子公司分红后,实际净利润仅为14.43亿元,中信建投证券的单月净利润较中信证券多出18%,大大超出了中信建投证券过往的盈利能力
就券商板块而言,41家上市券商公布7月月报,单月营收爆发式增长,多家实现营收翻倍;单月净利润增长明显,多家破10亿元。、当前券商板块估值约为2.17倍PB,远低于15年的5倍PB,及2007年的17.66倍PB,短期调整,不改长期上行趋势。
机构指出,券商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投资安全边际高;未来全市场成交量有望维持高位,成交持续活跃与政策利好将共同助推券商盈利、ROE提升,行业估值中枢有望继续向上修复。
渤海证券指出,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改革、流动性以及A股市场上涨带动的β属性。维持对行业的长期看好,龙头券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风控能力,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扶优限劣”的政策倾斜下将最直接受益,建议关注优质龙头券商的投资价值。
安信证券指出,7月券商业绩如期大增,站在当前时间节点,继续看多券商股(预测有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券商股迎来的三大边际改善是:业务增量空间打开、低利率加杠杆、政策利好落地,核心关注的行情变量应是两融余额及其占流通市值之比。


                                 
                                           观察与思考
                 



中国科技不怕封锁:抓住“第二次人才大转移”,拥抱这个世界                 
【研究员】:田文
编者按:如果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有科学技术支撑的原创性工作。 如果我们的产出不能超过西方、不能超过美国,难以想象我们能单纯通过商业模式的变更或分配方式的技巧走到前列? 人家做发明、你来分配,天底下恐怕没有这般好事。只有产出强的时候,才有分配的主导权。 我们如何扭转科技人才质量下滑、人数减少,激励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人才加入科学技术,正面影响天朝的未来,是很大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人才大转移,是苏联的三百万犹太人转移到以色列,以色列成为了一个科技高地。 现在,第二次人才大转移又来了,美国现在排外,大量人才进入不了机密研究。美国著名媒体写了一篇文章反问美国“中国如果发明了抗癌的药物,也危害国家安全吗?”美国癌中心辞退了三个华人科学家,中国人发明的癌症药,难道也危害国家安全了吗?他反问美国。 很多科学家在美国丧失了工作信心,为什么不拥抱他们进来呢?他们问“怎么进来?孩子上学难,没户口买不了车,还要缴很高的税收。 应该调整我们的政策,拥抱这个世界。

                                 
【博览财经观察】美国以国家经费支持科学研究是20世纪的事情。一方面是美国的军事相关的物理研究首先得到国家的支持,曼哈顿计划大大的影响了美国物质科学的发展。而二战之后,特别是50年代受苏联卫星上天的刺激,美国国家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投入急速增加,其中生物医学研究的增加还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美国的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在五十年代初期经费很少,以后不断增加经费才成为今天年度经费超过三百亿美元的机构。
科学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可能迄今主要作用还是培养可以山寨国外成果的人员。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创性工作不多,能直接支撑产业的不多
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有科学技术支撑的原创性工作。
如果我们的产出不能超过西方、不能超过美国,难以想象我们能单纯通过商业模式的变更或分配方式的技巧走到前列
人家做发明、你来分配,天底下恐怕没有这般好事。只有产出强的时候,才有分配的主导权。而商业模式变化包括把一个商业渠道改成另外一个商业渠道,是左口袋与右口袋的关系,有时增加、有时不增加总量。一个大国分配方法、商业模式虽然重要,产出更重要、可能永远是最重要。而产出的领先必需科学和技术支撑的原创性成果。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中国的未来有密切关系。如果国家没有措施,按目前的趋势我们的科学技术人才是令人担忧的,中国的前途也存在相当大的隐患,至少从与日俱减的自然科学人才来说。
我们历史上缺乏科学传统,科学在天朝的发展历史短暂,加上实用主义的文化,我们如何扭转科技人才质量下滑、人数减少,激励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人才加入科学技术,正面影响天朝的未来,是很大的挑战
而这恰恰正是任正非先生真正的忧虑之所在!
任正非先生已经75岁了。任正非先生看似坦荡从容的话语,实在是饱含着深沉的悲壮和深深的忧虑。任正非先生所谈者看似是华为,所忧者其实是中华。
他关注的问题表面看起来是华为如何应对当下所遭遇的困境,实际上内心深处所忧所虑者,却是国家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科学创造、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以及全球人才竞争

1
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和强盛,人才是最重要的
任正非如是说,我讲两个故事,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
德国因为不投降,最后被炸得片瓦未存,除了雅尔塔留下准备开会,其余地方全被炸成平地。
日本也受到了强烈轰炸,如果不投降,美军也要全部炸平,最终日本采取了妥协的方法,保留天皇,日本投降,没有被完全摧毁,但是大量的工业基础被摧毁了。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没多少年德国就振兴了,所有房子都修复得跟过去一样。
日本的经济也快速恢复,得益于他们的人才、得益于他们的教育、得益于他们的基础,这点是最主要的。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2
我们和美国科技上的差距还很大,美国在科技上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任正非如是说,我们首先要肯定美国在科学技术上的深度、广度,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特别是美国一些小公司的产品是超级尖端的。
我们仅仅是聚焦在自己的行业上,做到了现在的领先,而不是对准美国的国家水平。就我们公司和个别的企业比,我们认为已经没有多少差距了;但就我们国家整体和美国比,差距还很大。

3
中国科技与美国的巨大差距,与我们经济的泡沫化和不能踏踏实实做学问直接相关
任正非如是说,这与我们这些年的经济上的泡沫化有很大关系,P2P、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山寨商品……等等泡沫,使得人们的学术思想也泡沫化了。
一个基础理论形成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如果大家都不认真去做理论,都去喊口号,几十年以后我们不会更加强大。所以,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学问。

4
搞芯片、搞电子工业,光砸钱不行,还要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等
任正非如是说:“我认为,这件事有两面性,一方面我们会受到一些影响,另一方面,会刺激中国系统性地、踏踏实实地发展电子工业。
国家发展工业,过去的方针是砸钱,但钱砸下去不起作用。我们国家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5
任正非最深的忧患:我们还有几个人认真读书?
任正非如是质问:“但是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
我称之为“任正非之问”,此问与“徐匡迪之问”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是同一个问题,所问者一也,所忧者国也。

6
中国应该全面改革和改善各项政策,大胆吸引全球人才,搞跨国创新
任正非如是说:“这种状况下,完全依靠中国自主创新,很难成功。为什么不跨国创新呢?可以在很多国家中建立创新基地。哪个地方有能力,就到哪个地方去,我们可以在当地去建一个研究所。”
当然,中国现在回来了很多人才,这是很重要的。
但是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比外国高很多,如果来到中国,要多缴这么多税,“雷锋”精神是不可持续的,雷锋是把一切都献给国家、献给党。但是,毕竟这些顶级专家是从外国回到中国,不仅没有优惠,税收还高很多。
最近听说大湾区可以降到15%,实施措施是什么?是不是要在大湾区有户口,是否要在大湾区有工作?换一个地方就不行,这个政策有什么用?科学家本身就是流动的,只在这里上班八小时,还是科学家吗?我们要创造一些让外国科学家回国的路。

7
中国应该调整政策,拥抱这个世界
任正非如是说:第一次世界人才大转移,是苏联的三百万犹太人转移到以色列,以色列成为了一个科技高地。
现在,第二次人才大转移又来了,美国现在排外,大量人才进入不了机密研究。美国著名媒体写了一篇文章反问美国“中国如果发明了抗癌的药物,也危害国家安全吗?”美国癌中心辞退了三个华人科学家,中国人发明的癌症药,难道也危害国家安全了吗?他反问美国。
很多科学家在美国丧失了工作信心,为什么不拥抱他们进来呢?他们问“怎么进来?孩子上学难,没户口买不了车,还要缴很高的税收。
应该调整我们的政策,拥抱这个世界。
美国两百年前是印第安人的不毛之地,就是政策对了,今天是世界霸主。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大家要想到,东欧国家都比较贫穷,但是美国大量的领袖、科学家、金融家……都是东欧人,我们为什么不大规模吸引东欧人到中国来,或者在东欧建立各种研究基地

8
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
各方面努力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能站起来
任正非如是说:以中国为中心建立理论基地要突破美国的重围,眼前这个方式比较难,因为中国在基础理论上不够,这些年好一些了。
我曾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了数学的重要性,听说现在数学毕业生比较好分配了。我们有几个人愿意读数学的?
我不是学数学的,我曾经说,我退休以后想找一个好大学,学数学。校长问我,学数学干什么?我说,想研究热力学第二定律。他问,研究用来做什么?我说,想研究宇宙起源。他说,我很欢迎你!但是我到现在还不能退休,还去不了。我们那时是工科学生,学的是高等数学,最浅的数学。
中国要踏踏实实在数学、物理、化学、神经学、脑科学……各方面努力去改变,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界上能站起来。
中国过去的哲学体系是玄学,即使有佛教,也是梵文,唐僧应该翻译成汉语,但是没有翻。
西方推行的是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论,产生了物理、化学、数学、几何学……各种学科,所以工业发达,建立了工业社会,占领了全世界。

9
如果还是强调自主创新,就会浪费非常多宝贵的时间
任正非如是说:人类在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中,有50%左右是华人,如果他们受到排挤,拥抱他们进入中国,他们就会在底层平台上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
我认为,如果能够真真实实把优秀人才引进来,对我们改革是好的。如果还是强调自主创新,就会浪费非常多宝贵时间。

10
千万不要煽动民粹主义情——民粹主义是害国的
任正非如是说: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
华为毕竟是商业公司,我们在广告牌上从来没有“为国争光”这类话。只是最近的誓师大会有时候瞎喊几句,但是我们会马上出文件制止他们瞎喊口号,大家开庆功会、发奖章都没有问题,茶余饭后说两句过头话没问题,但是千万不能煽起民粹主义的风。
我经常举一些例子,其实就是想泼华为公司的冷水,不能使用民粹主义,这是害国的。

11
国家未来的前途在开放
任正非如是说:因为国家未来的前途在“开放”。这次中美会谈完了以后,中央电视台讲到“我们要开放、要改革”,我好高兴。
实际上,我们还是开放晚了、改革晚了,WTO对人家是有承诺的,我们得到好处以后就要去兑现。如果早一些去兑现,做一些贡献,就能团结更多的朋友。
中国的钱太多,为什么只存美国,不存一些到欧洲、俄罗斯、非洲……各个国家?如果说担心他们不还,他们是以国家信用抵押的,今年不还,一百年后还,不行吗?中国又不着急钱,这样就分散了风险。
对于农产品,为什么非买一家?可以买买乌克兰的农产品,乌克兰就不会那么困难。乌克兰是俄罗斯重武器的“粮仓”,买食品粮食时,是不是也可以买重武器“粮食”呢?
我们的重武器一定要自力更生吗?没必要,打赢就行。你们可以看看绍伊古的总司令报告,短短的报告,写得非常好。

12
华为高度重视支持科学家,运用美国著名的“拜杜法案”原则
任正非:我们在全世界有26个研发能力中心,拥有在职的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
我们还有一个战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钱,向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对这些钱我们没有投资回报的概念,而是使用美国“拜杜法案”原则,也就是说,受益的是大学。这样,从我们“喇叭口”延伸出去的科学家就更多了。

13
5G标准源自土耳其科学家的一篇数学论文
大家今天讲5G标准对人类社会有多么厉害,怎么会想到,5G标准是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数学论文?
Arikan教授发表这篇论文两个月后,被我们发现了,我们就开始以这个论文为中心研究各种专利,一步步研究解体,共投入了数千人。
十年时间,我们就把土耳其教授数学论文变成技术和标准。我们的5G基本专利数量占世界27%左右,排第一位。
土耳其教授不是华为在编员工,但是我们拿钱支持他的实验室,他可以去招更多的博士生,我们给博士生提供帮助。
我们在日本支持一位大学教授,他的四个博士生全到我们公司来上班,上班地点就在他的办公室,而且他又可以再招四个博士生,等于有八个博士帮做他研究,所有论文等一切都归属他,不归属我们。
如果我们要用他的东西,需要商业交易,这就是美国的“拜杜法案”原则,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喇叭口”,延伸出更多的科学家。
上周我们召开了世界科学家大会,我没有去现场,通过视频转播到我的会议室。来了一批科学青年给我做技术翻译,都是博士,很厉害,他们给我解释这些论文对未来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我们不断有这种世界性的交流,我们自己吸收能量,他们也吸收了我们的需求,不断滚动传播。

14
西方公司在人才争夺上,比我们看得长远
任正非如是说:西方公司在人才争夺上,比我们看得长远发现你是人才,就去他们公司实习,专门有人培养你,这不是我们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概念。
我们扩大了与美国公司争夺人才的机会窗,但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对世界各国的优秀大学生,从大二开始,我们就给他们发offer。
这些孩子超级聪明,举一个例子,新西伯利亚大学连续六年拿到世界计算机竞赛冠军、亚军,但是所有冠军、亚军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资挖走了。
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开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们来,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创新,我们要和Google争夺人才。
我们支持科学家的创新,对科学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败也是成功,因为他们把人才培养出来了。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前进。

15
基础科学特别是数学具有极端重要性
任正非:举一个例子,P30手机的照相就是数学。
现在的图像不是照出来的,是数学算出来的。因为人的眼睛相当于有一亿个镜头,相机就一个镜头,我们手机通过一个镜头进来的感光点,用数学的方式分解成几千万个视觉镜头,再重新还原出来。
我们公司数学家的口号是“把手机做的比人类眼睛还好”,我还在公司讲话批判过,我觉得没有必要,但是他们顽固不化,没有办法。他们说“手机照月亮,可以照一千公里”,可能是真的,因为它是数学,把微弱的信号可能还原。
我去法国尼斯研究所见他们,就说“尼斯的海是蓝的,天是蓝的,数学家的公式为什么也是蓝的?”原来图像偏蓝色基调,现在好像纠正过来了。手机之所以进步这么快,得益于我们的战略“备胎”,因为我们网络建立的战略备胎没有用,就划给了终端。
终端一下如鱼得水,每三个月换一代,主要是数学家的贡献,当然还有物理学家做光的三色传感器。
所以,如果电子工业还停留在买别人零部件来组装,不可能的。当然,他们也有数学,只是数学是别的公司做的,在零部件中加钱卖给他们。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是领导世界的,站在世界最前面的。

16
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
任正非如是说: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
教育手段的商品是另外一个事情,我认为最主要还是要重视教师,因为教师得到被尊重了以后,大家都想做教师。
深圳教师得到了尊重,深圳老师挣钱多,253个人竞争一个教师岗位。我们帮助清华附中建设清澜山中学,校长说将来能做到中国第一的学校,因为收费高。清澜山只招收两千多个学生,对全社会开放,华为员工抢着送孩子进去,送不进去找我,我说我管不了你们。
只有教师的政治地位提升,经济待遇提升了,我认为才可能使得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我个人为什么感受很深?我父母是乡村教师,在贵州最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父母这一辈子做教师的体会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一句话“今生今世不准当老师”,如果老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当老师,国家是后继无人的。
我亲身经历了他们政治地位低、受人歧视、经济待遇差的窘境,我们自己跟着他们,也亲身体会了这个苦,所以没有选择去当老师。

17
基础教育是国家的责任
任正非如是说: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是国家的基本责任,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担负起一个民族素质提升的责任来。不能说提到了教育就要去做教育。
基础教育是国家的责任,企业要做好企业自身的事情。
我们是主力在前进时,拖着几个孩子、拿着几个识字本,就不可能冲得上“上甘岭”。
为人类建立这么庞大的网络,就是我们最大的社会责任,全世界30亿人口是我们联接起来的。特别是非洲地区,因为不赚钱,西方国家不去,是我们去联接起来的。如果华为不存在了,才是对世界的威胁。
我们不会自己去做教育,因为我们的主力还要缩减,要把一些次要的组织砍掉。
就像淮海战役一样,民工推着独轮车送粮食,但是要给钱的。
今年春节期间员工加班时,有五千多人提供服务,春节不仅买东西价格翻倍,还给服务人员一定奖励,及时兑现。

18
自主创新如果是一种精神,我支持;如果是一种行动,我就反对
任正非如是说:自主创新作为一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站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正确的。
所有科学家都是自主创新,为什么?他们做一些莫名其妙的题目,谁也搞不懂。
但是我们要看到,科技创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的,比如我们的海思并非从源头开始自主创新,也给别人缴纳了大量知识产权费用,有些是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有些协议是永久授权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别人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创新。
我们同意鼓励自主创新,但是要把定义讲清楚。相同的东西,你自己做出来了也不能用,也要给人家原创交钱,这是法律,谁先申请归谁。
无线电最早是波波夫发明,但是俄罗斯为了保密,压制了这个东西的公布;意大利的马可尼先申请,所以无线电的发明权归“马可尼”。
飞机的发明者不是莱特兄弟,他们只是完成了飞行。其实真正的发明者是茹柯夫斯基,他的流体力学公式推演了让翅膀如何升起来,奠定了升力流体力学。我们的飞机喷气发动机到今天不过关,但是喷气发动机是谁发明的?中国人。
邓小平到英国引进斯贝发动机时,斯贝同意把发动机卖给我们。邓小平问军用的发动机卖不卖?英国人回答说卖。其实中国想买民用发动机,主要做民航机的备件,后来英国人军用发动机也卖,也就是现在轰炸机6用的发动机。
邓小平站起来向英国科学家致敬,英国科学家吓坏了,赶紧站起来回礼,说“感谢中国科学家的伟大发明”。邓小平回来查是谁发明的,是吴仲华。
这人在什么地方?一查这个人在湖北养猪,赶紧调回北京去做热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我们为什么不借着吴仲华的研究,一步步深入,为什么在喷气发动机上不能进行理论突破呢?
现在飞机发动机设计叫实验科学,不叫理论科学,而飞机一定是理论科学。
F22隐形飞机的隐形原理也是1950年代俄罗斯数学家发明的,俄罗斯数学家说钻石切面是有隐身功能,俄罗斯研究半天觉得这个东西没用,为什么?因为做不到,没有意义,所以批准论文公开发表。
美国人读了以后,如获至宝,花二十年时间把F22隐形飞机做出来了,当然现在我们的米波雷达又把F22看见了。
其实中国五十年代也有很多原创科学家,但是现在都是毛毛糙糙、泡沫化的学风,这种学风怎么能奠定我们国家的基础科研竞争力呢?所以,还是要改造学风。

19
小结
以上我梳理了任正非先生长篇访谈里十八句最重要的话,也就是十八个最重要的观点。
我衷心希望所有关心中国未来的有识之士,都能够高度重视任正非先生的真知灼见。
最后,我想引用美国著名科学家、著名科学工作管理者、二战后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奠基人范纳维尔布什(Vannevar Bush, 1890-1974)的一段话,以说明任正非先生的真知灼见何等重要!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一切新产品和新工艺都不是突如其来、自我发育和自我生长起来的。它们皆源自新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新科学原理和科学概念则必须来自最纯粹科学领域持续不懈的艰难探索。如果一个国家最基础的前沿科学知识依赖他人,其产业进步必然异常缓慢,其产业和世界贸易竞争力必然极其孱弱。”
任正非和范纳维尔的远见卓识再一次昭示了人类创新历史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划时代的科技和产业创新必定源自划时代的思想创新。
唯有创新的思想才能激发创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思想创新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正如伟大的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所说:凡是人能想到者,必有人能实现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3 15:45 , Processed in 0.160152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