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从首富到老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05: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四五”规划背后重中之重 它的成败几乎决定大国崛起胜负》:时隔55年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出现“备战”的词眼。对港澳台的描述也出现微妙变化。

诸多引人关注的表述中,有个新提法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区域平衡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临界点——1935年,胡焕庸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线。这条线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在人类的历史上第一次清晰界定了中国的人口分布。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十四五”规划背后重中之重 它的成败几乎决定大国崛起胜负                 
【研究员】:WH
这几年,中国经济“南强北弱”逐渐取代“东强西弱”成为显学,但鲜有人追问南北经济化的具体分界。“长江防线”的出现,让中国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维度上,有了一道明确的南北界线。长江防线以北,是一大片黯淡的、失速的城市,往往伴随着资源枯竭、投资低效、债务高企等问题,在不断找寻突围的方向。

                                 

1604222003814050.jpg

【博览财经特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搅得国内外波诡云谲。在这样的节骨眼上,五中全会顺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亮点颇多、意味深长。

时隔55年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出现“备战”的词眼。对港澳台的描述也出现微妙变化。

诸多引人关注的表述中,有个新提法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很多人不知道,今天的区域平衡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临界点——1935年,胡焕庸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线。这条线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在人类的历史上第一次清晰界定了中国的人口分布。

但今天,一条比“胡焕庸线”更重要的分界线,在中国大地上悄然浮现。它,就是位于北纬31度的“长江防线”。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性。守住这条长江防线,是未来五年,也就是十四五计划期间的重中之重。它的成败,几乎决定了大国崛起的胜负。

“长江防线”的出现

如果说胡焕庸线界定了中国的人口分布,那么长江防线则界定了中国经济权重的分布。

大家知道,北纬30度之于世界是一条神奇的线。人类最初的文明几乎全部诞生在这条线上。

1604222019995974.jpg

但在今天看来,北纬30度附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偏差。唯独在中国,由于青藏高原改变了大气环流,为中国北纬30度附近带来丰润的降水,延续了文明的繁荣。

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武汉、长沙、成都、重庆均位于北纬29度-31度这个区间。而这片地带,几乎囊括了中国全部的颈部城市(强二线城市),还有1座头部城市。

1604222038258608.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城市的竞争力比较,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2017-2018年,北纬31度以北的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排名在下降,平均下降6.5位;而北纬31度以南的地级以上城市排名在上升,平均上升5.2位。

由于北纬31°与长江大致平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将其称为“长江防线”。“过去人们一般只知道它是一道历史上的军事防线,没人从城市经济的角度去认识它。”

众所周知,中国南北的传统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但具体经济活动与地理、气候的分界并不完全重合。

这几年,中国经济“南强北弱”逐渐取代“东强西弱”成为显学,但鲜有人追问南北经济化的具体分界。“长江防线”的出现,让中国在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维度上,有了一道明确的南北界线。

长江防线以北,是一大片黯淡的、失速的城市,往往伴随着资源枯竭、投资低效、债务高企等问题,在不断找寻突围的方向。

而长江防线以南,则完全是一片相反的景象,无数城市站立在全球竞争的前沿,如同春风吹拂着大地,充满生机。

1604222055525284.jpg

经济观察报城市版主编宋馥李指出,“长江防线”的南边,城市以及城市群蓬勃发展,竞争力提升速度普遍超过了北边的城市。“如果不能守住长江流域这条“经济防线”,使北方城市放缓的趋势继续向南方蔓延,将会对中国经济非常不利”。

如果说,胡焕庸线是农耕文明时代难以逾越的界线,那么“长江防线”很可能是工商业文明时代难以跨越的鸿沟。这点恰恰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长江防线”南北的分化到底有多严重?

我们把各自领衔城市拿出来溜溜,大家就清楚了——在排名升降趋势方面,南边的城市非升即平,表现强势稳定。北边除了郑州,基本只降不升。

1604222089614732.jpg

在经济增速方面,南边除了苏锡杭和挤过水分的重庆,涨势均喜人。北边除了西安,全差强人意。

在人均GDP方面,除了人口基数太大的成渝,南边均有不错表现。北边依旧很黯淡,贵为直辖市的天津居然排名第56。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北纬31度串起了中国第1大城市、第5至第9大、第11大城市,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颈部城市黄金线

今年一季度南京已经反超天津,一度掉队的武汉在三季度也官宣重回前十。所以,等明年公布2020年GDP数据,天津大概率会跌出TOP 10。如此,北纬31度以北,只剩北京一座TOP 10了。

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因为在过去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从来未曾发生过,是真正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如果北方想扭转颓势,显然需要将“长江防线”进一步北推,才不至于全面塌陷。其实在北方内部,也有一种不好的趋势在蔓延。

对比改革开放42年来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1978年TOP 20城市中南北比例为9:11,北方反而占优势。

1604222099928035.jpg

2008年南北比例反转为13:7,北方露出颓势,但还不算太糟。

到了2019年,这一比例就变成15:5,失衡愈演愈烈。

1604222108675138.jpg

大家有没有发现东北城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这份榜单上“消失”?当年与上海并称为“上青天”的天津、青岛也是一退再退。

整个北方存在上升势头的,只有郑州。但这正反应了另一个大问题。

东北塌陷,天津、青岛黯淡,北方内部同样出现南北分化。除了北京,北方最有活力的地方正迅速南移,不断靠近“长江防线”。

这几年表现亮眼的郑州和西安均位于北纬34度,离北纬31度很近了,也是北方最靠南的大城市。

某种意义上,北方想扭转颓势,就看能否守住郑州-西安所在的北纬34度。这是北方经济最后的防线

北方城市失声 郑州和西安迫切需要找到更大战略定位

郑州、西安共同稳住北方经济,是有底气的。时间回拨到1998年,当时北方经济热火朝天。坐拥全国第二大油田的山东,依靠重工业重回GDP第二宝座。山西靠煤炭致富则更简单粗暴。陕西小县城神木都能凭借地下有“矿”,开创全国首个全民免费医疗的“神木模式”。

1604222130207497.jpg

郑州当时的选择是高规格修郑东新区。但2010年,美国商业内幕网曝光了一系列郑东新区的卫星图,冠以“中国最大鬼城”的称号。

也是在那年6月20日,时任河南省长亲自到机场迎接一位客人——郭台铭。为表示诚意,郑州早在3年前的2007年就专门成立“富士康集团郑州投资项目推进小组”。

“富士康效应”激活了郑州。聚集效应下,创维、中兴、OPPO等一系列手机厂商纷纷入驻。

2012年,以煤炭、钢坯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暴跌,进入下行周期。依赖传统资源和重工业的北方经济模式就是从那时开始被重挫。

1604222144536320.jpg

郑州反而通过沿海转移而来的制造业、如火如荼的临空经济、越来越密的高铁网络,度过了那一轮寒冬。昔日被媒体唱衰的“鬼城”郑东新区焕发生机,为蓬勃发展的CBD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依托。

后来随着城市掀开抢人大战,河南的人口优势也成了郑州的王牌。相比东北三省一共才一亿人口,河南一省就有一亿。东北大地上分布着4座副省级城市,而郑州在中原大地没有对手。

此外,与成都、武汉相比,郑州在省内首位度明显偏低。这恰恰说明郑州还有大量省内资源可以吸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西安。相比郑州,西安要抢人和吸附省内资源面临的难度更大,毕竟陕西才3000万人口。不过如果把西北五省全部加起来,这里则有一亿人口。比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幸运的是,西安在大区内没有对手。

兰州长期不温不火,银川、西宁体量偏小,辐射能力唯一可以抗衡西安的,只有乌鲁木齐。

但近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安全稳定成了新疆的最优先项。乌鲁木齐收缩,反而让西安收获了乌鲁木齐的腹地。某种程度上,西安的势力范围正在扩张。

此外,中美对抗也成了西安的新机会。因为中美越脱钩,西安就越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双循环”新格局中,西安是真正的大国心脏。

西安远离沿海,深居内陆。这个地理位置放在往常,绝对是缺陷和短板。但当前国际形势已发生剧烈变化,西安背后的大西北成了相当纵深的战略回旋空间。这样的背景下,西安的城市地位可能会得到重估。

不过南北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对郑州和西安的讨论显然不能简单放在城市绝对实力的对比中。如今北方城市失声,郑州和西安迫切需要找到身处其中的更大使命与战略定位。

中国区域经济版图迎新一轮重塑机会

在十四五计划中,高层强调强调:“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迎来了新一轮重塑的机会。

之前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纷纷上升到国家战略,分别驱动华北、华东、华南。

1604222202364617.jpg

成渝双城经济圈,最近就在“内循环”的背景下,成为第4个国家战略城市群。

成渝得到了高层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此前与其暗战“老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则显得颇为失落。

不过,随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推进,未来五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很可能会成为第5个国家战略的城市群。受益者是武汉、长沙等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三省21市,是中国最大城市群。2019年常住人口和GDP总量,已仅次于长三角。

1604222230824759.jpg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大问题是内部缺乏协同,湘、鄂、赣产业重合度较高,均形成了以钢铁、建材、汽车等为主的产业结构

成渝曾也面临过类似问题,长期竞争多于合作。随着成渝进入顶层设计层面,两城才从对手变成伙伴。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当前武汉遭遇疫情冲击,国家为其推出一揽子扶持计划,一大批大项目竞相落地武汉。疫情冲击才过半年,一季度增速下跌40%的武汉,三季度已重回前十,显示出了异常强大的韧性。

长沙也没闲着。9月16日-18日,高层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9月21日,湖南入列新一批自贸区,重点立足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时至今日,长沙拥有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以及200多家配套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机械之都。

长江中游城市群如果继长三角、大湾区、成渝之后,上升为国家战略,那么“长江防线”南侧又占了压倒性优势

再看看“长江防线”北侧:北京受困于城市承载限制,过去几年忙着疏解非首都职能。今年却又史无前例地,担当起自贸试验,试图引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政治与经济之间,北京的定位似乎有一点摇摆。

天津尚处于经济调整的复苏期。加之雄安横空出世,天津在接受北京辐射方面的恐怕只能重新谋划。

大连被腹地拖累,如果东北迟迟无法振兴,大连作为物流和航运中心的优势就无法彻底发挥。

青岛手握“上合示范区”等一手好牌,但如今山东选择强省会模式,做大济南,青岛有一丝尴尬。

随着南方的进一步崛起,留给北方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来源:智谷趋势(ID:zgtrend) 作者:逍道一)



                                 
                                           政经观察
                 



大选对抗愈演愈烈 特朗普对中贸易战突然“停战”有因                 
【研究员】:wh
中美贸易中中国出超,美国入超是由:美国产能不足以及低储蓄率,中国产能过剩以及高储蓄率共同造成的。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中国对美整体顺差是正常经济现象。所以中美贸易战根本不是美国试图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手段,而是美国用来解决中美两国资产价格,从而维持美元体系的手段。

                                 

1603780484886227.jpg

【博览财经特稿】临近美国大选,竞选两方对抗越来越激烈,尤其特朗普方面,为了连任基本能打的牌都打了。

但让人奇怪的是,作为特朗普任期主要政绩之一的对中国贸易战,在这两个月声音却越来越小,川普没有提贸易战问题了,同时拜登也说要在当选后取消所加的关税。(当然,这里主要指中国,前几天贸易战大棒又瞄上了越南)

其实,中美两国的贸易战目前已经处于事实上的停战状态(只是停战),9月15日世贸组织裁定美国对中国征收超2000亿美元关税非法,算是给美国一个不太体面但可以顺势走下的台阶。

1603780495315543.jpg

作为延续,后面无论美国哪方上台,中美两国的科技战仍将持续,直至两国彻底完成脱钩。

中美贸易战美国其实有部分照方抓药的企图

中美贸易战的焦点不是中美贸易,而是人民币国际化和美元周期性回流所带来的全球美元荒。贸易战与其说是“贸易冲突”,不如说是中美两个大国为未来经济全球化解构而相互试探的一次前哨战。先讲下目前为什么停战了。

中美贸易中中国出超,美国入超是由:美国产能不足以及低储蓄率,中国产能过剩以及高储蓄率共同造成的。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中国对美整体顺差是正常经济现象。

所以中美贸易战根本不是美国试图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手段,而是美国用来解决中美两国资产价格,从而维持美元体系的手段。

直白点说,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中美贸易战,打压中国经济,进而打压包括中国在内多数实体的经济资产价格。进而寻机低价寻找美元抵押品的过程。

回顾一下美日贸易战。一般对于美日贸易战的陈述是这样的:1985年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美国金融资本大举进入日本炒作;之后高位抛出资产获得大量金融利润。

同时日本在日元升值时期在美国的大量投资出现亏损,被迫低价抛出,大量财富被洗劫。之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日本失去了20年(其实到现在快30年了)。但如果仔细研究下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

1、即便在美日贸易战之后,日本对美贸易仍然是日本顺差。

2、美国财团没有完成对日本的经济殖民,控制日本的主要企业。(这与美国在其他地区的情况完全不同,比如之前的拉美;之后的东南亚、韩国)

3、在贸易战之后的相当长时间(差不多到2000年中期,接近20年时间。),日本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仍然长期主导国际市场。

换句话说,美日贸易战,虽然让美国获得了金融利润,但并未达到美国当初所宣称的战役目标(消除美日贸易逆差)。但同时却又实实在在的达成了战略目的。(遏制了日本经济,使得日本失去了20年,基本永久性的拉开了与美国的差距)

其实,在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之后,日本不但对美进行大量金融投资(最后多数亏损)。同时也对包括东南亚在内的周边国家(其中也包括我国)进行产业投资,也就是所谓的雁阵。

而这些投资相当部分是针对对美出口,通过产业转移,来规避日元急剧升值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而日本则通过设备、零部件出口,和日元贷款回收部分利益。但是,这直接导致了相当部分的原日本优势产业移出日本。

日本由于其相对规模(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6成)和社会文化(整体排外)使得美国资本无法直接鲸吞殖民。但是美国吞不了日本难道还吞不了小一到两个数量级的其他小国吗?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资本基本把东南亚自70年代以来的发展成果一口吞下。日本20年苦心经营的雁阵,所创造的周边环境和各类核心资产全都成了美国的战利品。而日本经济则被困在了日本几个小小的海岛之内。

这才是日本失去20(30)年的关键之一,日本失去了发展的开阔环境。就如同下围棋,你虽然把角做活了,但是只要堵死你所有的出路,最后数目的时候,你还是输。因为就算填上所有的空,地方就那么大。

所以,中美贸易战美国其实是有部分照方抓药的企图的。从美国的历史成功经验看“贸易战”本身不可能赢,而是指望“贸易战”能够同时引发“金融危机”从而获得胜利。贸易战必然从属于美国的金融战。必然从属于美元的扩张收缩周期。

作为配合手段的中美贸易战再拖下去其实非常鸡肋

但是,人无法两次进入同一条河;或者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一次美国在“贸易战”还未能够引发金融危机时,由于突然的新冠疫情,美元回流被彻底打断了。以至于美元此次回流基本没有收到什么有价值的战利品。

美元周期一般是8年下跌(美元扩张期),6年上涨(美元收缩期)。一般美元回流后期会伴随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而这正式美国资本再次低价建仓的先决条件。

1603780529909217.jpg

而这次贸易战,并未造成中国经济大的资本外逃(主要是前面有被杀鸡敬猴的给吓住了),也没有造成中国资产价格崩盘(股价本来就很低,房价涨价去库存);最最关键的是没有造成连锁传导效应,引发危机扩散。(中国太大,不好搞,最好的效果是通过中国的产业链中心位置,制造危机扩散后资产价格崩盘连锁效应,在其他中小国家收购资产要方便的多。)

换句话说,这次美元回流不太成功。可以说是最近50年以来最差的一次。而新冠疫情又造成了两个基本面变化:

1、全球供需关系发生逆转。原本世界贸易中总体上供大于求的情况,因为供应链受到冲击,产生了有利于生产方而相对不利于需求方的变化。这个时候,再执着于关税大棒威慑力的贸易战显然是不明智的。

2、由于为拯救新冠疫情受到冲击的经济,美国同时进行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救助。

货币政策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在连续熔断之后美国股市能够重新站稳并反弹的基础。财政政策则是主要救助企业和个人,以维持社会政策运作不出现崩溃的灾难性后果。

货币政策的救助,直接导致美国金融市场货币泛滥,尤其是利率债收益暴跌,使得美国金融市场对于国际避险美元资本吸引力大幅下降(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抽血能力降低)。

而美国的财政刺激政策虽然维持了美国社会的正常运作,但同时也维持了美国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而这部分商品有相当比例是由美国以外的国家提供的,相当部分的美元会以贸易逆差的形式流出美国。(当然部分救济金则以某种形式进入美国股市,这也是美国股市大幅反弹的重要原因。)

总之,由于美国在没有获得预期结果的情况下提前结束了美元回流期,没了美元回流制造美元荒这个战役目标,所以作为配合手段的中美贸易战再拖下去其实是非常鸡肋的。如同朝鲜战争,美国希望的是“仁川登陆”,中国希望的是“五次战役”,最后打成“上甘岭”;所以最后只能停战。

中美特殊时期形成的特殊产物已开始逐步解体

说完贸易战,继续说科技战,可以说中美科技战标志着中美8字双循环结构最终解体的开始。

首先说中美8字双循环,中美8字双循环的范围不仅是中、美两国,还囊括了参与全球化大生产大循环的其他国家,包括:提供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的日本、欧洲;参与组织生产的韩国、中国台湾;提供原材料的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等等。

这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特殊产物。先说一下它产生的背景,上世纪90年代苏东波之后,冷战结束。新自由主义成为世界主流政治经济思想(核心就是反对国家干预)。再加上当时所鼓吹的“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实际就是为跨国公司创造不受约束的资本和商品自由流动的环境。

那是个连“推墙党”都不认真推墙,而是企图利用所谓“受迫害”然后政治避难出国,到国外挣美金的年代。那是一个由跨国公司主导将全世界所有资源迅速汇聚起来,迅速增值的时代。而这个市场化汇聚的过程是由美元作为工具的。

而当时的国际贸易逐步由企业之间的贸易变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为主导——既进出口买卖双方是同一个公司在不同国家的不同部门。在中国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就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最典型的就是富士康。

而这一切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达到了高潮,并最终将世界商品循环的中间节点定位在中国,这也就是中美8字双循环形成的标志。而这个高潮期一直维持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总结一下中美8字双循环形成条件:以新自由主义为意识形态摒除政府干扰;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主要是美国);以美元为传导工具;以共同技术标准为依托;全面的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动。

而这一切汇聚到中国这个世界制造业的最佳发展温床,形成了中美8字双循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

归纳一下,中美8字双循环的几个要点:新自由主义、美元、跨国公司、资本自由流动(这里主要指实业投资)、商品自由流动、共通的技术标准(实际就是科技的全球化有偿共享)。

新自由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在现今的西方社会,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本身就开始受到质疑。虽然还没有被批倒批臭,但已经不断受到诟病。

而它的维护者也只能不断的反复提及它过去的成就(前些年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的经济增长)。但对于其后所带来的的问题:贫富分化、产业空心化等问题却说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有效解决方案。

之后美国内部出现两条路径:

一是TPP路线,既进一步放松对有跨国公司的管制(连法律裁判权都度让给专门的仲裁机构),同时将美国处于优势的服务贸易纳入。然而2016年的大选使得这一路线流产。

二是美国通过反全球化和贸易战,使得中国屈从于美国的各种无理要求。目前看来,效果也很不好。

中美8字双循环形成时期,人民币和美元是固定汇率,当时的人民币本质是美元代币券。前几天其他作者的文章也提到,当时美联储更像我们的央行。

但是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变得不再可靠。虽然811汇改不太成功,但是中国之后的货币互换、数字人民币、CIPS等都在为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的去美元化作基础。

跨国公司(主要是美国的传统跨国公司),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激励(规则扭曲下),不再以经营为主要方向,而是不断追求企业的资产价值。经过近30年的持续演变,美国跨国公司的实际经营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要看一下现在的GE、波音就知道现在的美国跨国公司是什么样子,这在当年简直无法想象,更不用说已经在08年就翻车了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了。

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成长,只要看看每年全球500强的排名就会发现,中国企业在其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已经隐隐有和美国分庭抗礼的趋势了。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在削弱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使得中国的商品生产商经销商可以直面美国市场。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商品贸易不再经过跨国公司,而是由两国的买家和卖家直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交易。跨国公司作为主导力量被削弱了。

当然,前面所有的一切虽然给削弱了“中美8字双循环”,但对于现存的经济结构还不致命。但是随着中美科技战的展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将直接迫使中美乃至于世界经济贸易发生分流。

中美8字循环的基础是全球化的商品自由贸易,而贸易的主体是部分是具有符合国际标准的各类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品。

当中美科技战爆发,必然造成双方的科技相互封锁。共同的技术标准将难以长期发展,进而直接影响到双方相互间的市场准入。

所以,当中美科技战爆发,中美8字双循环这个由美国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体系就再也无法长期维持了。而芯片和信息产业只是因为是风口行业发展速度最快而表现的最为激烈而已。

当大家的技术基础“芯片”不一样;操作系统不一样;工艺设计不一样;应用环境不一样;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同样的产品取代同样的市场成果呢?最后必然是各自演化,分道扬镳。

当然,美国既要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但又离不开中国的商品供应。现实是,加上中国全球产能过剩;去掉中国全球产能不足。所以只能部分分开,既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前景大的产业设法分开;大宗商品,一般消费品的贸易不但不能分,还要设法维持,以便支撑美元购买力。

这就导致了中美一边开展科技禁运、长臂管辖,另一边则是贸易购销两旺,同时中大量采购美国各类大宗商品的滑稽现象。

1603780552590289.jpg

而在这种表象之下,中美8字双循环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特殊产物虽然不能说走向死亡,但确实已经开始逐步解体了。(来源:新潮沉思录(ID:xinchaochensi) 作者:张焱)



                        

全球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长远影响 贫富分化、仇外及动荡加剧                 
【研究员】:wh
这次新冠病毒给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跟历史上会完全不一样。根据很多历史学者的研究,在过去,大规模降低财富差距的,最主要是两种力量,一种是大瘟疫,一种是大型战争。瘟疫或战争造成大量死亡,因此活下来的人工资会上涨。同时,瘟疫或战争会使得富裕家庭的财富缩水。两者叠加,就会让财富差距、收入差距缩小很多。但是这一次跟以前不一样。

                                 

1603701693150634.jpg

【博览财经特稿】新冠疫情爆发后,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陈志武在他主持的“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上,先后发布了近二十篇中外学者关于历史上大型瘟疫的研究论文。金融学者出身、曾任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的陈志武,近年的研究兴趣从纯粹的金融理论和实践转移到了用量化的方法研究历史。FT中文网近期采访了陈志武教授,试图将新冠疫情置入更广阔的世界格局背景之中,以一个更为长程的视角,来探讨这场发生在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和数字监控时代的全球疫情,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长远影响。

陈志武教授认为,这次新冠疫情在几个方面不同于历史上的大瘟疫。首先,得益于现代医学和政府干预,新冠迄今造成的生命损失仍远低于过去的一些大型瘟疫。二是,各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干预疫情和救助经济,而这类职能在过去往往由民间社会和宗教组织承担。这种超常规的国家干预一方面是因为,在疫前福利社会和民粹主义思潮就已经相当流行,将各国政府置于“必须做点什么”的压力之下,同时也是因为,社交媒体放大了各国社会对于疫情的焦虑感。但他警告说,大规模的甚至不设上限的财政和货币刺激,会给疫后世界埋下巨大的债务隐患,债务危机将几乎不可避免。

超常规干预的另一个后果,则是“大瘟疫每每会缩小贫富差距”的历史规律将被改写。陈志武教授说,各种刺激手段让富人资产进一步膨胀,而普通人的工作岗位在疫后会面对人工智能的加速抢夺,贫富差距因此会不降反升,导致民怨、民粹和仇外情绪进一步恶化,各国内部和国与国之间的动荡格局进一步加剧,“没有十几二十年,人类社会将很难走出这个局面”。

但就像历史上的大瘟疫也会带来一些“破坏性创新”一样,陈志武教授认为,这次疫情也给了世界一个机会重新思考人类社会应当如何共存。这次疫情带来的制度创新会体现在疫后各国对待全球化的方式上,过去几十年里国与国之间“不问你是谁,只想一起赚钱”的交往模式将被改写。

与陈志武教授的访谈实录

FT中文网:这次疫情在全球爆发已经半年多了,在您看来,它与历史上的大瘟疫有什么最大的不同?

陈志武:这次疫情,不要说与过去几百年相比,哪怕与20世纪之后的、比如说1918年那次西班牙大流感相比,影响都非常不同。历史上,疫情持续时间都比较久,打击都比较深。但是这一次,病毒产生影响的方式、各国政府介入的方式、老百姓再加上互联网等等应对的方式,差别都很大。过去发生大流行病时,各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基本上都不介入赈灾,比如在欧洲,一般会把这个工作留给教会去做。即使到1918年时,欧洲国家政府提供的帮助都不是很多。这一点上中国稍有不同,因为中国没有宗教的传统,所以历来大家都指望着政府去救灾。但这一次从一开始,各个国家都拿出了大规模举措去救经济,去帮助那些失业的老百姓家庭,去援助那些染病的人。这使得这次疫情到目前为止造成的伤害,特别是死亡人数,跟以前的大流行病相比,还是要小很多。目前全球因新冠死亡人数110万出头,当然死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好事,但这个数字比起1918年到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造成的全球5000万人的死亡来说,还是小得多。这主要应该归功于现代医疗体系,也要归功于各国政府的作为。应该说,这次疫情中,国家代替民间机构、市场力量去给社会提供许多支持,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1603701710706541.jpg

FT中文网:一项对过去600年间的12次大型瘟疫的研究发现,每一次大疫情都会导致利率——也就是融资成本的下降,主要原因是疫情使得投资需求减少,储蓄增加,从而压低利率。这一次疫情前,全球利率水平已经在低位维持相当久了,再加上疫情间各国出台的大规模财政与货币刺激政策,这些会对未来5到10年的金融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陈志武:短期和长期的影响都会有很多。比如说美联储称要把低利率至少维持到2023年,而且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再设置上限,美国国会到目前为止出台了十几万亿美元的救助方案。欧洲、亚洲各国加在一起,数字也非常大。这样做的短期效果是,至少把大家的对经济、对财富的担心给稳住了,但是长久的后患也会非常严重。因为这样一来,企业没办法按照企业的规则去做,家庭个人开支也不需要太多担心,反正实在不行,政府也会出来帮忙的,连印度也是也是这样子,欧洲就更不用说了。这样一来,个人的责任越来越被淡化,什么都交给政府了。但实际上我们想一想,如果各个国家的政府都没有上限地去救济,到最后谁来买单?钱由谁来出?大家放心,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最后还是要全社会的老百姓来付。我非常担心这给各个国家的长久的财政、金融、实体经济带来的结构性扭曲,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最后可能会不可避免。

FT中文网:是否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通胀?

陈志武:通胀可能也是代价之一,因为到最后,各个国家的政府肯定会在相当程度上通过印更多钞票来对付财政挑战。印钞票等于是慢性割肉,就像我们说的温水煮青蛙,不会让你感觉到那么痛,但实际上是通过货币放水,把老百姓的财富慢慢转移到国家的财政部门,来解决这些财政危机。我相信肯定会有一些国家没有办法管理好,最后会演变成为一方面是高通胀,另一方面是越来越突出的财政危机的局面。这些国家的国债价格会跌很多,使得实际的债务利率升高,通货膨胀也会非常高。

FT中文网:在这次疫情之前,中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已经引发很多担忧。您认为中国政府这次在救灾和维持债务水平之间的平衡掌握得怎么样?

陈志武:我觉得这一次从1月份开始,中国央行的人民币供应是增加了的,但没有像美国和欧洲央行那样子大幅度放水,财政救济也不像欧美和日本那样没有上限。这方面做得蛮到位的。但这个代价也很大,尤其表现在民营的中小微企业被牺牲掉了。因为从年初开始,中国政府的有限的财政和货币支持,重点都用在了国有企业和大型的民营企业上,而小微企业,包括餐饮业,得到的帮助非常之少。相比之下,美国几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大多数都直接给了中小微企业,因为就像在中国一样,百分之八九十的就业是由中小微企业提供的,让它们活下来,对整个美国社会的就业可以起到非常强的稳定作用。但在中国,这次新冠病毒之后,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重要性、占比程度会大大提升,而民营经济的分量会相应下滑。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么多年总是希望提醒决策官员,重点救谁和不救谁、怎样去救,每次这样的决定都会对整个中国经济的结构产生影响。

1603701724232082.jpg

FT中文网:这是社交媒体时代发生的第一场全球性大流行。您认为,社交媒体如何影响到这次各国的防疫方式和力度?

陈志武:我在疫情初期就说过,社交媒体放大了各国社会对这场疫病的紧张和焦虑感,而很多政府是基于这种被放大了的情绪来做出反应,使得一些救济措施可能也被放大化了。

比方说,我老家在湖南茶陵的一个村。我小时候,有时也会听说家乡某地发生了瘟疫,但等到这些消息或是病毒传到我们村的时候,它的影响往往差不多已经结束了,病毒已经弱了很多,也没那么多人一下子同时发生恐慌。但这一次,疫情的消息铺天盖地,占据我们所有的信息渠道,给人的感觉是,除了恐慌以外没有别的选择。但我们都知道,病毒作为一个生物过程,有它自己的规律和周期,与货币周期、信息传播周期是不合拍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明白,你的货币放水速度可以很快,一天就可以放很多,财政援助也可以一天提供很多,但是病毒的生物周期则是很慢的,而它一定要走完自己的周期。印钞票只是解决近渴,不能够解决跟病毒的任何问题。如果拿到救济款的人到处去跟人去握手,高兴地去酒吧喝酒或者开party,反而是帮了倒忙是不是?

FT中文网:许多研究发现,在过去,大瘟疫造成的大规模人口死亡会导致疫后劳动力紧缺,从而推高工资,减少贫富差距。这次疫情造成的死亡人数没有历史上这么高,但我们也面对一个新情况,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让机器人更快地取代人类的工作。因此,这次疫后,工人收入和贫富差距会发生什么变化?

陈志武:总体而言,这次新冠病毒给收入差距带来的影响,跟历史上会完全不一样。根据很多历史学者的研究,在过去,大规模降低财富差距的,最主要是两种力量,一种是大瘟疫,一种是大型战争。瘟疫或战争造成大量死亡,因此活下来的人工资会上涨。同时,瘟疫或战争会使得富裕家庭的财富缩水。两者叠加,就会让财富差距、收入差距缩小很多。但是这一次跟以前不一样。我的许多朋友这次都在说,看不懂,为什么一方面在新冠病毒的冲击之下,人们都痛苦连天,不敢出门,经济不景气,家庭收入越来越紧张,可是为什么另一方面,股市金融市场却涨这么多?问题就出在央行不断放水,财政支持也没有上限。放这么多的水,股市和其他的金融市场不上涨也很难。结果就是,新冠之下,富裕家庭的财富不但没有缩水,反而还涨了。而普通老百姓的家庭尽管暂时得到了政府的失业和其他救济,但因为AI的影响,疫后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会减少,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可能还不如新冠之前。所以国家大规模的干预手段,把历史规律给改变掉了。这种新的格局是过去的人类社会所没有经历过的,人类社会要为这种新的现实找到新的解决办法。

1603701737416975.jpg

FT中文网:疫情发生之前,全球化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造成了许多社会分裂和动荡。这次病毒蔓延得这么快这么广,很多人也将其归咎于全球化。如果疫后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动荡会不会加剧?

陈志武:我觉得未来十几二十年,人类社会的动荡不稳定,几乎是很难避免的。总的来讲我是比较悲观的。

新冠病毒之前,这个世界就已经很不稳定。曾经有几十年,我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世界有一个相对单极的秩序。美国愿意去做世界警察,让世界的各个航道都能够安全畅通,让中国的货船不用担心哪里会出现海盗把船上的东西抢走。这几十年间,世界是非常和平的,全球化的各条道路是非常畅通的。但是从2009-10年以后,一直到新冠之前的这几年,特别是2016年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以后,整个世界的格局被搅得越来越乱。之所以是这样子,是因为1980年开始的两种革命——新一轮全球化和新一轮电脑技术革命——使得各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收入差距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民怨民愤都很高。这就是为什么英国投票脱欧,美国选择一个像特朗普这样的人来做总统。民粹主义在美国、欧洲、甚至亚洲各个国家兴起,出现了很多政治强人,排斥外国人的情绪都非常强。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新冠病毒,而新的世界秩序中又没有人站出来担任领导角色,怨恨会被抬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靠什么来发泄?到最后不会是白白愤怒一番。各个国家的政治家都会去利用这种情绪去做他们想要做的。历史上,民愤民怨的发泄主要是靠大规模的瘟疫、大规模的暴力事件,包括战争、改朝换代来解决。但这一次,瘟疫已经发生了,我们也不希望有真正的大的战争,怎么办?一个变通的办法是新冷战。

当然我觉得新冷战实际上在过去几年已经开始了。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等新冠病毒一旦稳定下来,各个国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病毒之外的话题上的时候,新的世界格局会在那个时候暂时形成,那个时候对中国,我觉得是会非常的不利。因为不管是美国人、欧洲人、亚洲人,肯定要找人为疫情负责。找谁?肯定是找其他的国家。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多边组织的运作,在未来十年会面对很多挑战。而如果世界秩序乱了,中国这样的贸易大国会首当其冲,要付出很多代价。人类社会要从这个局面中慢慢走出来,我觉得没有十到二十年会很困难。

FT中文网:那您觉得发生一场热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陈志武:当然首先我要强调,我希望各个国家的领导都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人类社会在过去几千年的发展中,最让人感到欣慰的,就是暴力死亡率、战争死亡率、战争的频率一直在下降。过去两三千年人类死于战争的比率、频率大概下降了1500倍左右。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之下,不要在今天,我们21世纪的人又把人类带回到暴力和战争的状态中去。

从贫富差距的角度看,如果发生热战,对有钱人的财产肯定冲击最大。但是另一方面,冷战也会冲击有钱人的财产。比如说像中美之间,如果冷战继续下去,中国公司和个人没办法到美国去做生意和投资,美国的公司和个人也没法来中国,这样对双方资产的价格、公司股权的价值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如果说必须得要在冷战和热战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那么不用多想,我们肯定还是愿意接受冷战,毕竟不会死那么多人。当然最好的安排是,各个国家都往市场经济方向走很远,进行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让冷战都不需要发生。但很遗憾的是,今天的发展趋势与这个良好的愿望非常不一样,这也是让我和很多朋友都非常担心的。

FT中文网:一些研究显示,历史上的大瘟疫虽然会造成重大的生命损失,但也会带来所谓的“破坏性创造”,比方中世纪的黑死病在某种程度上就促成了北欧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这次疫情是否也会带来一些创新,帮助我们在疫后更快地重建世界秩序?

陈志武:可能我们中国人一说到创新,都会想到高科技的创新。技术创新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组织方式的创新对于改善人的生活同样非常关键。

这次新冠病毒会在很多这些方面逼着人类社会去做调整。一个重大的调整就表现在,过去四十年,几乎所有人都强调全球化,都支持全球化,大家不去强调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去强调价值观的不同,不问你是谁,不管你为人处事的方式,只关注怎么样一起赚更多的钱。这次新冠病毒会彻底改变这一点。它会逼着各个国家去思考:我今后到底更应该跟谁做生意?因为如果不问你是谁,我和你的经济高度搅和在一起,而出现问题我需要你帮助时,你完全不给帮助,我就会非常被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疫情之后,各个国家会重新去审视价值观上的问题,也就是对方是谁的问题。这会对世界秩序产生很大的影响。然后,经过一些反思,经过一些重构,再过十到二十年,新的世界秩序会纠正过去四十年中世界秩序里的一些弊端。这一方面的创新,我觉得会出现不少。

FT中文网:在经历这样的重新思考后,全球化进程会呈现一种怎样的面貌?

陈志武:我觉得,在发达的持普世价值观的国家之间,会出现一个更高质量的全球化。而这些国家之外会出现另外一个体系,可能会是一个小群的贸易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新一轮的冷战正在发生,它会把世界大致上分成两个阵营: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主国家的阵营,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规则、交易规则会更加一致;另一个阵营的看法规则也会比较一致,而价值观跟美国为主导的阵营不一样。这两个阵营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会比今天低很多,就像当年华沙条约国家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之间,基本上没什么贸易关系。

当然这一次新冷战不会完全重复上次的局面,因为如果说中国一边美国一边的话,两边的经贸关系要完全脱钩,降到零,那是不可能的。也正因为这一点,很多专家说新冷战还没有到来,他们认为只要中国跟美国之间还有经济关系,就不可能有新一轮冷战,这是教条的理解。我们讲的冷战是相对于热战来定义的。只要没有热战,而两个国家之间有较量的话,那就是冷战。

FT中文网:我想再回到这次疫情。各国政府对疫情前所未有的干预政策,除了各种救助措施外,还体现在对数字监控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上。您认为这会带来什么长久影响?

陈志武:这次疫情中,在各国都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借防疫的机会,政府之手伸得非常远,渗透到了全社会各个方面。比如大家都必须服从政府指令去做病毒检测,有些国家给公民发放健康码,每个人把自己的手机信息完全公开化透明化,让政府随时随地可以追踪。疫情期间我们会觉得,牺牲一点个人隐私换取安全是可以接受的。但我们同时也要想,在病毒结束以后,有没有什么方式,我们能把自己的隐私权从政府手中拿回来,让政府把已经建立的跟踪系统、数据库等等停止掉。我们要思考的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为什么说我们是人?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跟猪有哪些区别?如果到最后,我们每一秒钟在做什么吃什么买什么用什么见什么人都可以跟踪的话,那我们的生活跟猪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就变成一个新的挑战。

1603701759373727.jpg

FT中文网:在新冠疫情前,世界享受了近四十年、几乎不间断的稳定繁荣期,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对此习以为常,但历史学家会指出,这个阶段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是一种异常现象,因为历史大部分时候,人类面对的是灾难、战乱和动荡。这次疫情让各种潜在的矛盾集中爆发,是否会让我们回归到更加动荡不安的历史“常态”中去?

陈志武:放在人类历史上看,过去四十年应该说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种非常态时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自己这代人是最幸运的。我是1962年出生,到1980年时正好18岁,从读大学开始一直到最近几年,延续四十年的全球化黄金时代恰恰是我这代人最重要的黄金工作年份。如果未来一二十年,这个世界走得越来越烂的话,我们肯定也要深受其害,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走向退休,而对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人生将遭遇很多波折。所以这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长远来看,我还是非常乐观的,因为人类最靠得住的一个人性特点,就是要活下去和过着好日子活下去,这个愿望总是很强烈。为了好好活下去,在关键的时候,大家都会愿意去做出一些让步。所以到最后,我觉得,普世价值最终还是会把各个不同的人种、民族拉回到一个发展方向上去。对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信心的。(来源:FT中文网 编辑:王昉)



                                 
                                           人物广角
                 



从首富到老赖 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研究员】:wh
作为河南最大药企的掌门人,朱文臣执掌百亿帝国,风光时数度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河南首富。他背后的辅仁集团,也因长期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并购重组动作不断而令人侧目,旗下上市公司辅仁药业更是被冠以“白马股”的美誉。而长期“买买买”堆积的纸面财富背后,却是债务缠身和资金黑洞的空中楼阁。

                                 

1603873360547771.jpg

【博览财经特稿】中国证监会于近日披露了对辅仁集团及其掌门人朱文臣的处罚公告,后者被禁入证券市场10年。这让昔日的河南首富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作为河南最大药企的掌门人,朱文臣执掌百亿帝国,风光时数度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河南首富。他背后的辅仁集团,也因长期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并购重组动作不断而令人侧目,旗下上市公司辅仁药业更是被冠以“白马股”的美誉。

1603873377484687.jpg

而长期“买买买”堆积的纸面财富背后,却是债务缠身和资金黑洞的空中楼阁。当遮羞布撤下的时候,这位曾经雄霸一方的首富又会迎来怎样的人生结局呢?

英雄不问出处 成功不问来路

河南鹿邑县是老子故里,作为道教祖庭,拥有千年文化积淀。在这座县城西北部26公里处,坐落着被誉为“中州名镇”的玄武镇,相传三国时期曹操曾在此操练水军,后大水退去,筑寨成集。

1603873389723468.jpg

改革开放后,这座古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皮革、皮鞋、制药、家具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拥有数家年产值20亿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就包括辅仁集团。

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贫瘠之地。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当地人勇立潮头、自强不息,才有今天镇上众多的中小企业主乃至亿万富翁。这其中,就包括辅仁集团的创始人朱文臣。

生于1966年的朱文臣,早期进入社会闯荡的经历颇具神秘色彩,有人说他做“包工头”靠建筑工程发的家,也有人他凭借倒腾石料生意赚到了第一桶金。

但英雄不问出处、成功不问来路。即便是后来面对媒体采访,他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直到1995年创建了河南辅仁药业之后,他的事业轨迹才有迹可循。

三年后,朱文臣才拿到医药生产批文,1999年辅仁药业生产的第一批产品正式上市。但相比研发、生产与销售,并购扩张才是推动辅仁药业走向强大的关键所在。

朱文臣完成资本市场上的华丽变身

辅仁集团成立初期的时候,一个愿景是实现中国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因而早期的几年,公司核心技术和人力主要集中于中药研发。

但那时,西药的市场爆发力更大。为了进入西药市场,辅仁于2001年兼并了拥有冻干粉针剂、水针剂两个西药生产资格的河南焦作怀庆堂。借此,辅仁拥有了西药的生产资格。

2003年,又整体收购了河南老牌国有药厂——开封制药集团及其下属的合资公司,综合生产能力一跃而上。

2004年,辅仁集团成立“河南辅仁堂”制药,并将集团公司拥有中药有关的多种药品的生产许可证逐步转移给辅仁堂,而辅仁集团以后只生产西药,而不再生产与中药有关的相关产品。

至此,辅仁集团晋升为河南省四大医药集团之一,其他三家为天方药业集团、羚锐药业集团、竹林众生药业集团。

1603873419349038.jpg

2001到2006年这几年,是辅仁集团走向神坛的关键五年。在这期间,朱文一边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成为医药集团的目标,一边将目光投向了资本市场。

2006年,辅仁集团将辅仁旗下子公司“河南辅仁堂制药”的95%股权注入当时的上海ST民丰,实现了借壳上市,朱文臣也完成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华丽变身。

回顾这段历程,朱文臣后来在接受河南日报采访时称,资本先行一直是辅仁集团的战略,公司成立初期,创业团队就认识到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蛇吞象”收购案

朱文臣不仅在医药产业跑马圈地,还将触角伸向了白酒市场。2002年10月,辅仁集团以5000万元收购了有河南“白酒五朵金花”之一的宋河酒业。

宋河酒业是河南老牌酒企,早于1989年就被评为“中国名酒”,曾因“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的广告词在局部地区名噪一时。2002年,宋河酒业市场销售额为1.27亿元,而河南辅仁堂2006年借壳上市当年的营收也只有1.82亿元。

1603873437354071.jpg

更重要的是,当时宋河酒业所拥有的品牌资源、市场基础、科技优势等,都是辅仁难以比拟的。

这场收购案在当时被称为“蛇吞象”。朱文臣为何能够做成此事,至今不得而知。收购宋河酒业的时候,河南辅仁堂的上市计划还未提上议事日程,而并购开封药业还是一年后的事。

收购后的头几年,宋河酒业业绩一直稳步增长,到2006年,销售额已达6.8亿元。对于宋河酒业这件作品,朱文臣后来不讳言其给辅仁带来的巨大好处:宋河使辅仁的知名度提前了好多年。

朱文臣资产重组路上攻城略地

收购完宋河酒业后,辅仁集团的简介也正式改写:一家以药业、酒业为主导产业,集研发、生产、经营、投资、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此后,朱文臣继续在资产重组的路上攻城略地。

2009年,辅仁集团与北京远策药业的战略合作,后者是一家专门从事基因药物开发及生产的药企,辅仁集团借此一脚踏入生物制药领域。

2012年,印度最大的抗肿瘤和抗艾滋病药物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印度熙德隆制药到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朱文臣借机与其合资成立了“辅仁药业集团熙德隆肿瘤药品有限公司”。

这家合资工厂于2014年在郑州奠基开建,这家药企研发的抗肿瘤、抗病毒药品,已成为辅仁药业的拳头产品。

一个横跨医药、白酒产业链的辅仁帝国横空出世,而随着辅仁集团的发展壮大,朱文臣在河南鹿邑也成了人尽皆知的人物。

当地人称,提及鹿邑商界人物,必提两人,一个是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朱文臣,另一个是原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胡怀邦。后者已于2020年1月份因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2012年,朱文臣以76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富豪榜第166位,首次登榜成为河南首富。次年,他身家上涨至85亿,蝉联河南首富。

辅仁药业坚持做“铁公鸡”

作为百亿医药帝国的掌门人,朱文臣的纸面财富一直在增长,但背后的股东、股民却因长期未能分红而颇有微词。

2015年,证监会 、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鼓励上市公司结合上述因素,增加现金分红在利润分配中的占比。

第二年,华东医药、云南白药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分红方案,而辅仁药业虽盈利却坚持做“铁公鸡”。

与此同时,朱文臣又将目光投向了开药集团欲收购,让股东、股民们继续寄希望于股价的大涨。

1603873468707859.jpg

就在收购开药集团的过程中,一出举报与反举报的狗血剧却让人看到了河南首富和辅仁集团背后的波云诡异。

2015年9月,原辅仁药业董事总经理邱云樵的妻子武娇娇,通过网络实名举报朱文臣超生、包养情妇、行贿,辅仁集团财务造假、骗贷等问题。

持续的举报果然对辅仁集团的收购造成了影响,2016年9月26日辅仁药业购买资产的申请方案被证监会予以暂停,待相关事项明确后视情况决定是否恢复审核。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开药集团最终还是于2017年11月份成功并入辅仁药业。这个号称“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医药并购案”的收购,再度让辅仁药业数万股民看到了希望

“河南首富”匿藏多年的资本骗局终将暴露

开药集团成功并入后,辅仁药业“盈利能力”大增,2018年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高达8.29亿元。这让市场更加坚定了对其“白马股”的认知。

2019年辅仁药业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3.69亿元,同比增长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7.26%。一季报还显示,辅仁药业账上有18.16亿的货币资金。

1603873486751852.jpg

2019年7月16日,辅仁药业公布了分红方案,预计发放红利6200余万元。这是其2006年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分红。

一时间,股东、股民欢呼雀跃。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天后辅仁药业又发公告称,公司可用资金仅剩377余万,分红方案无法兑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再看这份分红方案,更像是一个巨雷,即将引爆在眼前。

市场的哗然,也引出市场和监管机构对辅仁药业业绩和年报真实性的质疑,“河南首富”朱文臣匿藏多年的资本骗局终将暴露在阳光之下。

在监管部门的调查下,纸面财富堆积起来的辅仁集团不堪一击,不仅连续四年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就连2018年的关联担保事项也未曾披露。

这背后是辅仁药业债台高筑的真实存在:控股股东债权人最少涉及7个省市,子、孙公司逾期债务高达7.76亿,朱文臣本人还涉及民间借贷……更严峻的是,另一核心资产宋河酒业面临停产,大量设备被抵押融资。

事实上,2018年以后,胡润百富榜上就没有了朱文臣的名字。如今,他在辅仁集团、宋河酒业的股权均已被冻结,同时还因无力清偿借款而被限制高消费。从首富到老赖,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反观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诸如长春制药、振德医疗、复兴医药等一大批拥有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的医药企业乘势崛起。

后疫情时代,医药产业的机遇和前景不可估量。立身于一个门槛高、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产业,如果朱文臣没有那么心急,没有选择烧钱并购和搞副业的路子,专心于医药研发本身,今天会不会是另一种结局?(来源:三公子的事务所(ID:sgzdsws) 作者:是三公子)



                        

“坠落”的中国首富 胡润“杀猪榜”一头实至名归的猪                 
【研究员】:wh
李河君想把金安桥水电站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光伏发电行业。李河君以20亿的个人财富,撬动了200亿的项目。他学会了如何四两拨千斤,如何借鸡生蛋,光伏行业可以寄托他下一个光荣和梦想。2009年,李河君正式进军光伏发电。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机,当时,光伏行业巨头无锡尚德,因为多晶硅价格暴跌,光伏市场萎缩,而深陷债务泥潭。

                                 

1603874927815779.jpg

【博览财经特稿】胡润富豪榜,被网友戏称为“杀猪榜”,有些富豪登上富豪榜后,就开始跟着倒霉。和富豪榜上的常青树马云、许家印、王健林等首富不同,李河君2015年登上首富宝座仅一年,就快速坠落,成为了胡润“杀猪榜”上,一头实至名归的猪。

李河君曾经留下了不少豪言壮语:“汉能,无所不能”;“汉能,让万物发电”。而今,李河君口中的汉能: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70余次;旗下子公司汉能移动能源,正在破产审查;拖欠员工薪资,被集体讨薪。

曾经的首富,短短5年时间,变成了实打实的“首负”。李河君的首富之路,崛起非常之快,崩塌同样之快。是什么成就了李河君的首富之路?为何李河君又会快速坠落?

中关村成李河君首富之路的起点

1967年8月,李河君出生于广东省河源市的观塘村。父母务农,家庭条件并不好,出生在农民家庭的李河君,也吃了不少苦头。

和大多数贫穷的农家弟子一样,李河君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只是话不多,一幅少年老成的模样。

1984年,李河君以优异的成绩从河源中学毕业,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工程系。穷山沟飞出了“金凤凰”,李河君成了观塘村的风云人物,是整条村最靓的仔。

1603874942343936.jpg

上了大学,李河君就急不可耐地想赚钱了。大二那年,李河君组织了30个同学,在食堂门口卖胶卷。3天下来,除了本钱和同学们的工钱,李河君挣了12元。李河君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滋味,只要能赚钱,他什么都干。

做生意,并没有耽误李河君读书,大学毕业后,他又考上了研究生。1989年,李河君的研究生导师不幸病逝,这让他萌生了辍学做生意的。他找到大学的老师,非常有魄力的要借5万元。

没想到,大学老师更有魄力,还真借了5万元给他。凭着李河君的实力,短短3个月时间,5万元就被亏光了。

出师不利的李河君,欠了一屁股债,不得不跑到中关村去倒卖电子元器件。中关村从来不缺神话,短短5年时间,李河君赚到了8000万元,这是李河君的第一桶金,也是他首富之路的起点。

尝到甜头不断收购水电站

1994年,手握巨款的李河君,不知道接下来该干点什么。当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刚起步,庄股横行。有一个同学,建议李河君去收购一家上市公司,再收购水电站注入上市公司,以此拉高股价收割散户。

李河君四处寻找水电站资源,在考察项目的过程中,发现水电行业利润丰厚。于是放弃了收购上市公司的想法,正式进入水电行业。李河君成立了华睿投资集团,花了1000万元,在老家河源东江上收购了一座小水电站。

1603874956368552.jpg

初涉水电站,李河君就发现:水电站建成之后,不用原材料,成本极低;一旦开起来,就像印钞机,每天都有收入。尝到甜头,李河君不断收购水电站,大大小小收购了好几个水电站。

那几年,正是中小水电站狂飙的年代,10年之内,数万座小水电站落成在中国的江河之上。2002年,云南省急切希望引入资本,开发金沙江水力资源。

得到消息的李河君,一口气和云南签了6座百万千瓦的水电站,总发电量达到了2300多万千瓦。这让发改委大吃一惊,当时还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进入百万千瓦的水电站。担心李河君的资金实力,发改委拒绝审批。

李河君也是个硬汉,一怒之下,他拿着云南的合同,把发改委告上了法庭。在多方协调和妥协之下,李河君拿到了总装机量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是其中资源最好的一个。

2003年,李河君还斥资12亿元,收购了青海尼那水电站,成为当年最大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案。也是那一年,《新财富》推出的富豪榜上,36岁的李河君,以20亿的身家,排名23位。

随后,李河君将所有的时间、资金都投入到了金安桥水电站的建设当中。这座300万千瓦的电站,比葛洲坝水电站大10%。

葛洲坝水电站建设时,几乎是倾全国财力,动用了5.5万军人,历时16年才建成。只有20亿身家的李河君,何德何能,能够吃下这么大一个水电站?

1603874968258210.jpg

当时看,李河君的确有点不自量力,这个水电站,总投资需要200亿元,是他全副身家的10倍。

没有人看好李河君,他一头扎进艰苦的山沟里。金安桥水电站像个资金黑洞,每天要消耗掉1000万元。

很多朋友劝李河君放弃,把水电站转手卖掉,赚一把快钱。当时,也有好几家国企洽谈过,给出了极具诱惑力的价格。

李河君没有动摇,为了筹措资金,他把手上优质的水电项目卖掉,把宝全部押在金安桥水电站。这是李河君的第一次豪赌,要是失败了,李河君将一无所有。

很快,李河君就遇到了危机。2008年,金安桥水电站被曝出未批先建,导致多家银行停贷。李河君到了生死的边缘,直到他找到了一个神秘股东,出让一部分股权,获得融资后,才真正解决资金问题。

金安桥水电站资金理顺之后,李河君可谓意气风发,底气十足。金安桥水电站一旦建成,每天可以进账1000万元,每年可以赚二三十亿。这的确是一个超级印钞机,只不过,钱还没有印出来,雄心壮志的李河君,就开始计划怎么花钱了!

把水电站成功经验复制到光伏发电行业

金安桥水电站的成功建设,让李河君信心百倍。他可以做成别人都不看好的事,他可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相信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李河君想把金安桥水电站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光伏发电行业。李河君以20亿的个人财富,撬动了200亿的项目。他学会了如何四两拨千斤,如何借鸡生蛋,光伏行业可以寄托他下一个光荣和梦想。

2009年,李河君正式进军光伏发电。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机,当时,光伏行业巨头无锡尚德,因为多晶硅价格暴跌,光伏市场萎缩,而深陷债务泥潭。

尚德电力的老板,光伏专业的博士生——施正荣,焦头烂额的表情,是下图这样的。

1603874984171370.jpg

既然多晶硅不行了,那李河君就得另辟蹊径,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走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

当时,光伏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以尚德为代表的多晶硅路线,太阳能转换效率高,能达到15%;另一条是薄膜发电,效率不到9%,但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应用范围更广。

原本薄膜发电的原材料成本,比多晶硅更便宜。后来多晶硅价格暴跌,薄膜发电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由于技术门槛极高,应用极少,后续投入资金超大,光伏博士施正荣放弃了薄膜技术。

行业老大不敢做的,李河君敢做,因为他曾经把不可能金安桥水电站干成了;行业老大没钱做的,李河君敢做,因为将来金安桥水电站将给他每年带来二三十亿。

李河君先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了老家河源的领导听。汉能要在河源投资210亿元,建设年产100万千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和研发基地。这是河源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GDP常年垫底,河源的领导非常重视。

李河君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政府出资三分之一,银行出资三分之一,汉能再出资三分之一。

河源非常谨慎,要钱没有,要地可以免费用。那时候,汉能账上还有点钱,又急于打造出样板基地。于是,广东汉能落户河源高新区,一期项目于2011年11月19日落成投产。

1603875042661025.jpg

河源基地的生产线,李河君是从铂阳太阳能公司购买的。铂阳太阳能2008年成立,2009年香港上市,汉能成为它的大客户。

2010年,李河君花11亿元,获得铂阳太阳能29.4%的股权,成为大股东。之后又增持至50%,李河君成了实际控制人,董事会也全是汉能的人。

也就是说,河源基地的生产设备,是李河君从自己控股的公司购买的,价格高低,全由他说了算。一种自买自卖,报高设备价格,抬高项目投资金额,拉着政府、银行出资陪玩的模式,被李河君创造出来了。

李河君埋下的雷终于爆了

李河君马不停蹄,坐着他的湾流G550私人商务飞机,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洽谈的都是上百亿的项目。

有了河源的练兵,李河君谈判时越发强势和娴熟,相继在海口、成都双流、浙江长兴、山东禹城、黑龙江双鸭山等地大举投资,总投资额近2000亿。

与河源不一样,这些地方不仅给地,还真金白银的给钱。拿到地和项目之后,银行还给贷款。

2012年,汉能在官网上宣称:预计各基地总产能将达200万千瓦,汉能控股集团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但是,就连汉能的高管,都不知道如此巨大的产能,产品能卖给谁。由于薄膜发电技术不成熟,效率低,并不被市场接受。效率高、成本低的的多晶硅尚且卖不出去,效率提不上去,汉能的薄膜自然卖不出去。

李河君说:“东西不好没人买没关系,我先用到自己的电站上,这样还能撑几年,等要还贷时,我再用好的技术换。”

于是,李河君又一口气,和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山东、河北等省区和欧洲等地,签订了约40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建设协议。

李河君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太阳能薄膜产业链:从铂阳太阳能的生产线,到全国各地的薄膜生产线,再到各地的太阳能电站,并网发电,完成电价补贴,形成投资和收益的闭环。

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是李河君的雄心壮志,也是汉能薄膜滞销的无奈之举。一旦上了这条船,他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2012年底,在港上市的铂阳太阳能,更名为“汉能太阳能”,后来又改名为“汉能薄膜发电”,汉能的光伏业务正式借壳上市。

汉能集团既是汉能薄膜的控股股东,又是汉能薄膜发电的最大客户。2013年,汉能薄膜100%的产品卖给了汉能集团;2014年,汉能集团的采购占比62%,与另外四大客户合并占比98%;而另外4个客户,汉能薄膜一直拒绝公布详细信息。

原因正是汉能薄膜没有销路,只有卖给汉能集团,然后往下游延伸,建成太阳能电站,靠发电并网获得收益。这给汉能埋下了一个巨雷,但这种关联交易,让汉能薄膜的业绩飘红,股价开始轮番上涨。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当时汉能薄膜股价在1.7港元左右,然后一路飙涨到2015年7港元以上。

汉能薄膜的市值一举超过3000多亿元,李河君的个人身价膨胀到1500亿元,超越马云、马化腾、王健林,成为2015年的首富

首富没坐稳,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遭到做空机构精准打击,一天之内股价暴跌47%。随后,汉能因关联交易、操纵股价,被香港证监会调查。汉能薄膜,也因此被停牌。

李河君埋下的雷终于爆了,牵一发而动全身,汉能的太阳能大业,如大厦将倾。

骗子和梦想家只有一步之遥

受汉能薄膜停牌影响,银行开始停止给汉能贷款,全国多个项目并进齐发,汉能资金链无比紧张。原来的太阳能薄膜生产基地,除河源和双流少量生产,其它项目停的停,卖的卖,给当地政府、银行留下一地鸡毛。

曾经让李河群引以为傲的金安桥水电站,投资200亿,年入二三十亿的项目,于2011年建成。它并没有带来预想的正现金流,相反,被100多亿的债务窟窿拖垮,作价27亿拍卖,还找不到接盘侠。

2019年6月,停牌4年之久的汉能薄膜,复牌无望,完成私有化之后,黯然退市。2019年10月,汉能北京总部被数百名员工集体讨薪,围困三天协商无果。

受到质疑的李河君,否认恶意欠薪,退掉了已经到手的美国绿卡,誓与汉能共存亡。在汉能被做空之后,李河君一直在自己挖的深坑里挣扎,也在积极自救。

李河君成立了汉能移动能源公司,主打消费者业务。他曾学着贾跃亭PPT造车,开着汉能全太阳能汽车,开发布会。

1603875070977346.jpg

全太阳能动力汽车,不耗油,不用电,全靠太阳能。发布完之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李河君的移动能源公司,概念非常之好,采用分布式的发电。为了让万物发电,汉能移动能源又发布了汉能瓦、汉能墙、汉能伞等各种终端产品。这些产品,和最早汉能的薄膜一样,面临同样的困境,没有销路。

2020年7月2日,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接受法院的破产审查。这场薄膜发电的闹剧还没有剧终,后续不清楚汉能还有多少雷会爆出来。

有人说李河君是骗子,也有人说李河君是伟大的梦想家。其实,以成败论英雄的世俗眼光来看,骗子和梦想家只有一步之遥。成了就是伟大的梦想家,败了就是骗子无疑。

李河君是有着清洁能源的伟大梦想,但他也是一个超级赌徒。他拉着政府和银行,对相当超前的薄膜发电技术豪赌。李河君曾说:“我们我们往往高估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五到十年的变化。”

由此看来,对于薄膜发电技术,李河君高估了五到十年的变化;对于太阳能市场,李河君低估了一到两年的变化。薄膜发电,李河君还有可能重复金安桥水电站的奇迹吗?可是,金安桥水电站的辉煌已经黯然谢幕!(来源:大江湖解局(ZhiChangDJH)作者:江湖大大)



                                 
                                           社会热点
                 



疫情颠覆富豪榜 房地产业富豪恐是最失意的人                 
【研究员】:wh
从南北区域分布看,2398名富豪所在的52座城市中,只有15个城市来自北方,南方城市占了36个之多。甚至在上榜人数最多的城市前20名中,只有北京1个北方城市,孤零零的站在顶端。而从城市群看,长三角、珠三角自然是最大赢家,前15名的城市中,除北京和长沙,基本被两大城市群包圆,民富的实力毋庸置疑。

                                 
1603700443560533.jpg

【博览财经特稿】人类对财富的追求,永无止境。那些站在财富顶峰的富豪们,是普通人崇拜、羡慕甚至嫉妒的对象,却也是自己一生难以到达的高度。

日前,《2020胡润百富榜》发布,新一届的中国百大富豪亮相。成为饭后闲余谈资的富豪榜单,更能体现出城市格局的变化、行业格局的兴衰,以及富豪们起起落落的人生。

疫情颠覆富豪榜

2020年的富豪榜单,共计2398人,比2019年增加了579人,可谓大幅扩张。而他们总财富的增长,更加夸张。2020年上榜企业家总财富达到27.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加近10万亿,相当于增加了半个英国一年的GDP,比之前五年增加的总和还要多。

1603700465786975.jpg

这些富豪的财富指数级增长,坐在写字楼里的打工人,只能叹口气接着996。

财富在加速向头部集聚,二八分化的世界只会更加残酷。同样,富豪们的世界也在分化。尽管2398名富豪的人均财富达到了115亿,但财富超1千亿的企业家仅有41人,超2000亿的企业家仅有10人。

1603700485942102.jpg

其中,马云、马化腾的财富均在4000亿左右,依旧排在前两位,阿里、腾讯两大帝国的地位无人撼动。而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首次上榜便以3650亿元位列第三,成为今年最大黑马。

疫情期间物流的价值得以体现,顺丰创始人王卫今年财富暴涨118%,达到2400亿,从去年的第八名上升至第四名。

而前10名中的两位地产大佬恒大许家印、碧桂园杨惠妍,排名依旧在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的黄峥,尽管2200亿的财富值仅能排在并列第八,但这是由于黄峥转让了名下近千亿财富用于慈善和合伙人的股权激励。如果加上这些,黄峥的排名应该在第四位,不可小觑。

但再从财富涨幅看,榜单又是另一番景象。其中,有28个企业家的财富相比去年实现翻倍。

1603700584886833.jpg

以口罩起家的稳健医疗李建全家族,财富暴涨956%,疫情对经济的破坏力极大,但也催生了新一位亿万富豪。这家最初只有不足5人的口罩小厂,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医用敷料行业出口第一的企业,更被中国商务部列为防疫物资出口名单第一名。2012年告别美股后,8年后回归A股,也让李建全的财富增长了近10倍。

因为疫情的影响,在线教育同样获益颇丰。跟谁学的陈向东,今年财富暴增662%,排在第二名。

灾难背后永远存在希望,只要你站对了风口。贝壳的左晖财富增长483%、美团的王兴财富增长325%,排在三四位。而后的立讯精密、华熙国际、宁德时代、小米、海天味业、牧原等财富翻倍的企业家,都是近两年炙手可热的企业。

而到了明年,榜单的顺序将会再次被打乱。蚂蚁金服即将上市,加上还未上市的字节跳动,中国顶级富豪榜单格局,将再次重写。

富豪更青睐大城市

而这些富豪以及这些明星公司,对所在城市的影响,也颇为深远。从富豪居住地城市看,北京、深圳、上海稳居第一阵营,上榜人数都超过200人。杭州、广州的上榜人数超过100人,居第二梯队

1603700653981540.jpg

而杭州超过广州也得益于阿里系的强大实力,可见一个龙头公司对一个城市的影响。苏州、香港、佛山、成都、宁波等5个城市的富豪人数,都超过了50人,排在第三梯队。

同样,富豪的城市分布也出现头部聚拢。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广州、苏州前六个城市上榜人数总和,已然占了全榜单一半,足以看出这些龙头城市的吸引力。

从南北区域分布看,2398名富豪所在的52座城市中,只有15个城市来自北方,南方城市占了36个之多。甚至在上榜人数最多的城市前20名中,只有北京1个北方城市,孤零零的站在顶端。

而从城市群看,长三角、珠三角自然是最大赢家,前15名的城市中,除北京和长沙,基本被两大城市群包圆,民富的实力毋庸置疑。

从今年新增加的人数看,深圳增加84人、上海增加49人、北京增加39人、杭州增加34人、苏州增加31人、广州增加27人、佛山增加23人,成为富豪人数增长最多的城市。

而这自然离不开当地龙头企业的贡献。在今年上榜最多人数的公司中,位于佛山的海天味业贡献了19人、位于杭州的阿里贡献了14人、位于深圳的传音贡献了9人。当龙头企业跨入资本市场,城市的财富面貌瞬间焕然一新。

1603700681433843.jpg

房产富豪们逐渐没落

榜单上富豪们所在的行业更替,更能看出中国经济的时间脉络。回顾过去的百富榜行业分布中,制造业一直都是制造富豪的霸主行业。但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2016-2019年,制造业的占比已经在逐步下降。

1603700699451508.jpg

同样下降的还有房地产行业占比。与此同时,金融与投资、医药、社会服务、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占比提升明显,从中能看出中国经济所经历的行业变更。

而到2020年,行业分布延续了这个趋势。制造业的占比继续下降到23.8%,房地产行业更是下滑到10.6%。

1603700718806788.jpg

把医药纳入范畴的大健康行业,成为第二大行业。比如稳健医疗的李建全家族财富增长近10倍,重庆“疫苗大王”智飞生物的蒋仁生家族财富增长1.6倍,都足以看见疫情对经济的改变。

快速增长的还有新能源行业,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有8人上榜,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财富增长80%达450亿,理想汽车的李想财富以240亿财富首次上榜,蔚来的李斌财富增长更是近3倍。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房地产行业的富豪们,恐怕就是最失意的人。2009年时,富豪榜单前12大富豪,有8个都以房地产为主业或者参与房地产,而到了2020年,前12大富豪中,只剩下恒大的许家印、美的的何享健家族、碧桂园的杨惠妍家族经营房地产生意。

1603700737235938.jpg

同时,房地产富豪们的排名也在逐年下降。比如2009年时排在第三的许荣茂,到2020年时已经掉到23位;比如2016年时王健林成为全国首富,而到2020年已经掉到31位。小目标的豪言壮语似乎还在昨天,如今却只能靠贩卖资产求得自保。其间滋味,老王比谁都清楚

而房地产富豪们的气势不再,也成为当下房地产环境的另一种映射。先是一场疫情,直接让楼市小阳春消失。而到年中,“三道红线”出台,直接让房企们瑟瑟发抖。甚至,房地产调控从未间断过,今年从深圳到徐州,从唐山到银川,只要在70城房价指数榜单上排在前三位,没有一个能逃得过调控大刀的惩罚。

一切都关乎决心。房地产被打压,新兴行业被捧上高台,背后意义再明显不过。2014年时王石曾讲,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结束了,白银时代到来。显然,2020年的当下,白银时代似乎也正在远去。(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老船长)



                        

一个令人忧虑经济现象 我们正在“高杠杆”社会里狂奔                 
【研究员】:wh
只凭一根网线就可以在全国跨区域开展业务。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及征信管理的日趋完善,更能对借款人进行合适的甄选,一旦借款人违约还能以逾期记录上征信相制衡。我们或许可以“控诉”放贷业务的暴利,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整个社会日趋金融化,我们正被迫进入一个高杠杆、高负债的时代。

                                 

1603702591207322.jpg

【博览财经特稿】蚂蚁集团10月29日启动招股,11月6日将在港交所挂牌上市,A股代码是688688。据机构预测,蚂蚁集团上市后,其市值有望突破2万亿元、并冲击贵州茅台A股总市值第一的宝座。

蚂蚁集团招股说明书透露很多信息

蚂蚁集团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但支付宝想必绝大多数人都熟悉——而蚂蚁集团就是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集团上市一定程度上可理解为支付宝上市。

蚂蚁集团的招股说明书透露了很多信息,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方向、得到了不同的解读,而我这看到另一个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营收当中微贷科技为418.85亿元,占全部收入的34.7%。

1603702605919885.jpg

微贷科技具体指什么呢?备注也显示了:微贷业务包括网商银行小微商家贷款(也就是网商贷),以及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什么意思呢?

可简单理解为,放贷业务占据了蚂蚁集团收入的三分之一强、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大家以为支付宝主要是做支付和商家服务的,其实这项收入只屈居集团老二。

还在懊悔自己用借呗/花呗吗?没有你的剁手买买买和时不时的资金借贷,怎么会有支付宝的高收入呢?

8月21日,上市公司鱼跃医疗发布一则公告,更是让大家对蚂蚁集团刮目相看。公告称,公司联合一些上市公司、银行、资管公司…当然还有蚂蚁集团,在重庆设立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80亿元——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注册资本金最高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蚂蚁集团占股为50%。

至此,蚂蚁集团旗下已囊括了银行、保险、支付、基金、小贷、消金等多张金融牌照。

什么生意来钱最快?放贷。

什么生意旱涝保收?放贷。

什么生意趋之若鹜?放贷。

没有实体经营的辛苦、劳累、琐碎、麻烦……只需一借一收之间赚息差就可稳稳的获得高利润,这也促使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开启金融(放贷)业务。

巨头的金融

或许你早已发现,本来以科技创新、技术改变生活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们,不管主业做得如何,最后毫无例外的都开展了同一项业务——资金放贷。

是的,它们有优势。有的做电商平台、有的做社交应用、有的做出行服务……也因此有了海量的客户和海量数据。专业术语叫场景应用,由此发展出来的放贷业务叫场景金融。

互联网巨头的老三家BAT中,百度有借贷产品有钱花、阿里有借贷产品借呗、腾讯有借贷产品微粒贷;互联网巨头的新三家JMD中,京东有金条借贷、美团有生活费借钱、滴滴有滴水贷放贷。

1603702624314983.jpg

这些正规互联网借贷平台的利息是多少呢?日息多为万分之五,合计成年息就是18%左右(0.5‰/日×365日)。

而其他一些金融控股集团(混业银行/保险/小贷/信托等业务)的放贷利率就比较高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放贷机构还往往打着“普惠金融”的名义,可“普惠”的利息是多少呢?部分借贷产品,其真实利息高达20%以上。

在当下GDP年增幅只有6%的情况下——可简单理解为每年的增量财富为6%,这些放贷机构的利息居然高达15%以上,这是一种什么概念?相当于10%的利息收益是对既有存量财富的争夺。

资金放贷不仅利润高(高达15%以上),更重要的是业务易于拓展和操作……

只凭一根网线就可以在全国跨区域开展业务。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及征信管理的日趋完善,更能对借款人进行合适的甄选,一旦借款人违约还能以逾期记录上征信相制衡。

我们或许可以“控诉”放贷业务的暴利,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整个社会日趋金融化,我们正被迫进入一个高杠杆、高负债的时代。

高杠杆社会

生活在城市的成年人、或许就是你我,手里总有几张、甚至一堆信用卡,时不时的需要融资短期周转一下(俗称套现),它的背后是什么?是贷款、是负债、是债务、是杠杆。

如果再放大了看,人的这一生似乎都难以离开债务、且需要杠杆支撑。上大学需要助学贷款(这在美国较为普遍)。大学刚毕业收入偏低,可因工作、社交、娱乐、再学习等需要,又离不开笔记本/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怎么买得起呢?商品分期、账单分期呗……它的背后也是负债。

过些年结婚成家需要买房,可面对动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房子,有几个人出得起全款呢?怎么办?付个首付、开始月月还按揭款呗,从此过上长达二三十年的偿债生涯。

交房后,新房需要装修、这又是一笔钱,怎么解决呢?装修贷款来了……在本就沉重的月供压力再增加一笔债务。

过些年有了小孩,出于出行方便安全的考虑,可能又要买车……买车也是可以贷款加杠杆的。出于生活必须、出于爱慕攀比、出于娱乐享受,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消费都可以贷款加杠杆:要么是信用卡消费、要么是花呗/白条、要么是账单分期、要么是商品购物分期……

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整体杠杆也在累积增高、甚至还可以二次加杠杆——年轻人租房交房租可转换成长租公寓的房租贷、0首付买车/0首付买房的背后其实是把首期款再次变成了贷款……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金融化、虚拟化,哪怕实体企业也越来像一家金融机构。去理发、理发店推荐我们办理发卡,去美容、美容院推荐我们办美容卡,去健身、当然也得办健身卡,买个蛋糕面包/洗个衣服、也被要求办储值卡,洗浴中心洗澡、网咖店打游戏、家里小孩儿童摄影等任何服务都可以储值办卡。储值办卡的背后是什么?是融资、是债务、是高杠杆。

金融化风险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重大冲击,在疫苗未普及且没有治疗方案的情形下,根治病毒的最好方式就是各自隔离——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人员流动和聚集减少的后果,是商品交易的下降、经济活动的衰退、失业率的增加、百姓收入的下降……如果是高杠杆社会,这很容易因现金流枯竭而杠杆断裂。

很不幸,已经是发达国家的美国就是这样的高杠杆国家——虽然它们的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世界之最,但难以彻底隔离……很多人认为这是文化因素,其实背后有很深的经济因素。

我们以前和羡慕美国:只要找一份工作,就可以立马有车有房……当然,房子其实是租来的、车子则是贷款分期买的。

它的背后就是经济成熟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后的高杠杆状态。完备的公共服务、先进的交通设施、一座大城市的有序运转等都需要高额的运行成本,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承担(这就是高物价/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的根源)……要么你有钱支付、要么你没钱负债支付。

整个社会如同一台设计精密的陀螺,环环相扣、不得脱节且日夜不停的旋转,它的背后就需要高杠杆的支持。

这也许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状态,美国如此、日韩如此、港台如此……未来的中国大陆或许也将如此。

社会金融化、过度高杠杆的一个风险,是会因为杠杆断裂而造成损失、或大或小。

2008美国次贷危机是一次杠杆断裂,由此给全球造成深重的经济损失;一家负债累累的企业倒闭是一次杠杆断裂,由此给放贷银行造成了坏账损失、一旦这样的坏账足够多还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你冲卡的美发店、洗衣店、面包店等跑路了也是一次杠杆断裂,并由此给你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我们正在高杠杆下的高风险社会里、一路向前狂奔……但无法停止。(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米筐老A)



                                 
                                           社会透视
                 



当“芯片”变“芯骗” 爆雷是必然结局                 
【研究员】:wh
一时间,半导体芯片成了人人想分食的唐僧肉,大佬们相继下场。前有马云创立达摩院造中国芯片,后有京东刘强东高调入场,再有格力电器董明珠要花500亿进行芯片研究,以及富士康布局半导体设备。比亚迪亦在今年启动了芯片项目,不惜打出“别人有的比亚迪敢做,别人没有的敢想,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口号。

                                 

1603782953411064.jpg

【博览财经特稿】“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次被选中的,是“半导体”行业。随着华为制裁事件持续发酵,突围战迫在眉睫,国产造芯变得炙手可热。动辄千亿目标的集成电路产业规划、遍地开花的半导体产业园区、各地政府设立的高额补贴与奖励,声势之宏大,使得无数企业竞相涌入。

据统计,截至2020年9月1日,全国新设半导体企业6021家,9335家企业临时转产,21个省份落地半导体项目超140个,上半年落地项目总投资额已超3070亿元,形势一片大好

1603782962595785.jpg

而事与愿违,预想中的高光时刻非但没有到来,反而深陷集体烂尾。仅一年多时间,江苏、四川、湖北、贵州及陕西共有6个百亿级明星半导体项目相继停摆,产品滥竽充数、创始人跑路、股东空手套等多种问题浮出水面。

当“芯片”变“芯骗”,爆雷是必然结局。

国内造芯有多疯狂 转产跟风荒唐连连

事实上,这已是“造芯运动”的第三波。

第一次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引进数十条芯片产线,但因缺乏经验,仅有无锡742厂(后来的华晶)成为唯一成功者。

第二次是在世纪之交,结局同样不如人意,所有的官方项目,要么销声匿迹,要么被迫转型。

第三次转折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各地政府纷纷响应,气氛推向高潮。

据CB Insights统计,仅排名前五的江苏、安徽、浙江、山东、上海,2020年上半年可完全追溯到的半导体项目投资金额已达到1600亿元。

1603782978244038.jpg

地方上对相关产业的落地和发展,几乎是有求必应,只要造芯片就给钱,光拿补贴就能拿到手软。

如长电科技,2019年公司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66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9606万元,“吃补”频繁的长电科技,多年来正是依靠政府资金支撑业绩,扭亏为盈。

水涨船高,资本对半导体芯片的关注度扶摇直上。2020年上半年,半导体产业已经位居各行业投资同比增速之首,达到惊人的215%。

1603782996190914.jpg

躺着赚钱成了真实写照。投资机构们争先恐后地抢人抢项目,合同刚打出来,投资金额还空着就急着签字,有公司不到半个月收到了25亿元。

一时间,半导体芯片成了人人想分食的唐僧肉,大佬们相继下场。前有马云创立达摩院造中国芯片,后有京东刘强东高调入场,再有格力电器董明珠要花500亿进行芯片研究,以及富士康布局半导体设备。比亚迪亦在今年启动了芯片项目,不惜打出“别人有的比亚迪敢做,别人没有的敢想,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口号。

1603783057291656.jpg

这些好歹还算得上本身对芯片有需求,但原本与此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包括建筑行业、建材批发、区块链,甚至医疗美容、跨境电商等企业也一哄而上,硬着头皮挤进赛道。

5月23日,先后做过水产、互联网游戏的*ST晨鑫披露公告称,将以2.3亿元现金收购芯片企业;

8月8日,以电磁线为主要产品的露笑科技公告称,其与合肥市长丰县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投资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投资总额100亿元;

9月8日晚,上峰水泥宣布将投入5.5亿元进行新经济产业股权投资,投资范围主要面向半导体、芯片等行业。

讽刺又搞笑的是,一家名为泉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的机构,创始人竟写上了刘德华的名字,研究院三个副总裁分别是郭富城、张学友及黎明明(没错,正是香港四大天王)。其官网显示,刘德华早年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之后便创立泉能先进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并出任CEO(还能更扯点吗)。

1603783067754526.jpg

举国芯片热下,原本为应对外部封杀而打造的壁垒,却在种种别有用心的操纵下斑驳腐蚀,一场场空手套白狼的圈钱大戏,很快在全国上演开来。

投机分子大行其道 百亿级项目皆烂尾

白热化的竞争状态下,各地园区之间为求业绩,难免互相倾轧,以更优厚的条件吸引稀缺项目。如2016年,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厂格芯本已与重庆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却被成都临门一脚,半道截胡。

加上建设芯片门槛极高,地方政府在发展高端产业上存在局限性,又缺乏判断产业前景和团队实力的专业能力,成为投机分子眼中绝佳的“冤大头”。

今年7月被裁定破产的“南京德科码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德科码),其创始人李睿为便是深谙此道的套路高手,背后劣迹斑斑。

一切要从2015年12月说起,自恃在芯片产业有一定资源的李睿为,在南京成立南京德科码,号称与以色列TowerJazz合资,计划投资30亿美金,前景光鲜亮丽。

1603783084215028.jpg

成功吸引到南京政府后,长袖善舞的李睿为又与淮安方达成合作,跻身为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出尽风头。

是马脚就会露出端倪。2016年3月,随着淮安项目的破土动工,按照原计划,李睿为需要出资4000万元,但李睿为却开始推诿耍滑,种种商讨无望,李睿为和当地关系破裂,淮安德科码停工。

但出局的李睿为另有后招,他马不停蹄地进行起诉,不允许淮安使用“德科码”名字,绑架政府割肉赔款,淮安德科码不得不改名为“德淮半导体”,而李睿为则顺利拿到了数百万补偿款。

西边不亮东边亮,在南京德科码,李睿为故伎重施。为显诚意,南京当地实缴2.5亿元,前期的工程建设费用、供应物料的费用,则全部由总包中建二局和供应商垫付,而李睿为本人,仅仅是从之前淮安的补偿款中挪出了100万,将以小博大的杠杆进行到底。

撒一个谎,需要更大的谎去圆。这个耍得所有人团团转的明星项目,从头到尾就是一个“三无产品”,一没技术、二没团队、三没人才,全靠引进。

2017年8月,南京德科码花了1800万美元购买TowerJazz的专利授权;2019年3月,又花了900万美元,用以支付TowerJazz的技术授权费,两次支付巨额技术费用,毫无疑问均由政府买单。

紧接着,南京德科码从全国挖来了100号人,包括原日本东芝团队,但资金流早已无法支撑。

内部员工惶惶不安,有不少人是携家带口来奔前程,却被拖欠了整整一年的薪水,苦不堪言,尽管政府多次补签,也是于事无补,德科码最终发布了“全体休假”通知。

2019年初,李睿为动身前往宁波,画下大饼后,轻松拿走700万元投资,不出意料,这个项目也黄了。

1603783104951643.jpg

到了这步田地,“人间蒸发”的李睿为也不忘将自己摘个干净。“被执行人名下无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可供执行财产。”南京市栖霞区法院评估后认为,因被执行人未支付相应工程款,其在建厂房未完工,等于没有处置价值。

目前,南京德科码涉及劳动争议类案件共有54个,建设工程案件1个,其他服务类案件1个,涉案金额共计3500余万元。

1603783114759141.jpg

德科码的得手并非个例。最近面临清算的武汉弘芯半导体有限公司,规模更为巨大,一期总投资520亿元,二期投资总额760亿元。

和德科码相比,武汉弘芯同样没有技术班底,但后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请来了曾经的台积电技术大咖蒋尚义坐镇CEO。

1603783153636858.jpg

表象再具迷惑性,内里都是同样的骗局。工商资料显示,弘芯半导体由武汉临空港经开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0%。

注册资金为20亿元,武汉临空投的2亿元注册资本很快实缴到位,而大股东北京光量的18亿元实缴资本却始终为0。

1603783168252583.jpg

细挖下去,光量蓝图甚至是在武汉弘芯开工前几天才成立,且最早发起人李雪艳、曹山毫无半导体产业背景,分明就是用来套钱的空壳公司,司马昭之心可见一斑。

资金链出现问题后,北京光量仍一毛不拔,而是选择将从荷兰进口才一个月,大陆唯一一台,价值5亿元,能够生产7nm芯片的光刻机,拿去银行抵押续命。

1603783188185631.jpg

东窗事发前,曹山又在济南如法炮制,同样是拉着台积电研发部大将夏劲秋,同样宣称要做出重大突破,顺利薅到5.1亿元。

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公司土地被法院查封,本以为能及时套取到下一阶段国家扶持基金,甚至成为“民族英雄”的投机分子们,美梦戛然而止。

1603783131839701.jpg

细思极恐的是,这不过是冰山一角。长沙创芯停摆被收购,陕西坤同高管尽数离职,贵州华芯通宣布关停……短短一年间,全国6个百亿级半导体项目皆烂尾。

骗子们所到之处,一地鸡毛。

“虚火”催生泡沫 行业风气亟待整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烂尾的项目,都有着共同特点:产品概念包装高大上,投资金额百亿起步,用多个马甲斡旋于多地园区,民营资本实际出资基本为0,大部分由当地政府承担。

项目启动后,因为国有资金的运用未曾得到有效监管,投机分子们趁机中饱私囊,捞完后销声匿迹,留下无法填补的烂摊子。

更令人痛心的是,浮躁之风盛行下,这些巨额投入不仅未能带来任何难题的突破,反而陷入了重复产能建设,以落后代替先进的怪圈。

如成都格芯的运营主体只是一座制造工艺为180纳米和130纳米的芯片代工厂。这座工厂接收了美国格罗方德公司在新加坡工厂的过期专利技术和二手设备。

陕西坤同在2018年宣布进入柔性屏领域,彼时国产龙头企业京东方和维信诺已实现第6代柔性屏生产线量产。

这场疯狂的“大跃进”里,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政府、项目方、投资人在急于求成的心理作祟下,匆匆拍板上马,丧失了基本的理性和判断。甚至还被曝出官商勾结衍生出的腐败。在淮安德科码的几百封实名举报信中,相关官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监察调查,德科码高层也被纪检部门约谈。

1603783218208172.jpg

半导体行业并非互联网经济,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和材料等各个环节,高端技术密布,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与积累,并无任何捷径。此外,这亦是一个资金周转和成长周期较慢的行业,为追逐“一夜暴富”的短期利益而大量建厂的行为,已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很多地方政府重金投资的整机厂均处于半休克状态,原本可以用来弥补芯片制造、设备、原材料等短板的资金,就这样被浪费在无意义的生产线上。

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所说:“做芯片不是捏泥丸,我们需要正视和许多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既要仰望天空,也得脚踏实地。如果一味的喊口号,到了最后,也许就是一个彩色的泡沫。”

与其缘木求鱼,不如真正沉下心来退而结网,方是正道。(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作者:朱末)



                        

海航被接管背后 世间再无资本大鳄                 
【研究员】:wh
王健曾经做着“马云”的梦。无米下锅的时候,还想着收购当当。去年底的浙商论坛上,马云说,每一年都不容易,但2019年最不容易的是:以往可能是部分企业不容易,2019年可能是大部分企业不容易。没有最不容易,只有更不容易。一个月后,新疫情的黑天鹅,带来一个更不容易的2020年。

                                 

1603703571298510.jpg

【博览财经特稿】兜兜转转,海航集团被接管的靴子,还是落地了。海航集团官宣说,自2017年末爆发流动性风险以来,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团积极开展“自救”,但未能彻底化解风险。

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流动性风险有加剧趋势。应海航集团请求,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本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联合工作组组长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刚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任清华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双臣、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副局长程功担任。

官宣说:从今天开始,由海南省政府和银行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将进一步接管海航集团。

其实海南省政府派驻海航的工作组,其实入驻公司两年了。刚开始只是政府和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协调委员会,第二年才开始称联合工作组。今年是他们在这里的第三个年头。

日前有个微信截图广为流传。说海航即将被接管,王年生担任董事长,陈峰退居副董事长,航空资产也将被三大航瓜分。

陈峰很快现身辟谣。不过,现在看,谣言有一部分成真了。不过官宣之后,工作组将如何领导这家公司逃出生天,目前仍是看不清楚。

在王健2018年7月不幸去世后,65岁的陈峰放下毛笔和《精进人生》,被“退隐”两年后复出,努力领导海航的自救。

不过卖掉三千多亿资产后,海航集团的负债不降反增,头顶仍悬着七千亿负债。员工工资经常没钱支付,集资购买的P2P产品还是无法兑付。

今年2月初,海航再次缓发M5级别以上的干部工资。所有一线员工轮休期间也不发薪酬。

这家曾在全球斥资几千亿买下英迈、希尔顿酒店和德意志银行的巨鳄,如今交不起航油费,甚至无力更新航材。他们不得不拆掉部分飞机的零部件,来补充航材。

前几天也是安邦解除接管的日子。从2018年2月23日被接管,到今天整整两年。接管前资产3万亿的庞然大物,旗下的成都农商行、世纪证券、和谐健康等公司,都被剥离了。连吴总在杭州江南里的豪宅,前些日子也被依法拍卖了。

安邦解除接管,国内最大校企、资产3600亿的北大方正集团也在申请重整。重整的清算组,由人民银行、教育部等职能部门组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世间再无资本大鳄。

王健的离世让一切不仅变成问号

去年夏天,有朋友去普罗旺斯地区旅行。他特意去了趟奔牛村,吕贝隆山区一个小村庄。奔牛村依山而建,山顶有个教堂。拾级而上,疾风吹面,雪松连片成林。

当地人基本都知道那位不幸去世的中国富豪,虽然说不出他的名字。一年多前,海航董事长王健跳上山顶一堵矮墙拍照时,不慎跌落身亡。

彼时,万达遭遇滑铁卢,安邦被接管,小鲁意外去世。银监会点名的几家民企里,海航实控人又仓促离世,这震惊了商业世界。各种传言满天飞。

陈峰去现场看过。看了矮墙后,他说从那里摔下去,其实大概率摔成高度截瘫。他坚持说自杀论不成立。王总爱吃爱玩,在那自杀,万一高度截瘫怎么过?这不是他的性格。

这位佛教信徒跟我强调,这就是意外,阴谋论也不成立。谁阴谋王健,海航算老几呀。人有九种横死,你要真正相信这个世界还有不可琢磨的力量。

陈总比较谦虚。就算在揭不开锅的2019年,海航也在全国工商联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里,以6000多亿元的营收:仅次于华为,算货真价实的老二。

更不要说巅峰时期的海航。他们甚至提出过进入世界10强、总资产30万亿的小目标。

心没那么高,摔得也没那么疼。王健的离世,让这一切不仅变成一个问号,或惊叹号。现在看更像是一个句号。身后的万亿帝国,在被银行抽贷的两年里,很快分崩离析。

这次坏事要变成好事真的太难

1993年,陈峰和王健等人,一千万元起家创办海航。这二十七年里,海航一直行走在钢丝上。但每次绝处逢生,海航规模都会上一个台阶。

其中一定要提的,就是2003年的非典。非典期间,陈峰正在哈佛学习管理学。王健说:我们陈总这么大年纪还在学习,说明企业有发展前景。

“有发展前景”的海航,当时状况其实非常糟。他们公告说2003年4月到6月份的收入同比降幅接近八成。

由于疫情等原因,公司巨亏14亿元。这一笔烂账,把海航创立十年来的所有利润都亏进去了。但后来证监会调查认定,海航这笔亏损存在多处财务错误,还隐藏了4.4亿元的关联交易。

后来陈峰谈起非典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搞不好的事,都放在非典里面。坏事有时会变好事。

陈峰跟我说,也是因为遇到非典,颗粒无收,他意识到单一航空模式投资大、风险高、周期性强、利润小,很难经得起外部市场波动的风险。

非典让陈峰抓住机遇,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上狂奔,把海航从一个纯粹的地方航空公司,升级为综合性产业集团

十五年后,以航空为原点,一个业务版图遍及全球的商业帝国诞生。最巅峰时,海航总资产1.5万亿,在全球控制了34家上市公司。但随之而来的,是相当于海南省十年财政收入的总负债。

陈峰2018年年底曾反省,底子很薄,欲望却太深。22个大行业,海航进入了12个,涉足44个细分行业:除了造避孕套的企业没有,其他都买了。

王健去世后,陈峰按指示,剥离了其他板块业务,积极处置海内外非主业资产,回归到航空主业上来。他感叹:千万不要高估自己,你就是卖票的命。

历史仿佛给陈峰开了一个玩笑。回归主业的海航,一头又撞上了一场新冠疫情。单一的航空模式,让他现金流又断了。

2003年年底,有媒体说,非典救了海航。这一次,和以前都不一样。坏事要变成好事,真的太难了。篓子捅得太大了。

没有人想到更猛烈的疾风暴雨将袭来

2018年11月,陈峰主持的一场民主生活会后。两位创始人的恩怨,后来化成了一本内部流通的小册子。王健曾经的青年近卫军,也纷纷出走,散落在天涯。

信陵门下三千客,君到长沙见几人。当时我说,海航开了一场拨乱反正的遵义会议。没想到一年之后的2019年10月底,陈峰真的在遵义开了个会。

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学习完“遵义会议精神”,陈峰在当地开了一个党委专题扩大会。他痛斥海航革命家史,分析了海航过去几年“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并肯定了一年半以来聚焦航空主业以来的成绩。

经过一年半的自救,被海水淹到嗓子里的海航,终于找到块石头踮起脚,吸上口空气。

海航上一轮偿债高峰在2019年的年关。陈峰一边面对排山倒海的债,一边面对团队的分崩离析。他跟我说,当时是生和死的巨大考验。

追债人半年前就追到王健的追悼会上。孙宏斌当时也去了王健追悼会,他在酒店遇到某证券公司一位副总,他问对方怎么也来参加追悼会。对方回答:我是来讨债的。

我问陈峰后来怎么熬过那一波的。他跟我说,小富靠攒,大富由天。他去跟天上财神借钱,突然有一天,钱就从天上掉下来了,近百亿。

国家就是天。2019年12月30日,陈峰在新年致辞里说,过去一年海航配合相关单位“摸清了家底”。陈峰还说,2020年是化解流动性危机的风险的决胜之年。我们可以自豪的说,经过狂风暴雨的洗礼,海航依旧还在这儿。

也是这一天的投资者会,投资者问海航董秘李晓峰:请问贵公司2020年会不会破产?

没有人想得到,更为猛烈的疾风暴雨即将袭来。

房子卖完了接着卖飞机

陈峰说,王健曾经做着“马云”的梦。无米下锅的时候,还想着收购当当。

去年底的浙商论坛上,马云说,每一年都不容易,但2019年最不容易的是:以往可能是部分企业不容易,2019年可能是大部分企业不容易。

没有最不容易,只有更不容易。一个月后,新疫情的黑天鹅,带来一个更不容易的2020年。

疫情直接冲击的,又是民航。交通部数据,疫情期间,民航客流量不足高峰时期的十分之一。无论是航空公司、机场,还是航空产业链上的企业,几乎都凉凉。

郁亮写下的“活下去”,如今也成为航空公司的唯一准则。过往高大上的航空公司,如今连法务部员工都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50人即可包机,价格好商量。

活着的同义词是什么?挣扎。海航是最惨的那家。偿债期现金流几乎断了,裁员是必然的。

2月8日,海航解雇了一批外籍飞行员。旗下的香港航空也公布了400人的裁员计划,机组和地勤人员也将被迫休无薪假

其实海航小姐姐们说,海航总部上个月就开始这种工作模式了。冠状病毒成为压倒海航的最后一根稻草。天时地利人和都没了,现在看,海航要靠自救熬过去,已经很难了。

但要救海航,光海南是显然办不到的。非典时,海南省还能救;金融海啸时,海南省也能救。但现在,这个锅太大,海南省真的救不动了。

2019年,全岛房地产限购的海南财政收入814亿元,支出1859亿元。海航的总债务,相当于海南六七年的财政收入了。

前期,海南省又开过海航困境开会,董事长陈峰被谈话。不过财新报道说,会议并未拿出正式处置方案。主基调仍是以海航处置资产自救。

这不,日前,海航集团旗下从事飞机租赁的上市公司渤海租赁卖出了21架飞机,总价51亿。但房子卖完了,接着卖飞机,然后只剩下一堆流动性并不那么好的资产。现在要处置谈何容易。以陈峰为代表的管理层,仍在苦求有关部门接管,祭出个超常规的金融方案,拯救海航。工作组接管后,会出台什么方案呢?

这几天,海航的小姐姐们都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要变成国企员工了?

27年前,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计划处的陈处长下海了。他兜兜转转,从单一航空到多元化,又到了专注主业;从国企变成了民企,现在,他又会不得不回到原点——变成“陈处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16 23:37 , Processed in 0.18599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