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发声及机构分化重创“抱团”股,短线行情分歧加剧!》:周一抱团股几乎全线退潮,并导致指数大跌。而这除了与周末证券时报发文警告“资本市场没有永动机”,有直接关系,更受到现在机构层面对“极端两极分化”的抱团行情态度严重分化的较大影响: 市场中存在不同涨跌看法本是正常现象,但在本内参看来,如果说之前很多散户对机构抱团逻辑越来越强的质疑还无法撼动抱团股。那么作为行情受益者的机构本身都开始对抱团行情产生明显分化,这其实就是抱团行情开始瓦解退潮的迹象。不管后面在“多方”机构的力量下抱团股是否还会回春,但只要机构内部看衰的声音不绝,那就不值得后入场者再参与进来了,站岗接盘的风险已经极大。 其中,相比于涨的更多更久的白酒,整体涨幅略逊色的新能源当下的分歧又是最大的。 周末知名私募宁泉资产对新能源的唱衰可以说对周一光伏、锂电和新能源车概念暴跌也负有一定的助攻作用。其表示,现在已经不是投资光伏、锂电、电动汽车的股票的好时机了,宁泉已经逐步退出新能源相关的股票,因为目前的性价比对投资者已经很不友好。 但马上另一家私募就对新能源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近日,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微博中发表,《大战方启,岂能退兵》—写在友军宣布撤离光伏,新能源,智能车之际。该文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打一场史诗级的翻身仗。企业界和股市都是正面战场!光伏、新能源、智能车都是产业突围的新方向。不把钱投给他们投给谁?不让它们有泡沫让谁有泡沫?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赶上了注册制,超级结构大牛市! 老实说,对于唱衰新能源的观点,我认为主要是一种理性逻辑,强调当下的价格过高,不宜追,而并不是否定新能源的中长期机会,这种理性逻辑是否适合当下的市场氛围,或许值得商榷。 但看到后面这位陈经理“格调如此高、逻辑如此宏大”。我是更不以为然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想在股市里赚钱就赚钱嘛,说的那么高尚干啥子。就算从“高尚的”自主性产业突围的角度来选股,难道除了新能车,我们就没其他方向了?要知道,芯片、军工、人工智能等我们也很有很多其他技术方向也有待突破,而他们相比新能源,部分龙头业绩也不错,且估值优势非常明显。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就认同看衰新能源的观点,而是认为机构对新能源板块的分歧加剧至少说明资金追捧在退潮,短线板块调整压力确实是比较大,但是不是“趋势抱团股”的拐点来临仍待观望。
博览视点
官媒发声及机构分化重创“抱团”股,短线行情分歧加剧!
【研究员】:大双
【博览财经研报】周一下午市场风云突变,高位龙头带头砸盘,抱团的锂电、光伏、白酒、有色煤炭是重灾区,个股上演跌停潮。机构抱团真的要瓦解了吗?看起来似乎是的。 官媒强烈质疑机构抱团逻辑,机构观点也明显分化 周一抱团股几乎全线退潮,并导致指数大跌。而这除了与周末证券时报发文警告“资本市场没有永动机”,有直接关系——文章认为一个看起来完美的(基金抱团买大盘优质股)的正向循环过程,可能会被许多因素打破,比如说上市公司利润不达预期,股东套现,机构抱团瓦解等等。要提防市场出现负循环——这让市场对抱团信心受到挫折。 周一抱团股下跌更受到现在机构层面对“极端两极分化”的抱团行情态度严重分化的较大影响: 目前以开源策略为代表的“悲观(谨慎)派”认为,抱团“跨年行情”接近尾声,要为更换周期行情做好准备。开源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基本面的推进并不有利于当下市场风格的延续,“跨年行情”已经走向尾声,春季躁动还需等待。当下重要任务是调结构,控仓位,为未来周期股更好的行情作准备。知名私募宁泉资产近期对光伏、新能车发表的观点也是类似。 而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理性(分化)派”则认为,二三线品种的投机性抱团或将延续瓦解趋势,但一线龙头仍具有坚挺性。因为年初增量资金集中建仓驱动市场脉冲式上行和结构分化加剧,随着建仓急迫性的下降,市场上涨和分化的节奏都将有所放缓,回归慢涨轮动。在配置上。从景气角度出发建议紧扣顺周期主线,把握海外工业品涨价补库存以及国内可选消费轮动两个趋势,重点关注有色金属、汽车、家电、家居等。 但以国君策略为代表的“乐观(积极)派”仍坚持“抱团难瓦解,风格难切换”,认为至少在春节前抱团情形瓦解的概率都极低,需等待流动性拐点。因为当前海内外抱团的本质是趋同的,都是在集中追逐“确定性溢价”。微观流动性超预期(居民储蓄存款搬家)进入股市,但主要是买基而非直接买股,所以股市热点更多受到基金久期和选股风格的影响(“降低目标收益率、看三年自下而上选股”),这就加剧了A股优质资产的稀缺性与微观流动性骤增间的矛盾。 而“最激进”的,还是海通证券,荀玉根团队坚持认为,2021年是股市大年,市场高点可能在下半年,最牛板块预计赛道不变,但子行业可能会变,应当重视科技软件、内容、应用端,以及内需中大众消费。 市场中存在不同涨跌看法本是正常现象,但在本内参看来,如果说之前很多散户对机构抱团逻辑越来越强的质疑还无法撼动抱团股。那么作为行情受益者的机构本身都开始对抱团行情产生明显分化,这其实就是抱团行情开始瓦解退潮的迹象。不管后面在“多方”机构的力量下抱团股是否还会回春,但只要机构内部看衰的声音不绝,那就不值得后入场者再参与进来了,站岗接盘的风险已经极大。 对新能源板块抱团的短线分歧最大 其中,相比于涨的更多更久的白酒,整体涨幅略逊色的新能源当下的分歧又是最大的。 周末知名私募宁泉资产对新能源的唱衰可以说对周一光伏、锂电和新能源车概念暴跌也负有一定的助攻作用。其表示,现在已经不是投资光伏、锂电、电动汽车的股票的好时机了,宁泉已经逐步退出新能源相关的股票,因为目前的性价比对投资者已经很不友好。 但马上另一家私募就对新能源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近日,神农投资总经理陈宇微博中发表,《大战方启,岂能退兵》—写在友军宣布撤离光伏,新能源,智能车之际。该文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打一场史诗级的翻身仗。企业界和股市都是正面战场!光伏、新能源、智能车都是产业突围的新方向。不把钱投给他们投给谁?不让它们有泡沫让谁有泡沫?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赶上了注册制,超级结构大牛市! 老实说,对于唱衰新能源的观点,我认为主要是一种理性逻辑,强调当下的价格过高,不宜追,而并不是否定新能源的中长期机会,这种理性逻辑是否适合当下的市场氛围,或许值得商榷。 但看到后面这位陈经理“格调如此高、逻辑如此宏大”。我是更不以为然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想在股市里赚钱就赚钱嘛,说的那么高尚干啥子。就算从“高尚的”自主性产业突围的角度来选股,难道除了新能车,我们就没其他方向了?要知道,芯片、军工、人工智能等我们也很有很多其他技术方向也有待突破,而他们相比新能源,部分龙头业绩也不错,且估值优势非常明显。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就认同看衰新能源的观点,而是认为机构对新能源板块的分歧加剧至少说明资金追捧在退潮,短线板块调整压力确实是比较大,但是不是“趋势抱团股”的拐点来临仍待观望。 蔚来“固态电池”还没出就已让锂电闪崩,但并无法成为新龙头 蔚来汽车“固态电池”横空出世,或对锂电中游环节产生冲击,导致锂电电解液、动力电池、钴矿、锂矿等指数1月11日全线大跌,尤其被替代性最高的锂电解液和隔膜压力最大。上午收盘前Wind锂电电解液指数就跌7.77%,锂电隔膜指数跌6.31%。而在午后指数跌幅还进一步扩大了。龙虎榜数据显示,顶级游资“章盟主”狂抛锂电池隔膜个股。具体到个股层面,电解液板块中新宙邦跌幅最大,跌逾15%;石大胜华、天赐材料、中材科技跌停。隔膜板块中,星源材质下跌16.15%,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石大胜华等三家公司跌停。 另一边,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的上市公司呈现涨势。据数据宝梳理,相关上市公司有14家,其中江苏国信涨停,长城汽车、赣锋锂业涨超5%。据悉,江苏国信参股清陶能源,其建成的全国首条固态锂电池产线已于2018年11月正式投产,已经批量生产出了第一批固态电池产品,目前可以日产1万颗电芯。国轩高科预计2022年开始生产高安全固态电池,2025年后生产出能量密度超过800Wh/L、超过400Wh/kg、循环800次的全固态电池。 但我们在这里要强烈警告的是,蔚来的“固态电池”技术概念大概率在摧毁属于液态锂电池范畴的“锂电隔膜、电解液”概念后,却无法成为新的概念龙头。 也就是“能够破旧却无法立新”。所谓破旧,是因为“锂电隔膜、电解液”等概念作为当下大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一个环节,去年末已经享受了板块的跟风大涨,但元旦以来,新能源车涨幅过大、极致抱团难以持续的质疑声高涨,对利空变的非常敏感。比如,此前这些个股已经累计了较大的涨幅,有的动态市盈率较高,如恩捷股份动态市盈率140倍。在消息面上有一些风吹草动,就出现大幅波动,因此,受到蔚来“固态电池”技术冲击的旧的电池技术概念大概率受到冲击而倒下。 但同时,我们认为“固态电池”技术概念只具备短炒一两天的机会,而无法成为市场新宠。 一则,这个新技术概念离商业化还很远。蔚来自称该电池投入使用时间最早在2022年第四季度,也就是近2年后。 但蔚来在此次发布会对于固态电池的供应商只字未提。而从国内的电池厂商来看,市值超过9000亿的宁德时代拥有技术储备,被认为是其潜在供应商,但此前宁德时代曾明确表示,全固态量产要到2030年,而蔚来ET7将于2022年第四季上市。 中信证券甚至指出,市场关注的“全固态电池”与半固态本质上并不是相同的技术路线,仍处在发展的初期,预计五年内仍无法量产。现有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升级改进仍是可预见的主要技术路线。 总之,参考多家机构测算,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量产仍需5-10年时间。 二则,固态电池现阶段也面临许多技术障碍,比如快充性能不佳、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相比目前主流应用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液体电解液和隔膜,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极大提升。但其实此次蔚来发布的电池也仅为半固态电池,即传统电池和固态电池之间的过渡技术,仍将使用隔膜、电解液等。 蔚来创始人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电池还是带有液体(电解质),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还是很远的事情,原因是目前固态电池的市场需求很低。 丰田曾表示,目前固态电池最大的问题在于解决成本问题,未来成本需要低于100美元/kWh才能与燃油机相抗衡。 三则,固态电池也并非完美,缺点也很明显,例如采用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后,要直接面临导电率低的问题,同时,电解质和正负极材料的集成、生产技术和工艺等都是挑战。 东吴证券也认为,蔚来搭载的150kwh电池或为半固态电池,采用超高镍正极+预锂化硅碳负极+固液电解质(固态+液态)+隔膜,属于液态至固态电池的过渡性技术,对碳酸锂、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碳纳米管等需求拉动明显,对其他锂电池材料影响整体不大。 四则,蔚来并不是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公认的龙头。目前已有多家车企布局固态电池,比如丰田、大众、宝马分别提出了2022年、2025年以及2026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电动车的目标。而一般认为,丰田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更加让人信服。 总之,横空出世的蔚来汽车“固态电池”对既有的、本就摇摇欲坠的新能源车细分概念造成了直接的冲击,但鉴于固态电池本身在未来相当长期内只是概念而已,所以其大概率只能是短炒几天就会消退,然后等待下一次消息刺激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