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高开低走:正在被“妖魔化”的央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9 08: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开低走:正在被“妖魔化”的央妈》:笔者在18日的《首席证券内参》当中强调——按照春节期间境外市场癫狂的表现,猜到牛年“开局走牛”并不难;问题是,谁能够“猜到结尾”(隔夜,美欧股市出现“回调迹象”,但整体市场情绪仍然是“风险偏好高企”)?
“一语成谶”的是:18日A股高开低走,创业板跌幅尤为明显,机构抱团股跌倒一片,智飞生物、美的集团、药明康德等白马股罕见放量杀跌,就连股价一直无比坚挺的贵州茅台跌幅也达到5%。
与此同时,18日,港股高开低走,午后跌幅扩大。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两地的中概股更是多数下跌……
从A股到港股再到美股,各种“茅”代表的核心资产轮番上演杀跌,如此强烈的信号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诸多分析又把“利空”聚集到了央妈“突然净回笼”的“货币政策操作”上,以至于央妈不得不“赶在收盘后‘紧急辟谣’,再次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央行的操作,莫被误导’”——
18日央行进行了大幅回笼逾2600亿元的罕见操作。2月18日,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000亿元MLF和2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2600亿元。
面对这种“妖魔化”货币政策操作的“惯性认知”,央妈很干脆的“再次发声”予以“纠偏”——
18日晚间,网络上相继转载了央妈旗下《金融时报》的“最新评论文章”,再次强调“当前已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否则可能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误解”!
“当前应重点关注的应当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
言下之意,“熊孩子要听话!”
否则,“可能‘抄错作业’”的!
……



热点聚焦




高开低走:正在被“妖魔化”的央妈
【研究员】:田文

18日,股市没能“牛皮哄哄”,反倒是“高开低走”,从A股到港股再到美股,各种“茅”代表的核心资产轮番上演杀跌,如此强烈的信号不得不引起重视。 在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诸多分析又把“利空”聚集到了央妈“突然净回笼”的“货币政策操作”上,以至于央妈不得不“赶在收盘后‘紧急辟谣’,再次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央行的操作,莫被误导’”—— 18日央行进行了大幅回笼逾2600亿元的罕见操作。2月18日,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000亿元MLF和2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2600亿元。 面对这种“妖魔化”货币政策操作的“惯性认知”,央妈很干脆的“再次发声”予以“纠偏”—— 18日晚间,网络上相继转载了央妈旗下《金融时报》的“最新评论文章”,再次强调“当前已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否则可能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误解”! “当前应重点关注的应当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 言下之意,“熊孩子要听话!” 否则,“可能‘抄错作业’”的!


【博览财经分析】18日,大伙都盼着A股“要发”。
果然开盘后两市主要指数大幅高开,沪深300指数突破前高5891.72点,创历史新高。
但“一语成谶”的是,再次“猜中开头,没猜中结尾”,包括A股在内的海外中概股相继“高开低走”……
春节前,本内参反复强调“监管层已经高度警惕资产价格泡沫”,不仅央妈公布了“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问题”的“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作为楼市最大热门的深圳市,发布了“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二手房成交参考指导价’”,据说今后“商业银行要按此‘估算抵押贷款’”,完成“实际上的‘降杠杆’”……
而“一季度金融数据”,正好说明了央妈为何在一月份时“那么急切的‘收紧’”了——
(1)新增人民币贷款35800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预期35000亿元,前值12600亿元。
(2)社会融资规模51700亿元,市场预期44650亿元,前值17192亿元。
结合此次“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的表态,以及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分析,博览财经认为1月末资金面的波动更多是对资产领域“泡沫”的“敲打”,虽然目前看,持续抬升短端资金利率、进行加息的概率并不大,但紧信用仍然是今年的货币政策调整的重点
彼时,央妈强调,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 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为此,笔者在18日的《首席证券内参》当中强调——
按照春节期间境外市场癫狂的表现,猜到牛年“开局走牛”并不难;
问题是,谁能够“猜到结尾”(隔夜,美欧股市出现“回调迹象”,但整体市场情绪仍然是“风险偏好高企”)?
……
“一语成谶”的是:A股高开后,涨幅快速收窄,收盘时,除了沪指勉强收红外,其他重要指数相继翻绿,创业板跌幅尤为明显……
截至18日收盘,两市上涨的个股多达3600家,有色金属等顺周期板块掀起涨停潮,资金追捧十分明显。
不过,与有色金属等板块火热表现迥异的是,18日机构抱团股跌倒一片,智飞生物、美的集团、药明康德等白马股罕见放量杀跌,就连股价一直无比坚挺的贵州茅台跌幅也达到5%。伴随着抱团股的集体大跌,不少投资者不仅没收到牛年的红包,反而蒙受不小的损失。
而这种“后继乏力”的情况,并不仅仅是A股——
18日,港股高开低走,午后跌幅扩大。恒指一度跌超400点,恒生科技指数跌超3%。大型科技股集体回调,此前活跃的餐饮股、SaaS概念股大幅下挫。快手、美团跌超5% ,阿里影业跌超9%,2日跌幅近15%。
2月18日美股盘前,三大股指期货齐跌。截止收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跌0.38%,标普500指数跌0.44%,纳指跌0.72%,中概股更是多数下跌,斗鱼跌超7%,蔚来、小鹏汽车跌超5%,拼多多、百度跌超3%。爱奇艺低开高走收涨逾2%。
从A股到港股再到美股,各种“茅”代表的核心资产轮番上演杀跌,如此强烈的信号不得不引起重视
(原来,不是A股跟着海外走,而是海外“盯着A股炒”啊?节前A股狂飙,海外市场就趁机在长假期间“跟涨”,这A股开年“高开低走”之后,海外市场也不涨了……)
A股下跌,央妈的货币政策操作正在被“妖魔化”……
在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诸多分析又把“利空”聚集到了央妈“突然净回笼”的“货币政策操作”上,以至于央妈不得不“赶在收盘后‘紧急辟谣’,再次呼吁大家‘理性看待央行的操作,莫被误导’”——
18日央行进行了大幅回笼逾2600亿元的罕见操作。2月18日,央行开展了2000亿元MLF操作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2000亿元MLF和2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2600亿元。
从历史上看,2016年至2019年的春节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回笼资金量较小,甚至还出现净投放大量流动性的情况。
从“历史上的‘小幅回笼’、甚至‘大幅净投放’”,与18日的“天量净回笼2600亿”这种“罕见的‘收敛’操作”的对比,似乎成了A股“领跌全球”的“最大利空”(毕竟此前雄赳赳气昂昂的港股、中概股,也都相继跌落了神坛)……
……
面对这种“妖魔化”货币政策操作的“惯性认知”,央妈很干脆的“再次发声”予以“纠偏”——
18日晚间,网络上相继转载了央妈旗下《金融时报》的“最新评论文章”,再次强调“当前已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否则可能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误解”!
当前应重点关注的应当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
言下之意,“熊孩子要听话!”
否则,“可能‘抄错作业’”的!
央妈捉急:要你看价格!你老盯着“数量”干嘛?
未免“市场误解央妈的‘本意’”,博览财经“原文照登”《金融时报》这篇意在“拨乱反正”的“澄清性‘投资者教育’应用文”——
春节前后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总会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前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比较有特点。具体来看,今年春节前央行总共投放了4300亿元跨节资金,比去年春节前少投放7500亿元,投放量在历年春节前处于低位。而且,往年春节前央行往往会启动1个月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提前投放资金,有时还会动用降准等比较“大”的工具。而今年临近春节时,所有央行跨节资金都是通过7天和14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提供的,这在多年来比较少见,也使得部分市场主体对节前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落空”
但从央行操作的实际效果看,今年春节前后货币市场利率运行平稳,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货币市场短期基准利率DR007始终运行在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2.20%附近
2月2日至春节前的8个交易日,DR007平均利率为2.27%。其中,从节前第5个交易日开始,由于假期因素导致7天期回购的实际占款天数超过7天,DR007略有上移,但节前最后1个交易日(2月10日)DR007利率回落至2.21%。春节后首日,央行对当日2000亿元MLF到期等额续做,2800亿元逆回购到期续做了200亿元,回收了2600亿元节前投放的流动性,而当日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为2.23%,继续保持平稳。
那么,为什么今年春节前的央行操作与往年差异这么大呢
主要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前原地过年的人比较多,居民提现需求较往年明显减少。此外,今年春节时间比较晚,提现高峰与1月财政缴税高峰错开,而春节前财政支出又比较多,所以流动性缺口小于往年,因此央行确实没有必要投放太多资金。对于上述情况,央行在2月8日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也进行了说明。
二是央行通过加强市场沟通稳定预期,引导市场关注利率而不是央行操作数量,减少了预防性资金需求
三是央行操作更加精准,按需提供流动性,同时缩短操作期限,有利于节后及时收回资金。从市场运行情况看,今年央行通过精准操作,以比较小的操作量实现了维护春节前后货币市场利率稳定的操作目标,避免了春节前后资金大收大支和货币市场利率大起大落
同时,这也体现了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更加注重利率目标,主要盯住DR007等货币市场短期基准利率开展操作,而具体的操作数量和期限品种则会根据现金、财政收支、市场需求等情况灵活调整。由此可见,当前已不应过度关注央行操作数量,否则可能对货币政策取向产生误解,重点关注的应当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政策利率指标,以及市场基准利率在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这也是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着重强调的。
……
资本市场的通胀已然“随势而起”
考虑到央行近期操作情况以及节后仍有大量资金到期,资金面波动料继续。
对于央妈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这套“迷踪拳”的理解,除了博览财经在春节前强调的“监管层高度警惕‘资产泡沫’”之外,开源证券最新的分析也强调,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大概率同时考虑了实体通胀和资本市场通胀。在历史上曾出现过货币政策会单独因股票市场的波动去平稳股票市场,且这种货币政策变化是当时的经济基本面难以解释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估计就是前几年“去杠杆-熔断-股灾”爆发连锁反应的时候吧——编者按
开源证券杨为敩、孟子君团队认为,货币不仅能创造实体通胀,也能创造金融通胀,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大概率同时考虑了实体通胀和资本市场通胀:
1)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同平稳实体通胀一般,是货币政策重要的目标之一。资本市场无论处于通胀或通缩状态,都不会影响居民或企业的实际购买力或生活及用工成本,但资本市场的大幅变动却会引起财富的明显转移;
2)货币政策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基本面的因变量。在历史上的若干阶段,货币政策会单独因股票市场的波动去平稳股票市场,且这种货币政策变化是当期的经济基本面难以解释的。




ths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12-22 16:35 , Processed in 0.15750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