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高层决策周刊7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2 08: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严重低估中国的挑战 美国人不能想象美国有可能输给中国》:美国朝野涌动着妖魔化中国的浪潮,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天天叫嚣“中国威胁论”。4月,美国国会审议一份281页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乍看起来,这类叫嚣说明美国已正视了中国的威胁。事实上,真正的危险在于,妖魔化中国甚至让有思想的美国人也相信,美国这样的开放社会天然对中国这样的封闭“威权”社会有先天优势。因为这个思维,美国人不能想象美国有可能输给中国。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严重低估中国的挑战 美国人不能想象美国有可能输给中国                 
【研究员】:wh
1980年,中国经济只有美国经济的1/10(按照购买力平价法),到2014年,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是其中重要的拉动引擎。这个简单的事实会震惊海恩斯。如果拜登总统能提出一个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的交易方案,中国很乐意接受。

                                 

1625734913442270.jpg

【博览财经特稿】(本文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杰出研究员马凯硕首发于2021年7月1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

美国朝野涌动着妖魔化中国的浪潮,有影响力的大人物天天叫嚣“中国威胁论”。4月,美国国会审议一份281页的“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乍看起来,这类叫嚣说明美国已正视了中国的威胁。事实上,真正的危险在于,妖魔化中国甚至让有思想的美国人也相信,美国这样的开放社会天然对中国这样的封闭“威权”社会有先天优势。因为这个思维,美国人不能想象美国有可能输给中国。

1625734923518863.jpg

在心理上连想想输给中国的勇气都没有,这说明美国人还是严重低估了中国的挑战。西方列强和日本入侵给中国带来百年国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一页,中国人认为美国的攻击是西方强权想压制中国,阻碍中国登上世界舞台的最后企图。美国政策界最大的错误很简单,他们认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只是中共,这暗含了美国民主制必然胜利的信心。但是,年轻的美国面临的真正对手,是一个有四千年历史的文明。作为美国的朋友,我只能欣慰地说,这种幼稚的战略只能以破产告终。

孙子和克劳塞维茨都同意一条古老的地缘政治原则——“知彼”。美国无视这条原则。举个例子,拜登政府的国家情报总监埃夫丽尔·海恩斯(Avril Haines)说,“中国挑战了美国的安全、繁荣、价值观等等。”很多美国人可能要为她坦率说出这些真理鼓掌。但是,她没有一点说对。

第一,中国没有挑战美国的繁荣。中国人很聪明,他们把美国的繁荣看成是中国经济繁荣的助力。1980年,中国经济只有美国经济的1/10(按照购买力平价法),到2014年,超过了美国,美国经济是其中重要的拉动引擎。这个简单的事实会震惊海恩斯。如果拜登总统能提出一个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的交易方案,中国很乐意接受。美国繁荣是中国的资产,而不是负担。

第二,中国没有挑战美国安全。中国不可能从军事上入侵美国,中国军队和美国隔着太平洋。中国也不可能用核武器打击美国,中国的核弹头只有美国的1/15。中国也没有在中东等地区挑战美国的军事优势。因此,中国甚至不是美国国防预算的假想敌。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最近说,20年来美国陷入中东,而中国推动军事现代化。他说,“我们要保持优势,我们还要扩大优势。”

法里德·扎卡里亚指出:奥斯汀部长说美国只是稍稍领先中国。但是,美国对中国实力对比是,核弹头大约是20倍,军舰总吨位是2倍,包括11艘核动力航母,而中国只有2艘不那么先进的航母。美国有2000架现代化战斗机,而中国只有大约600架。美国在遍布全球的大约800个海外基地驻军,而中国只有3个。中国的国防预算大约2千亿美元,不到美国1/3。

布鲁金斯学会的欧汉伦(Michael O’Hanlon)说:“如果中国是北约成员,美国只会要求中国增加军费,因为中国的军费占比远低于北约2%的最低标准。”

如果如海恩斯所说,中国在安全上威胁美国,那么合理的推论是中国很愿意看到美国削减国防预算、航母、战斗机、海外基地等。事实上,中国不愿意看到这样。中国的战略家反而很乐意看到美国浪费资金,打毫无必要的战争,维持巨额国防预算,因为这只会在更多关键领域如教育和研发削弱美国的竞争优势。美国就像个恐龙。巨额国防预算给美国的竞争优势,不过就是恐龙的体格,除此别无其他。

最后,海恩斯说中国威胁了美国的“诸多价值观”。要是中国在输出意识形态,或者在瓦解美国的选举制度,那这么说还有点道理。但是中国没做任何动作。但是,大量美国人,包括有思想的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正瓦解美国的价值观。这种想法可能来自两点认为中国在瓦解美国道德基础的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既然中国是共产党执政,那么中国就会跟苏联一样,致力于证明共产主义优于民主政治。美国人重视经验证据。有证据表明中国几十年前就不再支持各国共产党。中国的真正使命是复兴中国文明,而不是输出共产主义。

第二个误解是,当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头号经济大国,中国就会像美国一样致力于普世使命,输出中国“模式”,就像美国输出美国“模式”。这种误解是美国对中国无知的绝好例子。美国人需要理解一个基本事实,尽管美国人相信任何人都能成为美国人,但中国人不相信其他人用类似方式就能成为中国人。如果其他人要成为中国人,只会让中国人迷惑。

还有一个美国人经常提起的说法是,中国希望这个世界更容忍威权统治者。

拜登说:“这非常清楚……这是一场21世纪的民主和独裁制度的斗争。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要证明民主能行!中国的决策者不相信民主,和普京一样相信独裁才是未来趋势。”

事实上,坦白说,中国不关心一个国家是民主还是独裁。中国只关心这种制度在这个国家是不是有效。因此,如果西方民主的诞生地希腊决定加入“一带一路”,接受中国在比雷埃夫斯港口投资,中国就不在乎希腊是不是民主。中国会和任何互惠的国家合作。老实说,美国也是这么干的。美国会和沙特合作,尽管沙特远不是民主国家。

要是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就会取代美国的头号经济强国地位。拜登有一点说对了:“中国有个总体目标,我不能为此指责中国,但这个总体目标是中国要成为全球主导国家、最富裕的国家和最强大的国家。”事实上,中国的真正目标是改善中国人的生活,现在,14亿中国人的人均收入大约是1万美元,而3.8亿美国人是6.5万美元。要是中国把人均水平提高到1.7万美元,即美国的1/4水平,中国的经济规模就会超过美国,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

真正的竞争是经济。如果承认这一点,有一些简单的措施能提振美国的经济竞争力。第一步是将美国国防预算削减一半,将节省的钱投入研发。第二步是从中东撤军,停止毫无必要的战争,9·11以来,美国在战争中花了纳税人5万亿美元。

第三步是逆转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贸易战没能削弱中国经济,反而打击了美国经济。

看下统计数字。2009年,中国零售市场规模是1.8万亿美元,美国是4万亿美元,是中国2倍多。经过特朗普的3年贸易战,到2019年,中国的零售市场增长到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5.5万亿美元。一个基本的战略原则是,在输掉的战场上继续打下去是个错误。

第四步是重新加入TPP协议,这是奥巴马总统支持的,目标是保证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圈——东亚经济生态体系不会以中国为中心。

第五步是盯防中国,与和中国签自贸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谈判并签约。比如,中美竞争的一个关键地区是东南亚,这里的7亿人口普遍对美国有好感。东盟的地位很重要。2000年,日本的GNP是东盟的8倍,到2019年只有1.6倍。到2030年,东盟的经济将超过日本。因此,美国需要立即与东盟签订自贸协定。

这五步将使中国紧张。中国需要面对一个有想法和富裕的地缘政治对手。不过,中国人不需要紧张。因为其中任何一步在今天美国的政治环境中都不可能。中国正执行一项深思熟虑的长期战略,不仅改善14亿中国人的生活,还增加中国和大部分国家的经济联系,让世界分享中国繁荣的机会。美国可没有一项类似的总体战略。

再看另一个统计数据。巴西在地理上离美国近离中国远。2000年,巴西每年向中国出口10亿美元,现在达到这些数额,只要72小时。较底层的50%中国人,刚获得了中国历史上4000年来最好的40年发展机会,而较底层的50%美国人经历了30年经济停滞。诺贝尔奖得主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认为美国工薪阶层陷入了“绝望的海洋”,导致人均寿命下降,婴儿夭折率、毒品成瘾率、自杀率增长等等。

这是美国决策者需要认识到的:未来中美地缘政治竞争的结果,不取决于航母与核武器,而是取决于哪个社会更好照顾较底层的50%人口。到目前,中国遥遥领先,正如美国在冷战时期领先苏联。苏联输掉冷战的预兆,从人类发展指标上就能看出来:人均寿命下降,婴儿夭折率、酒精成瘾率、自杀率增长。今天,情况正相反,斯坦福心理学家Jean Fan认为,“相比于美国的停滞,中国的文化、自我评价和士气在显著增长。”

美国赢得冷战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接受了伟大的战略思想家凯南的建议。尽管凯南主要为人们铭记的是其“遏制战略”(“遏制战略”对融入全球的中国可没办法),但他其实还给同胞们很多深刻的建议很深刻。凯南认为,美国能不能对苏联取得优势,取决于美国自身的表现。凯南说:“最重要的是,美国必须在全世界有效地树立起形象:美国的目标明确;美国有能力处理本国的问题,也能承担起一个世界强国的责任;美国的精神力量强大,足以在各种强大的意识形态潮流中坚定自己的信念。”

也就是4点:1、目标明确,2、有能力处理本国的问题,3、承担起一个世界强国的责任,4、坚定自己的信念。相对于苏联,美国在这4点上领先。但今天,美国都落后于中国。

世界各国愿意听到拜登说“美国回归!”但是,这一轮回归能持续多久?美国决策层常犯的错误是低估世界其他国家。大部分美国观察家都知道,2024年特朗普当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要是特朗普和哈里斯竞选,胜算不小。要是特朗普再次当选,他会再次退出多边协议和机制,包括巴黎气候协定和世卫组织,疏远法国和德国等盟友,或者要求韩国和日本拿出更多钱,还会取消友好国家如印度的H1B签证。有没有美国人敢保证,这不可能发生?要是美国人不能保证,那要求大多数国家现在就下注、在中美间站队就很不负责任。

中国和美国的竞争,不会发生在中国和美国之外,而是在两国内部。拜登的优先目标应该是打破30年的经济停滞,结束工薪阶层的“绝望海洋”。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特朗普或者类似的角色卷土重来。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对拜登“美国回归”的长期信心。这看上去是个悖论:重振美国经济的最好方式是和世界上其他经济强劲的国家合作,特别是拥有全球最多中产阶级的中国。要是美国的决策层是审慎理智的,这将是合理的结论,也是解决美国国内严峻分裂的方案。

但这个方案在目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中不具现实性。在竞选中,拜登说对华贸易战没效果,他说特朗普的贸易战是个“灾难”,损失了美国的金钱和就业。扎卡利亚称赞拜登的观点。但是,要是拜登敢放松已经严重损害美国企业和农民的贸易战,他在政治上就要吃苦头。拜登政府需要强大的政治防弹衣,才能重启对华关系,取消毁灭美国的关税和制裁。

拜登政府还有一项资源可以利用:世界其他国家的立场。独立宣言称美国应该“高度尊重人类舆论”。凯南在建议中也提到美国要重视世界民众的观感。

事实上,美国赢得冷战的关键原因是美国的口号在国际社会获得世界民众的支持。我亲身见证了这一点。1978年12月,当苏联支持越南侵入柬埔寨,联合国大会投票谴责了这次入侵。1984年到1989年,我担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和杰出的美国大使弗农·沃尔特斯(Vernon Walters)和珍妮·柯克帕特里克(Jeane J. Kirkpatrick)共事,当时联合国193个成员国中,大约150个国家支持美国对苏联的决议。这证明了“世界人民”支持美国而不是苏联。

美国现在可以试试,看“世界人民”是支持美国还是中国。中国不是苏联,中国没有入侵或者占领邻国。在主要大国中,中国是过去40年来唯一没打过仗的。但是,美国还是指控中国在三个地区“强硬”:香港、新疆和台湾。这三个地区的问题是不同的,还很复杂。大部分美国评论家对中国非黑即白的指责是错误的。

大部分国家不支持美国在香港或新疆问题上批评中国。要检验这一点,美国可以试试在联合国大会上提案。要是美国这么干,就会发现美国就是冷战时的苏联,在193个国家中只能找到30到40个来支持自己。

美国已经这么干了。美国联合23个西方国家发表声明涉及新疆问题,指责中国压迫穆斯林。要真是这样,最愤怒的组织应该是有57个国家的伊斯兰合作组织。但是,没有一个伊斯兰国家支持美国和西方对新疆的立场。针对上述指责中国的声明,有54个国家提出反声明,支持中国在新疆的政策。

很多美国人安慰自己,说“热爱自由的民主国家”和“穆斯林独裁国家”之间有对立。但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除了美国就是13亿人口的印度和2.8亿人口的印尼,这两个国家都没有支持美国。印度和印尼的16亿人口,是西方国家总和的2倍。

问题的关键不是新疆、香港或台湾。在冷战中,大部分国家和大部分人口支持美国,反对苏联。但今天,大部分国家想保持中立。大部分国家希望和美国友好,也希望和中国友好。因此,任何美国政府迫于国内政治压力要升级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斗争,只会在国际上陷入孤立。没什么国家会积极支持美国。

欧洲国家如法国和德国是美国的亲密盟国,尽管对中国也有点不安,但对参加美国的“对华十字军”立场模糊。今天,各国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利益。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而不是美国。2020年,欧洲对华贸易是7090亿美元,而对美贸易只有6710亿美元。10年后,这个落差还要大。

同样重要的,今天欧洲的战略压力不是来自俄国坦克,而是非洲的不稳定,特别是2100年非洲人口将是欧洲的10倍。要是从地理上看地缘政治,那么中国在非洲投资能减少非洲到欧洲的移民,这就是给欧洲的礼物。谚语说,对礼物不能吹毛求疵。

欧洲和美国在伊朗问题上也有分歧。因此,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事,欧洲没有跟随。伊朗问题也能说明中国如何玩大棋局(更精确的说法,是中国的围棋),而美国在玩顶牛。为什么2021年3月中国与伊朗签署25年合作协议?一个可信的回答是,中国在报复美国在中美关系上试图闯“红线”的行为。美国正弱化40年来的“一个中国”政策。大约40年前,基辛格访问中国,基辛格提出很多问题,而周恩来只提出台湾问题。为什么?因为美国人已经忘了中国在1842年到1949年经历的百年国耻,而中国人没有忘。台湾没有回归是百年国耻的延续。任何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让步,都会下台。

因此,要是美国放弃“一个中国”政策,任何中国政府都很难吞下苦果。中国将寻找美国的“阿基里斯之踵”。正如我在《中国赢了吗?——中国对美国优先的挑战》里提到的,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很脆弱。这个问题很复杂。要是美元丧失储备货币地位,美国的世界地位将大大下滑。

美国人很难接受这一点。美国人看问题是非黑即白的,自认为是正义的。美国人会说自己在参与一场保卫自由、民主、人权的全球性战斗。哪怕只有美国一国在战斗,也决不放弃。最终,美国将打赢对一个“共产主义帝国”的“圣战”。

这种口号美国人很熟悉。很多美国人在中美关系中有非黑即白的观点。美国前总统里根说苏联是个“邪恶帝国”时,抓住了美国人的感情。可能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被代入这个角色。

要是美国人陷入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美国人最终发现,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会陷入国际孤立。这不是说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有好感。那些对中国崛起感到不安的民意调查是准确的。一个新的强国登上国际舞台,国际社会感到不安是正常的。

大部分国家把中国看成一个正常的国家:努力改善民众生活并取得很大成功,和其他国家正常合作。国际贸易是基于自愿,没有国家能被迫出口或进口。130多个国家和中国贸易超过美国,这说明它们把中国看成一个正常国家,不好也不坏。

同时,全球对中国的尊重在增长。美国人可能认为这只是基于想从中国获得经济利益。在陷入道德优越感之前,美国人应该想想世界其他国家在更好地理解中国。这些国家发现中国在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第一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克制了中国民众中的民族主义。这就是2021年的中国和1899年老罗斯福领导下的美国有区别的原因。

第二重要的公共产品是负责任地参与应对新冠疫情等全球挑战。大部分美国人没有意识到,新冠疫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声望,而削弱了美国的声望。

第三重要的公共产品是,中国还是一个承认现状的大国,而不是革命性的大国。布林肯说,中国是唯一一个有实力在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上挑战稳定开放国际体系的国家。但是,尽管中国已经强大起来,还仍然支持西方主导的、基于规则的联合国宪章,以及其他西方体制。要是有人怀疑这一点,应该读读联合国宪章。中国遵循了宪章的原则。

同样重要的,中国建立了稳定和有秩序的社会,改善了14亿人口的生活。治理中国社会的政治原则不是西方的。中国民众和中国政府之间的社会契约,也不是西方的。但是在中国很有效。哈佛肯尼迪学院的一项可信的学术研究表示,对中国政府的满意度,从2003年的86%上升到2016年的93%。新冠疫情后,满意度进一步上升。大部分中国人对美国和欧洲应对疫情不力很吃惊。因此,他们对西方领导人那套西方社会更好的宣传很怀疑。

只要中国致力于改善民众生活,不挑战世界秩序,那么世界各国会继续和中国合作。美国想孤立中国,只会自己被孤立。(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高级研究员马凯硕 翻译:宁栎)



                                 
                                           政经观察
                 



当下美国异常焦虑 中美博弈白热化                 
【研究员】:wh
中国依托强大的制造业,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独立货币结算的能力,美国维持美元霸权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SWIFT系统发起制裁,而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相当于在SWIFT系统之外另起炉灶单独打造了一个独立的系统。

                                 

1625640892758054.jpg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中美博弈已经很有点火药味了,双方迎头相撞当真是火花四溅!

中美直接碰撞

6月2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向中国发出严厉的警告,中国要么选择屈服于西方大国的要求,允许世卫组织牵头对新冠病毒的来源进行另一次调查,要么被国际社会所排斥。

这是美国迄今为止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向中国发出最直接而且是毫无掩饰的威胁。

在沙利文向中国发出威胁之前,美国一批共和党议员向国会提出议案,要求国会立法就新冠病毒传播的问题上向中国索赔。

面对美国凶狠的攻击,中国毫不示弱立即还以颜色。次日外交部火力全开,要求美国首先对德特里克堡的生物实验室进行透明的调查。

1625640912198172.jpg

其实,沙利文的警告虽然很凶狠,但是中国硬怼回去也没多大事。美国现在基本将能遏制中国的牌打光了,在经济脱钩还无法做到的情况下,所谓“国际社会排斥”——顶多不过是美国纠集少数国家抵制明年中国举办的冬奥会而已。

6月23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美国纠集40个国家要求中国立即允许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进入新疆调查所谓的“强迫劳动”等人权问题,但是这个提案遭受了更多国家的坚决反对。

白俄罗斯代表65个国家立刻做了共同发言,支持中国的新疆与香港政策,反对干涉中国内政,还有20多个国家准备单独发言支持中国立场。

1625640929838091.jpg

40vs90,联合国大部分国家被卷入这场纷争,很明显支持中国立场的国家压倒性超过美国纠集的仆从国的数量。

对于挑头碰瓷的几个国家,中国也毫不客气反唇相讥。中国连怼5国,火力全开。

1625640940478284.jpg

对美国——对美国移民政策严重关切;

对加拿大——人权理事会彻查加拿大对原住民、特别是儿童犯下的人道主义罪行,这个提案立刻获得7个国家的支持。

对日本——质疑福岛核电站事故核污染水排海的决定,这个质疑立刻引起韩国的共鸣。

对英国——支持阿根廷对马岛主权的正当要求。

中国目前在外交领域异常强硬某种层面上——就是对过去那种温和内敛外交风格的一种修正,用金灿荣老师的话来描述:过去美国人一骂我们,我们就解释,非洲兄弟一看,美国还是老大,所以就都跟着美国跑。现在我们立刻骂回去,非洲兄弟一看,中国敢与美国撕破脸干,所以现在都愿意跟我们做生意。

这段大白话很形象描述我国外交风格转变的原因。过去我们要拼命提高自身实力,所以必须韬光养晦,尽量避免冲突,现在我们要搞“一带一路”了,要带着大家一起做生意搞发展,但在国际社会光讲道理是没用的,别人碰瓷,就要态度强硬地还以颜色。否则其它国家会认为你太怂,最后没有国家敢支持你和你玩,你在国际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孤立。这就是中国外交风格越来越强硬,在国际社会反而赢得广泛支持的重要原因。

暗含杀机的全球最低税率

在6月举行的G7会议上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这就是15%的最低税率。G7通过这个最低税率的协议当然不是仅仅为了协调G7内部的最低税率——事实上G7国家最低税率都超过这个15%。G7通过这个协议的目的就是协调一致向全球推广这个15%的最低税率,也就是要全世界所有国家都要遵守这个15%的最低税率。

那么,如果其它国家不遵守这个规定会有什么结果?那将面临G7国家的集体报复。

所以,在这个G7决议通过之后,有媒体采访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你们怎么确保中国会同意这个15%的最低税率决议?

耶伦的回答非常傲慢:我们不需要他们通过!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某个国家不执行这个15%的最低税率协议,那么这个国家所有向G7国家(及未来通过15%最低税率的其它国家)出口的商品将被征收报复性关税!直到你屈服为止!

这就是拜登毒辣的地方,他抓住新冠疫情之后各国财政赤字飙升急需用钱的困境,拉着G7国家共同制定一个全球最低税率。

这个全球最低税率主要是为了堵住全球避税天堂的漏洞,但是对中国造成负面影响也很大,如果中国不同意这个15%最低税率,那么未来不但将面临与美国的贸易战升级,还将面临与G7国家甚至整个欧盟的关税贸易战。

我国现在虽然名义上最低税率超过15%,但是如果不得不同意这个最低税率,那么未来国家从宏观层面搞结构性减税退费,甚至出口退税都被封死了空间——这对我们未来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转型也有不利的影响。

另外,这个全球最低税率一旦在经合组织层面通过,那么依靠低税率成为亚洲贸易中转站以及金融中心的香港将受到沉重打击。

所以,最近在不同领域中美之间的博弈确实已经渐渐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美国反华动作频频

不但在国际上美国花样百出给中国找茬,美国在自己国内的行为更是几乎到了癫狂的状态。

2021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一个《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该法案要求拜登政府采取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政策,以保护和促进美国“重要利益和价值观”。

6月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通过《2021年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

1625640955473399.jpg

这个法案外界主要聚焦于美国将在高科技领域投入2500亿美元以巩固其科技优势,但是这个《创新与竞争法案》其实还包括一个《无尽前沿法案》。

《无尽前沿法案》为了巩固美国的科技优势已经到了无所不用极的地步,其中更是明确立法禁止联邦科学机构的所有成员加入外国政府人才招聘项目。

《无尽前沿法案》的缘起,是1945年的一份名为《科学:无尽的前沿》的报告,这份报告广受关注,被称为“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

这份报告之后,美国进一步增加了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同时,美国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支持美国与其它国家科研人员进行了广泛的跨国跨学科的合作。

这个法案一定程度上直接促进了二战之后全球应用科技的繁荣与蓬勃发展,当然,美国也是二战之后科技繁荣最大的受益国。

但是现在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无尽前沿法案》却与二战后的《无尽前沿报告》的精神南辕北辙,它是一份希望单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来维持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垄断优势,并且明令禁止美国联邦机构科研人员与其它国家(主要是针对中国)进行科研交流的法案。

报告提得最多的是所谓中国的“威胁”,它不是以开放精神来推动科技进步,而是以封闭的态度企图维持对高科技的垄断。

众所周知,科技进步源于开放与合作,以基础科学研究为例,近年来,美国国际合作论文比例从25%左右上升到近40%,而最大的合作方正是中国。

所以,这一份强行推动让美国与中国甚至包括全球其它国家科技脱钩的法案通过,注定会扼杀美国在科研领域的创造力。

隐藏的经济危机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当下中美博弈逐渐白热化?原因很简单,因为当下的美国异常焦虑。这种焦虑分为两个层面,短期层面来看,美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急需找中国接盘来转嫁危机;长期层面来看,美国全球霸权的两根主要支柱都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美国经济隐藏的危机。继美国4月通胀指数达到3.8%大超预期之后,美国5月指数达到5%再一次刷出新高。过去几十年美联储能容忍的通胀指标是2%,超过2%美联储就应该加息缩表回收流动性。

但是,美国现在通胀指数都达到5%了,美联储依然不敢加息,最多是鲍威尔嘴炮暗示美联储最快会在2022年加息。不能加息缩表美联储就只能印钞继续向外界放水。但是这个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美国通胀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美联储结束货币宽松政策,至少是停止向外界放水释放流动性。但是,美联储也很无奈,受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为了刺激经济、维持军备扩张,启动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以及实施与中国竞争的《完全竞争法案》——这些林林总总哪一项不需要大把的钱?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税收只有3万多亿美元,但是今年美国政府开支预计将超过6万亿。这多出来的2万多亿就是赤字,美国政府只能靠发行国债来弥补如此巨额的赤字。

偏偏美联储印钞毫无节操,所以现在美国国债也缺乏买家,最后只能靠美联储印钞把天量的美国国债全部买下来——这就是美联储目前无法停止印钞放水的主要原因!

所以,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有实力的买家,用手里的外汇储备大量吃进美国国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美联储印钞的压力。

全世界有这个为美联储当接盘侠的实力买家只能是中国。因为我们新冠疫情控制得最好,外贸出口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一季度外贸顺差创出历史新高,手里拽着大把外汇储备,是美联储眼里最好的接盘侠。

所以,从5月下旬开始,美国白宫贸易代表、财政部长、商务部长、国务卿轮流给我们打电话,希望我们来当美国国债接盘侠,结果被中方拒绝,于是恼羞成怒的美国政府就在国际国内对中国各种找茬碰瓷,活脱脱一副流氓嘴脸。

科技霸权

接下来谈谈美国对全球霸权的焦虑。一个是科技霸权。美国对华发起科技战,主要就是在芯片产业上卡我们脖子。最近拜登政府拉着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签订一系列备忘录协议,搞了一个全球半导体联盟,其目的就是要在半导体领域全面卡中国脖子。

所以,中国出台了《反外国制裁法》,用强大的法律武器威慑美国不敢将科技战扩大化。《反外国制裁法》只是治标的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卡脖子工程,还得我们自己在芯片等各个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所以,中国下了最大的决心来解决卡脖子工程。首先是高层挂帅,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并且国家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据说准备了1万亿美元的资金(此消息暂未经证实,另有一个说法是9.5万亿人民币)。另外,为了在卡脖子工程上早日实现突破,我国采用了最大胆的“英雄榜”机制!

这个“英雄榜”机制与我们武侠小说看到的“英雄榜”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科技部公布若干卡脖子的科研项目,谁有本事都可以去揭榜挂帅,不问资历,不问出身,不问年龄,只要你敢于立下军令状,承诺科技攻关项目时间进度,国家要人给你人,要钱给你钱,要啥都给你!刺不刺激?

这才是动真格的,这才是真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啊!说实话,如果不是美国佬逼迫过甚,这个不预设任何条件(年龄、职称、资历、国籍)的英雄榜机制是不大可能顺利推出来的。

年轻时代,我曾经也做过这样的梦,在城门边,一张英雄榜赫然在目,一个官差大声喝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哪位英雄能揭下这张榜,赏纹银1万两!”在众人窃窃私语中,我大喝一声:“我来!”

现在这个幻想的场景居然变成现实!现在我只恨当年为啥不选一个集成电路专业?

所以,但凡在理工科领域有独到造诣的人,有条件去揭榜挂帅吧!国家给你们一个一战天下扬名,未来名利双收的绝好机会!

大家对比一下,美国现在搞了一个《无尽前沿法案》禁止联邦科学机构的所有成员加入外国政府人才招聘项目;而中国则推出一个英雄榜机制,以最宽容的心态去拥抱全世界所有能人志士!此消彼长,十年二十年后,中美谁能赢得科技优势?

这就是美国精英阶层对自己科技霸权焦虑的源泉,可惜,美国是越焦虑越保守内卷,而中国则是你越打压,越开放越能不拘一格用人才!

我在《中美博弈三十年》中预测中国芯片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这个文章发布之后,很多人留言来问,你这些预测依据在哪里?下面我就给大家最权威的依据。

6月22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军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介绍了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前景。

——今年年底,将实现国产28纳米芯片量产;明年将实现国产14纳米芯片量产!

温晓军这个行业预判可不是信口开河,这是站在中国信息行业的宏观高度,在综合全国产业发展近况信息得出的相当可靠的结论。

虽然14纳米制程的芯片与台积电最新5纳米制程的芯片相比还有2代的差距,但是,在制造业领域中14纳米的芯片已经可以满足70%以上需要。

最为关键的是,芯片制程已经逼近物理学极限,前面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按照中国目前赶超的速度,未来在5—10年之内,我国应该能拿下最尖端的芯片制造技术。届时,美国卡中国脖子的科技霸权将轰然崩坍。

美元霸权

一个是美元霸权。美元霸权是美国全球霸权最为重要的支柱,美国靠着美元霸权一方面可以无限印钞来收割全世界,另一方面可以依靠SWIFT系统对敌对国家(企业)进行无情打击。

但是,目前美元霸权却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对象恰恰就是连货币自由兑换都没实现的人民币。

按照环球银行金融协会(SWIFT)公布的数据,在全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结算比例一直徘徊在2%左右,感觉与美元(接近50%)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这只是SWIFT系统的数据而已!

2015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这是一个独立于美元SWIFT系统之外,完全用人民币结算的跨境支付系统。

1625641982887571.jpg

目前SWIFT系统拥有8000多家金融机构,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参与的金融机构已经超过1200家!

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金额高达17.46万亿,同比增长高达82.6%!而同期我国进出口金额只有8.47万亿。

也就是说,我们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除了处理大部分我国进出口贸易之外,还帮助其它国家与境外机构处理了超过9万亿人民币(1.4万亿美元)的跨境支付业务!

此外,人民币互换规模在今年一季度达到3.47万亿的规模,是目前全球第一大互换货币。全世界饱受美国制裁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以及最近的土耳其纷纷开启了去美元化的进程,而在它们去美元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成为最大的替代货币。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远比SWIFT公布的结算数据快得多!

中国依托强大的制造业,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独立货币结算的能力,美国维持美元霸权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SWIFT系统发起制裁,而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相当于在SWIFT系统之外另起炉灶单独打造了一个独立的系统。

也就是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成长对依赖SWIFT系统的美元霸权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也是我们人民币虽然还没实现自由兑换,但是依然有1200家国际金融机构愿意加入,在今年一季度实现了17.46万亿人民币的结算以及3.47万亿货币互换的根本原因!

这就是美国滥用美元霸权疯狂印钞以及动辄用SWIFT系统制裁的反噬!天下苦美久矣!

所以,最近美国突然对一些“敌对国家”变得“友好”起来——对伊朗主动取消了大部分制裁;向俄罗斯示好,极力促成了两国首脑见面会;还向朝鲜释放缓和信息。这三个国家都是饱受SWIFT制裁之苦的国家,也是最坚定要去美元化的国家。

所以,不是一定要实现货币自由兑换才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通过我们的跨境支付系统以及货币互换协议已经趟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眼看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如何不让美国精英阶层对美元霸权充满焦虑呢?

最近家里有位长辈在与我交流国际形势时就比较焦虑,感觉目前中国被一大批国家围攻,国际上空前孤立。我就告诉他,您的这种感觉是一个假象。美国纠集一些仆从国围攻中国不假,但是同时却有更多的国家旗帜鲜明的坚定支持中国。

另外,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包括经济、产业升级、人民币国际化都充满信心,而美国则对自己的未来——对于全球霸权还能维持多久充满焦虑。

时间是我们的朋友。所以,在包括我的长辈等很多人看当下的形势,总觉得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景象;而我,看到的却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未来。(来源:猫哥的视界(ID:maogeshijue) 作者:花猫哥哥)



                        

全球经济复苏步调不同 下半年中美经济是否反转?                 
【研究员】:wh
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领先美国经济增长(从1季度经济增速比较来看),但从总量和分项等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从2021年1季度高点回落,而美国就业率通胀数据等显示美国经济正从低谷复苏。

                                 

1625642023378875.jpg

【博览财经特稿】2020年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球大部分地区都经历过经济活动封锁,疫情改变了全球经济周期的原本轨迹。全球央行也开启史无前例的超级宽松以遏制经济大幅下滑,2020年3月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疫情前的4万亿扩张至最新约8万亿美元,近乎翻倍,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也推动了美国和全球经济复苏。但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步调不同,中美两国经济的复苏进度也并不一致。

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程度都快于美国经济,从汇率看,人民币汇率也持续升值。随着美国经济逐步走出泥潭,2021年下半年的中美经济表现是否会反转?这又将对中美利差产生怎样的影响?

美国经济恢复至疫情前且持续扩张,美联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

从全球新冠病毒的感染人数来看,2020年12月和2021年3月是感染高峰期。美国方面,2020年12月-2021年1月是感染最高峰,每日高达30万人次。2021年1季度之后,随着美国疫苗接种率上升,最新美国感染人数已经降至2万人次/日之下,并保持相对平稳。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下降并维持稳定,也让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开始从谷底逐步复苏。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修复,2021年1季度GDP修正值约为1.9万亿美元,环比年化增长率为6.4%。如果从经济总量的绝对数值来看,当前美国经济产出总值基本修复到了疫情前的高峰水平(约同于2020年1季度的GDP总值)。从环比增长速率看,只要美国2季度GDP环比增长率超过2%,那么美国GDP绝对数值就能超过疫情前高位水平。而美国经济在美联储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资产价值和经济活动都逐步复苏,当前全球主流国际投行预测,美国2季度GDP环比增速可能高达6.6%,2021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边际上持续扩张。

伴随着美国经济逐步走出泥潭,美联储何时调整当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最新6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上调了2021年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并且点阵图显示,超过半数的FOMC委员给出了提前加息预期,将在2023年前加息2次,较3月预期有所前移。虽然,美联储没有提高货币政策利率水平,但此次会议上调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和隔夜逆回购利率(ONRRP)各5bp。美联储的6月份议息会议市场传达了未来可能边际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那么,当前的经济基本面是否适合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

从经济角度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有两个:就业和通胀。在不同时期美联储盯住的货币政策目标大致相同,但同时也会考虑就业和通胀之外的其他经济因素。那么,美联储何时转向?笔者认为当前美联储最关注的指标是美国就业情况。

首先,美联储的通胀目标设定为2%,5月份通胀同比增长5.0%,即便考虑2020年的基期效应(如果观察2020年3-5月的通胀环比来看,5月高通胀的基期效应导致高通胀的贡献大约1.1%),5月通胀同比可能达到3.9%(5.0%-1.1%)。因此,从当前的通胀同比数据完全可以符合美联储做出收紧的动作。那么未来的通胀是否会见顶回落,以及2021年下半年美国是否还面临高通胀?

相对于通胀同比数据而言,通胀环比数据也十分重要,且可以通过通胀环比数据对未来半年的通胀进行预测,作者通过两种情景假设进行预测:

情景1:假设从6月到今年底,当前终端消费品的价格指数保持不变(也即是假设通胀环比增长为0),预测今年12月的通胀同比大约2.9%~3.0%,这相对于通胀目标2%的水平来看,其实也是相对蛮高水平。所以,基于上述的假设,2021年下半年仍然会是较高的通胀水平。

情景2:假设今年下半年的通胀环比增长按照平均0.3%来预测,今年年底通胀同比增长速度仍然高达5.0%。从这个预测看,今年下半年通胀应该很难说快速回落。按照情景2的假设,下半年美国还是有比较大的通胀压力。

1625642069640896.jpg

当然也不排除今年下半年因为种种原因,例如疫苗接种情况不良好,病毒变异疫情再次爆发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这种情况下通胀数据也可能快速回落。否则,2021年下半年通胀压力还是存在的。基于上述分析,当前及未来通胀数据预测其实完全符合美联储的加息条件。

其次,虽然通胀满足美联储的加息条件,但美联储当前更多关注美国的就业数据。就业数据关键看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失业率,2020年3月份受到疫情影响,美国失业率最高接近15%,目前5月失业率是5.8%,从今年年初以来,稳步下降。当前的失业率5.8%其实还是稍微高于美联储的自然失业率水平。就业没有完全修复到疫情前水平应该是美联储没有考虑立即收紧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个指标,是每周的失业金领取人数。这个数据更新频率更高。2020年3月份疫情爆发以来的话,最高领取失业金人数高达六七百万,疫情前的平均失业金领取人数大概是20万左右。6月12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保险的人数为41.2万人,前值37.5万人,预期值36万人,这是自5月1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最新失业金领取人数的超预期也显示当前美国就业市场的修复存在一定波动。如果每周的失业金的领取人数,从目前的40万左右下降到20万左右的话,那么可能观察到失业率的持续下降。

综上看,作者认为当美国失业率回到5%以下(5月失业率为5.8%),每周失业津贴领取人数回到20万人次(最新6月12日为超过41.2万人次),可能会成为美联储边际收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持续好转,未来经济活动重启,失业率有望进一步下探,成为美联储边际收紧货币政策的支撑条件之一。

后疫情中国经济增长高峰或已过,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中性偏松

中国1季度GDP同比增长18.3%,创1992年历史同比增速最高水平。4个季度算数平均增速8.23%,也是近些年较高水平,且高于中国政府的GDP目标水平。

从疫情以来的经济周期变化及近期的总量和分项经济数据显示,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从2季度开始逐步有所回落:

首先,中国5月份的社融存量增速下降至11%,处于过去10年以来相对最低水平;中国M2增率为8.3%,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都显示中国信贷扩张逐步收缩,企业活动指标逐步下降,未来经济增速可能边际下滑。

其次,中国5月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全面逊于预期;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低于预期值9.2%及前值9.8%;中国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率为17.8%,低于预期值18%及前值20.3%。1-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率为15.4%,低于预期值17%及前值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12.4%,不及预期值14%及前值17.7%。分项数据显示,近期公布数据边际减弱。

因此,无论从总量信贷数据还是分项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活动可能从2季度开始有所回落的迹象,这从边际上有可能倒逼中国央行边际放松货币政策。

中美经济增长有可能迎来“剪刀差”,中美利差有望收窄

首先,中美经济未来增长有可能迎来“剪刀差”。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该领先美国经济增长(从1季度经济增速比较来看),但从总量和分项等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从2021年1季度高点回落,而美国就业率通胀数据等显示美国经济正从低谷复苏。这和中美经济受到疫情影响及疫情控制节奏也有关系,中国GDP增速在2020年1季度是低点,美国低点在2020年2季度。中国比美国的疫情更早爆发,但也更早得到控制。

其次,2021年下半年中美货币政策也有可能迎来“剪刀差”。2020年下半年-2021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美国货币政策维持极度宽松。随着中美经济修复呈现“剪刀差”行情,中国货币政策有可能中性偏松,美国货币政策有可能从极度宽松开始边际转向。

最后,中美利差有望迎来进一步收窄。中美10年国债收益率利差在2020年11月达到了252bps,为近10年的最高水平,也是历史最高利差水平。截至2021年6月18日,中美利差在171bps,过去10年平约140bps,当前利差处于过去10年75%分位数水平,随着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迎来“剪刀差”走势,中美利差也有望进一步收窄。(来源:FT中文网 作者:王龙)



                                 
                                           人物广角
                 



匪夷所思事件背后 或隐藏权力渗透和学术腐败                 
【研究员】:wh
张陶先生就是再糊涂也明白那几脚下去的后果是什么。这么多年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但问题是你要得到的是什么?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2,240亿元,这么牛B企业的一把手就必须要这个职称不可?

                                 

【博览财经特稿】7月3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了一件极其恶劣的事情。6月初,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一把手张陶因为寻求王晋年和吴美蓉(两人均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推荐其成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不成,在晚餐和餐后送两位院士回住处期间,对二人大打出手。

被打者伤势不轻,其中王晋年肋骨骨折、全身多发性软组织损伤,吴美蓉脊椎骨折、住院手术。

其实这事早在一周前,就有读者私聊发给我。这条新闻源来自一封被打者的信,里面陈述了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伤势情况,并配上了监控截图。当时,我看完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怀疑其真实性。又恰逢敏感时间节点,故没有发出。

事件经过

内容来源于航天领域一位内部人士提供的文件。

为了申报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张陶托人邀请吴美蓉到航天投资控股公司办公室访问。吴美蓉提出同时邀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主席团成员王晋年院士参加。

2021年6月6日,张陶和他的司机到王晋年家楼下(枫林绿洲东门),接上吴美蓉和王晋年。然后驱车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平安西里大街31号航天金融大厦的航天投资控股公司总部办公室参观。

参会人员还有航天投资控股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莹、战略部马昌超、投资项目部周乐易、国华基金总经理付若愚。这一场合,宾主之间相谈甚欢。

晚上七点后,在金融街上一个餐厅,酒过三巡,张陶提出今年要申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希望两位院士给予支持。

王晋年表示是初次见面,感觉张陶评选IAA还不够资格与条件,说了解之后再说。

张陶发火说,他搞得很好,(航天投资控股公司)十年从八千万到现在上千亿。王晋年你混的这么差,这么缺钱,你王晋年跟着我,让我投资才会好。

王晋年说,你有钱是你有钱,我穷归我穷,你有钱你给中国航天的梦想做了什么贡献?我没钱我做的是实现我们航天梦想的事。

然后张陶就突然起身过来打王晋年,吴美蓉见状十分惶恐,强烈要求离席。

当晚十点半左右,张陶和吴美蓉同乘一车,王晋年与张陶的两个属下乘坐另一辆车辆回到王晋年北京住所。

“张陶此时冲入电梯前,在背后一脚将王晋年踹翻在地,劈里啪啦开始了对其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殴打,扇耳光、脚猛踹身体、勒颈,残暴侮辱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期间有多次被同行人员拉开,均被张陶挣脱后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疯狂殴打。此时,86岁高龄的老科学家吴美蓉已经被吓蒙,不知所措,战战兢兢不敢靠前,只能站得远远的边哭边劝,但此时已没有人听她说什么了。由于长时间殴打、勒颈,王晋年多次昏迷。”

1625642893663534.jpg

违反常识的第一点:打人者的身份

要知,这位张陶可是副部级央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投资公司的一把手。“投资部门”在一个集团说它是核心不为过。他坐这个位置前就是处长,现在行政级别至少是个副厅。

看很多评论说什么官僚主义惯了,太狂才会这么做。这种人一看就没在体制内干过,但凡能干到处级的,能不能力不说,至少都是情绪管控的高手,不然你根本干不到那个位置。

1625642908991837.jpg

上下级之间有时会因为职权问题獠牙毕露,济源市一把手扇市长秘书那个事你们还记得不?但注意,那是上下级,而且是小圈子里发生的事,且正好被媒体曝光了。

可这种暴怒下彻底失控,在公开场合殴打非下属,且有社会能量的人,还打住院的事,别说见过,我听都没听说过。简直太反常识了!

当官可是如履薄冰,想往上升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基本盘”,上下左右都得面面俱到。彼此的矛盾再怎么激烈,体面还是第一位的,就没见过这种公开把场面搞得这么难看的。

第二个疑惑:这职称为啥这么重要呢?

凡是能干到厅级,别管正副,都是万里挑一。这一路下来要付出的成本、心血、风险,比起在私企做到高管,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张陶先生就是再糊涂也明白那几脚下去的后果是什么。这么多年的经营成果毁于一旦,但问题是你要得到的是什么?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人民币,管理资金规模2,240亿元,这么牛B企业的一把手就必须要这个职称不可?

要注意一下,张陶要评的,可不是”两院院士“。这个职位其实是IAA的院士,属于民间的。

简单介绍一下,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是在瑞典的一个学术组织,由一千多名来自83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在航天或太空探索领域颇有名气。被殴打者正是该院院士,且具有提名权和评审权。

1625642953317582.jpg

材料显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每年评选一次,想要当选,必须要通过三位已入选院士的推荐提名,经过几轮评选,主席团再进行最后评审(王晋年是主席团成员)。”

虽说该院的影响力在航空航天界独树一帜,但这种名气也只是身份的赋予,与两院院士的实权和待遇完全不能相提并论。选不上就选不上,哪来这么大火气?难道这个职称是官位升迁的必备条件?

于是去搜了一下,原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董事长(张陶的直属上司)吴燕生和其前任雷凡培都有学术背景,而且都有一个职称,就是这个“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625642969772474.jpg

这下算是明白了,张陶想要升上去,对他而言学术背景是个硬伤。公开资料显示,张陶的履历全部都是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唯独缺乏了这个关键的学术职称!

现在你就明白了他为什么这么生气,能做到中航科技集团的核心位置,投资公司的老大,想必人脉亨通,离升迁不远了。现在就差这一块拼图,而且岁数也不小,马上退休了根本等不起,你说张书记能不着急吗?

第三个疑问:为什么下手这么狠?

在监控录像和受害者的描述中,盛怒下的张陶足足殴打了对方1个多小时。说是下死手也不为过,旁边有人拦着,都能踢断肋骨。年近60的张书记给我们展示了一把什么叫”老当益壮“。

一般人到了50岁,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的越来越快,尤其是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和肌肉活性。看张书记那身材也不像睾酮分泌旺盛的样子,假使他喝了酒失去理智,打一会也该清醒了吧。

在公开的材料中,可以得知以下信息:1、张和被打的王晋年院士是第一次见面,且喝了酒。2、王晋年当着张下属的面表达了对方不太够”资格“。3、张勃然大怒后奚落了王,随后两人发生冲突。

材料显示,当天为了申报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张陶托人邀请吴美蓉到航天投资控股公司办公室访问。而吴美蓉提出同时邀请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主席团成员王晋年院士参加。

吴和张的关系尚不得知,但吴能接受张的邀请,且拉了一位关键人物王晋年参加,(注意,王除了是院士,还是该协会主席团成员,具有最终评审资格。)说明吴和张事先是有沟通好的,而且大概率吴是支持张入选的。

而王和张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至少王晋年是知道今天要做什么的,搞这么大排场不可能是临时小聚。吴和王私下里应该也沟通过这件事,而王应该是没有直接拒绝的,否则吴也不可能邀请王去张陶的饭局。

但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王晋年在饭桌上当面回绝,用一种让张陶在下属面前面子全失的方式终结了这次谈话。席间,双方的哪些观点触动了彼此的神经?

有一句话很重要,张陶对王晋年说:“你混的这么差,这么缺钱,你跟着我,让我投资才会好。”很明显,张希望通过展示财力和利益交换,来让王与其“合作”,而王拒绝了。

俗话说的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前面的铺垫和人脉都找的差不多了,就欠临门一脚,结果在王晋年这里卡死了。张陶的愤怒可见一斑,或许他也真的认为,对他而言评选院士不是一件难事。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这两年IAA的院士门槛有下降趋势,业内人士指出:“有当选的中国院士连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都没有,怎么和国际同行开展合作?很多国外人士并没有太把这一院士当回事。”到2018年,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正式院士和通讯院士总人数已达112人。

如果排除张陶患有精神疾病,或者吸毒的可能。这些行为就反常到让人无法理解,根据目前得到的信息,只能推测出以下几点:1、这个院士评选对于张书记来说异常重要,是他升迁的关键拼图。2、张书记在评选院士的过程中投入了巨大的“成本”。3、王的回应让张觉得前功尽弃,没有余地了。

建议警方可从这几个疑点去盘根摸底,相信这绝不是一起简单的殴打伤人事件。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权力的渗透和学术的腐败。而你无法想象,一个人为了权力,会做出多么疯狂的举动!(来源:麟阁经略(ID:tonglingeziyou) 作者:仝麟阁)



                        

一场写入哈佛商学院的商业案例 让上岛咖啡崩盘瓦解                 
【研究员】:wh
这场耗时两年多,动用了大量公共资源的商标争夺战,最终没有赢家。上岛咖啡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争食最后的红利,上海上岛降低加盟费,全国大量加盟商加入,门店一度扩张至3000家,这是上岛咖啡最为辉煌的时刻。

                                 

1625643548998319.jpg

【博览财经特稿】对于90后和00后新生代来说,上岛咖啡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上岛咖啡却是两代人的共同回忆。对于熟悉上岛咖啡的人来说,仿佛在一夜之间,上岛咖啡在众人眼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曾经,上岛咖啡是非常有逼格的咖啡店,它流行的时候,还没有星巴克什么事。鼎盛时期,中国大陆共有3000家上岛咖啡的加盟店,数量上可以秒杀当时最大的两个餐饮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

然而,好景不长。一场耗时两年商标诉讼案,将上岛咖啡的股东内斗内幕曝光。这场写入哈佛商学院的商业案例,将上岛咖啡四分五裂,3000家门店迅速崩盘瓦解。

从此上岛咖啡一蹶不振,到现在销声匿迹。那么,上岛咖啡的创始人到底是谁?股东之间发生了怎样精彩的大内斗?上岛咖啡如何一败涂地,被对手全面反超?

谁也没有料到埋了一颗大雷

日本神户是日本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很多欧美来神户做生意,从而把咖啡带到了那里。1933年,日本人上岛忠雄开了一家“上岛忠雄商店”,销售咖啡豆给当地的外国人。

1951年,上岛忠雄成立了“上岛咖啡”,并开出了第一家上岛咖啡店。随后,上岛咖啡在日本全国铺开。

1625643804829136.jpg

1968年,一个叫陈文敏的台湾商人,来到日本神户探望朋友。日本友人请他去上岛咖啡喝了一杯咖啡,陈文敏被咖啡浓郁的香味惊艳到了。

当时,台湾还没有咖啡店,陈文敏脑洞大开,当场与上岛咖啡株式会社签订了协议,要把上岛咖啡引进台湾。当时,陈文敏没想到的是,上岛咖啡在台湾没火,居然在大陆火了;上岛咖啡株式会社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他们将因为这份协议,却不能在中国大陆使用上岛咖啡的品牌。

当然,这还只是后话。陈文敏回到台湾之后,就立马注册了“上岛咖啡”的商标,并在台湾开起了上岛咖啡店。

但是,当时台湾的经济状况也不太好,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咖啡还是属于奢侈品。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上岛咖啡在台湾不到20多家连锁店。

1986年,陈文敏向台湾“智慧财产局”注册了“上岛”这个商标。经营半生,陈文敏还没有发迹,不过是一个小中产,时不时还被地下钱庄追债。

20世纪90年代,大陆放开台商的投资政策,大量的台商来到大陆经商。陈文敏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苦于囊中羞涩,缺少足够的资金。于是,陈文敏找到7个股东,说服他们一起出资去大陆开咖啡馆。

陈文敏在台湾有将近30年的连锁经营经验,这让他很快获得了投资人的信任。为了制衡陈文敏,7个股东占股55%,并推举出其中一个叫游昌胜的股东,出任合资公司董事长。陈文敏占股45%,出任总经理,负责具体经营。

在公司筹备的时候,陈文敏提供了三份“上岛”以及图片,供股东们选择。股东们从中选择了一份作为新公司的商标,为了能够尽快申请好商标,游昌胜让自己的大陆亲戚在天津的工厂——广泰国际工贸,把“上岛”的商标给注册下来了。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里居然埋了一颗大雷。游昌胜安排申请“上岛”的商标,并没有获得陈文敏的书面同意,这成为日后商标争夺战的焦点。

合伙生意最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1997年7月,陈文敏来到海南,成立了“海南上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在海口开了第一家上岛咖啡店。

当时,星巴克和COSTA还没有进入中国,大陆的咖啡厅完全是一个空白市场。上岛咖啡占领了先机,给国人一种新鲜感和奢侈感,一时之间,吸引了大量的小资和商务人士,争相前去消费。

上岛咖啡很快就实现了盈利,陈文敏不仅拿着每个月2万元的薪水,第一次分红就拿到了18万元。

随着上岛咖啡的门店越开越多,业绩越来越好,陈文敏很快就不满足眼前的收入。陈文敏负责总体经营,采购自然也归他管,但时不时,就有他吃回扣的消息,传到游昌胜耳边。

刚开始,游昌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听到陈文敏的家人,在外地经营“老树咖啡”的时候,他坐不住了。

合伙的生意难做,尤其是8个股东的合伙生意。于是,陈文敏和游昌胜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其间,在1999年5月,取得“上岛”商标权的广泰国际工贸,按计划将商标转让给了海南上岛。

双方的矛盾终于在2000年爆发,8个股东不得不选择分家,当时他们用抓阄的方式,选择经营的城市,进行划区而治。陈文敏抓到了浙江、安徽、内蒙等省份,2001年1月,他迅速北上,在杭州成立了杭州上岛咖啡,经营特许经营的工作。同年8月,游昌胜及其他股东,则与内地企业合资,成立了上海上岛。

陈文敏在海南上岛的股价全部转让之后,2002年5月,国家商标局核准,海南上岛将商标转让给上海上岛。此时,陈文敏已将个人的“上岛”及图片的著作权,授权给杭州上岛使用。也就是说,同一时间,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上岛”商标,两家共同使用。

作为一名经营连锁店的老手,陈文敏迅速打开杭州市场,短短2年时间,开出了200多家分店。每开一家分店,陈文敏能收到二三十万的加盟费,这是一笔诱人的收入。

而原来海南上岛其他股东的生意并无太大起色,唯有上海上岛开出了100多家店。然而上海与杭州只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同样的商标,却有两个不同的加盟费用。

加盟商在两边摇摆,分别试探价格,大部人最终选择了价格低的杭州上岛,这也是杭州的门店越来越多的原因。

眼看着杭州的门店越开越多,而其中的加盟费却与自己无关,游昌胜又坐不住,他认为上岛的商标明明在上海上岛手里,凭什么让杭州的陈文敏分一杯羹。忍无可忍的游昌胜,终于在2003年,向陈文敏公开宣战了!

一场写入哈佛商学院教科书的商战正式打响

2003年2月,上海上岛举报杭州上岛生产假冒咖啡豆,一场写入哈佛商学院教科书的商战,正式打响。

杭州工商局对杭州上岛进行了查处,并罚了10万元。与此同时,上海上岛对杭州的上岛加盟店挨家投诉,认为他们侵权。

陈文敏异常生气,此时他已经注册两岸咖啡,并开始着力打造新的品牌加盟店。2003年4月,为了还击游昌胜,他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撤销“上岛”商标,企图让上海上岛的加盟商内讧。对陈文敏来说,你拿我的加盟商开刀,我和你鱼死网破,让你的加盟商也别用上岛品牌。

2003年8月,上海上岛以侵犯商标权,将杭州上岛告上法庭;1个月之后,陈文敏和杭州上岛,又将上海上岛告上上海二中院,认为他们侵犯了陈文敏著作权和使用权。

然而,上海二中院做出判决,认为上海上岛使用“上岛”文字和图案作为商标,不足以证明侵犯了陈文敏的著作权。

一审败诉,陈文敏让加盟商全部更名为,一夜之间,200多家上岛咖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两岸咖啡。

眼看陈文敏败局已定,2004年7月,战情出现戏剧性的大逆转。商评委认为上岛及图案具有独创性,陈文敏享有著作权,应得到著作权法保护,于是要撤销上海上岛的商标。

一时之间,上海的上岛加盟商乱作一团,纷纷找游昌胜对质。游昌胜急了,立马派出律师,到北京一中院,对商评委撤销上岛商标的决定,进行上诉。

就在陈文敏被要求出庭答辩的前几天,50多岁的陈文敏被海口市公安局带走,罪名是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但很快,陈文敏就被保释,并证明这是一起乌龙。显然,是游昌胜在背后下了黑手。

此时,北京一中院又做出裁决:陈文敏知晓商标使用的全过程,未侵犯其著作权,撤销商评委的裁定书,上岛咖啡商标继续有效。

战事再度出现180度大反转,形势对陈敏来说急转直下。商评委、陈文敏不服北京一中院判决,又上诉至北京高级法院。

北京高级法院将焦点拉回到最初广泰公司注册商标时,没有获得陈文敏的书面同意,于是判定广泰公司侵权,于是维持商评委的裁定书。

北京高级法院一锤定音,上海上岛失去了商标,加盟商惶惶不可终日。陈文敏大获全胜,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来接受上海上岛的求和。

陈文敏是一个十足的商人,他知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其后,陈文敏与上海上岛达成了和解。

但是,这场耗时两年多,动用了大量公共资源的商标争夺战,最终没有赢家。上岛咖啡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争食最后的红利,上海上岛降低加盟费,全国大量加盟商加入,门店一度扩张至3000家,这是上岛咖啡最为辉煌的时刻。

但是,在上岛咖啡内耗的过程中,星巴克和COSTA等对手开始攻城略地,品牌知名度渐渐反超上岛咖啡。

上岛咖啡的高层疲于应诉,只管收加盟费,对旗下加盟商缺少管理,各个门店各自为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种种因素叠加之下,上岛咖啡冲顶之后,迅速走下坡路。

随后,出现了上岛咖啡加盟店大面积关门倒闭,充值的会员卡无法消费,而其它加盟店又不认倒闭加盟店的会员卡,让上岛咖啡的形象一落千丈。再加上房租与日俱增,很多店面盈利情况不佳,上岛咖啡的门店越来越少。

上岛咖啡在人们的视线中悄无声息地消失,当人们回过神来,蓦然回首,感觉3000家门店的上岛咖啡,犹如一夜之间,集体消失,让人唏嘘不已。

上岛咖啡的大败局,源于股东内讧,兴于商标权模糊,终于竞争失利。

对于陈文敏来说,没有在一开始,就将商标权牢牢地拽在自己手里,是日后爆发商标争夺战的根源。

对于游昌胜来说,最大的过错,在于注册上岛商标的时候,没有让陈文敏留下书面字据,从而导致品牌做大之后,丧失了主动权。

或许,这是陈文敏有意为之,故意不留转让书面文件,又默许海口上岛注册商标,借着所有股东的力量,把自己有著作权的上岛和图案发扬光大。这也成为陈文敏日后出走杭州,独立发展加盟事业的底气。

然而,从结果来看,这场商业大战对双方来说没有赢家,最大的赢家就是竞争对手。上岛咖啡的大败局告诉我们:创业维艰,合伙不易;勿以事小而不为,合伙之前,亲兄弟也得明算账,谈好的事情,立下书面字据,以防后患!(来源:大江湖解局(ID:ZhiChangDJH) 作者:江湖大大)



                                 
                                           社会热点
                 



一个极其危险信号 搞砸乐视且有造假前科的贾跃亭卷土重来                 
【研究员】:wh
6月25日,贾跃亭创立的新能源车企法拉第未来宣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批准了PSAC与法拉第未来的合并计划。合并后,公司将更名为法拉第未来公司(Faraday Future Inc.简称FF),将在7月21日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估值约为34亿美元。

                                 

【博览财经特稿】如果大多数城市都下场,那么风险就很可能失控!一个搞砸乐视网,并且有财务造假前科的贾跃亭,能得到如此多国资的青睐,到底是为什么?

6月25日,贾跃亭创立的新能源车企法拉第未来宣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批准了PSAC与法拉第未来的合并计划。合并后,公司将更名为法拉第未来公司(Faraday Future Inc.简称FF),将在7月21日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估值约为34亿美元。

据了解,此次合并完成后,假设没有公证人行使其赎回权,FF利益攸关方将拥有213,176,594股,相当于约66.0%投票控制。什么意思?法拉第未来成功借壳上市,贾跃亭将要卷土重来了。一个信号显示,这将是一场极其危险的游戏!

一辆车没见着,几百亿已经打水漂

贾跃亭的“疯狂”极具个人魅力,“为梦想窒息”,2015年乐视市值颠覆的时候曾经高达1700亿。 但是,乐视“生态化反”的商业模式玩砸了,且由于财务造假,乐视网被迫退市摘牌,数千亿市值灰飞烟灭。

根据之前估算,目前贾跃亭就乐视网退市就欠债20亿美元,约合122亿人民币。投资者和债权人损失惨重,都在等贾跃亭“下周回国”。


贾跃亭之前也公开致歉债权人,承诺对全体债权人尽责到底、个人将打工还债。

同为还债,贾跃亭和罗永浩不同,罗永浩选择全部自己抗下来,现在正带货还债,而贾跃亭则选择在美国宣布破产,保住过去套现的资产,以及摆脱在美的债务。

轻装上阵后的贾跃亭,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新能源汽车项目FF上。 造车不是普通的项目,它极其烧钱,几百亿砸进去有可能不见一片浪花。

资金决定生死,因此融资就是贾跃亭的头等大事!在乐视网出事之前,FF就已经融资了数十亿美元,Tata Motors、恒大等都是投资人。


贾跃亭个人债务搞清楚后,FF又进行了几轮融资。2021年3月26日, FF宣布已筹集到近1亿美元的债权融资,该轮债权融资由Ares领投,Birch Lake等现有贷款方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根据披露文件内容,本次合并交易也将为FF提供约10亿美元的资金,其中包括PSAC以信托形式持有的2.3亿美元现金(假设不赎回的条件下)。

总结一下,目前FF就造车已经砸进去四、五百亿人民币了。现在FF啥情况了呢?

据了解,FF91预量产车正在全美各地进行最后阶段的产品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动力总成、续航里程以及各类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等。FF第二款车型FF81的产品定义工作已完成,研发工作在推进中。FF的第三款车型FF71目标为大众市场,预计2022年开始进行设计和开发。

也就是说,FF的第一款车仍然没有进入量产阶段,第二款车和第三款车仍然在PPT上面。路上一辆车没见着,几百亿就已经打水漂了!

从商业逻辑上来说,风险投资本来就是一件高风险事情,盈亏讲究的是概率。借助外部融资,实现创业公司跳跃式发展,也是金融应有之义。

FF成功上市,FF的顺利测试等等,对于贾跃亭、债权人、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因为项目成功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拿到应有的回报。我们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形。万一项目进展不顺利,比如量产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行业格局变化,投资者就会损失惨重。

风险投资无论成败,项目无论盈亏,作为投资者都得承担相应的结果,这是商业规则使然。危险的是什么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本末倒置,充当风险投资者!

危险信号:全国城市疯抢“创投之都”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之一,作为起步非常早的FF不仅吸引了众多私人投资者,不少国资也非常感兴趣。

早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乐视汽车先后共斥资4.4亿元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经济开发区,拍得7块连在一起的工业用地,面积共达135.29公顷,用以建造乐视超级汽车生态体验园。

2019年,又有消息传出,“贾跃亭造车项目或将落地呼和浩特、政府协助提供55亿元资金”。


除内蒙古,对FF项目感兴趣的国资还有很多。2020年证券时报旗下e公司就曾报道,多个地方政府正争抢FF中国落地权。给钱、给地、给政策优惠自然少不了了。

最后突围的是珠海国资。2020年12月,FF就在珠海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法法汽车”的公司。注册资本2.5亿美元,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车整车销售等,法人为贾晨涛,此人和贾跃亭具体啥关系不清楚,但他是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监事。

据新浪科技1月27日报道,在FF的最新一轮融资中,来自珠海市的国资将向FF投资20亿元。


一个搞砸乐视网,并且有财务造假前科的贾跃亭,能得到如此多国资的青睐,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地方政府搞风投成了“时尚”,是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地方政府搞风投,最出名的当属合肥,被称为“最强风投之城”、“赌城”、“霸都”等等。

2020年6月,私募大佬但斌在微博转了一个段子:中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


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

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目前合肥已经集聚蔚来、江淮、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电机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合肥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年前,合肥还被戏称为全国最大的县城,到2020年GDP规模就已经突破了万亿大关,20年GDP翻了近26倍!

这种成绩让其他城市非常羡慕,因为宏观经济增长下一个台阶,各城市的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竞争相当激烈,搞得非常内卷。

在媒体“最强风投之城”的不断宣传之下,不少地方政府又开始转变思路,不再招商引资,而是直接变身风险投资人,自己下场玩游戏。现在全国不少大城市都在抢创投之都的称号,都梦想着成为下一个合肥。

苏州差不多有15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共引导设立子基金45支,直投基金投资企业超过100家。

2019年开始,青岛每年都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青岛市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为387家,管理基金数量为1063支,管理基金规模为1203.4亿元。

目前,厦门地区管理基金超过1000多支,基金注册规模超过2000亿元。

2017年,成都就宣布设立1000亿政府引导基金;

在6月份举办的《全球创投峰会》上,西安就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创投之都”城市标签。

问题是什么呢?在聚光灯下,大家都只看到了合肥的成功案例,却忽略了数量更多、规模更加庞大的失败案例。

从赛麟、博郡、拜腾等接二连三停摆的新能源车企,再到南京德科码、成都格芯、陕西坤同等搁浅的半导体企业,皆有地方政府入股,最后都一败涂地。

最近最火的就是青岛国资投资每日优鲜,F轮融资他们花了20亿人民币,还送了产业园,结果每日优鲜上市后暴跌两天,市值只剩下20.81亿美元。算下来,青岛国资半年巨亏30%。

除项目失败,各地方政府搞风投,还闹出了不少让人匪夷所思的骗局。比如,南阳“水变氢”的青年汽车项目,闹的沸沸扬扬,最后结果是骗了50亿才破产。1月曝出的1300亿大骗局的“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也投资了百亿元配套资金。

认清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直就是全世界的难题。在我国,对于市场的定义很明确: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形式。两者的关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风险投资,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么?要极其慎重。

第一个原因就是,风险投资极其专业的事情,需要经验、资源,甚至运气。合肥一连“押”对几个项目,有实力成分,也有运气成分。比合肥开始更早,纸面实力更强,但是失败的案例也很多,比如香港科技城等等。

第二个原因就是,巨大的权力滋生巨大的腐败。风险投资的属性非常特别,追求的是概率,十个项目成一个就赚了,天生就允许一定数量失败的特征。


这种属性让风投更容易逃脱监管,很难清晰界定哪些是利益输送,哪些确实是实力不足导致的失败,比较容易滋生腐败。

第三个原因是,风投的风险非常高,而政府投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要往低风险投资上倾斜。

如果投资,也应该投向医疗、教育等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而非汽车、手机、互联网等市场充分竞争产业。

所以,当下众多城市都搞风投,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如果只有一个城市下场玩,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风险尚可控。但是,如果大多数城市都下场,那么风险真的让人担忧!前些年积累的债务灰犀牛,未来就会变成股权崩盘的灰犀牛,财富毁灭得更快!(来源:功夫财经(kongfuf) 作者:时晨晨)



                        

突遭网络安全审查释放重要信号 国家到底担心滴滴什么                 
【研究员】:wh
滴滴上市当天,不少美国散户把前一天上市的叮咚买菜(DDL)当作了滴滴(DIDI)大买特买,还在网络上的行情评论中称叮咚买菜为“中国的优步”,一时传为笑谈。不过就现在看来,这群误把叮咚当滴滴买了的散户们,这回可能还要庆幸一下自己眼神儿不好。

                                 

【博览财经特稿】在先后合并了快的和优步中国之后,每年都会来一次的滴滴上市传闻,今年终于成了真。

不过滴滴这场IPO低调到有些反常:没有创始人发公开信,没有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甚至朋友圈中的滴滴公关们,也基本上处于静默状态。上市当天,滴滴开盘报每股18美元,较发行价14美元上涨28.6%,对应市值达到862.92亿美元。但收盘时报价14.14美元,市值678亿美元。

滴滴猝然下架 来自网信办的打击突然又激烈

6月30日,公司前脚才在美国纽约上市,不到48小时,网信办就宣布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内行人都知道,在一则简短的通知里,出现“举报”、“核实”、“严重违法违规”,这意味着,事态有点严重。

国家是想要滴滴从地球上消失吗?那是不可能的。国内的移动出行市场,滴滴占有80%的份额,3.77亿的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背后关涉上千万个家庭的生计,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滴滴肯定是可以活下去的。

国家为什么要对滴滴出手,是因为滴滴把敏感数据,交给美国而换取上市?这些个张口就来的阴谋论,同样是无稽之谈。

滴滴出行副总裁李敏的澄清,有说服力:“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看得出来,滴滴对于这样的恶意揣测,很生气。要知道,现在中美可谓剑拔弩张,舆论一点即着,“把数据交给美国”这样的恶意造谣,扣上“卖国“的帽子,可是滴滴的不能承受之重。


安全审查前市场对滴滴IPO喜忧参半

在最近每日优鲜、奈雪的茶等几个大型IPO接连破发大背景下,滴滴上市首日表现还算可以保住颜面。但在上市第二天,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更突然的是,在7月4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根据一则简短的官方声明,这是因为“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随着App被下架,再加上各类机构对《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解读的深入,可想而知滴滴股价还有进一步下探空间。

滴滴上市当天,不少美国散户把前一天上市的叮咚买菜(DDL)当作了滴滴(DIDI)大买特买,还在网络上的行情评论中称叮咚买菜为“中国的优步”,一时传为笑谈。不过就现在看来,这群误把叮咚当滴滴买了的散户们,这回可能还要庆幸一下自己眼神儿不好。

不过,在突遭网络安全审查之前,市场投资者和各类机构对滴滴这场IPO也是喜忧参半,褒贬不一。喜的是,滴滴在与快的、优步的打车大战,作为小黄车的投资人与摩拜的单车大战,甚至后来的社区团购大战中可以说是烧钱无数,在八年时间,经历了19轮融资,用圈内戏言来形容,其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可能“一张A4纸都列不完”,可想而知,滴滴IPO之后,投资者们终于有了退出渠道。

但从滴滴的估值来讲,情况不能算乐观,这次上市前,滴滴将目标估值定在了647亿美元,要知道,早在2018年的某一轮融资之后,滴滴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650亿美元。这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投资者们对滴滴市场价值的判断。

而从滴滴的前景来讲,也是隐忧重重。首先从业务结构上来讲,虽然滴滴已经将业务从原来单一的网约车服务,拓展到如今的网约车、社区团购、金融、货运、甚至出海国际业务和自动驾驶。在橙心优选代表的社区团购业务被官媒斥为“与小商户争利”之后,再大肆宣传显然不合时宜。相比之下滴滴更青睐于对外宣传自己的出海和自动驾驶这两块业务。

除网约车业务之外,滴滴的其他扩展性业务到底发展如何,到底有没有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还是要根据其招股书上的数据来分析。从滴滴的营收数据上来看,2020年,其网约车业务贡献了滴滴总营收的94%,是当之无愧的主营业务,对于滴滴来讲可喜的是,这块业务已经盈利。虽然从其之前公布的客单数据来看,其每笔网约车业务的利润率仅为3%。

就国际业务来看,虽然滴滴已经进入巴西等海外市场,但是其非中国业务对营收的贡献率还不到2%。但是其在海外的竞争对手Uber,据统计已经在8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除美加之外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在海外市场上跟Uber对决,想来不占上风。

至于自动驾驶,虽然确实是未来的趋势,但其需要很长的发展时间和巨额的资金投入,Uber都已经在去年彻底放弃了在这一领域的尝试。就滴滴而言,其网约车业务微薄的利润率,如何为自动驾驶贡献资金也是一个问题。

滴滴的其他业务,比如货运、共享单车、金融,甚至短暂存在过的外卖业务,每一个领域都处在饱和或者接近饱和的状态,在这些业务领域中,滴滴都面临着扎根多年的竞争对手,扩张起来尤为困难。

就像其他已经做大做强的互联网平台一样,滴滴面临着一系列监管方面的隐忧。随着平台中立论的退场,公众倾向于认为其出行业务中的安全事故中,平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加上关于车费抽成比例的争议一直都在……不过市场分析者普遍认为,这些比起滴滴面临的反垄断调查来讲都很好应对。

因而无论是滴滴出行App被下架,还是滴滴面临的网络安全审查,都显得十分突然,就下架前的网络安全审查来讲,初步审查可能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可能还会延长15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滴滴出行App都没有办法注册新用户,而App何时能够整改合格重新上架,目前暂时也没有定论。

从《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条文内容看,其审查的主体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就这一主体范围业界并没有特别具体的定论。虽然对于滴滴被查具体原因如何尚不可知,但是就已知信息来看,滴滴出行作为国民级别的出行App,其拥有的巨量用户和道路信息,已经使其成为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确实是安全审查的主体对象。

审查滴滴出行的十方面政治意义

一、6月30日,滴滴公司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滴滴出行发行2.88亿股,募资总额达到40.3亿美元,上市首日市值678亿美元。滴滴出行从公开交表到正式上市仅用时20天,创造了中国公司在美上市的新纪录,这次上市不仅出奇的神速,而且出奇的低调,没有发布宣传软文,没有在纽交所敲钟,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让生米做成熟饭。

二、2015年2月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家公司战略合并,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美国公司Uber合并,Uber中国区合并后占新实体20%经济权益。近三年,滴滴出行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1417亿元,其中95%来自其中国出行业务。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由此可见,滴滴出行无论是活跃用户还是活跃司机,还有收入来源都主要在中国。

三、滴滴出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6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由于出租车业务不仅拥有用户和司机的详细隐私数据,而且还有海量的出行数据,对于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滴滴出行来说,这些用户数据、司机数据、出行数据、详细的地图及国家安全数据不仅能够给滴滴出行带来巨大的收益,而且如果这些数据被外国掌握,还将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安全隐患,造成重大国家安全损失。

四、在滴滴出行股东名单中,日本软银集团和美国Uber分别持股20.1%和11.9%,是第一、第二大股东,由于滴滴出行并不仅仅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而且是一家具有垄断性质的出租车公司,每单抽成至少在30%以上。因此滴滴出行在中国市场通过垄断经营获得的巨额利益将主要由外国资本获得和享有,这和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公司如出一辙。在中国几乎所有重要网络平台公司都会出现日本软银的名字,而且中国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公司都会有日本和美国资本的身影,仅仅是因为日本软银和美国资本有钱还是有其它的原因,使得这些平台公司竞相结交境外资本,让其成为大股东?

五、滴滴董事会独立董事Adrian perica是美国人,2016年成为滴滴出行独立董事,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有美国陆军服役经历,曾长期在苹果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并在美国德勤咨询公司任职。这样一个具有军方背景的美国人担任滴滴出行独立董事,基本可以断定滴滴出行对美国而言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六、2020年6月,特朗普签署《外资公司问责法》。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公司不受中国政府控制,并要求这些公司向美国政府披露机密信息,接受美国政府审核。滴滴出行这样一家掌握着大量中国地理测绘信息、中国人隐私信息、车辆和人员活动信息的公司之所以能够在20天内神速完成在美国上市的所有手续并极为低调地上市,显然是不同寻常的。这样一家掌握着国家基础信息数据的中国公司未来将如何接受美国的审核并给美国提供哪些信息,非常值得警惕。

七、国家网信办等12个部委联合制定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数据安全法》已于2021年6月10日发布,将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建立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的制度和机制,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特定物项和关键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涉及国家安全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从国家网信办公告称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可见,滴滴出行显然存在着严重的违法行为。

八、长期以来,美国都一直在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的名义将中国资本和中国公司、中国产品赶出美国,美国甚至还以实施国家紧急状态对中国华为公司实施禁运。这些年中国基本上没有收购、进入美国高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公司以及美国重要战略性领域,而美国及日本等国资本这些年在中国可谓是长驱直入,在重要的互联网平台、基础信息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高科技企业都有涉足,中国在很多领域对美日投资者都处于透明半透明状态。比如2018年6月28日发改委公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修订说明的第21条就取消测绘公司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测绘领域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难道我们大家不明白吗?为什么要将中国的测绘领域向国外资本开放?现在当滴滴出行这么一家日美资本为大股东、有美国军方背景的担任独立董事的中国基础信息平台型公司在美国上市,意味着什么?

九、从停止蚂蚁集团上市到处罚阿里巴巴,再到全面审核刚刚在美国上市才两天的滴滴出行,再到制定《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政府的这一系列行动既是反垄断、整肃互联网金融秩序、整顿互联网平台公司,更重要的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行动。美国政府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如此重要,中国扎紧国家安全篱笆当然也是必然的行动,虽然这些行动有些晚,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相信,在金融、互联网、资本领域,类似的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行动还会继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安全、网络、基础信息领域的净化和整肃行动,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十、当前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被全面阻击于美欧日高科技市场之外,而美国公司则凭借着美国政府海量印钞带来的巨额资本进入中国,在资本市场大量购买中国高科技公司股份,在中国许多最重要的高科技企业中拥有大量股份,不仅从中国获得大量利益,而且对中国高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巨大的安全风险。最近我们一直在宣传中国成为海外资本的最大流入国,我以为在当前美国大量印钞的背景下,这并不是好事,而是美日资本在乘机抄底中国,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警惕。

滴滴被查为其他科技公司敲响一记警钟

有些话,官方公告可以打太极,但到环球时报那里,就可以讲得更直接一点了。环球时报的评论就很坦白地提到:“决不能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成为比国家掌握还详细的中国人个人信息的超级数据库,更不能给它们对那些数据的随意使用权……尤其是像滴滴出行这样的公司,它在美国上市,其排第一第二的股东都是外国公司,国家对它的信息安全监管更需要是严格的,这既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

滴滴的最大股东软银,持股21.5%;第二股东是Uber持股比例为12.8%;程维和腾讯分别持有7%和6.8%。

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滴滴掌握着数亿人的出行数据,它的第一第二股东都是外国公司,然后又跑去中国的“死对头”那里去上市,这样的事实,本身就让国家感到不安。

如果在香港或者大陆上市,滴滴或许能相安无事。但没办法,美国资本市场诱惑力太大。上市之前,监管机构已经跟滴滴约谈两次,依然挡不住赴美上市的步伐,程维的决定,肯定是要得罪一些人的。但是不赴美上市,又肯定会让其他人不高兴。


滴滴其实蛮惨的。现在华盛顿看待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目光本来就很阴冷,随时准备亮剑,没想到,它反而在自己的家门口遭到审查。如果是五年之前,滴滴估计会相安无事,赴美上市,风风光光,敲钟庆祝,锣鼓喧天,不像今天这样子,低调上市,结果还是躲得了初一,逃不出十五。

滴滴被查为其他科技公司敲响一记警钟。尤其是拥有巨量数据和信息的平台型科技公司,除平台治理和反垄断方面的合规自查之外,时刻审视自己是否会被列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否有数据安全方面的风险,平台是否有违规使用和收集用户数据的行为,可能也要成为企业的一个基本功。

事发突然,正逢滴滴赴美上市的关键节点,引发各路猜测都很正常。尤其是,如今全球范围内限制数据跨境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各地区都将自己境内的数据看作事关国家安全的宝贵资产。就目前状况而言,滴滴这次审查,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自去年生效以来的首次公开执行,之前并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和分析,这让滴滴的未来蒙上了一层迷雾。

整肃蚂蚁集团、处罚阿里巴巴、审核滴滴出行,在中国经济、金融、政治更注重安全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标志性的经济事件,也必定是标志性的政治事件。我们一定要从政治角度来看待这些事件的整体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正在走出资本泛滥、金融无序发展、国家安全篱笆洞穿的状态,未来中国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摆脱美国政治的影响,进一步摆脱美国资本的控制,真正实现中国的金融主权独立、中国的网络主权独立、中国的基础信息主权独立。

时代真的变了。从美国上市到APP在中国下架,不过48小时,风云突变,程维和滴滴,吃到了时代的巨大红利,也不得不承受这巨大的不安。中国企业一边在国内赚钱,一边跑到美国上市,把利润转移到外国投资者手上,对于“肥水尽流外人田”的资本选择,国家也不乐意了,“滴滴下架事件”,堪称历史性的转折点。因此,当国家网信办宣布滴滴出行“严重违法”的时候,这既是审核像滴滴出行这样拥有强大外资背景、在美国上市、拥有中国庞大基础信息数据的公司,同时也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一次重大的政治行动,更是对蚂蚁集团和滴滴出行这样的资本造富运动的严厉打击,还是对这些虚拟经济形态的釜底抽薪。由此可以期待,中国开始弥补在经济、金融、网络、国家安全等各方面存在的漏洞,在肃清外国政治、资本对中国的控制、渗透方面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国家已经开始行动,对此有理由充满信心。(来源:FT中文网、潇湘经略、李光满冰点时评 作者:闫曼、潇湘、李光满)



                                 
                                           形势分析
                 



最严调控打压房地产 未来经济靠什么?                 
【研究员】:wh
今年,当局对楼市的调控之严,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深房理”事件之后,多个城市的破限购渠道,被监管层陆续堵死。房屋信贷额度全面收紧,很多银行的额度已经用的七七八八,新件的贷款审批非常困难,很多城市的一些银行直接把二手房贷款直接停掉。

                                 

【博览财经特稿】6月12日,国家住建部主管权威媒体《中国房地产报》刊发文章:《炒房者是时候放弃幻想了》。

最近,多地二手房纷纷停贷。再联想到前阵子陆家嘴论坛上,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说“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一样”。

高层的态度和央行的严控,给风雨飘摇的楼市投下了一枚巨大的石子,广阔的涟漪激荡了每个人的心境。

今年,当局对楼市的调控之严,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深房理”事件之后,多个城市的破限购渠道,被监管层陆续堵死。房屋信贷额度全面收紧,很多银行的额度已经用的七七八八,新件的贷款审批非常困难,很多城市的一些银行直接把二手房贷款直接停掉。

盛夏以来,楼市已经全面熄火。很多房产投资客已经开始学习股市K线图,准备转战大A了。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房产的调控政策已经开始布局,对于房子的整套打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三道红线,谈话沟通,打击民间炒房团,严查违规资金流入楼市……一整拳打下来,行云流水,炒房客和小房企哀声连连……

房地产还好吗?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被称之为万业之母。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房地产才能拉动二十多个产业链。你换其他的行业试试?都没辙的。

而疫情后,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支撑,主要也是靠出口和房地产。这从下面的数据就能看出来。


从2020年5月复工以来,国内房地产的销售就开始回暖。一方面是疫情期间,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另一方面,是大家在疫情期间,明白一个道理:要住大房子。

但宽松的货币环境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很坚决。2021年以来,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首套房贷款利率开始出现上行,有15个一二线城市开始收紧限购政策。

而下半年,绝大部分的银行房贷额度已经处于极其紧张的红线吃紧状态。

最近一年热起来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杭州、宁波等地,早已上调房贷按揭利率并且很多银行给二手房直接停了房贷业务。换句话说,货币退潮,直接给房地产一记大招。

货币退潮

货币退潮中国是从年初开始的,而欧美基本上是从年中开始有这方面预期的。

原因很明确:就是疫苗的出现使得疫情有了很好的管理预期。大家认为经济要恢复正常,所以之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要回归常态。否则家家印的都是金圆券了。在加上强烈的全球通胀预期,所以,货币退潮是必经之路。只不过,这个过程注定充满了崎岖。

欧美印钞嗑药一时爽,想停下来,却没那么容易。更何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第三梯队,直到现在,由于缺乏资金、疫苗、医护人员,这些国家的至今都为从疫情阴影中走出来。

而中国的生产恢复领先全球,在其他国家还在抗疫的时候,中国的世界工厂已经开始加班加点的生产物资商品了。

所以,去年中国经济能有快速的恢复,一方面是房地产拉动,另一方面就是全球订单转移下的中国生产替代。

但是,随着欧美生产开始恢复,这种替代作用,换句话说,体现在中国经济数据上的出口拉动,也终将缓慢消退。所以,大家对下半年的经济,也不要太过于盲目乐观,要理性看待。

今年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是偏慢的,基建新开工进展也没有预期那么好,消费端依旧弱,加上最近经济大省—广州局部地区受到疫情反复扰动。压制了出行和消费。所以,展望下半年,不确定性仍存。现在,就是重要的十字路口。

未来经济靠什么?

如果没有房地产,未来经济靠什么?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房地产再怎么被打压,依旧是经济的顶梁柱。中国经济现在,靠的就是三大块:房地产,财政投资和出口。

有人问,工业制造业能拉动么?不好意思,看下图数据,工业制造业实在是太弱了。


去年疫情,大家都被砸到一个坑里,但是能爬出来的,我们用数据说话,只有出口,房地产和财政投资。而下半年经济,也得靠这三兄弟。

首先,出口。今年前5个月中国的出口累计增速在40%左右。虽然下半年面临欧美供给复苏,但是,我们世界工厂红利还在,产业链完整优势还在,无非就是薄利多销。人民币强烈升值的预期最近也开始减弱。对出口企业是好事。所以,出口对今年下半年依旧会有支撑,不会差。

第二,财政投资。今年的财政整体特征是后置的。什么意思呢?

今年前5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预算进度的49%,差不多接近一半。但是,全国的财政支出的进度只有37%。换句话说,下半年的财政支出应该是非常高的。特别是三季度,如果财政支出来一次加速投资,那么这种投资对经济将提供强大的支撑。

第三,就是房地产。在中国的科技树还没有点到最高位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是不会拉跨的。国家也不会让他拉跨。

并且,现在的操作思路是不让今年像2016年那样房价轮动暴涨,而并不是一棒子把房地产夯死。房地产和整个链条上相关的产业链依然会是下半年中国经济的支撑因素之一。

全球已经踏上复苏之路,但不确定性依旧有,大家不要太盲目乐观,但也不要过度悲观。再怎么说也是十四五规划元年,得打个漂亮仗,你说呢?(来源:米筐投资 作者:拾叶)



                        

学区房又迎超级利空 想要终结学区房尚早                 
【研究员】:wh
与往年更多是口号宣示不同,今年北京西城区开始玩真的。西城区最负盛名的德胜片区,顶尖名校云集,“小升初”市重点名校比例超过80%,学区房历来引发疯抢,有老破小均价直奔30万元以上。整个片区几乎都是名校,上有“牛小”,下有托底,学区房价格极其坚挺。

                                 

【博览财经特稿】近日,北京市西城区明确,2020年7月31日后购房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这意味着,喧嚷已久的“多校划片”终于到了落地时刻,而且比预想的更狠。作为中央政务区之一的西城区,可谓寸土寸金,教育资源更为全国之冠,连带学区房一路攀升,均价动辄15万乃至20万以上。

西城区实施多校划片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北京市西城区进行入学登记,严格按照4月23日发布《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了多校划片措施。尽管相关文件早已发出,但当部分业主在近日真正被调剂出学区后,依然引发了各界议论。

7月2日晚,部分北京市西城区幼升小的学生家长接到电话,被告知2020年7月31日后的购房家庭将以多校划片方式入学,许多重金买到德胜、金融街、月坛片区学区房的业主在接到电话或者在西城区教育考试中心官网进行入学登记时才发现,自己已被调剂到附近学区派位入学,在孩子幼升小阶段错失入学“牛小”的机会。

北京市西城区拥有如实验二小、宏庙小学、育民小学、育翔小学等“牛小”(优质小学),以及北京四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师大二附中、北京八中等一流优异的教育资源,也导致了西城区如德胜、金融街、月坛等片区的学区房受到热捧。

4月23日,西城区发布《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在保持2020年入学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多校划片政策。不过,即使西城区早已发文预警,但仍然存在部分业主心存侥幸不会被调剂。

《意见》提出,将加大多校划片力度,严格执行2020年已经公布的多校划片政策。凡不符合“六年一学位”要求、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产或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本市个人居民户籍适龄儿童,由其法定监护人根据小学新生登记入学通告公布的招生服务范围,在规定时间内到学校提交入学材料。片区内登记入学工作结束后,依据学位情况按相对就近原则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派位入学。

《意见》还明确,将强化部门联动审核,西城区相关部门将共同审核入学资格,对于弄虚作假、伪造证明证件材料的行为,一经查实,取消相应入学资格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西城区德胜、金融街、月坛调剂出学区的背后不完全是调控所致。核心在于西厂区小学入学在6年内需求翻倍,入学人数太多,且在未来3-4年,这个趋势甚至可能蔓延。学区房的出现核心原因是教育资源不均衡,同时结合了部分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当下的入学政策的确可以降低针对最优质教育资源的炒作,预计对于西城区最贵的德胜、金融街、月坛等区域会出现降温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西城属于特殊情况,因为地处内城,教育资源均衡,相对都比较好,所以需求旺盛,实际当下不论是不是有政策,最近几年井喷的需求都会导致新购房会调剂出学区。

北京西城区教改政策落地后西城房管局也出手了


7月6日,北京市西城区房管局官方微信号发布消息称,为确保西城区教改政策平稳执行,4日上午,西城区房管局组织辖区内链家、我爱我家、21世纪不动产、麦田、中原等主要房地产经纪机构召开工作会,就房地产经纪机构积极配合教改政策落地提出工作要求。

会议介绍了西城区教改政策,并再次强调了严禁炒作学区房的工作要求。会议提出三项要求:一、各机构加强房源发布管理,不得以学区房为卖点发布房源。二、规范业务承接管理,不接受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委托。三、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及时组织学习,严格落实相关规定,不得参与炒作学区房的任何活动。

西城区房管局强调: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禁止炒作学区房是落实房地产调控的重要举措,各机构应清晰认识房地产过热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要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房住不炒”。

二是要认真抓好落实。西城区严禁炒作学区房,各机构要建立制度,采取措施,强化内部管理,及时将政策精神传达到每一位从业人员,认真落实每一项规定。

三是要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坚决落实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对于落实不到位、不全面的企业和个人,行业管理部门将依法处理。

西城区房管局指出,下一步,区房管局将继续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严格管理房地产经纪机构,坚决杜绝炒作学区房现象,并将依据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和移转线索,对相关机构及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多校划片”的威力所在

如果高价赌上的学区房,有可能会被“多校划片”分配到普通学校,那么必然是学区房投资的最大的滑铁卢。


与往年更多是口号宣示不同,今年北京西城区开始玩真的。西城区最负盛名的德胜片区,顶尖名校云集,“小升初”市重点名校比例超过80%,学区房历来引发疯抢,有老破小均价直奔30万元以上。整个片区几乎都是名校,上有“牛小”,下有托底,学区房价格极其坚挺。

然而,多校划片,不再局限于片区内,而向邻近片区调剂。花了上千万买了德胜片区的学区房,有可能被分配到什刹海和新街口片区,后两个学区整体教育质量远逊于德胜片区,新街口片区市重点比例只有30%左右。

更狠的是,在个别片区,凡是去年7月之后购买学区房的,全部被分配到邻近片区,不只是“多校划片”,更是“不分片区多校划片”。

这就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花二三十万均价博得的学区房,最后可能被分配到只有十来万房价的学区范围,必将引起学区房价格的重新配置,让“价高者得”的学区投资逻辑崩盘瓦解。这正是“多校划片”的威力所在。

多校划片将是未来大城市的主流政策

这次之所以玩真的,在于今年以来整个形势发生了变化。学区房最大的政策转折点,当属今年4月召开的高层会议。会议提出,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


房住不炒和增加租赁,都是既定政策,但“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则是首次出现。这也是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高层会议决策首度对准了学区房。

自此,学区房调控开始加速,而与教育相关的政策逐渐密集。先是校外培训遭遇史上最严调控。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专司校外培训管理。同时,相关部门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3650万元的顶格处罚,而多地开始明确严控校外培训。


接着北京、上海等地表示将正式启动学生暑期托管服务。由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

显然,此举意在遏制暑期校外培训的浪潮。以官方的暑期托管作为替代选择,减少每逢假期学生一窝蜂挤在培训机构的盛况,从而进一步减轻教育负担。

同时各地开始针对学区房进行专项调控。合肥首提“学区限购范围”,明确优质学区将严格限购,与非学区形成明显政策差异;宁波则专门制定了113个学区房小区二手房参考价,对此进行规制。

此番随着北京西城区“多校划片”全面落地,未来将会向其他地区推广。可以说,多校划片,将是未来大城市的主流政策。一旦多校划片推广开来,以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区房投资逻辑必然不复存在,靠追逐顶尖学区房谋求超额收益,将会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学区房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除“多校划片”,学区房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一、学区资源重新分配的风险。无论是租售同权,还是多校划片,抑或指标到校,只要能够落地,都会对学区房产生釜底抽薪式的影响。虽然短期内,由于各种利益的阻碍,这些政策或许很难迅速推进,但这是学区房未来的可能的发展方向,必须提前做好预防。

二、政策变动的风险。2020年,深圳有片区均价10万+的公寓性质学区房被统一降分。前不久,苏州工业园区将新购学区房学位锁定年限从5年提高的9年,而深圳某小学更是试图限制3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学区房直接入学的资格……政策变量,已经成了学位房的重要影响因子。

三、开发商虚假宣传的风险。虽然多地政府已明令禁止楼盘捆绑学位房宣传,但学位房作为房价的重要组成要素,会被开发商或明或暗地变相宣传,并体现于房价之中。

但是,学位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开发商同样也有误导宣传的动机,这就导致学位房投资往往充斥着各种道德风险。

四、学位房与教育实力不相匹配的风险。每一个家长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买到一流的学位房,未必就等于买到了美好的未来。学位房与高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稳定,这对学位房的实际效果必然提出质疑。

五、城市格局洗牌的风险。任何区域的教育,都是由人来决定的。随着新城区拔地而起,尤其是一些城市的政务区和商务区不断转移,城市的白领和金领群体也随之而转移,这些人群聚居之地,教育质量一定不会差,这就对传统老城区的学位提出挑战。

终结学区房不可能

在教育资源仍不均衡的当下,想要终结学区房显然不可能。但越来越多的政策大变局,将学区房的投资属性打得七零八落。还要不要投资学位房?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并非“是”和“否”如此泾渭分明。学位房到底还能不能投资,关键要看投资的是什么样的学位房。

一、不要豪赌顶尖学区房,次顶级的学区房或许性价比更高。学区有多牛,学区房的溢价就有多高。拿出市场30%的溢价去豪赌学区房,反要承受多校划片、指标到区等政策的直接冲击,反倒不如选择溢价相对合理、不属于过度冒尖因此而严打的学区房。

二、投资单个学位房,不如投资拥有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区域。要知道,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都聚集于中心城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教育强区,这些区域名校云集。不管是单校划片,还是多校划片,一般都不影响学区房的价值。

三、在学区房选择上,老破小优于老破大。许多老城区的旧房子,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学位。买学区房投注的是优质学位溢价以及稀缺教育的升值空间,并非房子本身。相比于老破大,老破小反而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四、跟着白领和金领群体走。一个地方的教育是否优质,与学校的底蕴有关,也与家长和社区的氛围有关。白领和金领群体聚居之地,学区质量普遍存在向好的发展优势。所以,一些政务区或商务区的准学位房,性价比反而高过老城区的传统学位房。(来源: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作者:凯风)



                                 
                                           社会透视
                 



十个北漂或九个撤离 想立足一线需几年内赚足本地人几代人积累                 
【研究员】:WH
今年要修理校外辅导也有这方面原因,因为学区房已经够惨烈了,校外培训更是个无底洞,这玩意纯粹的内卷,搞得一线城市人口出生率暴跌,现在一线出生率只有0.5,低得吓人,这生育率,就算你拼命在北京扎根了,可能你孩子将来也不给生,然后就没然后了。

                                 

【博览财经特稿】近日一篇文章非常火,叫什么年入五百万,勉强在北京过上体面生活,引起了全网热议。也有不少小伙伴的家人要到一线城市去工作学习,让博主给讲下京城的难,到底难在哪。

看了下,吃瓜群众各说各的,整体而言分成几类:第一类觉得太特么离谱了,毕竟统计局数据在那里摆着,北京工资平均一万,中位数六千,如果五百万才体面,那有一千多万人不是人呗?

第二类也觉得夸张,不过确实有京城生活经历,表示月入三万确实是不如狗。

第三类就是莫名其妙的吃瓜群众,完全懵逼了,不知道京城到底啥情况。

今天解释下,北京的这个谜一样的收入情况到底怎么个情况,为啥大家的感受差距那么大。其实没啥难理解的,“500万才能过上体面生活”这个说法肯定是扯淡,不过京城居,到底有多难,主要是看各自的位置。

第一个问题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如果你本来就是北京人,有套房、有户口、小孩能上学,那月入八千也凑合着过,也差不到哪。

北京是首都,养着巨大的公务员阶层,公务员们工资一般,政府倾向于平抑物价,所以大家可能觉得大城市物价高,事实上并不高,而且套路很深,每个小区附近都有大超市,蔬菜都放塑料薄膜的盒子里卖,那种非常贵,但是如果去小区下边的菜摊子,能便宜不少,如果愿意,大部分居民区附近还有个农贸市场,那里更便宜。所以两口子加起来赚万把来块也能过得还不错。北京人讲究吃不讲究穿,又省了一笔。

这也是为啥好多人发现生了孩子老人过来做饭,生活成本一下子降了不少,因为老人们天生会找便宜的买菜地方,而且愿意多走一段。很多年轻人在一个地方住五六年,可能都不知道附近走一站地就有个大农贸市场。这样省着点,加上公交系统又巨便宜巨方便,如果很早就有房子有学位,不用担贷款,北京生活成本跟三四线差不多。这几乎是北京最低难度的玩法。

2000年北京人口普查的时候,北京有1380万人,那时候北漂还没大规模开始,可以认为这一千多万人过着不用担心房子的生活。但是,如果你是外地人,通过大学考进来,想在北京成家立业生孩子,并且想把孩子养大,那情况就变了。

首先你得在毕业六七年内攒够一百多万现金,因为这是在北京买个上车房最低要求。这过程中你还得租房,还得有其他各种花销,但是依旧得攒一百多万,只有攒够这个数,你才能勉强搞个上车房,也就是那种地段不咋地,房子也不咋地,也没车位,更重要的是,基本没有学区的可能性。

这么短时间内攒这么多钱,再考虑到刚毕业一两年内根本攒不到钱,那算下来三十岁的时候,你收入最低也得税前三四十万才行,不然这一百万就够你受的。

不过这依旧不是问题的关键,毕竟你只解决了一个住的地方,在北京,真正难的是孩子,如果你想在北京定居,让孩子在北京上学,就需要一个能住人的学区房,又需要户口,这一下把游戏难度往上拨了两个档次。要知道,如果你只在北京工作生活,不涉及小孩的事,那工作居住证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小孩要上学高考,那就得有户口。

户口本身就非常非常难,北京现在积分落户每年只有6000个名额,之前一个资产过亿的某培训机构大佬,也在渣浪抱怨搞不定户口,孩子没法上学参加高考,大家想想其他人。

那如何解决户口呢?比较好的一个办法是,娶个带户口的妹子,因为北京有大量央企,他们工资不咋高,但是给户口,所以一个好的搭配是男的赚钱,女的赚户口。

上次说这事不少小伙伴还指责我歧视女性,真没有,因为要在京城快速攒钱,就面临体力和心力的巨大挑战,而且得非常抗操,这种事最好还是由老爷们来干。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要问了,攒个靠谱学区需要大概多少钱呢?因为学区房算二套,巨贵,首付巨高。可能需要六七百万的现金。那你在三十岁的时候每月要承担月供,还要攒钱,一年得攒六七十万,才可能在小孩上学前搞定学区,小孩七岁上学,得在那之前搞定学区房,问题是现在9年一学位,学区房最好是提前买,你买晚了,到时候选择范围非常窄,就得加钱。

大家明白了吧,外地人想在北京定居,还想让孩子上学,一点都不夸张三十多岁的家庭税前一百万才行,感受到压力了没?

你可能纳闷了,家庭收入一百多万难不难?这个又分情况,北京这边绝大部分人收入都在一万以下,也能活下去,但是你如果是个想留在京城的“北漂”,那你就得比别人牛逼的多才行。

大家要知道大城市的贫富分配情况非常极端,按照最简单的二八定律,20%的人要拿走80%收入,4%的人要拿走一大半的收入,头部的那些人收入非常非常高。

而且北京走的是总部经济,全世界各大公司都在这边有总部或办事处,北京的很多小区租给这些公司出差的人,一个年租金就得三四十万,大家可以估计下他们的工资。

此外互联网中心,还有大量的金融业,都养着一堆的高薪人士,还有做买卖的,开饭店的什么的,各种经纪人,自由工作者,每次新公司上市,都会创造出来一大群千万级的富翁。各省有钱人子女也会向一线集中,甚至伺候这些人的服务业从业者,头部收入也非常夸张,有那种做头发的,健身教练什么的,都收入高的离谱。

中国大学毕业最顶尖的那部分人,如果没出国,基本都被北上深给吸收了,反正有钱人也不少。大家为了孩子也愿意花钱。北京还有一个职能,它是中国的好莱坞,每年新出现的明星大部分都是在北京产生的,这些大小明星和他们的经纪人也是北京有钱人阶层的一支。

大概算下来,每年新增十来万年入百万以上的人问题不大。这样折腾下来,如果大家看到有人说自己家庭收入上百万,过得依旧紧巴巴,他们可能没瞎说,攒学区房可不是闹的,北京这边好一些的学区房动不动上千万,上千万还往往不太能住,太小太破,如果想买个好点的学区,还能住,最好是三居室,房价直冲两千万去了,这类房子,就算一年攒一两百万,都得攒好多年,而且攒够首付了,交房之后的还贷也是个大麻烦,年入百万过得不如狗可能也没瞎说。

说到这里,大家看出来了吧,北京这边最难的是买房,比买房还难的是小孩上学,既需要户口,又需要学区,这俩都难的要死。如果正常上班而不是那种做买卖的或者富二代,把小孩养大更是个地狱级难度的副本。

很多北漂,尤其是码农们,都有过一个错觉,大学毕业收入还不错,觉得以现在的工资,干个十来年,也在北京有房有车,从此便是长安人。不过转眼十年之后,十个北漂9个得撤离,除非没孩子,甚至没老婆的,可以一直漂着。

北漂整体呈现两次撤离潮,一般到达城市第五年或者第六年会走一批,买房无望,年龄也到了三十,于是回二线或者老家去了。这时候有一批要在北京成功买房上岸,然后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也撤了。这些人回老家往往回不去,毕竟老家又没有工程师岗位,大部分去了新一线,比如杭州成都什么的。最后剩下少数一部分人,不结婚或没孩子,在北京待下去难度也不大;还有少量的人确实是通过高薪打通了超难副本。

大家可能纳闷了,既然这么难,那些月入还没过万的怎么活?

一部分是老北京,你拼命奋斗的,是别人自带的,他们没那些纠结的事。有的北京人全家五六口子挤在一个三四十平的房子里,还悠然自得,他们等着孩子上完学,把房子卖了套现几百上千万,去别的地方呆着。而且老北京人可能是见过世面的缘故,生活观念非常豁达,对学区房的欲望明显低于新加入的那群人。

还有那些外地进京务工的,比如保姆、保洁、快递、维修人员,他们收入不高,但是依旧比老家高太多,这部分收入差,让他们也很乐意到北京打工。

几年前在飞机上旁边坐着一个中年大妈,她就是湖北人,去北京当保姆,一个月一万多,留在当地一个月两三千,所以去北京了,赚到钱给老家的儿子买房。雇主为了让她早点返京,给她买了机票,她说第一次坐飞机很紧张,要不是雇主着急她回北京给她买票,她自己是绝对不会买的。

这些人本身就没准备在北京常住,北京对于他们只是一个赚钱的地方,赚到了钱存起来回老家花。

还有不少人,在北京码农圈这种人非常多,自己在北京赚钱,老婆孩子在别的城市,有的在石家庄,或者在济南,还有老婆孩子在东北的,一个月回趟家。我昨天发出去之后,评论区有个高赞小伙伴就是住在石家庄,应该是周末往返,你们感受下他们的生活:


你可能纳闷这样做累不累啊,当然累了,不过他们回老家一年只能赚十来万都不到,在北京一年哪怕只赚二三十万万,这个差距足够抹平两地奔波的痛苦了,人一旦当了爹,对痛苦承受上限非常高。

还有一部分,钱有了,学区房也买得起,但是没户口,就去读国际学校,等着将来回老家高考。说到这里又有小伙伴纳闷了,有钱不是可以随便出国读名校吗?

这里又有个问题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外的大学,能比得上国内985的学校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些“水校”,能赶得上国内985的一样很难考,而且需要家人陪着出去,问题是赚钱买卖在国内,谁会跑国外去干耗着?以前有些当妈的出去赔娃,一年回一次国,很快发现婚姻出问题了。

而且这几年大家心态也变了,很多人不再希望自己的娃去国外发展,回国发展的话,以前的那些“水校”早就没了魔力,这也是为啥那些人花一两千万搞学区房、也不移民的原因,要知道,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的门槛已经很低了,这些人想移根本没难度。

还有一个问题,之前在渣浪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小伙伴问,北京除了那些几百上千万的学区房,就没有其他平价的了?

也有,以海淀为例,牛逼的直插天际,这些学校对应的房子非常贵,剩下的跟我们老家那边差不多。以至于不少家长如果孩子没法上这些牛校,干脆卖房回二线,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因为凤尾实在是太烂了。

说到这里,大家就清楚了,为啥好多人说,把“生孩子选项”从人生清单里划掉,顿时感觉天地宽,因为一线城市孩子的投入大到离谱,可能很多小伙伴已经感觉到了离谱,但是依旧体会不深,等你们有了孩子,生活会告诉你到底有多难。不过有了孩子后,会觉得生活中多了很多欢乐,如果不去经历,也很难懂。

今年要修理校外辅导也有这方面原因,因为学区房已经够惨烈了,校外培训更是个无底洞,这玩意纯粹的内卷,搞得一线城市人口出生率暴跌,现在一线出生率只有0.5,低得吓人,这生育率,就算你拼命在北京扎根了,可能你孩子将来也不给生,然后就没然后了。而且政府也在治理学区房,不知道能不能彻底解决,我个人认为非常难。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了,既然最终也得退出,那北漂们去一线到底干啥?

其实一线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限可能”,上文说的那些赚钱买卖,如果你呆在县城,是几乎没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但是如果你到了一线,尽管概率很低,但是确实有了一定的概率。

我这些年送走不少离开京城的,有的是当初跟我一起来的,还有是我从大学招聘进来后来在我手底下干活的,大家普遍的反应是自己不适合京城,不过也不后悔。有一个小伙说的比较有意思,“当初来北京,本以为玩的是《英雄无敌》,没想到玩的是《绝地求生》”。





1625970961372963.jpg
1625642370483531.jpg
16256408839096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3 21:59 , Processed in 0.17508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