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四川信托“一锅端”的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0 21: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能源产业全球布局 为中美争夺未来影响力开辟新战场》: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对中国新能源发展进行围堵,进行了一系列的贸易制裁,即使到了特朗普时期仍然继续。从2011年到2018年,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四轮针对进口光伏材料和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且就是以中国企业作为主要打击对象,不断加征惩罚性关税,到2018年的时候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累加关税甚至达到239%。

但是中国人早就习惯了独立自强、在外部重压下前进。尤其是我们的政府决策更有规划,在新能源发展初期表现并不好、备受质疑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仍然坚定支持新能源发展,在短短十年间,中国培育出了完整、自主的光伏、锂电池产业,并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支持下,一举成为世界绝对第一。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不是一味上大项目 “稳增长”不能完全把投资理解为政府公共投资
【研究员】:wh

我们要稳经济、政策要发力,不是说不需要公共投资。如果经济发展确实需要这些投资,那么政府就要及时去跟进这些投资。但我觉得,现在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如何稳定民间投资方面。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布局和上马大的公共投资项目,这就有些隐患了。


【博览财经特稿】出口、投资、消费,一向被看做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然而今春以来,疫情突然卷土重来,对开年来的消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再加上国际局势突变,也让出口因素更加不稳定。

观察者网: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三重压力,今年我们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开年以来,从各地各部门的情况来看,投资,尤其是扩大有效投资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一招”。在“三架马车”中,今年为何格外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讲固定资产投资,大家就习惯性地理解为是政府安排的基建投资这类大项目。但实际上,经济中大量的投资活动其实是企业层面的投资。

假如我们遭遇到像2020年新冠疫情那样的巨大危机或者外部冲击,导致经济突然“停摆”时,为了在短期内尽快地稳住经济,防止经济进一步走向衰退趋势,才需要靠政府的公共投资拉一把。这时候需要政府的公共投资,主要是因为大量的市场主体受到了冲击,无法正常进行投资。

1648628533255882.jpg

对于这种公共投资,我们要非常谨慎。我认为中国经济现在的下行压力,很大程度上不是来自于公共投资不够,而是我们的民间投资缺乏足够的动力。这是由于政策变化过于频繁,加上地方政府在执行中的偏误,私人企业和民间投资者有一些预期上的转弱而导致。

我们要稳经济、政策要发力,不是说不需要公共投资。如果经济发展确实需要这些投资,那么政府就要及时去跟进这些投资。但我觉得,现在的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如何稳定民间投资方面。但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布局和上马大的公共投资项目,这就有些隐患了。

所以,这就回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有效投资。这两年中央对有效投资的问题非常关注。投资必须是有效的,它才会对经济有持久的贡献。我们当下做出的投资,不管是来自政府还是来自企业,但凡是成为有效投资的,一定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投资项目,因为只有“有需要”的投资,将来才会有可观的回报,否则这个投资就变成了闲置的产能。

第二,投资要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只有这样,投资才可能是有效投资,才有可能获得回报,有了回报,这些投资项目就不会形成债务拖累。

张军:坦率地讲,因为有效投资是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投资,所以这些投资是否值得,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定只有企业才知道。如果一个汽车厂认为它的产品未来市场非常好,用户的需求非常大,那么它就需要尽快地扩大企业的产能。就像特斯拉宣布在中国扩建工厂一样。

观察者网:1月份召开的国常会强调,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扩大有效投资。这属于政府投资的一部分。您认为,政府投资怎样才能扩大其有效性,怎样的投资才能算政府的“有效投资”?

所谓“挤入”效应是指,政府在基建、公共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能够在未来若干年内有助于民间投资的扩张。这是因为按照合理性原则,政府投资的方向应该是经济当中那些外溢性很强的领域,往往是卡脖子、有瓶颈的地方,一旦政府的投资突破了瓶颈、缓解了卡脖子的现象,就会有巨大的外溢效应,企业、家庭和民间投资者都会从中获益,改善的基础设施会带来投资者的便利、降低商务成本、提高预期的投资回报率,这样就会引入更多的民间投资。

一方面,很多政府的公共投资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是可以直接收费的,比如高速公路。政府可以通过收费获得有现金流,因为有现金流,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来获得固定收益,最后收回成本。

也有其它的一些方式。比如城市的政府修了一条地铁,穿过了这个城市的很多地方。附近的地价会因此上升,并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发商会进来,商业设施也会建起来,更多的人口会被导入。等到经济发展以后,这些给政府交的税收也就增加了。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考虑用组建项目发开公司的方式来解决对地铁的筹资和回报问题。上海早期的轨道交通建设就是用了这个方式。这些做法都利用了金融手段和市场机制的思维。

观察者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提到,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虎年伊始,各地重大项目纷纷上马,其中很多都是基建项目。是否可以理解为,今年政府将基建投资作为其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不过我想提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要贯彻投资有效的精神,也要对这些投资的融资成本有很好的事前估计。也就是说,每个地方政府在准备投资项目时都得想一想怎么收回这些钱。很多钱都是专项债,它是有成本的,要偿还的。地方政府将来不仅要收回成本,还要有能力给债权人支付回报。

所以,地方的基建投资最重要的底线是财务上要能够实现平衡。哪个地方政府在财务平衡上动了更多脑筋,将来它在有效投资上就会做的更好。地方政府发5年10年的专项债去投项目,要关注最后能不能收回成本,并且还能获得一些正常的回报。这些都要有事先的科学论证和预估。

观察者网:国常会提到,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安排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撬动更多社会投资,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这是否可以认为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体现?在去年一季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一季度稳增长压力较大,这样做是否有助于缓解压力?

所以很多地方政府都很关注这个事情,希望一季度有很多项目用眼睛可以看得见它的进度。

观察者网:我们注意到,在全国各地的基建投资当中,水利工程建设是重要投资领域。1月国常会也特别提到,要推动抓紧实施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项目。今年是不是一个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年?水利工程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哪些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农田水利在中国像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中国这么大,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差别也很大,时不时就这里旱了、那里涝了。所以,有大量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增加新建的项目。

观察者网:除了传统的基建项目之外,“新基建”成为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全国多地都在加码布局。为什么“新基建”今年如此受关注?在后疫情时代,它对我国的数字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等有怎样的作用?

“新基建”跟信息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都有相关性,而这部分又是发达地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以5G基站为例,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5G基站在中国,而在未来的“十四五”规划中,我们的5G基站规模还要翻好几番。

但是我想说,即便是新基建,它也不是说为了“稳经济”的目的才去投的。“新基建”的需求来自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数字经济的扩张。与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有关的一些新的经济活动,统计局说大概有40万亿的规模。数字经济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经济当中最活跃的部门,所以它就会产生突破这些新经济活动所遇到瓶颈的需求,所以它有这个需求,才会有这样的投资。而且“新基建”肯定不都是政府的投资,新基建有相当多的投资来自企业,企业占大头。

其实即便我们的经济遭遇了2020年那样一个疫情突发事件的冲击,为了稳定经济,政府也没有不计成本地来扩大它的投资,相反,政府出台的反而更多是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补贴与减税降费的政策。

观察者网:有学者认为,从去年消费外贸和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投资是最低的,这说明2021年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所拖累,因此要提振2022的经济增长需要从扩大有效投资上寻找突破口。怎么看这种观点?

你如果看投资跟消费,其实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能说投资相对更差了。这些年投资也好,消费也好,其实总体上就是这样一个状况,它们的份额其实都是相对的,“三驾马车”当中有一个跑得快,份额就会上去了,其它的份额就会相应地下降。

透过需求侧去想中国经济的问题,应该会想到后面更基本的问题是更重要的。靠现在的稳投资也好,或者稳消费也好,稳外贸也好,其实都是解决短期问题的。中国经济有更长期的问题,这些问题难以靠宏观政策轻松解决。(来源:底线思维 作者:张军)




政经观察




新能源产业全球布局 为中美争夺未来影响力开辟新战场
【研究员】:wh

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对中国新能源发展进行围堵,进行了一系列的贸易制裁,即使到了特朗普时期仍然继续。从2011年到2018年,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四轮针对进口光伏材料和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且就是以中国企业作为主要打击对象,不断加征惩罚性关税,到2018年的时候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累加关税甚至达到239%。


【博览财经特稿】有几件事非常值得串起来讲一下:第一件事: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将恢复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

第二件事:西方炮制的“新疆强迫劳动”谣言,成为近期中美之间的主要议题之一。2021年4月19日,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表示:由中国主导的、低成本的清洁能源供应链“牺牲了公认的安全与人权”,美国商务部还对部分中国企业进行了制裁。

拜登所属民主党非常重视未来能源

这确实有道理,但并不全面,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藏在第二个炒作“新疆强迫劳动”的谣言,更关键的目的是抢占未来能源高地。

拜登所属的民主党非常重视未来能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或者绿色能源,这几个代表的都是同样的能源,主要就是光伏、风电以及关键的电池等。

早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就对中国新能源发展进行围堵,进行了一系列的贸易制裁,即使到了特朗普时期仍然继续。从2011年到2018年,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四轮针对进口光伏材料和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并且就是以中国企业作为主要打击对象,不断加征惩罚性关税,到2018年的时候对来自中国的光伏组件累加关税甚至达到239%。

美国的贸易保护并没有令美国本土产业发展起来,即使到2019年美国本土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也才不到20%,光伏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仍然高度依赖进口。进口的光伏组件虽然因为对中国本土生产的制裁,近八成来自东南亚,但是东南亚的这些工厂仍然依靠大量采购中国生产的材料,并且多数是中国投资甚至所有。

本土企业没能发展起来也就罢了,毕竟一个未来能源哪里是几年时间能够发展起来的,纵然是中国也投入国家力量持续发展了十年才达到今天的水平。好处寥寥,坏处却很多,中国产的光伏产品美国离不开,美国还要大力发展光伏,那对中国产品征收再多关税有什么意义?无非是抬高美国本土生产成本罢了。

当然,美国毕竟是世界霸权,不要脸的事干了太多了,正面竞争比不过、贸易保护还是不行,那美国人就要用阴招了。那就是集火中国的光伏产业重镇:西北。

光伏关键原材料多晶硅和硅料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电能,中国东部和中部虽然电力生产总量高、但是消耗更多,一直需要西部地区远程输送大量电力,这就是中国大规模兴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原因。

在中国西北,能源极为丰富,关键消耗相对较少,比如内蒙古曾经引入虚拟币“挖矿”,也就是为了消耗掉多余的电力。更加关键的是,正如小镇曾经在去年7月20日《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一文介绍的,西北地广人稀、海拔较高、日照充足,正是光伏的宝地。

1648628998488040.jpg

举一组数据,大家就明白中国在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巨大优势:2017年到2019年,全球多晶硅新增产能的91%来自中国企业,同期全球光伏组件每年新增产能的78%在中国,美国仅相当于中国的2.7%。

2020年12月,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开始炒作“新疆强迫劳动”的谣言,并且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要求其成员企业将供应链迁出中国新疆;

在前期舆论煽动下,2021年4月19日,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表示:由中国主导的、低成本的清洁能源供应链“牺牲了工人的安全与人权”;

被制裁的这4家企业的多晶硅产量占2020年全球总产量的45%。所以,事情很清楚了。

美国为何如此看重光伏等新能源?

能源就是武器,其威力并不低于核武器,毕竟核武器意味着共同毁灭,而能源武器可以杀人不见血,可以轻易颠覆一国。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终于在欧洲天然气供应之争上取得优势,继政治、军事、经济落入美国掌控之后,关键的能源也被美国进一步渗透,对欧洲而言更危险的是:在能源危机下不得不暂缓碳中和战略,直接影响到欧洲在非洲的关键争夺。

不论如何,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必然未来,石油等化石能源终将慢慢淡化,光伏等新能源才将更长久的陪伴人类。美国已经在石油霸权上享受了太多的红利,又怎能舍得放弃未来的能源霸权?

那么美国就必须打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建立的巨大优势,继续沿用石油时代巩固其盟友体系、并且控制盟友,让美国继续保持全球霸权之巅的权力地位,那么组建一个新的产业阵营,来遏制中国,已经成为必然。这是一套针对未来的组合拳。

2021年6月,美国通过了《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将近期所有各种法案打了个包,整整1445页,来势汹汹啊。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机制,就是要建立“中国对外能源开发的审查报告”,计划在2026年之前,美国要对中国海外能源投资进行调查,目的就是要了解中国的海外能源进展、阻挠中国的海外投资,其中新能源必将是重中之重。

石油我们都很清楚,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新能源发电虽然可以依赖光伏,硅这种材料也谈不上稀缺,但是新能源的关键载体是电池,电池需要大量关键矿产资源。比如我们常说的“三元锂”电池,核心就是镍、钴、锂,还包括一些稀土金属。

比如钴矿,2018年,刚果(金)一国的产量就达到全球的66.3%;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三国的锂矿探明储量占全球的91%,产量达80%以上;又比如稀土,虽然中国储量并不太高,但由于稀土的分离技术含量非常高、需要完善的分离体系,中国稀土冶炼分离产量高达全球的86%。美国至今完全不具备稀土分离能力,全部依赖进口。中国如此巨大的优势,坏事干尽的美国人怎能不担心呢?

当然,这背后还有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内部斗争。共和党的核心盘是石油等化工产业,而民主党为了抗衡选择扶持新能源产业。美国中期选举将近,两党政治斗争更加剧了对中国新能源威胁的危机感。

当然,中国也确实干了令美国惶恐的事。比如为了满足中国飞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中国正在深入美国传统的势力范围,比如中国已经是中东地区最主要的新能源项目投资方、运营方;中国对南美锂资源的投资也远超美国。

我们绝不能小瞧美国,美国新能源发展滞后核心是美国传统能源行业实在过于强大,美国长期依赖石油等化石能源构建霸权,存在路径依赖。但是百年的世界第一强国,绝不是风一吹就倒的废物。美国有足够的资源、人才和实力发展起属于美国的新能源体系。

说白了,拜登的新能源战略的核心就是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与盟友共同构建一个孤立中国的新体系,就如在互联网领域要打造孤立“中俄”的所谓民主互联网体系一样。

好在,我们并不是没有还手之力,恰恰相反,我们现在是优势一方。仅仅稀土,美国就至少需要10到15年才能建立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体系,美国要想在光伏、风电等核心技术领域超过中国、并且构建足够有成本优势的产业体系,也绝非5年、10年能做到的。

美国还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吗?何况,美国眼看着共和党就要上台,民主党的新能源战略真的还能不打折扣的继续吗?美国又将如何协调化石能源集团与新能源集团的利益纠纷?

1648629321170135.jpg

工业革命的需要将人类带入化石能源时代,工业革命的结果又让大自然赋予的可再生能源变得水到渠成。一百多年化石能源主导的时代,也是人类资源争夺的时代,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仅是脱碳的需要,更是人类摆脱资源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布伦特原油再一次上涨到100美元/桶,最高冲到139.13美元/桶,有机构预测原油价格可能到175美元/桶。不过,战争对于油价的影响早已变成习惯性思维,每一次战争,哪怕是局部战争几乎都会推高油价。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产生了三次石油危机,每一次都导致石油价格暴涨,并引发经济衰退。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原油供应紧张。紧接着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全球市场每天560万桶的缺口,再度引起油价上扬。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本轮油价上涨的背景比较复杂,2014年因为页岩油气和可再生能源导致油价下跌,彼时各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又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全球主要的石油公司减少了对石油的资本开支,继而转向投资可再生能源。正常情况下,维持全球油气供需平衡每年勘探开发的投资需达到5250亿美元。而2020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支出仅为约3290亿美元,比2019年下降27%,仅次于2016年32%的降幅,是35年来降幅第二大的年份。2021年,世界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虽有所回升,但投资规模估计只有3410亿美元,比2019年仍低了近25%。

国际原油价格本来就因为资本开支不足、欧佩克国家限制产量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上涨了一年多,而天然气价格又因中国替代煤炭和欧洲平衡可再生能源波动而一路走高。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油价在半个月内从90多美元/桶升至最高139.13美元/桶。

比资源价格波动伤害更大的是战争本身

而无论现实的俄乌战争还是过去几十年的冷战几乎都在能源国家之间发生。中东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环境被勘探出占有全球60%以上石油,自1940年开始开采油田以来,这个地区就被赋予了两个标签:石油与战争。表面上看,似乎所有的冲突都是为了信仰,实际上则是为了石油。

1648629350107290.jpg

资源错位是石油地缘政治的根源

1648629366191185.jpg

俄罗斯石油出口占全球石油出口量的12%左右,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第二大原油和凝析油出口国;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达到6385亿立方米,占全球产量的16.6%,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因为自身的消费远不及美国,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也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第三大煤炭出口国。

俄油占欧盟原油进口的27%,其他主要进口国包括挪威8%、哈萨克斯坦8%、美国8%;天然气方面,2021年俄气占欧盟进口天然气的45%(过去几年平均在40%左右),其他主要进口国是挪威23%、阿尔及利亚12%、美国6%、卡塔尔5%;煤炭方面,俄煤占欧盟硬煤进口的46%,其次是美国15%、澳大利亚13%。

受到来自英国当局的压力,2月27日,英国能源巨头BP在官网宣布,将退出在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19.75%持股;

埃克森美孚持有俄罗斯远东萨哈林1号海上石油项目30%的股份,日前也已声明将采取措施停止运营并退出该项目。公司表示,该项目价值高达40亿美元,平均每日能为全球市场提供23万桶石油,停产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多年来,人们习惯性将“地缘政治”和局部战争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联系到一起,不过,这次最触目惊心的价格波动还不是石油天然气,而是被称为“妖镍”的(LME)伦镍,从3月7日-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伦镍主力合约价格大幅跳涨,两个交易日累计大涨248%,并导致了交易所暂停交易,3月16日重启交易并限制涨跌幅,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镍原本是不锈钢的主要原材料,历史上影响镍价的主要因素是不锈钢市场,自2001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有过长达六年的上涨。此后市场供需失衡且替代品不断成熟,伦镍进入持续十年的下跌通道,直到确定锂离子电池汽车进入量产。

华友钴业表示,镍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占比不断提升,该比重2015年约为3.5%,2021年为16.1%,预计2022年会升至21.5%左右。来自必和必拓的消息称,公司约85%的镍金属用于全球电动汽车电池材料的制造,而在2017年,这个比例仅为约21%,在前几年还不到5%。也就是说,镍的性质已经从普通原材料过渡到具有能源属性。

镍价波动的根源还是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世界镍资源的供需错位。根据2021年资源统计数据,当前全球镍矿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菲律宾等地区,其中印尼储量占全球的32%,位居世界第一,澳大利亚占14%、俄罗斯占9%、古巴占7%,菲律宾占5%。

其实,与锂电相关的锂和钴同样存在资源集中度高和供需错位的问题,中国是全球锂电池汽车需求最大的国家,但锂、钴、镍的储量都非常有限。锂在新能源汽车爆发性增长下,价格同样出现飙升, 2021年碳酸锂(LCE)价格从 1月5万元/吨的价格飙升至年末50万元/吨,一块60kWh电池包,电池成本上涨将近16000元。

和前面我们讲到战争对石油价格的影响一样,能源安全最重要的还不是价格波动,而是资源不均衡带来的地缘政治、经济制裁甚至是人类战争。固然,金属电池与一次性消费的化石能源比较具有可以回收利用的优势,但当一种有限的、不均衡能源资源需求长期存在的时候,就很难避免新的区域经济失衡和新的地缘政治。因此,如果将未来担当主力的“新能源”依然还是依赖世界储存不均衡的资源,则需要密切关注世界能源的重构与各国机制的转变。

正是在资源不均衡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欧洲率先发起了第三次能源革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天然气还将是世界的主导能源。去年以来,欧洲深受天然气供应瓶颈和高油价影响,俄乌冲突甚至将欧洲人的生活拉回了公交和步行时代,长此下去,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此次俄乌冲突将加快欧洲能源转型的节奏。

建造更多的太阳能以及更多的储能设备可以减少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且可以让我们的家庭用电以及生产用电更高效节能。

减少工业碳排放量,让工程加速电动化和使用氢能,从而达到降低工厂在工业生产中的碳排放量。

加速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不管是生产还是储存设备,尽量能达到1000万吨来自不同来源的可再生氢,自制500万吨可再生氢,从而替换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

1648629411868610.jpg

未来需要打破以资源垄断的能源结构,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以来源广泛的氢能为载体的多元化能源体系,实现脱碳与打破资源约束的双重目标。(来源:FT中文网 作者:郑贤玲)




人物广角




以超乎想象速度偿还欠债 又一个行业将因罗永浩到来平添趣味和期待
【研究员】:wh

不到两年,罗永浩一共做了超过一百场直播,而交个朋友也夺得抖音直播带货桂冠。2022年1月,交个朋友直播间发布2021年度直播数据:其以50亿元的实际支付销售额,位列抖音直播带货第一。交个朋友一名内部员工表示,直播两年,交个朋友在各个平台总GMV约在100亿元左右。


【博览财经特稿】6.7亿元的债还完后,罗永浩要做VR了。3月19日晚,按照惯例罗永浩在“罗永浩”直播间做了场直播。

交个朋友内部人士透露,罗永浩最早将在下个月彻底还完债务,“无债一身轻”的时候官宣离开交个朋友重返科技界,“进军方向与VR相关,依旧to C”。但未来,罗永浩仍会在交个朋友客串直播,“每年可能几十场”,相当于是交个朋友“签约艺人”,“签约费”大约在1亿元左右。

“老罗所欠的整个债务为6.7亿元,本来这个月就应该全部还完了,但这期间产生一些违约金、利息还有其他问题,现在变成7个多亿,快8亿,目前还有1个多亿的缺口。老罗最近在全力借钱、筹划。所以,交个朋友再给他一笔钱,把那个缺口补上。”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不久后,罗永浩和他的朋友们搬到了空气湿润的杭州,开启卖货还债的新职业生涯。虽然看似和科技不搭界,在直播行业,从头顶的机位到地上的辅助定位红线,罗永浩延续着他对细节的痴迷。只不过,他面对的产品从一部手机变为了一场直播。

而罗永浩也在分身直播带货、脱口秀、广告代言中获得再次选择的机会。他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偿还在2018年6月以来的欠债。2021年岁末,罗永浩在微博上宣布重回科技界,将进入VR/AR/MR行业。这也预示着债务即将偿清。

“目前,老罗还处于找投资、搭建团队阶段。”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他的新公司在组建团队后,会对VR、AR、MR等方向都进行技术路径的研发论证,最后定方向。至于名字嘛,目前真的没有想好,但肯定不会是锤子科技这样的名字。”

从英语培训、智能手机,到直播带货,又一个行业即将因为罗永浩的到来平添一些趣味和期待。

杭州滨江的云狐科技园是交个朋友的大本营,园区北门正对面是一栋名为“智汇岛”的三层玻璃小楼。罗永浩在那里结束直播后,步行两三分钟到隔壁,几乎全公司1200人都在那办公,社恐严重的罗永浩只能乘货梯到他位于十楼的办公室。只要到杭州,这里便是他的落脚点。

这里处处不同,主播背后展示商品信息的LED屏是并不多见的尺寸——6×9米,经过三四轮改进,老罗觉得这个尺寸镜头效果最好,并特地找人定制了一块。但由于太耗电,这块屏幕一般只有罗永浩直播时才会用。此外,相比于普通直播间的三机位,老罗要求多一个“头顶”的机位输入信号。虽然他的头上有些脱发,但在带货空气炸锅那场直播里,多出的机位给了表皮焦黄的烤鸡一个完整的俯视特写。

此次“分手”,对于交个朋友来说不算坏事。交个朋友创始人黄贺曾明确表示,交个朋友并非是一个只有老罗的网红工作室。在一边培养新主播的同时,交个朋友也布局垂直品类的直播间。

在外界看来,比起交个朋友的确定性,罗永浩的选择充满不确定。“新公司的规划是未来3~5年都没有产品,他要先把操作系统这些软件做出来,然后再发布产品,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他可能会先埋头科研,退出公众视野。”接近罗永浩的相关人士透露,“他甚至觉得微博也会让他分心,未来也会关停和注销微博。”

2021年,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又借着“元宇宙”重回大众视野。在此之前,2020年6月,罗永浩在极客公园举办的Rebuild大会上放出信号:长期看好AR/VR市场,未来如果再做产品,极大可能是AR/VR方向。

锤子科技已成往事,换来的只有一身债。但对科技有执念的罗永浩还是选择再次回来。“我这辈子出现这么大笔债务之前,我可从来没有做任何一件事,包括开公司,把赚钱放到第一位的。”罗永浩曾对《人物》说。当挣钱还债的使命完成时,赚钱不能再驱使罗永浩前进,他又选择做回了那个科技界明星。

2020年年底,马化腾曾在年度特刊《三观》中写道:“现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无论是从虚到实,还是由实入虚,都在致力于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他强调,全真互联网是腾讯下一个“必须打赢”的战役。

老罗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觉得所有巨头都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团队在做(VR),没有重兵投入。在这5年之内,在巨头没有进来之前,先投入上千人,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好,等到巨头来了之后也来不及了。”上述接近罗永浩的相关人士说,“罗老师曾总结过锤科失败的一个原因是进场晚了,但现在VR仍有机会。如果没做出来,它的这些研发的操作系统也好,或者什么知识产权都可以卖出去。”

不同的是,罗永浩这次不用兼顾软件和硬件,“先软后硬”的策略在他看来更稳。在复盘锤子科技时,面对自我审视最为显著的短板问题时,罗永浩换了个说法,认为这个品质也可以是优点:细节的过分痴迷。像乔布斯一样追求细节还不够,还需要对执行和产品周期的超强把控力,不然混乱一触即发。

2018年5月15日,锤子科技在鸟巢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罗永浩冒着雨在舞台上发布了两年来的第一款旗舰手机坚果R1,同时展示了号称“下一代计算平台”的TNT桌面系统。演示中TNT系统出现卡顿,而坚果R1在延迟发货后又接连出现3个质量事故,这是一系列管理问题的集中爆发:后盖贴合不良;镜头磨花;烤漆开裂。

但对细节的追求像是刻在产品经理骨子里一样,在交个朋友时,罗永浩常花时间在各种产品上。交个朋友一款耐克Airforce 1(空军一号)复刻鞋,鞋面上的logo便是罗永浩的意见,灵感来自于左轮手枪,虽然有人说像生化武器的标识。

“有的时候会上品上错类,有的口播信息和产品不完全一致,因为我们品太多了,一年要10万个以上的SKU,会出现错误的时候。”一位交个朋友工作人员说,“不过,罗老师是一个很好说服的人,你不能告诉他他哪里不对,而是要拿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场直播结束后,今年50岁的老罗在交个朋友的直播又少了一场,但离罗永浩或许又近了一步。(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刘哲铭)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四川信托“一锅端”的背后
【研究员】:wh

四川信托去年TOT资金池产品兑付逾期,陷入困境,当前已经被监管实行代管,之前四川信托还因为种种违规行为收到了信托业有史以来最大的罚单。从去年产品爆雷到如今接近一年的时间,期间各方动用各种方式想要拯救败局,然而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博览财经特稿】近日,四川银保监局官网公布了多张对四川信托的罚单。相关信息显示,包括四川信托实控人刘沧龙、董事长牟跃、总裁刘景峰、原总裁陈军、监事会主席孔维文在内的17人受到处罚。

董事长牟跃被监管取消董事任职资格5年、警告和罚款人民币120万元。其对四川信托违规推介TOT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穿透后单个信托计划单笔委托金额低于300万元的自然人人数超过50人等12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监事会主席孔维文受到的处罚是警告、罚款人民币36万元。其对四川信托变相为房地产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融资等3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同样受到处罚的前高管还有原副董事长向前友,四川银保监局对向前友作出“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8年”的行政处罚。其对四川信托变相为房地产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融资等4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总裁助理马振邦受到的监管处罚是警告和罚款人民币71万元。其对四川信托违规开展信托业务,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用途、违规开展通道类融资业务等5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财务总监胡应福被监管处以警告,罚款人民币33万元。其对四川信托违规开展结构化证券信托业务、违规开展信托业务,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用途等4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副总裁刘学川受到的监管处罚是警告、罚款人民币42万元。其对四川信托违规开展具有非标资金池特征的TOT业务、违规开展结构化证券信托业务等4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梁欣受到的监管处罚是警告、罚款人民币30万元。其对四川信托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等3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总法律顾问杜菲受到的监管处罚是警告、罚款人民币22万元。其对四川信托治理不健全,违规开展固有贷款及信托业务,资金流向股东及其关联方等2项违法违规事实负有责任。

1648629939154692.jpg

早在2021年6月7日,宏达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实控人刘沧龙先生因涉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根据公告的内容,刘沧龙被捕,不仅与四川信托违规经营产品爆雷闯下大祸有关,还涉嫌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

刘沧龙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早就在四川信托维权群里早前流传。从投资者的交流情况来看,那些购买了四川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得知刘沧龙被拘从而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之后,感到解气解恨,但是很多投资者同时又希望他担心既希望刘沧龙能够力挽狂澜从而不希望看到刘沧龙被拘让自己的希望破灭,投资者在压力和利益绑定之下,已经患上了哥德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投资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刘汉在1994年“327”事件中一战成名,获得第一桶金,后面于1997年成立四川汉龙集团,成为四川境内的风云人物。然而刘汉行事嚣张,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犯下累累罪行。

刘家两兄弟汲汲于名利,一生为了财富而拼博,最终却落和人财两空的遭遇。让人感叹:富贵如过眼烟云。

对于染指金融行业,并且最终因为挪用资金链条断裂而失败的刘沧龙而言,他现在可能更加能够深刻体会那句经典的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刘沧龙的个人成长史

竞聘为厂长,靠勇气和拼博取得第一次重大成功。最初,刘沧龙是四川德阳什邡民主榨油厂的一位工人。1979年,公社决定给效益不佳的榨油厂找个能人来进行经营管理。24岁的刘沧龙,此时已经在厂里工作了7年。他勇敢参加竞聘,并且最终当上了厂长。

从一开始负责工厂和带领员工进行创业的时候,刘沧龙就展示了他的敏锐与强硬。当时,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硫酸被两大国营大厂金河磷矿和四川化工厂把控,“为了不受制于人”,刘沧龙决定自己做硫酸。但是遭遇到了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凡在规定期限内项目投资建设未达到50%的项目,统统下马。刘沧龙在工厂里吃住56天,赶在大限前将建设完成了70%,挤进生存线。其后,硫酸价格从每吨300元,涨到宏观调控后的每吨900元,这是刘沧龙取得一次重大成功,也为其后续的更大成功奠定了基础。

1980年中期,四川省政府派一部分年轻有为的企业干部到深圳大学学习。刘沧龙是其中之一。刘沧龙在深圳大学学到了很多,还悟出了负债经营和股份制改革的好处。

此后的6年间,宏达先后并购了周边的磷肥厂、房地产开发中心等六家企业,其中有四川什化集团。对于四川什化集团的收购发生于1999年11月,全资收购共耗资1.1亿元。但是,刘氏的资金来自何处,至今仍然没有人说得清楚。

电解锌的上游是有色金属矿产,为了解决工业产品的源头供应,刘沧龙决定进军矿业。这是他日后成为矿业大王的开始。

刘沧龙亲自带着干粮踏遍很多矿山。他们曾考察过的矿山不下500个。海拔6000米的昆仑山、海平面下170米的吐鲁番盆地也都去过。这样的勘探工作,持续了8年。

兰坪矿这前是国有矿,在公开招标之前,每天都有上万人偷矿、抢矿,还有一些小型的当地矿场,场面混乱,每天要有武警守在那里执勤。宏达股份中标后,还一度有当地人出钱要买公司领导的人头。这一项目取得了成功,后来纳税额一度占到兰坪县90%的财政收入。

进入矿产行业之后,刘沧龙找到了自己擅长的游戏,矿业版图不断扩张,四川甘洛铅锌矿、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云南怒江跑马坪铅锌矿、西藏铜钼矿、新疆煤矿等项目陆续敲定。他的财富也以超乎寻常的加速度增长。

这两个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一旦投产,其产值将占坦桑尼亚全国GDP的27%。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企业行为了,可以视为是国家之间合作的具体措施。也就是在2010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刘沧龙家族以130亿的资产首次成为中国“矿产首富”。

“刘沧龙的经营思维此后改变了很多,但是骨子里对财务的小心谨慎没有变。”一位熟悉宏达集团的人士说,向银行贷款时,他会详尽研究还款时间和支付利息的时间。

2007年以来来,刘沧龙将自己的经营想法总结成了“民营企业三关”:家族制的束缚、多元化发展、国际化发展。

2010年起,宏达集团开始了内部的“第二个改革开放30年”。为此,宏达集团2010年4月在峨眉山开了一次高管恳谈会,被叫做宏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他为宏达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利税100亿;2020年实现产值2000亿元……

1999年前后,四川开始整顿信托业,但一直没有方案出来。四川信托的牌照在2010年即将到期,必须要有个人能把四川信托重新做起来。这期间,有外地的企业希望接手四川信托,但是省里还是希望找本地企业来做,后来就来找过他刘沧龙几次。中间经历了众多曲折离奇的事情。

重组过程中,四川信托引入10位股东,其中两位为实业起家的四川资本大佬刘沧龙“宏达系”公司宏达集团、宏达股份。当时,宏达集团、宏达股份分别出资4.52亿、2.47亿拿下34.7452%、19%股权,“宏达系”合计持有四川信托53.75%股权,持股比例远超第二大股东中海信托的30%,一举成为实控人。

宏达集团接手后不久的2011年11月末,四川信托累计成立项目319个,总规模1259亿元。据宏达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在新组建的四川信托中,刘沧龙出任董事长,但是经营主要交给专业人士。

产融结合模式,就是集团同时控股金融机构 和实体企业,再利用金融机构为实体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形成滚动式发展。这种模式的重大缺陷就是金融机构对于实体企业的风险控制将会失灵,金融机构很容易沦为实体企业的提款机。

在四川,形成了一个以两人为核心,众多中小地产公司老板参与的小圈子。这些中小地产企业在四川的地方上具有一些人脉资源,在获得土地资源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苦于资金短缺。这些企业的老板,围绕在他们身边,大家形成合作。在地产行业蓬勃向上发展的时代,这种模式让安信与川信这两家信托公司获得了高额的收益。

然而2017年,国家对于地产行业确定了“房住不炒”的方针,形势发生了变化。得益于房地产景气而快速发展的背后,房地产行业的下行,也使得公司的风险暴露。

让问题更加严重的是,四川信托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尤其是资金池运作,遭遇监管叫停,引发资金链条断裂,从而产品爆雷,引发危机。

可以肯定的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自身无法填补黑洞,解决产品没有如期兑付的问题。于是,便有了实控人刘沧龙被拘的新闻。

四川信托产品爆雷 股东所持股权价值清零

宏达股份把四川信托股权的价值减计为零,从侧面说明了四川信托目前可能已经资不抵债。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四川信托窟窿太大,已经严重资不抵债,此前各种自救基本宣告失败,而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出钱,只负责维稳,破产重整恐怕是唯一的选择,而破产重整的前提就是老股东的权益基本上要清零。

股东持股价值清零,这是股东为公司之前的经营管理不当所付出的必然代价。也是监管当前在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的态度。

四川信托爆雷、自救及受罚的情况。四川信托是在2020年5月底,开始出现产品兑付逾期的。在6月份的时候,众多信托投资者前往四川信托总部讨要说法,相关照片流传,引发市场关注与热议。对于所有存在资金池运作的金融机构而言,市场对于其信用和问题的关注,是非常可怕的。

四川信托的资金池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发行TOT产品进行的。TOT,是英文Trust of Trust的简称,直译过来是“信托中的信托”。

然而,有的信托公司通过违规运作,层层嵌套,使得信托产品不能够和项目进行严格对应,变成资金池模式。在资金池模式下,前期发行的信托产品的兑付,更直接依赖的是后面发行的信托产品的募集资金,而不是信托产品所投项目实现的现金收入。

2020年7月底,四川信托公告,TOT产品存续规模为251.6亿元。时任四川信托总裁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2020年5月29日第一笔延期出现到2020年底,期间涉及到期TOT产品规模为129.9亿元,大部分可能延期:2021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03.45亿元;2022年内到期的TOT产品是19.22亿元。

这些方式包括:加强向融资方催收,推动项目重组、资产转让、诉讼清收、抵债资产变现等等。

四川信托还有一个动作就是出售公司持有的宏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和川信大厦,以回收流动性。

最终在2020年12月22日,四川银保监局官网发布公告,明确由于四川信托公司治理失效,风险不断累积,经营陷入困境,已不能正常经营,对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不利影响。因此依法限制川信部分股东的股东权利。同时,四川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派出工作组,加强对四川信托的有效管控。

2021年3月12日,四川银保监局在官网挂出一张罚单,因四川信托存在的13项违法违规事实,合计对四川信托罚款3490万元。这一数额创下信托业罚款数额最高纪录。在监管机构出个的处罚文件中,四川信托涉及十三项违规:具体而言,四川信托存在以下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一、公司治理不健全,违规开展固有贷款及信托业务,资金流向股东及其关联方。

三、违规开展信托业务,将信托财产挪用于非信托目的用途。

五、违规发放信托贷款用于购买金融机构股权。

七、违规开展结构化证券信托业务。

九、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

十一、穿透后单个信托计划单笔委托金额低于300万元的自然人人数超过50人。

十三、未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

四川信托的结局?对各方而言,一个较为有利的结局是:在监管部门和本地政府的协调下四川信托公司通过增资引入新的控股股东。公司通过增资和资产变现,实力增强且获得充足流动性,让信托投资人的产品得到较好的兑付。原有股东特别是原有大股东的股权将会以较低甚至是为0的价格转让给新的控股股东,为公司之前的问题买单。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谁也无法预料产品兑付的黑洞到底有多大,或许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之前雪松受让中江信托股权并且以自资金兑付中江信托的产品,现在已经是一地鸡毛。

形势比人强,早在前几年里还在市场上活跃尤其是在房地产融资领域大显身手的四川信托,在去杠杆及强监管的政策组合之下,竟会如此不堪一击。四川信托如此,安信信托以及之前被接管的新时代信托,也都如此。(来源:结构化金融 作者:宋光辉)




社会热点




保增长还是保质量 中国经济5.5%的艰难抉择
【研究员】:wh

如果初期生产环节就把这种破坏被控制住,这些钱,本身是不用花的。所以,在把这些成本都算上以后,这家纸厂贡献的实际增长,可能连3~4亿都不到。那么,我们花费了巨大的成本资源,最终实际上只拉动了不足数据当中30%多的实际财富。这样的GDP质量能否算高呢?


【博览财经特稿】去年开会的时候说:“不能以GDP论英雄!”。今年开会的时候,2022年GDP增长目标定位5.5%。这个目标远低于往期水平,甚至可以说是历年谷底。

在近期一个财经论坛上,有个朋友就提出一个问题:GDP增长目标这么低,代表着什么??是代表中国经济增速压力增大,经济开始下行了?还是……代表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实质阶段,高质量增长已经初具形态?

在白话一点:到底是因为我们干不动了,还是我们准备转型更好的了?

走错了,就会越走越难,走对了就会越走越顺。比如,如果是前者,那么如此之低GDP目标水平代表着“中国经济增长不动了”。这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代表着未来中国经济面临巨大的失速风险。那么我们的投资思路,必然要走向全面守势,抗险、抗压资产配置必须大幅提升。

就如16年的时候,我们面临房地产市场的两个矛盾选择时,到底是选“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毒瘤”,还是选“房地产是经济增长的工具”一样。

5.5%增长确实比8%要“能打得多”

首先,GDP通俗上讲,就是全国人民在单位时间里生产财富的总值。是包括物质和服务在内的商品标准价值,减去成本以后得出来的东西。这就面临了一个核心问题:我们曾经的GDP概念里,溢出成本是否进行了计算。

而且中国也在以GDP为王的思想上,大力发展代工业、重工业、以及房地产等GDP权重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显然是不能的。我们生活压力更大了,负债更高了,同时医疗和养老成本也开始急剧增加。很显然,过去夸大GDP经济福祉的言论,并不是完全可信。

在重度资源型经济当中,GDP的增长所带来的隐性成本,可能是远超我们想象的,甚至是会造成巨大“亏损”!当我们计算一个产业GDP的时候,我们只能计算这个产业创造的价值,而不会计算它对环境、对生存成本的破坏。

此时,我们为了治理这家造纸厂的污染,可能需要投入5个亿的环保资金。而这5个亿的资金,会变成水源净化设备、环保岗位工资、树苗、净化池、拆迁移居等等等等。而这些东西,很显然就是另一块GDP增长。

但是呢……真正能够被我们用来使用和消费的财富,其实是只有那些纸张,剩下的都是为了堵这个污染窟窿而弄出来的额外成本。“亏损”摇身一变,就被写成了“利润”,这完全是在玩数字游戏!

对了,还有生态灾难这种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潜力透支。就如同我们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放牧,结果草地变沙漠,然后我们在重新治沙防沙一样。这基本就是一家污染,全民买单。

那么,我们花费了巨大的成本资源,最终实际上只拉动了不足数据当中30%多的实际财富。这样的GDP质量能否算高呢?

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本,都将出自于生产端,也就是中国这样的工厂型国家。而欧美在疯狂强调GDP福祉的时候,我们得看请一个现实:他们只会为商品的净成本买单,而对于制造商品时的这些“溢出成本”是视而不见的。

这两年的大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保持GDP高质量增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就像房价一样,光计算房地产的价值,从不计算全民为此付出的大量成本和代价,也不考虑高房价加剧了多少内卷消耗。而现在,如果我们的生产结构是要创造出5.5%的高质量增长,少一点污染、少一点浪费、多一点效率和附加值。

那么,纸面GDP确实是从15亿下跌到了6亿,但是这6亿比当初15亿时候的实际增长还要大,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如此看来,5.5%增长确实比8%要“能打得多”,当然也困难得多。

高污染、强资源依赖型企业和赛道,当年“自己污染,大家买单”的生产思路会被锁死,其自身的运营成本一定会越来越高。这类赛道的投资风险会越来越大,利润会越来越低,日子会越来越艰难。

1648630384928360.jpg

1648630398146907.jpg

GDP的数据含义是生产价格总和。有些城市为了追求GDP,很喜欢炒房。只要房价一上去,GDP迅速就上去了。可是,房价高能代表一个国家强大吗?评估俄罗斯这样的大国,绝对不能唯GDP论。这会掉入GDP陷阱。

1648630408713027.jpg

但对比东北,俄罗斯可谓是老大哥的老大哥。东北的大量产业都传承自苏联,而俄罗斯又是苏联解体后的嫡子继承者。别看俄罗斯GDP低,但是俄罗斯资源广啊!

这导致,俄罗斯大量的能源深埋在地下,卖不出去。俄罗斯大量的荒地没有开发,这些荒地没有开发,难道能说这些荒地没有价值吗?

1648630419983752.jpg

像韩国GDP早就超越俄罗斯,为什么韩国国力比不上俄罗斯?原因很简单,粮食、武器、能源,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三大基础要素,韩国一个都不具备。脱离粮食、武器、能源三大要素,所有的GDP都是虚无缥缈的数字游戏。房子可以推高GDP、土地可以推高GDP、鞋服T恤等轻工业都能推高GDP,可这些东西都无法构成一个大国的国家实力,都是能够被轻而易举掠夺的。

1648630429871885.jpg

我们都知道,美国用石油绑定美元,让美元成为全世界唯一的世界货币。可现在,普京开始为全世界打个样。普京对欧洲宣布:要买俄罗斯天然气,只接受卢布交易。

在美国切断对俄美元支付结算系统后,俄罗斯就被踢出了美元全球交易结算系统。这意味着,俄罗斯被迫与美元完成了脱钩。然而,美国忘记了。美元之所以能够通行全世界,不是因为美元值钱,而是因为美元绑定了石油贸易。

对比之下,卢布经历多轮贬值,价格更低。用卢布购买俄罗斯能源,明显比用美元更划算。这等于是,俄罗斯打折出售天然气,卢布比美元更具优势。而且,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暴涨十倍,即便俄罗斯卢布打点折,俄罗斯不仅不亏,还能大赚一笔。

1648630449991036.jpg

当卢布需求增大后,卢布还能顺势升值。普京这一波金融反击战,打的干脆利落,非常漂亮,直攻美元心脏。

1648630460586230.jpg

天然气在欧盟不只是取暖做饭用的,其核心作用是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支持。欧盟的能源供应被普京捏在了手中,普京说要用卢布结算,欧盟有得选吗?

美国现在就是摆明了,要给欧盟卖高价天然气,等着发战争财呢。要想不被美国割韭菜,欧盟就必须接受卢布,以购买更多的俄罗斯天然气。

一是,美元并非坚不可摧的。在国际贸易中,美元不是硬通货,粮食、武器、能源才是硬通货。

三是,唯GDP论是片面的。粮食、武器、能源这三大基础性产业,绝不能依赖于外国。这三大产业才是支撑一个大国走向复兴、走向富强的根基。(来源:队长手记 作者:牲产队长)




形势分析




通过俄乌冲突重新审视中美实力差距 做好有天掀桌子的准备
【研究员】:wh

欧盟外长联合德英法三国外长发布了联合声明:欧盟「阻断法案」将在8月7号当天立刻生效,该法案将会大大的鼓励欧盟企业不要害怕美国方面的经济制裁,因为这一切背后都有欧盟撑着!与此同时欧盟还会就欧盟企业在美国经济制裁中所蒙受的损失做出相应的补偿!


【博览财经特稿】通过这一次俄乌战争,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原来经常做中美国力的对比,但是现在看来,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我们应该是评价中国和美国所能实际控制区域的实力对比。

这一次我们看到,北约成员国是美国的殖民地,这不仅仅是一句调侃,而是绝对需要进行研判的具体和真实数据。

但是欧洲甘之若饴,逆来顺受,美国让干嘛就干嘛,最多顶几句嘴,是欧洲人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个价格的上涨吗?

当然,即使不满美国也能封掉他的声音。法国人这一次没有因为燃油税而暴动,但是却因科西嘉要独立而暴动了。

那我们重新看:2017年,马克龙发表重要演讲,要组建欧洲军,要和俄罗斯好好谈谈,于是法国很快爆发了黄马甲运动,马克龙警告美国不要干涉法国内政。

法国只要有点自己的想法,美国在欧洲庞大的NGO和媒体就能组织法国人民对政府的不满;而法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全波澜不惊,都怪俄罗斯!

这就和1945年一样,如果没有解放战争,中国现在还是美国的「盟友」,到处都是美国的驻军,美国在中国有驻外法权,当年有案可查的仅仅在中国制造了4762件暴行,没有一个美军受到审判,到处是美国的NGO和美国操控的媒体,难道还去指望蒋介石反美?

1648708606121107.jpg

2021年全球总GDP为94万亿美元,而美国或美国所能控制的国家,我们也叫美西方集团,大约为56万亿美元,占全球总GDP的59%;剩下的全球41%的部分GDP美国也并非不能控制,只是不会选择直接控制而已。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啥重视东盟的一个重要原因,东盟毕竟多数国家是没有美国驻军的,至少还算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虽然东盟一年GDP也就是3万亿美元。

而其实美国的制裁也是如此,美国不是仅仅中断自己和俄罗斯的链接,美国是中断自己所能操控的所有地区和俄罗斯的链接。

你觉得意大利很弱吧,你再看看这个数据……意大利说谁敢说我不行,我可以一打60!

中美之间如果彻底撕破脸,我们就需要做好风险评估:56万亿的经济体对我们封闭;但是这依然不是最差的结果,从这次俄乌之战也看出来了,美国一旦出手就不择手段,毫无下限,威胁胁迫无所不用其极。

到时候任何一个欧盟企业都会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17万亿美元的市场,还是选择56万亿美元的市场;第二、即使中国的市场GDP达到了和美西方集团抗衡的实力,欧盟的企业依然需要评估一个风险,就是美国的军事手段的暴力胁迫。

这一次欧盟是进行了积极抵抗的,因为如果放弃在伊朗的已有投资,那他们将丢失伊朗大好的石油资源,从而使得自己这几年在伊朗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

这一次是欧盟与美国的正面对抗,硬钢美国的长臂管辖,欧盟不仅对欧盟企业进行补贴,甚至在后续告诉欧盟企业,如果敢撤离伊朗,欧盟就制裁他们。

其实,这就是欧盟企业的单选题。是选择1万亿美元的伊朗市场,还是选择56万亿的美西方集团市场?

所以在2018年欧盟和美国斗争失败之后,伊朗最终遭受了最严厉的制裁,伊朗外长扎里夫斥责欧盟说:如果欧洲3国还想获得一点全球可信度的话,就应该从行使主权开始,而不是屈服于美国的欺凌。

这个时候的欧盟已经被美国狠狠的修理了,于是都开始装傻。马克龙说我不装傻你让我咋办?我恨不得帮着普京打泽连斯基,但是,臣妾做不到啊。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要完全超过美国,需要军力上碾压和GDP超过56万亿美元这样的条件,因为美国本土GDP「23万亿」和美国所能操控的GDP「56万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只要胜利足够多,就能压垮殖民地政府的心理防线。这也是我这一次高度关注俄乌局势的原因。如果俄罗斯赢了,甚至如风卷残云一样的打败了美国所控制的乌克兰,美国的「盟友们」就会开始和美国离心离德,对美国的信心开始下降。

此外,我们必须清新的认识到:民族复兴之战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抗美援朝。因为虽然在70年前,我们的国力只有美国的零头,但是对于美国来说,朝鲜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中美实力的对比,如果真有一天要掀桌子,必须要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当然,有些大学教授是无所谓的,他们大可以学胡适,在民族危亡的时候跑到美国去吃香的喝辣的。(来源:一个坏土豆(ID:iamhtd) 作者:坏土豆)





一个超级冲击波接踵而至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双增速突然失速
【研究员】:wh

2021年,广东的GDP为12.44万亿人民币,已经连续33年位列全国第一,也是国内第一个突破10万亿的省。广东过去二十年人口增长之所以勇冠全国,根本的原因也正是在这里。而2021年,广东人口增量突然断崖式下跌到只有60万,背后主要也是经济因素所致。这一点,从去年广东的GDP增速就可以看出端倪。


【博览财经特稿】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人口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净增人口只有48万,创下近60年以来人口增长最低的记录。

与此同时,印度医疗咨询网站Medindia的印度人口时钟(Indian Population Clock)页面显示,截至2022年3月6日,印度人口达到14.15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又一个超级冲击波接踵而至

就在全国一年只增加了48万人口和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产生的冲击波还没有完全散去,印度人口也即将超过中国之际,近日,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唯二的两个人口过亿的省——广东省,也公布了2021年的人口数据。

表面上看,这两个数字都非常亮眼,广东1.2684亿的常住人口,依然排在全国第一,比第二名山东的1.017亿,足足多了2510万,多出一个新疆自治区的人口。

但是,如果拨开表层数据,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广东的人口数据,看似在增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其实是暴跌了的。

也就是说,2021年广东人口增量,甚至都不到平均值的三分之一,不到最高峰的四分之一。而在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量还有135万,2019年是141万,这也就意味着,广东常住人口增量,在2021年突然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纵向上看,广东新增人口在去年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横向上看,广东增量人口全国第一长达20年的记录也被打破,双双折戳之下,我们不禁要问:曾经不可一世的广东,到底怎么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和平年代,人口的迁徙与流动,和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通俗点说就是有钱就有人。

而2021年,广东人口增量突然断崖式下跌到只有60万,背后主要也是经济因素所致。这一点,从去年广东的GDP增速就可以看出端倪。

同期,江苏的GDP增速是8.6%,山东是8.3%,浙江是8.5%,四川是8.2%,安徽是8.3%,重庆是8.3%。

众所周知,广东属于外贸大省,经济和对外贸易紧密相连。据此,有人将去年广东的经济增长失速归结为中美贸易战。这个理由,咋听起来貌似有道理,毕竟这个话题在各路媒体的轮番普及和炒作之下,估计连村口的大爷都能给你掰扯掰扯几句啥是“贸易战”了。

我们都知道,贸易战是美国那边一个叫特不靠谱的总统在位的时候搞出来的幺蛾子,而闹得最凶猛的时候是2018年和2019年。

而到2021年,中国率先控制了疫情,国内商品产能大爆发,反之,国外疫情失控,生产受阻。因此我们看到,去年对外贸易交出了近五年以来最好的成绩单,成为拉动经济增速最重要的那架马车。

因此,简单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战或者是疫情的,显然都是不负责任的瞎分析。这口黑锅,贸易战显然不能冤枉地背着。

既然原因不能甩锅给贸易战和疫情,那么广东经济和人口双双增速失速,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广东除是中国的外贸大省之外,也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比如,深圳和东莞的数码电子消费品,佛山的陶瓷、建材、小家电,广州的服装、化妆品,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所谓技术含量较低的轻工业,就是相对于科技型和重工业企业而言,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和较低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在传统制造业企业纷纷外迁的时候,广东在高科技企业的培育上并不算非常成功,或者说经济转型还不算成功。比如,作为一线城市,也是广东省会的广州,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这一点,在人口增量上也能反应出来。2021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加了23.9万,而广州仅增加了7.03万,杭州是广州的3倍。一边是中低端企业的流失,一边是高科技企业培育的乏力,双重夹击之下,广东人口和经济增长双双失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广东经济和人口增速双双失速的第二个原因,或许在于高房价上。

而深圳、广州、东莞,也是广东房价最贵的三个城市,当然也是投资、投机氛围最浓的城市,深圳不用多说,历来有“炒房客的天堂”之称,经过最近三年的大涨,深圳房价已经干到全国第一了。

至于广州,作为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前几年的房价相对于其一线城市的身份而言,算是偏低的,但是在2021年,当深圳和东莞被先后压制了之后,广州也来了一波大涨,目前,广州全市的均价,也已经逼近5万一平米。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房价是好是坏,不能简单下定论,因为它具有多面性,但是对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企业而言,显然并不是好消息。

同时,高房价对于“非土著”的外来人口而言,也不是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买房难,安居难。比如当初华为之所以搬到东莞,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深圳的房价实在太贵,已经是高收入的华为新员工要在深圳买房都困难了。

当房价因为过度炒作而过快上涨,偏离了大多数人收入增长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口的流入必将受限。

2021年,在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广州楼市突然大涨,均价逼近5万一平。而这一年,广州常住人口增量突然降低到7万。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2021年之后,那个曾经对刚需购房者最友好的一线城市广州,再也没有了。古希腊哲学家特莱斯有句名言:人生不能没有希望。

从某种角度上说,每个人都活在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之中,而当希望变得渺茫,甚至希望彻底破灭之时,基本就是选择离开之日。生活如此,城市已然。(来源:胖兔财经(ID:pangtu2019) 作者:金地八卦男)




社会透视




大厂光环并非永恒 潮起必有潮落
【研究员】:wh

担忧之余,还有人产生了额外的联想。拜盛行的996文化等相关事件所赐,打工人和公司之间的信任逐渐被消磨,常年处于天然的对立位。双方之间形成了愈来愈深的鸿沟,彼此无法理解。因此,裁员传闻一经传开,立即有人指责某些公司是借此机会进行针对性优化,让更年轻、更便宜的人来替代“老人”进行工作,以此削减成本。


【博览财经特稿】互联网时代,裁员消息年年有,偏偏最近格外多。从去年末至今,各大厂的裁员传闻轮番登上热搜。

1648709316518828.jpg

大厂光环并非永恒 潮起必有潮落

虽然都抱怨互联网公司加班严重,但放眼看看,现在什么行业不加班?传统制造业、中介、服务业,包括现在的基层公务员,几乎人均加班狂魔。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从国内最好高校的毕业生们,除了出国念书或者考公务员的,不约而同地往互联网大厂挤。

如今,裁员传闻纷至沓来,人们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大厂光环并非永恒,潮起必有潮落。身处传言之中的大厂员工感到惶恐。

如果以这种方式仓促收尾,似乎也会让这些员工失去光环,泯然众人矣。有房贷在身的中年人则像绷紧的弦,精打细算自己的存款,能够支撑多久的生活。相比于年轻人,他们的选择本就不多。

如果就连他们都身处危机之中,那其他小公司的处境岂不是更加艰难?

1648709331987458.jpg

因此,裁员传闻一经传开,立即有人指责某些公司是借此机会进行针对性优化,让更年轻、更便宜的人来替代“老人”进行工作,以此削减成本。

某些猜测认为,那些35岁以上还没有晋升到管理层的基层员工正是被针对的对象。矛头直指互联网行业中常常被诟病的“年龄歧视”问题。

在相关的职场社区,也有一些行业内的声音对此表示无奈。

他们认为,人员的动态变化原本是大多数公司一直持续的正常流程,只不过最近因为大环境的问题格外受到关注,才引发了沸沸扬扬的讨论。

这是因为大部分公司会选择在新年前后发放年终奖,很多人会在收到年终奖后,开始考虑新的工作机会,因此会出现大范围的岗位空缺和人才流动。而裁人,则可能是对某些业务线进行调整后的选择。

看看如今中概股的走势,或许能更理解这种变化。从2021年2月开始,中概股长期呈下跌趋势,且整体没有止跌的趋势。

尤其是前几周,更是一路爆绿。有人整理了截止于3月11日,中概股较历史最高价回撤程度排名:

可谓是跌出了水平跌出了风采。这还没有结束,到了3月14日,中概股又跌出了记录。

1648709397677058.jpg

中概股的处境更为艰难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海内外投资环境差异影响。互联网刚兴起时,国内资本市场对其知之甚少,决策者裹足不前。相比之下,海外资本市场第一时间投来青睐的眼光,早早参与了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早期融资。

这样的理念虽然值得肯定,实现起来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开辟一个新领域不仅需要烧钱做业务,还需要招募更多的人才来应对业务量的增长。

结果到了2020年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次年3月,其最终修正案通过。其中明确指出“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要求的,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

言下之意是希望公司交出他们的多项数据。这被认为是对中概股的一次打压。该修正案通过当天,中概股全线大跌。同时,国内逐步加强了数据监管,以确保互联网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年轻人的择业观会受到很大冲击

1648709425301329.jpg

另外,股价下跌还会影响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看法,让互联网公司融资变难。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在形成规模后,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伴随着市场饱和,蓝海慢慢变成存量竞争,用户增长进入瓶颈,持续烧钱无法解决后期发展乏力的问题。

如果拿不到资本的钱,他们很难承担庞大的市场费用和员工薪水。而一旦停止在市场上的投入,又很容易失去在该领域上的主导性。

尽管站在普通的员工视角来看,这很残酷。但对公司而言,却是理智的“聚焦主业”。在经济萧条、新冠疫情和明天不知道谁会能抵达的今天,这似乎已经是最优解了。

如果大环境再这样发展下去,不想努力的人只会越来越多。不过反过来说,既然什么工作都不能稳定、长久,那么我劝年轻人索性就放开思路,爱做什么做什么,搞点真正感兴趣的事吧。毕竟人生这么短,还是开心最重要。(来源: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 作者:雷斯林)





最缺钱的开发商到了拒绝降价地步 中国开发商早晚会消失99%
【研究员】:wh

如果大幅折价销售,那么这个销售价格传出去之后会造成银行定价体系的动荡,一旦认定你“货值折损”,那开发商的这笔贷款安全度就会不够,银行有权要求开发商追缴保证金以保证贷款安全,或者贷款到期后再次贷款的时候给的额度非常少。


【博览财经特稿】听闻开发商很缺钱,到处都是开发商资金紧张的新闻,于是我在年后就想找一批缺钱的开发商聊一聊,看能不能买点便宜资产。

既然缺钱,既然急缺现金,那你把商业地产的价格低价卖出去不就行了。商铺写字楼的价格已经十年不涨了,如果能再跌一大截,就完全去泡沫化了,进入正常价值投资区间后自然会有一批资金愿意进来买。

缺钱的开发商基本都提及“货值折损”

对于他们的资金情况我没有判断错,没钱的确实没钱,不缺钱的确实不缺钱,其资金情况人尽皆知,三道红线榜单上写的清清楚楚,并不算什么秘密,具体名字我就不提了,毕竟聊完天了都算朋友,点名不合适。

我对此大惑不解,但在聊天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真相,非常有趣,我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聊天的过程中,那些我认为缺钱的开发商基本都提及了一个词,叫货值折损。他们非常愿意卖房换现金,谈判意愿也很高,但坚决不同意降价,愿意谈各种条件作为补偿,但账面交易价格不能降太多,否则就会“货值折损”太大。

啥叫货值折损?有啥影响?他们不说,但我在聊天的过程中大概猜到了一点。

你是开发商,你很缺钱,手头有十万平米的房子造好了没卖掉,难道就任由他们闲着吗?肯定拿去当抵押物换贷款啊。

如果大幅折价销售,那么这个销售价格传出去之后会造成银行定价体系的动荡,一旦认定你“货值折损”,那开发商的这笔贷款安全度就会不够,银行有权要求开发商追缴保证金以保证贷款安全,或者贷款到期后再次贷款的时候给的额度非常少。

恒大许家印说:“不能依靠贱卖资产去还债务,否则资产贱卖完了也很难还清债务。”

那些资金链已经绷紧到了极致的其他开发商,如果硬挺着价格不卖,虽然资金链异常难看,但至少“账面货值”还是正常的,贷款没到期前暂时还能维持的下去。

因此,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到处卖资产换现金流,自己明明是最缺现金的,但硬挺着也不能卖,慢慢地等着宝贵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虚度过去。

去年下半年,好几家资金紧张的大开发商就开始到处谈资产处置了,整整半年过去,自家债券违约传闻一日更胜一日,现金流几乎归零,连利息都付不起了,地方政府天天谈话,结果资产处置的数量居然是零。因为资产价格不能下降,否则越卖欠债越多,不卖的话,账面暂时还能维持。

除此之外,如果开发商大幅折价销售,那么开发商在卖房之前,还要先凑一笔钱去还掉贷款,解除质押,才能把这间房拿出来卖。如果折价力度大到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销售款和抵押贷款的数量差不多的情况。

负债已经太多太多了,债多了不愁,少那么一点负债也没啥意义,还没能换来现金,这么干有啥意义?

倒是那些资金链很健康的开发商,负债率低,很多资产是没有抵押贷款的,可以直接拿出来卖。

就目前这个行情而言,现金流就是命根子,只要自己能活到其他开发商挺不住倒下的时候,所有的蛋糕都是自己的。

我了解到的是武汉的情况,但其他城市应该也差不多,一家开发商的总体战略应该是统一的,不会差距很大。

黄奇帆说过,美国就500家开发商,结果中国有5万家,中国究竟需要多少家开发商?

欧美的开发商负债率通常是50%左右,香港的开发商负债率通常是40%左右,而大陆开发商的负债率高达80~90%。普通人一看,感觉这负债率差不多啊,也就高一倍吧,但实际上远远不是。

50%的负债率,意味着自己有50块钱,借了50块钱,然后干了100块钱的事,杠杆率是1比1,一般。

90%的负债率,意味着自己有10块钱,借了90块钱,然后干了100块钱的事,杠杆率是1比9,高的突破天际。

如果杠杆率达到1比9,这表示开发商无法经受一丝一毫的风险,有点风吹草动就原地爆炸。

而中国有很多开发商,前几年负债率接近90%,三令五申之后现在还有80%那么多。负债率50%到70%的开发商还有一丝辗转腾挪的空间,负债率80%以上的开发商已经失去所有操作可能性了,连甩卖资产紧急换现金的选择都没有了,现在除了躺平拖拖看,其他什么也做不了。

中国5万家开发商早晚会消失99%

就我目前了解到的情况,不缺钱的开发商已经开始纷纷甩卖资产换钱过冬了,而最缺钱的那批开发商反而被负债率捆住了手脚动弹不得。

不知道利息可怕的人,我再给你们算算账,假定开发商借债利率按7%算,80块钱负债每年应付利息是5.6元,而本金只有20元。

拖,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拖就能解决问题,那资金链健康的开发商为啥还要甩卖资产,大家都硬挺着高价卖不就完事了么。

2015年的去库存政策让本应破产的一批开发商拖到了今年,但他们依然没有吸取任何教训。这次不管救还是不救,他们都活不下去,无论就是死在这一轮还是死在下一轮的问题。

房价再拉起来泡沫就直接爆炸,横盘不动反而还能多拖几年。但房价不涨,对于某些负债率极高且动弹不得的开发商来说,也是死路一条,他们只有暴涨才能救命,但暴涨会导致房价泡沫立即爆炸,到时候是整个行业一起死。总之,中国的5万家开发商确实太多了,早晚会消失99%的。

从目前得到的市场信息进行判断,不少开发商已经到了救都没法救的地步,“果断处置资产”这种操作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唯一指望就是拖时间等暴涨。

但好像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虽然不方便点名,但可以透露一下,我聊的销售人员归属的开发商,都是名列三道红线上的,不然我也不会认为他们缺钱,本指望从他们那买便宜写字楼的,但全部被拒绝了,愿意诚意让价的居然是一道红线都没踩的那种开发商。怎么说,从这种情况来判断,好几个大开发商明后年都得上新闻,大家等等看吧,到时候有不少瓜可以吃





1648709689297748.jpg
1648709412180728.jpg
1648709385149731.jpg
1648709373240902.jpg
1648709361266514.jpg
1648709347508549.jpg
1648709307772233.jpg
1648708832958726.jpg
1648708619145242.jpg
1648708577301998.jpg
1648708561589480.jpg
1648630439126294.jpg
1648630178915614.jpg
1648629987212666.jpg
1648629951492961.jpg
1648629905913533.jpg
1648629713883128.jpg
1648629394496121.jpg
1648629382794981.jpg
1648629336342974.jpg
1648629018955201.jpg
1648628986252648.jpg
1648628970142428.jpg
1648628955691222.jpg
1648628944856604.jpg
1648628559451557.jpg
1648628546238652.jpg
16486285201401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11-23 00:47 , Processed in 0.147589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