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视点
地产迎纾困基金,市场调整有韧性
【研究员】:
消息面上,据相关报道国内已批准设房地产基金,为12家陷入财困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资金支持,预期基金规模高达2000亿至3000亿元人民币;另外当局亦考虑出台发行棚改专项债券政策。资金层面对地产行业的纾困,将有效缓解此前困扰行业的楼盘烂尾风险。
【趋势展望】周二(7月26日),三大指数全天集体反弹,沪指盘中涨近1%,深成指一度涨超1.3%,创业板指则稍显弱势。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500股飘红,全天成交8341亿元。整体来看,美联储加息在即,市场还能收红盘,说明有韧性。市场持续的横盘震荡,从时间上对自身的兑现压力以及外围压力都是一种消化,所以久盘未必会跌。相反外围的一系列利空靴子落地之后,缩量到极致的市场有可能迎来新的修复。近期,围绕地产的政策很多,政策偏好有明显上升,将从一定程度上抵消复苏预期的减弱。预计外围靴子落地之后,市场将重新尝试向上修复。
地产行业需求端的松绑,从年初一直在做,目前销售数据已经开始出现环比复苏。但投资端受限于房企自身的资金压力,目前复苏信号尚不明确。相反,由于房企资金压力过大,导致近期一连串房企楼盘烂尾,引发市场关注,也对市场情绪带来了干扰。地产纾困基金的出台,虽然不能完全化解房企的资金压力,但可以结构性的解决目前房地产项目烂尾风险。预计行业资金回笼,与项目再重启速度将会加快,地产投资的恢复将有效托底经济以及市场底线。
市场分化,关注这些新消息催化的结构机会 ◎欧盟推节气方案应对俄断供,但天然气价仍两天涨超20%。在俄罗斯宣布从26日开始削减通过北溪1号管道的输欧天然气流量至产能20%后,欧盟随后表示将批准一项“弱化版”的限制天然气需求紧急提案,以应对短缺问题。
实际上,连之前较严格的节气方案都是一纸空文。尽管各国都主动提高节能措施,但过去几个月,欧盟天然气总使用量仅减少了5%。而现在的节气方案更宽松,多国、多个行业都获得豁免,实际效果恐怕进一步打折扣,根本无法应对俄可能的进一步减少供气威胁。
好在中国决策层已相应强调扩大国内的增产供应以应对外部冲击。在股市层面,主要将强化油服及工程类公司的未来业绩确定性。
工信部对重大工程的推进(如数字基建)和水利工程建设(如城市管网)的加码,均强化了基建投资的的重要性。
展望后市,虽然基建投资是今年以来需求测唯一景气度较高的领域,但与2015-2019年的基建投资增速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当前房地产投资仍不景气,出口虽然韧性强但外需已高位回落,下半年若要实现经济软着陆,基建投资仍需大幅提升。其中油气管网、城市管网、数字基建、能源基建、公路航运港口等是主要受益方向。
对股市而言,猴痘概念胜在“新”,而新冠概念强在“稳”(疫情、疫苗和药物消息不断)。日前,有关方面警告,中国所在的“西太地区”新冠病例激增、全球“增幅最大”,我国防控压力有增无减。而近期,国内疫情也确实持续“多点散发”,这也是决策层“绸缪下半年经济政策基调”时一大不确定性风险。
◎台海博弈又加剧再叠加不错的业绩,军工有机会!7月26日,针对美众院议长再度表示要“窜访湾湾”,我国防部明确表示:若美方一意孤行,中国军队绝不会坐视不管!国台办等部门也表示希望拜登有精力把“美媒鼓噪的航母护送佩洛西去西太”给拿捏住。但无论最终结局如何,“西太地区”的博弈热度已不亚于僵持中的俄乌。
再迎涨停潮!房地产板块机会来了?
博览财经分析认为——
●近期房地产交付问题、信用问题等风险不断暴露,下半年政策有望加码以修复市场信心,三季度房产销售有望触底回升。
房地产行业现状:曲折复苏,需求端信心不足
得益于疫情得到控制,政策宽松效果有所显现。6月房产销售数据十分亮眼,市场普遍认为房地产行业景气度有望拐点向上。
然而,这个好势头还没有持续多久,7月上旬的销售数据就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7月上旬,样本城市新房销售5.9万套,同比下降45.2%,又回到了5月份的水平。
其中,房企延期交付问题备受市场关注,业主们担心自己买的房子“烂尾”,于是集体选择房贷“断供”。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十分疲弱,容易受到负面消息冲击;另一方面,“断供”加剧了开发商的资金紧张,一旦形成恶性循环,或将进一步影响房地产复苏进程。
房地产市场何时有望迎来拐点?
7月份的市场下行是说明房地产市场复苏并不稳固,叠加“烂尾楼”等风险事件的发生,近期房地产政策基调更为积极。
从数据上看,目前这些新政效果已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21日召开的国常会在房地产方面表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障住房刚性需求,合理支持改善性需求。”预计下半年政策仍有望持续加码。
随着行业基本面在下半年触底回升,板块估值有望得到修复。从投资方向看,头部优质房企业绩稳定性与未来成长性兼具,修复弹性更强。
【风险监测】这是一份影响巨大的中期看空报告!
但在经济预期再次下调的同时,IMF对通胀的预期却在上调,其预期今年全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同比增长8.3%,势创1996年以来的最大涨幅,高于4月份预测的7.4%。与此同时,IMF将2023年的CPI预测上调1个百分点至5.7%。
但拜登和耶伦都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欣欣向荣,根本不是衰退该有的样子——言外之意,持续的加息还得继续搞。
虽然这是一个宏观指引的预期,但鉴于IMF的预测权威性,这对全球资本市场的中长期预期无疑会有巨大的负面预期冲击。
而A股虽然有中国经济好于海外的复苏,并强调“三季度‘集中形成实物工作量’以稳增长”,以及有相对独立的宽松货币政策托底,能够表现出一定独立性——据说国内公募超5000亿增量资金,也准备入场寻找“优质标的”了!——但恐怕并不能完全摆脱外部风险的对国内投资人的“情绪传导”,指数的天花板会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