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观察
人民币贬到7.5意味什么? 不能简单认为汇率贬值是金融战争
【博览财经特稿】最近汇率出现巨大波动,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7.2:1。跌破前,他们说:“跌破7?不可能!”跌破后他们又说:“破7并不意味着什么,而且你看央行出手干预了,后面还有很多大招……”
人民币不值钱了
所有的价格都是汇率,汇率就是价格,二者是一回事。只是我们平常说价格的时候,默认是以人民币来兑换的。
汇率=价格,人民币兑美元,从6.5:1跌到7.2:1,意思就是以前1美元只值6.5元人民币,现在值7.2元人民币了。人民币不值钱了。那么,为什么会跌,以及这种下跌会产生什么影响?
美国人乐开了花,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可以轻易拿下整个上海、拿下深圳……从此吃喝玩乐,潇洒人生。中国人为了赎回来,加倍辛苦工作,争取早点挣到54万亿。
有人说:不对啊,听说贬值是好事,有利于我们的商品出口。“有利于商品出口”的逻辑,正如上面所讲:因为我们的东西对外国人来讲变便宜了,5400张绿纸就能买下上海,他还犹豫啥?他当然赶紧买买买。
有人说,反正出口增加了,是不是有利于我们的外汇储备增厚?(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单靠本身贬值增加出口是绝不会赚更多外汇的,因为你商品便宜了,商品出口量会增加,但成交总金额却不会增加。
央行抑制本币贬值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是增加交易成本,提高中间的摩擦税费;二是抛售外币或回收本币,降低二者的压力差。
银行说可以啊,但我每卖给你100美元,就要交20美元的风险准备金给央行,所以我的成本大增,所以要涨价,而且不能卖你太多。
一个补丁摞一个补丁。因为每个补丁都会产生新的问题,就需要一个新补丁来盖上。最终像朝鲜、津巴布韦、土耳其,表面一个价,黑市一个价。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更迷惑了:为什么贬值也不好、抑制贬值也不好?
各国央行干预汇率,往往是出台政策“禁止你去医院”。大家都不去医院了,医院门可罗雀,就当大家都没有生病吗?
去年美国大放水,购买力下降,美元贬值;今年开始收水了,购买力上升,美元升值。同时叠加我国今年出现了特殊困难,生产率下降,(预期)购买力降低,人民币贬值就出现了。
自己生产的商品不够多(相对来讲就是钞票变多),就需要让钞票流出去购买外国商品来填补空白,这是一种自发调节。
美元泛滥是输入性通胀的主因
这个政策的确有助于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很多人比较迷惑:人民币贬值之后,进口商品价格变高,岂不是输入性通胀更加严重了吗?
因为美元泛滥是输入性通胀的主要原因,那么通过上调外汇准备金率来减少美元流动性,就肯定会有助于降低输入性通胀压力。至于人民币贬值,只是压力缓解之后的一个自然结果。
很多人对于整个金融原理没有明晰的结构化认知,只从一些碎片中捕获一些知识,是导致思维混乱的主因。
用最基础的逻辑和最小白的语言讲清人民币贬值问题,但现实中会复杂一些。再复杂,它本质上也是一个数学问题。两个国家、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是完全可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尽管这个模型中的变量很多,有些变量不容易获取,但它终究是有科学规律的。
当然也有水平高一点人说,两国汇率的波动,升值和贬值,都是取决于两国的利率水平。这种说法呢要比“战争论”高不少,但仍然是在初级教科书阶段。
这个认知虽然比那些讲货币战争的高了不少,但还是表面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阿根廷利率高达70%,比索为什么还是跌跌不休?为什么没有大量资金涌入阿根廷,反而阿根廷的资金还要往外逃?
假设阿根廷当局强行加息到很高的水平,远远超过通胀的水平,让它的实际利率高于美国。是不是比索兑美元的汇率就可以由贬转升了?
是的,之所以说利率决定汇率是一种表面现象,就是因为利率本身又是被生产率所决定的。所以前面直接跳过利率的问题,指向生产率。
真相为何已不重要 阴谋论有个最要命的缺陷
如果你看待事情都是斗争,如果你不相信人类可以自利利他、互利协作,那么你就极易拥有战争思维,看什么事都是一场战争。
这种叙事听起来很刺激,裹挟着民族情绪一起,使得肾上腺素增高,使大脑的神经递质飙升。真相为何已经不重要,总之一句话:一切都是美帝的阴谋。
其收割方式就是,以超级强势美元启动世界范围内大萧条,让其它国家的资产价格破灭,然后美国资本去全球收购廉价资产。由于美元霸权有这么大的好处,所以这成了其它国家不可触碰的一道红线,谁敢挑战美元霸权,谁就会被消灭。
货币阴谋论鼻祖,当然是某人写的《货币战争》。他开了这个先河之后,很多人受他启发,也陆续写了金融战争相关的书。比如手边这本:
书名就不讲了,这本书是2013年写的,现已过时。它推测2015年会迎来中美金融决战,然后一战定胜负,要么彻底击垮中国,要么中国翻身崛起。
瞬间感觉这个世界变得透彻了,明白了一切真相(图片)。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艰苦的,远远比吸收知识要难得多。但一旦转变过来,你就会发现那种阴谋论完全不值一提。
没有。美国加息,它仅仅是站在自己国内经济的角度,需要加的时候就加、需要降的时候就降。它只是不太顾及其他国家而已(其实那些国家破产大部分也都是内因,美国很难顾到)。
当现实世界和市场现象让人难以理解的时候,人们便会把问题纳入阴谋论框架:为什么加密货币涨这么猛?因为庄家控盘;为什么又跌得这么猛?因为庄家要割韭菜;为什么股市大幅上涨?因为GOV发动了牛市;为什么又出现了股灾?因为GOV要收割中产……
总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是由某个“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操控、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这足以解释一切,让世界变得简单!
可是阴谋论呢,既然事情完全被某个神秘力量决定,而这神秘力量的主观想法又不可测,你当然不可能推测他未来会怎么做。做投资实战的朋友,要是奉行阴谋论思维,那可是要了亲命!(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钟灏)
双碳目标背后大国战略考量 人民币重夺战略资源主结算权
【博览财经特稿】“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不止是我国向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民族复兴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金融界服务于国家“双碳”战略,除了在微观层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更具有宏观价值的使命是在当今去美元化的浪潮之下,打造出“绿能人民币”,推动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其背后的逻辑绝不仅仅是在绿色发展领域承担国际责任,而是保证我国可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占据主动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大战略。
二是占领未来全球产业体系的制高点。能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能源体系的变迁也引领了全球的经济格局、产业格局以及国家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各国在碳减排的共同目标之下,致力于发展绿色能源和绿色经济,正在供给与需求两端同时调整着能源结构。全球经济正在进入第三次能源体系变革期,而其背后则代表着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构,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塑。
三是打破美元霸权地位,谋求国际金融环境的自主可控。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在全球收割铸币税,一直严重影响我国的货币主权。而且全球化的美元结算体系使得我国在中美摩擦当中,时刻承受着美国长臂管辖和金融制裁的威胁。
美国能够频频动用金融制裁工具,无非是基于美元霸权地位,而美元霸权又源自于石油美元。我国如果想打破美元垄断,就要打造新的全球大宗商品货币。而当前这一轮能源体系变革,恰恰动摇了石油美元的根基。
这就给人民币提供了一个在国际货币擂台赛上挑战石油美元的历史机遇。如果说人民币在此前的任务只是稳步推进国际化,那么在未来几十年的责任与担当就完全不同了,是要抓住全球能源体系变革的机遇,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属性的“绿色能源人民币”。这就是“双碳”目标的第三重战略意义,也是最为长远、复杂和艰巨的任务。
大国博弈是全方位的竞赛,金融是其中最具挑战性的赛场。人民币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其战略任务,成功打造“绿能人民币”,无疑将帮助国家在金融赛场上拿下重要一分,而且随着石化能源和绿色能源之间的此消彼长,时间将站在我们这边。
复盘石油美元的诞生历程
其中,第一步争夺绿色能源的全球主结算权是难度最大的。当然,美元也并非天然就是石油的结算货币,通过复盘石油美元的诞生过程,我们可以大致看清打造“绿能人民币”的方向在哪里。
美国在深刻认识到了石油对现代工业的控制力后,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斡旋来把美元和石油捆绑起来。1974年8月,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秘密协议,沙特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定价货币;而美国则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保障沙特的国土安全。
复盘石油美元的诞生过程,可以发现石油美元并不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而是由一系列客观条件叠加美国的主动作为才得以实现的。
这三个方面的客观条件,人民币都不具备。因此人民币争夺绿色能源的全球主结算权就不可能像石油美元那样毕其功于一役,而只能是先谋求单点突破,再通过持久战把局部优势扩大到全球优势。
货币的三大功能分别是作为价值储藏载体、交易支付媒介以及记账单位。如果说黄金美元是基于价值储藏的功能,那么石油美元就是基于后面两项功能。这也是我国通过把人民币打造成“绿能人民币”来晋升全球储备货币的逻辑基础。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打造“绿能人民币”不只是金融界和金融管理部门的任务,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方能成功。
绿色能源主要以清洁电力为载体,整个产业链包括新能源发电、电力传输、存储与使用等环节,代表性产业分别是光伏发电、风电、动力电池。这几个代表性产业的核心自然资源不再是石油、天然气等燃料,而是锂、钴、镍、铜等有色金属。这些有色金属都是传统的工业原材料,属于周期品;但是在绿能时代,就作为电力存储与传输材料的关键元素而跻身战略性矿产资源之列。
按全球的供应量来看,澳洲锂矿占比为50%,南美盐湖占40%,中国的盐湖和矿山共10%。而从储藏量来看,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三国的盐湖则占据了全球已探明的70%锂资源。因此该地区也被称作“锂三角”,是下一个“海湾地区”。
钴作为稀有金属,同样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必需原料。全球已探明的钴资源储量仅740万吨,而且分布较为集中。非洲刚果金的储量是360万吨,占全球钴储量的50%;排名第二的是澳大利亚,全球储量占比约18%。我国作为全球钴最大的炼化和消费国家,却严重缺乏钴资源,严重依赖海外进口。
铜是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所必需的关键材料。铜的储量相对丰富,其中拉美地区是核心供给产地,其中智利和秘鲁两个国家的储量超过世界铜矿总储量的37%。智利和秘鲁同样是全球前二的铜矿生产国,在产能全球前十的铜矿矿山中各占三家。
事实上,中国企业已经在海外布局多年,争夺这些矿产资源。比如在锂资源方面,全球销售额前6家锂资源企业中,有3家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已经控制了不少锂矿资源。
人民币争夺主结算权要怎么走?
一是在微观主体层面,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国际贸易选择哪种货币进行结算是买卖双方的市场行为,而卖家是否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是其中的关键。恰好中国企业已经在锂、钴等材料的源头已经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这些卖家很多都是国内企业在海外收购或者成立的中资矿产企业,那么在企业动员方面就便利了很多。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可以针对某家企业以及企业高管动用司法手段,甚至是跨国引渡;为了打击俄国,可以联合西方各国发起史上最严厉的、全方位的制裁。在中国的新能源发电、动力电池产业已经远超美国的情况下,美国是否会采取同样的手段来打击我国的代表性企业?这已经是产业链上各家企业需要关注的风险。
为了帮助在海外的中资矿产企业改善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法律制度环境,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结算机制、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民币清算服务。
四是在人民币使用场景方面,探索在这些资源国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出口企业如果在拿到人民币之后就兑换为美元,那么人民币结算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在这些资源国建立起离岸人民币市场,企业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理财、投资以及更加广泛的贸易结算,人民币再回流国内,形成循环流动的格局。
五是在外交、国际组织、军事等方面形成合力,助推人民币争夺绿能战略资源的主结算权。争取绿能战略资源使用人民币结算,本质上就是抢夺美元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定会受到美国在各个方面的阻挠。美国可以综合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影响力来打造石油美元,也会采用同样的方式来维护石油美元的地位。我国同样要综合利用各方面的影响力,来为人民币争夺主结算权创造更多条件和保驾护航。
六是大力发展绿能产业的衍生品市场,成为全球定价中心。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国际石油价格剧烈波动,催生了石油期货的产生。石油期货的发展又形成了石油现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而石油期货又是以美元作为交易货币,因此又进一步巩固了石油美元的地位。
截至目前,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所已经覆盖了碳酸锂、钴、镍的期货产品。新能源金属的衍生品市场才刚刚发展,我国务必要凭借在市场规模、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势,率先抢占市场份额,打造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金属期货市场,就可以牢牢控制住这些新能源金属的定价权。
打造绿能人民币不只是政府的任务,同样是金融机构的历史使命。而金融机构在承担应有责任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抓住“双碳”时代的机遇。我国金融机构在支持打造绿能人民币方面是大有作为的,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必然产生相应的金融需求,但是这些业务要面临复杂的行业风险、技术风险、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等,要求金融机构具有充分的行业认知能力、技术辨别能力和丰富的业务经验。
二是扩大汇兑币种的范围,提升外汇结算的便利性。首先,在汇兑业务上加大对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刚果金、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货币的支持。目前商业银行的汇兑业务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港币为主,还是延续出口导向阶段的货币品种,而小币种的汇兑服务相对欠缺且仅由部分大行提供。这样的金融服务基础是不能支撑起绿能人民币战略的。
其次,进一步拓宽银行的结算账户体系。此前因业务需要开立多个外币账户,且每个账户都要单独进行记账、对账管理,财务工作多、压力大。建议全面推行使用一个账号管理多个币种资金包括资源国家的货币,通过这种模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本外币资金统一管理的便利。
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更多的在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刚果金、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寻求代理行,建立起更完善的人民币跨境服务网络。
同时,可以探索发行相关金属商品的金融理财产品,满足高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但需要密切跟踪关注市场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因素,注意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匹配度。(来源:西泽研究院 作者:桐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