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稳信号出现了? 2月1日,两市分化,沪指小幅下跌,深成指、创业板指探底回升收涨。三市合计超4100股收跌;成交超7100亿。北向资金净买入27.26亿元。
结构上看,板块个股分化,赛道股盘中集体冲高后回落,新能源(BC电池为首)、AI(CPO为首)、芯片半导体、医疗等小幅收涨;脑机接口、减肥药等题材板块逆市上涨。地产、大金融、中字头等权重蓝筹普遍调整;ST板块、物业管理、教育、建筑装饰等跌幅居前。
市场出现三个积极信号: 1)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已经跌到雪球敲入的密集区间,目前大部分产品已经敲入,风险得到释放。 2)从走势上看,市场探底回升,做空动能相较于前几个交易日明显衰减,同时说明有资金开始进场抄底,市场初步出现了企稳的信号! 3)北向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净买入。 展望后市:近几日,在没有明显的利好政策背景下,国家队也没有大幅买入(上证50、沪深300相关ETF的成交量恢复常态),市场的做空动能得以充分释放,指数短线已严重超跌,随时有望反弹。 配置上,关注赛道股。新能源、AI、芯片半导体等赛道股,是市场的高人气主线,近期超跌明显,目前已经出现初步企稳的迹象,一旦它们连续反弹,有望带动整个市场的人气。 【题材研判】成长之后,轮到谁接力? 随着中字头退潮,连跌数日的成长风格终于迎来超跌修复,但遗憾的是,市场仍是存量格局,抄底资金进场热情并不高。 没有增量资金的加持,预计成长股的反弹也不会有太强的持续性。那么,在成长股演绎之后,接下来,谁最有可能接力? 综合来看,应该是大消费。 春节消费热度涨涨涨 春节将至,面对“8+1”的超长假期,“提前订”成为消费的关键词。旅游、电影、年饭等市场热度较高。 看旅游:“尔滨”爆火之后,东北地区冰雪旅游成为最近文旅消费的主要增长点,预计这一热潮还将持续到春节甚至整个寒假。截至1月21日,年三十至大年初八的旅游消费(含酒店民宿、景点门票、交通等)提前预订量较去年增长约7倍。
从旅游板块的走势来看,前期受“尔滨”概念提振积累的涨幅已经回吐了不少,配置性价比提升,节前有望再次上演旺季行情,目前还可以把握最后的潜伏窗口。
看电影:历年春节档是年内观影和票房的小高峰,占全年票房的比例达到10%-20%(2021-2023年春节档票房分别占当年总票房的 17%、20%、12%)。从2024年元旦贺岁档的表现(3天假期票房共计15.33亿元,同比增长65.72%,创2018年以来新高)来看,今年春节档也不会太差。目前已有《飞驰人生2》、《热辣滚烫》、《第二十条》等多个知名IP及导演大作定档,堪称“神仙打架”。
影视股上一波炒作源于短剧概念,后来炒作资金退场,板块持续调整已超一个月。调整够充分,叠加春节档催化,短线可以重点关注。 看餐饮:春节历来都是观察全年餐饮消费走向的重要窗口。本月以来,“年夜饭”迎来搜索、预订高峰。美团数据显示,截至1月21日,预订除夕夜餐厅桌位的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超3倍。并且,过去一年,淄博和哈尔滨两大现象级网红“大热出圈”,也带动了餐饮消费,当地特色餐饮店生意爆棚。 市场层面来看,餐饮链沉寂已久,性价比较高,食品、调味品、预制菜等细分都可能有轮动演绎机会。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行情基本上都是节前表现、节后兑现(除非节假日期间消费数据大超预期)。所以,春节消费主线比较适宜做短线博弈,节前可把握最后的反弹窗口,节后则需要注意兑现风险。 中期机会关注消费出海 过去一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撑压,内需不足、投资下滑,出口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其中,消费端的出口更是颇有看点。 这一点有数据为证。据统计,2023年四季度,美元口径下中国消费品出口增速从三季度的-11%收窄至-3%,呈现积极的恢复迹象。特别是,食饮板块已见 2%的正增长,家电和家具板块出口增速也即将转正。
展望后市来看,中国消费出口大概率进一步向好,核心驱动力在于美国补库和消费品牌出海。 一方面,12月美国核心通胀已经回落至4%以下,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国消费品进口降幅收窄,种种迹象显示,美国零售市场正在由去库存过渡到补库存阶段。 另一方面,跨境出口电商凭借国内优质的供应链,实现快速增长,以阿里(速卖通等)、拼多多(TEMU)、SHEIN代表性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2022年,跨境出口电商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6万亿元。当下的发展趋势是:从制造出海升级为品牌出海。 从细分方向来看,家电、家具、户外运动、纺织服装(2024年奥运年)、跨境电商等均可重点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