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富二代的跑路历程 为逃往美国做了三次尝试8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5 0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富二代的跑路历程 为逃往美国做了三次尝试

【博览财经特稿】2022年9月,目送女友登上飞机后,陈炫霖暂时松了一口气。近半年来,他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与忙碌中:一边担心自己非法集资的平台随时会暴雷,一边忙着甩卖国内资产,卖车、卖房、卖公司,并把暂时不好脱手的资产,如土地和股权抵押给银行,折成贷款后,连同变现的资产一起悄悄运往美国。经过半年的“努力”,至少有53亿元现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向了大洋彼岸。

历时11个月的逃亡计划完美收官

送走家人后,陈炫霖为逃往美国做了三次尝试:第一次计划从云南潜入缅北,再用假护照从东南亚飞往美国。谁料,因电诈问题,边境突然收紧了管理,第一次尝试失败。

在香港逗留了一个月后,陈炫霖联系到了一位“蛇头”,保证10万港元可以送他去东南亚。不久,在一个偏僻的码头,陈炫霖登上了一艘充气快艇,消失在茫茫海洋之上。

留在国内的同伙倒霉了

陈炫霖买了一套西临湾区的海景房,别墅面积2000平米,精装修,拎包入住,车库、泳池、网球场、佣人单间一应俱全。最棒的是,买房时还附赠了800平米的私人海滩,一家人天天晒着日光浴,享受仆人送上来的新鲜果汁。看房时,陈炫霖第一眼就爱上了这套别墅。中介报价800万美金。陈炫霖表示:降一点就买。

陈炫霖自由了,但他留在国内的同伙倒霉了。他乘快艇偷渡后,“北广投”宣布暴雷,账上的资金连付利息都不够。愤怒的投资人堵在公司门口讨要说法,总经理慌慌张张打电话给陈炫霖,却发现对方已关机。经侦拘留了30 多名高管,唯独找不到陈炫霖的踪迹。

看中“爱驰”的海外架构

陈炫霖从小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经常逃课出去玩。父亲无奈,把他送入了一家寄宿制贵族学校。初中毕业后,又把他送到英国留学。陈炫霖在英国几乎没上过课,成日和几个国内来的富二代混在一起,喝酒、跳舞、看球、谈对象,以至于高中毕业时,连英语都不会说,更别提考英国的大学了。

于是,他一手创立了融资平台“北广投”,一手买了好几家空壳公司,包装后,在融资平台上募资。其中,募资最多的项目是“万象”和“爱驰”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前者圈了63亿,后者25亿。

其实,陈炫霖看中的是“爱驰”的海外架构,从产地来看,“爱驰”是一家中国企业,但股权架构又是一家海外企业,可以正大光明的转移资产。

最绝的是,即使人到美国后,陈炫霖仍试图从国内转移更多的钱走。他命令“爱驰”的负责人以“咨询费”的名义向台州的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打款2.5亿,而台州的这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他的女友。不用想,这笔钱应该已被转移到了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陈炫霖还是法拉第公司的股东。2021年,在贾跃亭最困难的时候,他向法拉第注入了1000万美元的救命钱。至于这笔钱是投资,还是致敬,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来源:帅真商业视界 作者:团队作者)




catbg01.gif 社会热点
catbg02.gif



大厂离职与县城考编 揭示中国经济红利下降与城市化退潮

【博览财经特稿】2024最火的社交媒体话题是什么?很可能是离职。是的,离职博主虽然是最新自媒体赛道,却迅速成为2024最卷的赛道。在经济不振、就业率萎靡的当下,这意味着什么?与大厂裸辞故事对应,则是各类县城考编上岸新闻。反差之下,什么才是真实的中国?

离职火,核心不仅在于有多少人离职,而在于有多少人关心离职。离职话题成为社交媒体上升速度最快的话题之一。2024年1-6月,小红书“我离职了”话题笔记超过160+万篇,浏览量达3.8亿次。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离职话题?情绪是主要因素。在降本增效大旗之下,昔日的公司梦想逐渐沦为职场画饼,摸鱼而不是奋斗成为打工人的新日常,“班味”成为打工人的自嘲,“素面朝天,精神涣散,衣着宽松,眼中充满疲惫”。

不过,现实地看,离职的旷野上可能挤满了人。热度意味着流量,而流量意味着变现。“离职”的关注度衍生了不少以记录自己离职生活为业的博主。在过去,离职无非是再就业的前奏,在今天,离职本身就可以成为职业。甚至,离职博主也成为不少人的新名片。2024年5月,百度百科索性直接将离职博主标注为就业岗位,定义为“包括互联网大厂在内的离职员工们选择自媒体博主作为再就业岗位”。选择离职赛道的人如此之多,以至于挤不进离职赛道的后来者,在吃不到先行者红利的情况下,会另辟蹊径,选择以观察员的身份来记录这些离职博主。

“大厂裸辞”的自我宣称看似简单,其实隐含了很多自我标榜与高关注度。大厂意味着互联网行业与高薪,而裸辞意味着自我选择的自由。至于真相,是被裁还是找好下家再辞职,是管理层还是大头兵,是真的想寻找自我还是随波逐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姑且不说这些故事真假混杂,自我营销与自我欺骗时时并存,而且充满了幸存者偏差,多数只是流量红利的自我循环产物。金字塔尖的成功段子,不仅遮蔽了多数离职者的无奈与碰壁,更是可能带来误导。但这就是社交媒体的规则,你想看什么,信息流就推送给你什么,一直喂到你从沉迷到反胃。

宇宙尽头的县城编制

原因在于,比起社交媒体上大厂离职的轻松与调侃,真实的职场情况严峻得多。首先,比起打工人厌弃的班味,年轻人却在奋力进入。去年,官方公布大学生就业率刚刚超过50%,已经让不少人跌破眼镜,今年的情况更为严峻。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2024届《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47.8%获得offer,比去年的50.4%略有下降。

如此一来,毫不意外的是,夹在大学生和中年人之间的30岁左右就业者,成为离职博主的主流。比起年轻人,他们不急于积攒工作经验,比起中年人,他们还有时间徘徊,更重要的是,比起90年代的下岗工人,他们还有资本可以依靠。问题是,他们无法逃脱“35岁现象”。35岁现象始作俑者是政府部门,后来蔓延到大厂,再到全社会。在这样的情况下,35岁之后安稳成为不少人眼中的编制红利。

在这样的态势下,县城的编制也凸显着时代的光辉。最近不止一则类似新闻中,主角为了上岸县城编制,不仅多次考试,甚至放弃大城市工作,其中有斯坦福的博士,也有不少大厂人。从个体角度,这些选择都无可厚非,比如一位新闻的主角在杭州打拼多年,最后选择放弃杭州高薪选择东北县城编制,甚至不惜家庭分居。但她目前还没有后悔,甚至庆幸远离了焦虑,上班不再窒息。而从集体选择角度看,这些选择背后,也是社会转为保守的先声。

大厂离职与县城考编,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都揭示了中国经济的红利下降与城市化的退潮。过去有一个段子,“每年一到过年,城里的Lucy、Linda、Vivian、Julia回到各自的家乡,又变回了翠花、小红、丫蛋、二妮子” 。到了今天,Lucy和翠花,却发现活得越来越像。

在一个绩效社会,最可怕不是无处不在的外部996,而是各种内在的KPI。功利不仅是一种外部推动,也侵蚀为内部动力,甚至在生活优渥之后也始终处于匮乏焦虑之中。这样的背景下,张雪峰成为中国父母最爱,而Lucy和翠花都可能变得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沦为经济中的非玩家角色(NPC),或者说工具人。翠花求安稳可能来自家庭压力,而Lucy的全力奔跑、自我实现,很大可能也不过是职场PUA的结果。

经济下行,对社会其实应该看作一次调整期,对个人也可以看作一次暂停键。也许让我们第一次真正停下来,跳出各种别人灌输的价值观,问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喜欢什么,我真正想要什么。这一次,不是为了选一个好专业或者好工作,而是给予自己二手人生的机会,这才是行走在大地之上的真正真实。(来源:FT中文网 作者:徐瑾)




形势分析




无须对地产对经济拖累过度担忧 救助政策仍需精细设计

【博览财经特稿】4月底政治局会议以来,中国又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支持房地产市场,包括央行通过再贷款支持地方政府收购库存商品房用于保障房、进一步降低首付和房贷利率、上海等一线城市大幅放松限购措施等。资本市场一度对此反应积极;但是近期以来,房地产股票回吐了大部分涨幅,债券收益率也有所回落。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否意味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笔者以为由于中国金融机构广泛享有政府信用的隐性担保,出现金融危机的概率很低。从在港股上市的内地某城商行来看,其PB甚至只有0.05倍,但是其业务全部正常运转;这说明支撑中国银行机构的信用并非是纯粹的商业信用。实际上,本世纪初中国国有银行转轨之际,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曾评估四大行“技术上都已经破产”,但是相关金融机构都能够“在线修复”,归根结底背后有着中央政府的隐性支持。

房地产部门对总需求还有多大影响?

中国经济周期在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是由地产的需求驱动的,特别是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然而,在地产部门仍然低迷的2023年3季度和2024年1季度,中国GDP环比折年增速都超过了6%。这意味着地产对中国总需求的影响已然弱化。实际上,从其他一些经济体地产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重新复苏的经历来看,经济复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早于地产投资和房价企稳。这是因为地产以外的经济循环会在推动地产产业链的下行,推动经济进入新周期。

此外,无论是从Top100房企的销售数据还是从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销售面积来看,季节调整之后2024年以来房地产销售的下行已经明显趋缓,现房销售甚至已经大幅反弹。这说明地产销售低迷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担忧保交楼,而并不全是对于经济前景和就业的担忧。实际上,一季度以来经济数据的改善反而有助于地产部门企稳。而地产销售如能逐步触底,也会对产业链上和地产销售相关的行业如中介、地产后周期的消费品等构成支撑。当然,由于库存高企,地产投资和新开工可能还有下行压力。

如果中国房地产的下行不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已经弱化,为何不能放任地产部门自然出清,政策仍然要选择适当救助?

首先,如果头部地产公司继续出现信用违约,可能会冲击当前比较脆弱的市场预期,触发地产部门加速下行,对当前仍然相对脆弱的经济复苏构成阶段性扰动;

最后,中国商品房的预售制度缺乏对购房者的保护,简单按照现有规则进行清算,对于无辜的购房者显失公平,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说,房地产救助政策的核心应该着眼于防风险、促公平,而非简单刺激总需求。具体而言,政策目标应着眼去库存、而非推动更多地产投资;此外,还需要对“保交楼”做出专门的安排。

对地产部门的救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流动性救助和财政支持。早期包括“三支箭”在内的对地产的救助措施主要是针对地产项目的流动性救助,是对前期一些过激政策造成的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危机的纠偏;然而,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大量房地产项目和房地产企业面对的问题已经从流动性问题变成了资不抵债问题,所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政策的救助效果有限。

对于一般性地产项目的救助,2024年初推出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取得了相当进展。该机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地产项目“白名单”给银行,银行再审核放贷。从一线了解的情况来看,银行或多或少认可经过地方政府推荐的项目存在一些政府的隐性担保,而银行也在 “强调金融的人民性”的要求下主动增加了这些项目的信贷。由于银行的主要股东是政府,无论是政府的隐性担保还是银行愿意以潜在利润损失为代价承担高于市场化水平的风险提供信贷,都是广义财政对地产项目提供的补贴。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5月16日,依据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确定的白名单,银行已经审批9350亿贷款。

然而,一旦真正出现风险,地方政府和银行应该如何分担损失?在政府存在补贴的情况下,如何避免腐败和道德风险?当前,白名单制度持续推广,6月12日央行会议有意加速 “保障房再贷款”投放,笔者以为需要更精细、更透明的政策设计。(来源:FT中文网 作者:林源)




社会透视




电商生态逐渐恶化 各大商家被逼到生死线边缘

【博览财经特稿】今年618电商平台疯狂卷低价下,各大商家被逼到了生死线边缘。越来越高的退货率快把他们逼疯了,尤其是做女装的,有的退货率能干到80%甚至90%,也就说卖出10单实际成交的只有一两单。沉没成本不可估量,一位干了6年的老电商人,亏了小10万后决定及时止损,更多的商家则还在苦苦煎熬着,想看看把同行都卷走了是不是就能赚钱了?

“我们送运费险的,我帮您预约上门取件哦。”在屏幕上飞速敲出这些传达善意的文字后,对方回来一个“好”字,林鹏不由地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不久前卖出的那件男士Polo衫,几天之后会被寄回来。虽说搭了往返运费,但好歹比钱货两空强。

“都没空考虑退货率了,但凡有客户想退货,只敢小心询问,要是平台识别出啥负面信息,会直接给买家弹‘仅退款’选项,不光赚不到钱还得搭钱。”林鹏无奈道,如今他所在的不少商家群,“退货”是高频词,背后写满挣扎与无奈。

1720771665703618.jpg

陈力勤3年前开了家淘宝店,卖医疗器械类产品,因为买家需求相对明确,退货率一直控制在2%到5%。今年还没过半,退货率一路猛涨,已经超过了30%。几天前,有买家找来,要把半年前买的血糖仪给退了。陈力勤本来没答应,但没过多久发现,平台已经强制退款了。

“都确认收货了,而且还是两个月前的订单,平台竟然都让退。”木子虽然气愤,但也无能为力。平台“纵容”的次数多了,木子眼瞅着自家退货率直接翻倍。

对于卖家们来说,退货率从来不只是一个数字。背后牵扯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因为退货率变高影响到的店铺考核,难以避免的货损等等,最终都会拉低利润,甚至导致亏损。

“50%的退货率,算是我的盈亏平衡线。”林鹏说。相当于,他每卖出10单货,只有5单交易成功,但这5单的利润得覆盖掉全部10单的成本。目前,林鹏在盈亏之间苦苦挣扎。

电商生态在逐渐恶化

高鸿业在杭州管理一家直播创投公司,过去两年尽调过数百家直播电商和供应链公司。他表示,在如今的买卖双方对立中,平台似乎美美隐身了。“不可否认,有些商家的确存在问题,但良心商家也不少。”只不过,平台内卷,竞相出台的各项政策,时刻考验着人性,也加速了某种恶性循环。

再之后,各大电商平台齐刷刷站上跑道,一边喊着“低价”口号,一边出台各种政策“鞭策”商家完善服务。多位卖家都表示,如今各大平台不仅有比价系统,低价商品也会获得更多的流量倾斜,“越便宜流量越高”。随之而来的是低质、货不对板等问题,“没关系,有运费险,只需要动动手指,快递员直接上门取货,钱也由商家出”。价格一低再低,退货率屡创新高,很难说孰因孰果。

胡杨经营着一家美发产品店,今年年初,有买家找来,说他家“染发剂不上色,白头发依然存在”,还附上一张有白头发的照片。因为对照片的真实性存疑,胡杨要求对方提供更多证据,被拒绝,随后平台客服介入,退货申请秒过。等胡杨转头找平台讨说法,得到的回复是“已经再次核实”。

女装店主许凯则是被“仅退款”弄怕了。有买家因为“尺码不对”要求换货,收货后再次申请退货。因为店里本身不包邮,许凯想让对方承担第二次发出的运费,没承想对方直接投诉“衣服有臭味”,许凯不仅落了个质量问题,还被平台扣除店铺保证金,充当来回运费赔付买家。

当前,618大促接近尾声。开了6年淘宝服饰店的万佩佩选择冷眼旁观。据万佩佩回忆,从2020年开始,淘宝推活动的频率明显提高了,基本上一个月一次,之后是一个月两次,今年基本成了“活动结束2天就开始新活动”。通常是,活动还没结束,凑满减的买家就开始退货了。

6年老店开不下去了

齐堇属于决心离场的一波。今年是齐堇做电商的第6年,去年,因为退货率实在太高,齐堇亏了“小十万元”,目前正在清库存,等清完就关店。

一个颇有戏剧性的场景是,前两天木子和在她店里拿货到闲鱼卖的买家聊天,对方告诉她,因为是88VIP会员,对方甚至能靠退货赚钱。“大致的情况是,如果是88VIP会员退货,从商家那里扣的运费险,会单独给买家,平台负责出退货邮费,如果投诉‘质量问题’,则是卖家出邮费。”木子说,据她了解,如今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买一堆产品回来,留几个,剩下的都给退了,还能赚些运费险”。

1720771679855887.jpg

齐堇则表示,因为退货率太高,今年以来,合作的不少工厂都不怎么开发新款了。“相对来说,越是基础的款式,退货率越低。”

在这个“新世界”里,平台无疑是受益的一方。5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团披露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有几个关键数据:淘宝、天猫线上GMV及订单量同比双位数增长、88VIP会员数量同比双位数增长、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5%。

林鹏表示,面对高企的退货率,以及由此导致的利润变薄,商家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降低质量,也就是消费者吐槽“货不对板”的主因,二是加价,“一直加到能盈利为止,不管退货率多高”。毕竟,“现在物流成本基本没得降,2块钱发全国,能缩减的只剩商品本身的成本了”,但加价的路子不好走,加多了就没人买了。

“在动辄80%退货率的环境下,最后能活下来的只有这种模式。”知识型创作者卢诗翰称其为退货经济学,也是极端买方市场之下的“一种畸形的商业模式”。

“平台的意图从一而终,都是为了盈利,只不过从前是卖方市场,商家意味着流量,如今是极端的买方市场,买家等同于流量。”在陈力勤看来,如今,平台的很多举措看似站在买家一方,但买家能在多大程度上受益,或许还有待商榷





1720771657261811.jpg
1720771458898749.jpg
1720771364604720.jpg
172077126460034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12-22 11:28 , Processed in 0.12805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