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震荡休整,“曙光”在哪里? 过去一周,大盘震荡回调,沪指失守3400点。全周来看,沪指下跌1.60%,深成指下跌2.65%,创业板指下跌3.34%。结构上看,深海科技概念持续活跃,煤炭、电力等顺周期板块也逆势走强;AI+方向则普遍调整。 那么,短线市场因何调整?后市行情该怎么看? 短线调整由多重因素触发 近期市场出现调整,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AI赛道作为本轮反弹行情的核心引领,目前进入了阶段性催化空窗期,比如大模型进展缓慢、终端缺乏现象级爆款应用等。在此背景下,市场谨慎情绪开始升温,科技板块也借此机会消化短期内存在的性价比问题,前期快速上涨积累的部分高估风险得到一定释放。 二是,A股市场常有“春季躁动、四月决断”之说,意思是四月是一季度经济数据披露窗口,资本市场对基本面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从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和出口数据来看,当前宏观经济复苏仍面临一定的压力,这使得投资者对市场前景的预期趋于谨慎。 调整之后再出发 虽然短线市场面临多重压力,但总体来看,大盘调整风险可控,中期向好趋势不改。 从产业趋势来看,当前AI产业仅是在短期内缺少有力的催化剂,而非产业趋势被证伪。并且,在互联网巨头大手笔资本开支的支撑下,国内算力产业链企业的一季报有望迎来明显的边际改善。目前市场正处于等待AI爆款应用催化的阶段,产业趋势向好的核心逻辑没有改变。因此,科技赛道调整的时间和空间可能较为有限。一旦后续应用进一步落地,科技板块依然存在创新高的契机。 从政策层面来看,决策层也会根据经济形势相机决策,及时应对经济下行风险。若二季度经济偏弱,政策大概率会超前发力。4月可以重点关注宽财政的执行力度与落地效果。预计政策的托底作用有望在很大程度上稳定市场信心,夯实中期向好趋势。 保持理性,关注中期机会 综上所述,市场短期调整主要源于AI催化空窗期以及经济基本面数据等因素,但从中期来看,AI 产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政策层面的潜在支持都预示着市场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因此,投资者应在短期调整中保持理性,关注AI应用落地以及政策动态,把握中期投资机会。 配置上,在市场整固阶段,高股息类资产防御价值凸显。特别是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接连披露大手笔分红方案,或引发资金关注;促消费政策仍在发力中,2025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可以关注白电、智能小家电等板块的投资机会;科技赛道静待新的产业催化出现。 【机会前瞻】海洋经济利好不断,相关概念有望持续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