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尽管在第四版,但政策内涵绝对有上头版的资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3 08: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倒”之后的“重来”:金融市场终于获得“将功赎罪、改革试错”的机会!》:历时将近两年的金融业的强监管和去杠杆,几乎是将2015年前后的那一场以“加杠杆”为特征的泛金融自由化来了一次彻底的拨乱反正,也只有洗心革面之后金融市场才有可能重装上阵,在被“推倒”了之后还有可能“重来”。中国金融又一轮“改革试错”的工程正悄然开启!而这个突破口就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的金融业发展重新明确了方向和希望。而汪洋的这篇文章则揭示了未来的路径和手段。事实上,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那些优先能够与外资继续接触、又切实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在自贸区和自贸港挂上钩的行业或者公司将有可能率先获得政策的倾斜和市场的青睐。在新决策层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指引之下,在监管层更加严格和细致的监管护航之下,这一轮金融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有很大的希望,让金融业将功赎罪,为实体经济杀开一条转型升级的正确道路。
《与决策层高调推进“金融开放”同步的,是监管层同样高调的“金融强监管”!》:中国金融业用两年多的“强监管和去杠杆”,对2015年那一次“金融创新”的试错,予以“推倒”;如今金融改革和创新又尝试着,借助“彻底的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模式卷土“重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与决策层高调推进“金融业开放”同步的,是监管层同样高调的“金融强监管”!博览研究员强调,“强化监管”与“金融开放”(金融再次改革创新的代表之一)必然、也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开放的尺度越大,监管只会更严,更细致,否则金融业难免重蹈2015年的覆辙!



热点聚焦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尽管在第四版,但政策内涵绝对有上头版的资格!
【研究员】:柯彩

结论:2017年1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由于当天前三版全部都是有关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两位领导人在中美关系和APEC等重大国际场合上的动态和评论文章,因此,汪洋副总理的这篇文章就几乎是排位第三的重磅文章。而从政策内容上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是十九大以后新政治局常委在官媒上发表的第一份具体明确、系统政策内容的文件。它几乎将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重点越明确的阐述,内容不可谓不重要。所以,尽管在第四版,但在政策内容上,绝对有上头版的资格! 博览研究员要强调的是,川普此次访华给了金融开放一个契机。自贸港的提出,给了金融创新一个更为宽松的平台。历时两年的去杠杆,和更加高调精细化的强监管则保证了更加开放的金融及其创新不会重蹈2015年的覆辙。这些从而确保新时代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有一个稳妥更加务实的金融基础。从这一点上讲,汪洋副总理的这篇文章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博览财经研报】尽管汪洋副总理的这篇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并不仅仅是谈“金融开放”,但从其文章当中将“金融”放在其他需要“开放”的领域之前,以及近期中国在金融市场的开放上的一连串“大动作”来看,“金融开放、倒逼改革”,很可能以及成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一个侧重点!
2017年11月10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署名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由于当天前三版全部都是有关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两位领导人在中美关系和APEC等重大国际场合上的动态和评论文章,因此,汪洋副总理的这篇文章就几乎是排位第三的重磅文章。
而从政策内容上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是十九大以后新政治局常委在官媒上发表的第一份具体明确、系统政策内容的文件。它几乎将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重点越明确的阐述,内容不可谓不重要。所以,尽管在第四版,但在政策内容上,绝对有上头版的资格。
无论是十九大以来,我们在中美关系布局上的战略考量,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中国金融工作的走向尤其是金融究竟该如何服务实体这个问题的实践,都是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突破口和侧重点。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市场对汪洋副总理文章的解读,很多联系到自贸港这一块,而博览研究员认为,尽管自贸港兼具了贸易、航运等实体经济的属性,但是作为与其配套的金融领域也是密不可分的。如今决策层要提出自贸港模式,金融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有外资参与加速相关领域的改革工作。
可以说,川普此次访华给了金融开放一个契机;
自贸港的提出,给了金融创新一个更为宽松的平台;
历时两年的去杠杆,和更加精细化的强监管,则保证了更加开放的金融及其创新,不会重蹈2015年的覆辙。
这些都在确保“新时代”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有一个稳妥更加务实的金融基础。
从这一点上讲,汪洋副总理的这篇文章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何看待汪洋这篇文章的政策信号?
◆如何看待汪洋副总理这篇文章的政策信号?
首先,该文章是发表在11月10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博览研究员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别看它被放在《人民日报》的第四版,但是由于当天前三版全部都是有关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两位领导人,在中美关系和APEC等重大国际场合上的动态和评论文章,因此,汪洋副总理的这篇文章就几乎是排位第三的重磅文章。
而从政策内容上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是十九大以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在官媒上发表的第一份具体明确、系统政策内容的文件。它几乎将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重点越明确的阐述,所以内容不可谓不重要。所以,尽管在第四版,但在内容上,绝对有上头版的资格。
由于该文章里面也重点提到了“自贸港”,财经媒体更多把这篇文章的分析视角放在关于自贸港的问题上。但博览研究员仍然认为,无论是十九大以来,我们在中美关系布局上的战略考虑,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中国金融工作的走向尤其是金融究竟该如何服务实体这个问题的实践上,才是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突破口和侧重点。
金融的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间当中,重点就是要服务那些体现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升级的相关领域实体的需要。而根据博览研究员的分析,这些领域更多需要的是以股权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然而在这个方面,我们历来做的都不够。
博览研究员在此前的报告中也分析到,中国金融面临的一大问题之一就是“众多的小微企业怎么办”。而现在乃至将来一段时间,更多的困惑将集中在新经济和新业态里面,尤其是当中国经济越来越多以来消费和服务行业来支撑经济增长,它们的融资诉求更加的紧迫。
2015年,我们曾经“闭门造车”搞了一次金融创新,原指望以此带动实体经济的改革和转型,结果这次“金融创新”变成了“乱加杠杆”。金融业不仅没有成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反倒成为实体经济的“天敌和猎食者”,迫使我们不得不“推倒重来”。因此,如今决策层加大金融对外开放,直接目的就是倒逼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借此“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
经过了两年的强监管和去杠杆的“推倒”,如今我们又尝试着想借助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模式卷土“重来”,那么这次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从汪洋副总理的文章和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的有关政策举措来看,决策层再次明确了任何金融改革和创新都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为基础。
而监管层则在具体的市场工作上,将“强监管”做得更加常态化和细致化。具体到“近期以来的金融业开放的政策”,博览研究员也强调指出,“放”得更多的是融资功能更突出的一级市场及其相关业务,而“管”得更细的是以交易为主体的二级市场及其行为。
而其中的症结就是IPO的发审与并购重组的借壳。这两个环节近来都有新故事以及由这些故事引发出来的政策标志。从乐视网造假上市的风波到“51倍薇”的被罚,所有那些扰乱市场,误导投资人的行为无论历史多久都要被监管层所覆盖。
相反,能够展现新经济发展需要、又能盘活存量资源的并购重组重新被释放,就在监管层强监管的同时,并购重组概念以“360借壳”为标志得以复活。
从这几个典型案例对比分析来看,监管层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如果能够以此形成感召效应,那么更多的能够代表新经济的新兴优质企业就有了更多的融资路径。而那些投机取巧打政策擦边球型要么被最严厉的发审委给枪毙,要么被证监会的稽查给处罚。
为什么对汪洋文章的解读,市场很多联系到自贸港这一块?
回到汪洋的那篇文章,在阐述中国经济当前如何深化对外开放的问题上,继续强化了十九大提到的关于自贸港建设问题。但博览研究员认为,尽管自贸港兼具了贸易、航运等实体经济的属性,但是作为与其配套的金融领域也是密不可分的。
无论是汪洋副总理的文章当中特地点出的学习对象“香港和新加坡”,还是我们更为熟知的“纽约、伦敦”,任何标榜“自由贸易”的区域无不是有着与其相配套的金融市场与其服务。
从这点上来说,我们再次推进自贸港的建设也是在未来新时期金融服务实体找到了一个可能更加适应的平台和模式,无论是外资持股比例的问题还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
在若干年以前,上海建设自贸区的时候,就已经作为改革探索的重点工作。如今要提出建立比自贸区更加高端的自贸港模式,金融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有外资参与加速相关领域的改革工作。
总结
可以说,川普此次访华给了金融开放一个契机。自贸港的提出,给了金融创新一个更为宽松的平台。历时两年的去杠杆,和更加高调精细化的强监管则保证了更加开放的金融及其创新不会重蹈2015年的覆辙。这些从而确保新时代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有一个稳妥更加务实的金融基础。
从这一点上讲,汪洋的这篇文章是有“划时代”的意义。



博览视点




“推倒”之后的“重来”:金融市场终于获得“将功赎罪、改革试错”的机会!
【研究员】:田文

结论:历时将近两年的金融业的强监管和去杠杆,几乎是将2015年前后的那一场以“加杠杆”为特征的泛金融自由化来了一次彻底的拨乱反正,也只有洗心革面之后金融市场才有可能重装上阵,在被“推倒”了之后还有可能“重来”。中国金融又一轮“改革试错”的工程正悄然开启!而这个突破口就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的金融业发展重新明确了方向和希望。而汪洋的这篇文章则揭示了未来的路径和手段。事实上,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那些优先能够与外资继续接触、又切实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在自贸区和自贸港挂上钩的行业或者公司将有可能率先获得政策的倾斜和市场的青睐。在新决策层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指引之下,在监管层更加严格和细致的监管护航之下,这一轮金融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有很大的希望,让金融业将功赎罪,为实体经济杀开一条转型升级的正确道路。


【博览财经研报】从7月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金融服务实体”到“十九大”强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业的根本和纲领已经得到明确。
从中国承诺“彻底”开放金融市场,到汪洋发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标志着金融工作的侧重点和突破口基本明确,即“加大金融对外开放”(借此倒逼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
从乐视网被翻旧案到“51倍薇”被当机立断,同时360借壳获得通过,可以看出,金融越是开放、越是要创新,监管的力度越是要更严更细。
正是有了上述的三个条件,金融市场才有可能重新去实践决策层所赋予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政治任务,而不是又一次“二级市场的疯狂和打劫”。
历时将近两年的金融业的强监管和去杠杆,几乎是将2015年前后的那一场以“加杠杆”为特征的“泛金融自由化”,来了一次彻底的“拨乱反正”,也只有洗心革面之后金融市场才有可能“重装上阵”,在被“推倒”了之后还有可能“重来”。
中国金融又一轮“改革试错”的工程正悄然开启!而这个突破口就是“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倒逼国内金融的改革)”
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的金融业发展重新明确了方向和希望。
而汪洋的这篇文章则揭示了未来的路径和手段。
事实上,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那些优先能够与外资继续接触、又切实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在自贸区和自贸港挂上钩的行业或者公司,将有可能率先获得政策的倾斜和市场的青睐。
在新决策层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指引之下,在监管层更加严格和细致的监管护航之下,这一轮金融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有很大的希望让金融业将功赎罪,为实体经济“杀开”一条转型升级的正确道路。
中国金融业的“拨乱反正”
如下图所示,M2增速已经很明显在趋缓。
今年4月份,银监会一周内就出台了十多份监管文件,影子银行迎来了强监管。在此影响之下,影子银行的规模缩小,其中具有典型标志的是银行同业业务增速缩小。另外一方面,监管层近两年也加强了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非法股权交易市场的清理等。
我们在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之后,在决策层的正确领导之下,金融市场算是找回了自己的“初心”,而现在终于获得了“将功赎罪”的机会——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广泛借鉴海外尤其是美国成功的资本市场服务经济的经验。又一轮金融改革试错的工程正悄然开启。
如果说,两年前的那次试错,我们错在背离“金融服务实体”这个根本,同时也反证了在我们这样一个高度依赖银行系统融资、粗放的传统经济发展环境当中,依托先天不足的直接融资市场来推进实体经济改革和升级,条件不具备。这个土壤太贫瘠。
如何更好利用国外成熟经验和先进模式,就成了尽快改变国内直接融资系统在服务实体经济之上,路径和方法一穷二白的窘境。因此,我们借着川普的访华宣布金融市场彻底的对外开放最大化的体现了金融开放所具有的双重性,既满足海外资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诉求,又能够借此实现国内市场借鉴海外经验和模式的需要。
这是在经历了及其沉重的代价之后,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金融业的发展如同中国的实体经济一样,已经不可能再闭门造车。金融业想要真正走在实体发展需要的前面为其改革转型提供配套的服务,国内的经验和营养严重不足,只有向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经验。
在汪洋副总理的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当中明确指出,当前的全球经济正处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旧动能能够成功切换的关键时期。谁能够在这个关键时刻,率先转身成功,谁就具有了在新时期全球经济贸易当中的优势地位。而恰当的金融正是加速实现这一转型推进各自经济体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推手。
我们已经浪费了两年多的时间错过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留给我们重整旗鼓再次加速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像两年前那样充裕——
如果说,两年前,美联储对于加不加息还犹豫,谨小慎微,那么如今换帅之后的美联储已经在缩表加息之上没有分歧。
而川普的税改与华尔街对硅谷新经济高科技的炒作几乎是达到了08年以来的最高峰。
但这个时候,我们却还不得不为“360”这种新经济的“非一线代表”挖空心思找到一个“折衷”的办法才能回归A股,却同时又眼睁睁看着阅文集团还有腾讯旗下“又一家新公司”在海外上市。
留给中国新经济在国内市场蓬勃壮大的时间与空间,与中国自身在证券法、外资企业法以及其他与金融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与改革的速度上,悄悄地但又决定性的展开着竞赛。
中国金融又一轮“改革试错”的工程正悄然开启!
当美股的上涨80%是由科技股带领的时候,我们却不得不靠着一瓶酒(贵州茅台)和一台空调(格力电器)在那里反复自我安慰,却坐视新经济资源被迫海外上市融资。
如果说,像某些海外投行所忧虑的那样,美股的泡沫正在形成新一轮的金融危机,那么我们也要明确这轮泡沫之后,美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却大概率能够成功。而,我们前面两年的加杠杆除了引发股灾、债灾、钱荒以及金融市场整体的收缩之外,我们还剩下什么
如果不能借着这次金融开放倒逼改革的契机,加速金融业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那么我们这两年的时间就真的彻底荒废了……
好在,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的金融业发展重新明确了方向和希望。
而汪洋的这篇文章则揭示了未来的路径和手段。事实上,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给出了要加大“金融对外开放”这个指示。
7月14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而那些优先能够与外资继续接触、又切实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并且在自贸区和自贸港挂上钩的行业或者公司将有可能率先获得政策的倾斜和市场的青睐。
在新决策层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指引之下,在监管层更加严格和细致的监管护航之下,这一轮金融开放倒逼国内改革有很大的希望,让金融业将功赎罪,为实体经济杀开一条转型升级的正确道路。




与决策层高调推进“金融开放”同步的,是监管层同样高调的“金融强监管”!
【研究员】:柯彩 田文

结论:中国金融业用两年多的“强监管和去杠杆”,对2015年那一次“金融创新”的试错,予以“推倒”;如今金融改革和创新又尝试着,借助“彻底的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模式卷土“重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与决策层高调推进“金融业开放”同步的,是监管层同样高调的“金融强监管”!博览研究员强调,“强化监管”与“金融开放”(金融再次改革创新的代表之一)必然、也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开放的尺度越大,监管只会更严,更细致,否则金融业难免重蹈2015年的覆辙!


【博览财经研报】中国金融业用两年多的“强监管和去杠杆”,对2015年那一次“金融创新”的试错,予以“推倒”;如今金融改革和创新又尝试着,借助“彻底的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模式卷土“重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与决策层高调推进“金融业开放”同步的,是监管层同样高调的“金融强监管”!博览研究员强调,“强化监管”与“金融开放”(金融再次改革创新的代表之一)必然、也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开放的尺度越大,监管只会更严,更细致,否则金融业难免重蹈2015年的覆辙!
●11月3日,川普访华,中美签订2535亿美元经贸大单,创世界纪录,旋即中国宣布将投资券商、基金、期货的限制放宽至51%——
●11月09日,官方宣布中国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并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
●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是“十九大”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在官媒上发表的第一份具体、明确、系统政策内容的文件
◆事实上,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再次强调了“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而早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已经提出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也就是说,“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并非一朝一夕的抉择,决策层早就有擘画,只不过“正式全面的金融对外开放”,由于中间2年席卷整个金融业的“拨乱反正”而有所延迟。
博览研究员认为,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下一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方向,可以把它视为未来一年、甚至5年的经济改革的重点
那么,对于“金融对外开放”,决策层将会怎么做?博览研究员认为,其实,与决策层高调推进的“金融开放”同步的,是监管层同样高调的“金融强监管”!其中尤以证券市场上的“最严发审委”、乐视IPO疑云、“51倍薇”被罚等最为被市场所关注!
博览研究员要强调的是,“强监管”与“金融开放”(金融再次改革创新的代表之一)必然、也必须是同步进行的,开放的尺度越大,监管只会更严,更细致,否则金融业难免再次重蹈2015年的覆辙。
博览研究员认为,汪洋副总理的文章特别强调这一次对外开放无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在其他层面,根本的目标和检验的标准都在于,其能不能够适应“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个目标,能不能够满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这一轮金融业开放、倒逼国内金融改革创新,将避免重蹈2015年“泛金融自由化”导致乱加杠杆的覆辙!
中国几乎“全线开放金融业”:川普访华和汪洋副总理此次发文是“加速器”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近来年,每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都有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参与——
而此次汪洋副总理再次发文《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十九大”以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在官媒上发表的第一份具体、明确、系统政策内容的文件。它几乎将今后若干年中国经济政策的重点越明确的阐述,所以内容不可谓不重要。而汪洋副总理此前一直就负责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此文与汪洋副总理此前关于中美对话的精神一脉相承。此文发布的时间正好是十九大召开后不久,且是其十九大后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刊文,又正好赶在川普访华的时机。
从上述总总来看,中国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并非偶然。
从国内自身的改革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已经提到了“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事实上,早在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提出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
也就是说,“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并非一朝一夕,决策层早就有擘画,只不过正式的“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由于中间2年金融业的“拨乱反正”而遭到延迟。
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博览研究员认为,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下一步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方向,可以把它视为未来一年甚至5年的经济改革方向和重点。甚至从这篇文章中应该也能够推测,不久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改革开放方面的一些征兆。
对于“金融对外开放”,决策层将会怎么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提出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但由于此前泛金融自由化演变成了“乱加杠杆”,引发了类似“股灾”等金融风险的不断释放,2015年的那一轮“金融创新的试错”,不仅没有成为实体经济的服务者,反倒成为实体经济的“天敌和猎食者”。
如今,经过2年的“拨乱反正”之后,金融改革创新再次排上决策层的日程。
博览研究员在此前的《中国首席财经》中强调所谓的“金融创新2.0时代的到来”。而这一次金融创新的特征和根本,第一,服务实体经济,第二,借鉴海外经验,这两点在汪洋副总理的文章中都有论述
换句话说,落实到国内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就是直接为融资服务的“一级市场”更多侧重如何“放开”,而更多体现为“交易”功能的“二级市场”也会迎来更多的“监管”
当然,这绝不是说一级市场就不要“监管”,二级市场没有“机会”!恰恰相反,“放开”越多的地方,“强监管”的工作就必须“更加严苛更加严苛、细致”,例如,监管层一方面让360借壳,点燃了市场上并购重组、借壳概念的‘一把火”,但另一方面对“乐视IPO疑云、51倍薇”等违规、违法行为痛下狠手。换句话说,“强监管”与“金融开放”是同步进行的,开放的尺度越大,监管只会更严,更细致,否则金融难免重蹈2015年的覆辙。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方面决策层反复强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方面,又我们要大幅放宽外资进入中国金融的门槛。
汽车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给未来券业的展望
就券业来说,由于放开51%的券业股权的门槛,众多有外资背景的小券商可能率先成为外资股东考虑增持的对象。这一方面,会提升小券商的市场地位和盈利前景,也会成为市场上直接炒作的标的。而大券商则很可能会更多面临着外资同行的竞争,能不能够适应这种竞争的格局决定了它们未来行业的地位甚至是它们的生死存亡?
众所周知,当年中国的汽车业对外开放的时候,我们几乎是面临着同样的考验,中国汽车业有没有本事与外资汽车巨头共存下去,而从结果上看(在国内政策的帮助下),中国的国有汽车业巨头,以合资汽车品牌为载体,取得了极其快速的成长,不仅让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迅速占据全球第一,也让大的国有汽车品牌活了下来。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速成长,更为比亚迪、吉利等民营品牌的生存提供了市场,也为中国抢占新能源汽车乃至智能汽车市场打造了从市场、到技术、到人才等比较有利的战略储备,甚至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产业升级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
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汪洋的文章特别强调这一次对外开放如论是在金融领域还是在其他层面,根本的目标和检验的标准都在于,其能不能够适应服务实体经济这一个政治目标,能不能够满足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这一轮金融业开放倒逼国内金融改革创新,与2015年金融自由化能够不再重蹈乱加杠杆的覆辙。



焦点透视




本次金融开放表面为给足川普面子,实质上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性选择
【研究员】:陈果 田文

结论:为什么这一次川普来访,中国要放出这个利好?博览研究员认为,中美在这个层面上可谓是各取所需。美国方面,川普近期推行新政并不进行得十分顺利,在内政上面临着各种困境,川普急需在外政上拿到一个成绩单来缓解内部压力,而中国开出的2500万亿美元大单和几乎是彻底金融开放的承诺,给足了川普面子;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拓展更高端的消费市场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消费持续升级的中国显然是其最优的选择;除此之外,美国在此时选择应中国之约给出开放高科技利好,也是顺势而为——既然中国已站到了高科技强国的门槛前,成为科技强国已是必然趋势,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还能谋取更多的利益。中国方面,首先,加强金融开放就是为了在新时代继续解决旧时代始终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如何让明显发展滞后的金融市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且数量极其庞大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中国在近两年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效,让决策层推荐金融开放、修补此前金融创新试错留下的冲击、推进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转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政策基础。综上所述,正是从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上看,博览研究员才认为,本次金融开放表面上是中国上以彻底开放的承诺给了川普一个天大的面子,但本质上则为中国基于自身经济自身改革的迫切性做出的历史性选择。随着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中国急需尽早寻求到一个可行的路径和方向,来解决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之下金融更好服务实体问题的模式和方法。只有这样中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也才能够尽


【博览财经研报】从本次中美达成的具体经济成果来说,中国可谓是全面放开了金融业,以推动中美进一步深入合作。
为什么这一次川普来访,中国要放出这个利好?
博览研究员认为,中美在这个层面上可谓是各取所需。从战略层面上看,中美分别选取了一个各自认为的最有利时机来加强经贸合作。
美国方面,川普近期推行新政并不进行得十分顺利,在内政上面临着各种困境,川普急需在外政上拿到一个成绩单来缓解内部压力,而中国开出的2500万亿美元大单和几乎是彻底金融开放的承诺,给足了川普这个面子;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拓展更高端的消费市场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消费持续升级的中国显然是其最优的选择;除此之外,美国在此时选择应中国之约给出开放高科技利好,也是顺势而为——既然中国已站到了高科技强国的门槛前,成为科技强国已是必然趋势,不如就此顺水推舟,还能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
◆中国方面,首先,加强金融开放就是为了在新时代继续解决旧时代始终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如何让明显发展滞后的金融市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且数量极其庞大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其次,中国在近两年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效,让决策层推荐金融开放、修补此前金融创新试错留下的冲击、推进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转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政策基础。
◆综上所述,正是从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上看,博览研究员才认为,本次金融开放表面上是中国上以彻底开放的承诺给了川普一个天大的面子,但本质上则为中国基于自身经济自身改革的迫切性做出的历史性选择。随着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中国急需尽早寻求到一个可行的路径和方向,来解决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之下金融更好服务实体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这样中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也才能够尽早地走出2015年的阴影,重新站在阳光之下。而当前美国一片阳光的复苏数据,恰好照射过来,成为了中国探寻改革转型路径上、再次摸石头过河过程当中为数不多的指引。
为什么本次川普来访,中国放出金融彻底开放的利好?
为什么这一次川普来访,中国要放出金融彻底开放的利好?
博览研究员认为,中美在这个层面上可谓是各取所需。
美国方面,川普近期推行新政并不进行得十分顺利,在内政上面临着各种困境,川普急需在外政上拿到一个成绩单来缓解内部压力,而中国开出的2500万亿美元大单和几乎是彻底金融开放的承诺,给足了川普这个面子。
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拓展更高端的消费市场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消费持续升级的中国显然是其最优的选择。我们看到,双十一网购再创新高,2017年天猫双十一总成交额超过1682亿元,双十一全天总销售额相比2016年增长了39.4%;iPhoneX持续热卖,超出苹果预期,第三季度苹果在中国销售880万部手机,市场份额为7.7%,第二季度为7.2%,去年同期为7.1%。这些都意味着美国的高端制造业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
除此之外,美国在此时选择应中国之约给出开放高科技利好,也是顺势而为。我们看到在中国开放了金融市场,以换得美国开放高科技,而美国此时投出了橄榄枝,也正是看到中国已经站在了高科技发展的门槛前,进入高科技强国是必然趋势,因此不如顺势而为,还能为自己谋取一些更多的利益。
中国方面,选择在此时加强金融开放,则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
首先,加强金融开放就是为了在新时代继续解决旧时代始终没有解决好的老问题——如何让明显发展滞后的金融市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且数量极其庞大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创新型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
从一个更“绝对”的角度上说,只有解决了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的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未来三十年里两个阶段才能更顺利地落实和兑现,否则转型升级就摆脱不了投融资关系理不顺的困境。而恰好这个时候美国自己送上门来,双方一个有诉求,一个有能力,而且又都同时处在经济复苏的过程当中,都有条件和心情来谈增量改革,因此中国选择了在此时加强金融开放。
事实上,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如果中美双方经济复苏态势都不好,哪怕是一个好一个差,那么中美也谈不起增量改革的问题,而只有更大概率的去搞存量的瓜分和博弈。前者就像闹分家的欧盟和英国,后者就如同这次川普在APEC上对其他贸易体的批评)。正是由于中美双方都在复苏,也基本都明确了未来各自利益所在,双方才有通过谈判和博弈实现增量改革模式下的共赢,而不再是2008年那个时候,格林斯潘要把美国经济危机和制造业衰落的罪责安在中国对美出口同时购买大量美债的逻辑之上,毕竟在那样一个全球衰退只能各自抢夺存量市场的背景之下,彼此只有斗争关系,谈不上共赢,也就没有增量改革的可能性。
其次,中国在近两年改革中取得了巨大成效,让决策层推荐金融开放、修补此前金融创新试错留下的冲击、推进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转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政策基础。
就中国自身来说,在经过了两年多的金融乱象的整顿,尤其是在去杠杆、强监管的同时,中国供给侧改革针对实体经济的去产能、去库存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最近三个季度经济增速维持6.9%,就是最有力的佐证。相应地在这个基础之上,新一代的领导集体,急需对下一步经济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做出决断,也需要彻底修补2015年前后那一场金融创新的试错带来的冲击,同时借此来理顺金融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望加速经济的改革和转型。也正是经过了这两三年的挫折和实践,我们再次发现只有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我们的金融创新与改革才能够在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方向上少犯错,少折腾。这些都意味着,在这个问题上,以美为史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如同我们此前强调的在依靠直接融资体系服务实体上方面,美国在全球一直是遥遥领先,在美国非金融企业资本结构中,股权融资占比高达50%以上。
◆综上所述,正是从国内、国际两个环境上看,博览研究员才认为,本次金融开放表面上是中国上以彻底开放的承诺给了川普一个天大的面子,但本质上则为中国基于自身经济自身改革的迫切性做出的历史性选择。随着中国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中国急需尽早寻求到一个可行的路径和方向,来解决新时代、新经济环境之下金融更好服务实体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这样中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也才能够尽早地走出2015年的阴影,重新站在阳光之下。而当前美国一片阳光的复苏数据,恰好照射过来,成为了中国探寻改革转型路径上、再次摸石头过河过程当中为数不多的指引。



背景参考




从汽车业开放历史经验来看本次金融开放
【研究员】:陈果

结论:在博览研究员看来,11月10日国务院公布的最近中美合作进展,这表明了中国在金融领域,已摆出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度,以寻求中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此前中国高度关注呵护的汽车产业,在加入WTO后已经历了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如今已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显然这很值得当前金融行业去借鉴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此前金融业和汽车业同属短板行业,都被政策严重保护,都是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但两者开放的背景还是存在差异——汽车行业为被动开放,主要为了兑现加入WTO的承诺;而当前金融行业则是主动开放,既顺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又吸取了2015年那一场国内金融创新挫败的教训。相应地,博览研究员认为,本轮金融对外开放将会给国内金融业带来这样的影。首先,就如同对外开放给中国汽车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那样,金融开放也会让国内金融业经历新一轮产业改革、优胜劣汰,最终整体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可以预计的是,在这个竞争加剧的过程中,小券商的生死存亡并不重要,甚至短中期内会成为资本市场的炒作标的,而大券商在短中期则或面临来自于外资的更大的竞争压力。长期看,整个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则在提升,其估值有一定增长空间。其次,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建立了诸多自主品牌,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全球性领先代表,显然国内金融业将要在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而证监会此前也谈到,支持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投行。


【博览财经研报】11月10日,国务院表示:在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了总金额超过2500亿美元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其中,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更介绍了中美在经济领域达成共识的有关具体内容:
“为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部署,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在2018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对干玉米酒糟在进口环节和国内环节实施相同的增值税政策,恢复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
同时中方要求美方切实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履行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义务、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推动中金公司独立在美申请相关金融业务牌照进程、慎用贸易救济措施。双方将就中美经济合作一年计划或中长期合作规划保持沟通。”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这表明了中国在金融领域,已摆出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度,以寻求中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此前中国高度关注呵护的汽车产业,在加入WTO后已经历了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如今已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显然,汽车行业的这种成功的历史开放经验,很值得当前金融行业去借鉴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此前金融业和汽车业同属短板行业,都被政策严重保护,都是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但两者开放的背景还是存在差异——汽车行业为被动开放,主要为了兑现加入WTO的承诺;而当前金融行业则是主动开放,既顺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又吸取了2015年那一场国内金融创新挫败的教训。
相应地,博览研究员认为,本轮金融对外开放将会给国内金融业带来这样的影响:
◆首先,就如同对外开放给中国汽车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那样,金融开放也会让国内金融业经历新一轮产业改革、优胜劣汰,最终整体行业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可以预计的是,在这个竞争加剧的过程中,小券商的生死存亡并不重要,甚至短中期内会成为资本市场的炒作标的,而大券商在短中期则或面临来自于外资的更大的竞争压力。长期看,整个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则在提升,其估值有一定增长空间。
◆其次,尽管中国汽车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也建立了诸多自主品牌,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全球性领先代表,显然国内金融业将要在此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而证监会此前也谈到,支持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投行。
汽车业历史开放经验值得金融业充分借鉴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国务院公布的最近中美合作进展,表明了中国在金融领域,已摆出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度,以寻求中美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此前中国高度关注呵护的汽车产业,在加入WTO后已经历了一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如今已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相应地,汽车行业的这种成功的历史开放经验,很值得当前金融行业去借鉴学习。

正是在这样循循渐进、逐步开放的节奏下,近二十年来中国汽车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09年以来,中国越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销量占全球四分之一。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和9.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吉利、奇瑞、长城、江淮、比亚迪等一大批优秀国产品牌也开始崛起。从2013年至今,吉利汽车每年都占据古巴政府全年汽车采购总量的50%以上,并连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截至2016年底,奇瑞则累计申请专利1.4万余件,授权专利9155件,拥有发明专利2475件,在全球拥有超过120余万人的海外消费群体。
可以预计的是,当前中国金融业充分借鉴汽车行业的历史开放经验,也会获得充分发展,大大提升国内金融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质量。
本次金融业开放与汽车业开放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此前金融业和汽车业同属短板行业,都被政策严重保护,都是希望通过引入外资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但两者开放的背景还是存在差异——汽车行业为被动开放,主要为了兑现加入WTO的承诺;而当前金融行业则是主动开放,既顺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又吸取了2015年那一场国内金融创新挫败的教训。
博览研究员在《特朗普访华成中国借“G2合作”加快金融开放、倒逼国内改革的节点!》中谈到,“一方面,近两年来国内密集出现加快对外开放的声音,而导致此现象的,很大程度上源于2015年来国内金融创新出现了重大挫折,中国正在吸取历史教训。正是股灾、债灾、P2P等一系列风波,让有关方面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闭门造车’金融创新模式行不通。在试图扶植海外模式也玩不转之后,中国也开始改弦更张,转变模式,让外资参与进来一起玩。”“一方面,加快金融开放也是实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随着新经济、新动能的进一步凸显,对于银行体系已是负债累累的中国来说,更需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多地依赖直接融资体系。但事实上,中国与美国相比,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占比不到20%。而国内券商体量小,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国需要加强金融开放,引进外资来与国内直接融资体系发展相配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21 15:53 , Processed in 0.16548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