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周刊2018.1.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30 09: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行三会“同日强监管”,为何反证市场预期已切换“乐观频道”?!》:最近一两个月来基本上站在监管舞台聚光灯下的就是银监会了。而相比之下,央行、证监会、保监会则表现得低调得多。研究员认为更多是缘于金稳委成立之后,一行三会的监管压力开始被“错峰”调控。我们认为2017年更多是证监会刘主席的主场,而2018则将是银监会郭主席的主场。也基于此,使得一行三会的监管频次看似提高,但却都没有直接影响A股。而证监会目前对于市场的态度也偏向中性,对于市场的超跌反弹和轮涨,只要不太过分的都不干预。这也是我们此前所说的“政策许可反弹”。包括市场前期较为担忧的IPO扩容,证监会也表现出相对中性的态度。所以,在市场因为监管后的挤出效应带来的真实配置需求重估和市场对经济数据超预期的情绪转暖以及股市显现出来的低估配置价值,都令本轮反弹在经历两根阴线之后反而“反衬出”预期的切换更为乐观。展望本次反弹,虽然市场的赚钱效应仍现萎缩,但春节前仍然有着坚挺的预期支撑。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一行三会“同日强监管”,为何反证市场预期已切换“乐观频道”?!
其一,为何“一行三会”的“强监管”频率更高,但股市反而更强势?
其三,为何沪指经历了此前一个月反弹中的两根阴线后反而更为乐观?
研究员认为,回答好后面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就“强监管”工作而言,如果说2017年是证监会刘主席的“主场”,那么,2018年看来则将是银监会郭主席的“主场”
●银监会明确,2018年10大重点监管举措,将严查各类违规房地产融资、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
●保监会强调,险资运用新规4月施行,加强去嵌套、去杠杆和去通道工作。
而证监会、保监会的“落实强监管”,一个相对“细琐”:如证监会,都是日常监管工作的一些“新进展”,不如2017年打击“妖精、大鳄”时期那般“大开大合”,对市场的冲击力也已经日渐“递减”;
两相比较,显然银监会的动作对机构行为和市场未来的运行有“更加明显、且新增的影响”,而证监会、保监会则更多只是在“坚持立场”!
自元旦之后,银监会相继发布了多项监管细则,26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8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更是强调努力抑制居民杠杆率,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可以说最近一两个月来基本上站在监管舞台聚光灯下的就是银监会了。而相比之下,央行、证监会、保监会则表现得相对“低调”。
其次是保监会,保监会虽然也在“落实强监管”,但相对低调。在项俊波落马之后,保监会主席一职尚未敲定,估计等到相关人事问题明确之后,会迎来他们的强监管“主场”,但至少目前,他们不在“聚光灯下”(其实如今的央行也多少有类似的情况)。
结合上面一行三会的动作来看,研究员认为,“金稳委”成立之后,“一行三会”对强监管所可能带来的市场压力开始予以“错峰”调控。或许也是为了回避金融市场因为一行三会“监管竞赛”而导致去年4月份那种市场一致性悲观的局面出现,也就是监管层所说的“不能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
不同于去年四季度银监会资管新规出台之下,市场对“100万亿影子银行被‘斩断’行为能力”时的悲观预期,如今市场随着这一负面消息的逐步消化,尤其是去年底大盘反弹以来的“N连阳”,开始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尚且可以投资的委外“热钱”将更多在寻找权益类投资对象
而目前,市场逐步消化负面预期之后,在“持续反弹的乐观预期”氛围当中,开始寻找“支撑反弹的利好、甚至是‘故事和借口’”!
也基于此,可以更合理地回答第一个问题,即一行三会的监管频次看似提高,但却都没有直接影响A股。在过去的两年多里面,股市该监管的已经都覆盖了。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也逐步回归合理。
通过观察2017年底全球各大指数PE来看,当前A股特别是上证综指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而另一方面中国GDP的超预期也进一步提升了外围资金配置A股的预期。
包括市场前期较为担忧的IPO扩容,证监会也表现出相对中性的态度。
截至1月26日,今年以来发审委共审核45家企业,过会仅15家,23家被否,4家取消审核,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为33.33%。今年1月看似IPO在逐周攀升,但是过会率却极低,对于市场预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负面干扰。
综上,研究员认为,这轮反弹市场预期表现出如此乐观主要原因是:银监会成监管主角,其余部委表现“相对低调”令股市所受直接冲击有限;而证监会中性宽容的态度也使得市场的预期开始逐步好转。这使得股市在强监管挤出效应下的真实配置需求得以充分凸显。所以展望本次反弹,虽然市场的赚钱效应仍现萎缩,但春节前仍然有着坚挺的预期支撑。



1517218541743553.jpg 行情研判
1517218551398261.jpg



元旦至今,股市四大特征不断强化,春节前仍大概率保持赚钱效应!
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其一,金融强监管吼声和实际的政策动作不少,但在股市层面,几乎忽略了对金融强监管的关注,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对强监管的负面影响。
其三,存量博弈已久的市场,终于出现增量资金入市苗头——市场成交量不断回升、数个新公募基金获得惊人超募、央行提前给出春节特供版降准等,尤其工行、建行这种大金融巨无霸和两桶油,都能被资金不断撬动,并没有后继无力的征兆,还有创业板的成交量陡增,都体现出增量入市的苗头
研究员认为,上述四个特征大概率在未来一段维持,决定了至少春节前市场依然体现出机会面较大。
而到了今年以来,IPO过会率持续保持着很低的过会率,统计数据,截至1月26日,今年以来发审委共审核45家IPO企业,其中,过会15家,23家被否,4家取消审核,3家暂缓表决,过会率仅33.33%。过会企业的发行融资规模普遍也不高。尤其是在上周,IPO出现最惨一周——18家仅通过3家,过会率低至17%!
一、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并不等同于就是扩大股市层面的融资规模和数量,也有可能是股债并重。包括三板市场和外资可能都要分担不少的任务,股市对实体的输血量是否会比去年大,并不一定。
这两种猜想都是有可能的。一行三会在元旦后发布了《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开始重点整顿债市,有外资年初就评估认为,今年IPO数量相对往年仍是较高水平,但相比去年可能会减少80-130家,融资规模会减少500亿元左右。而日前发改委就表态,允许采用股债结合的综合性方案降低企业杠杆率(包括支持债转股、发股还债等)。
当然,我们认为还有第三种更大的可能性是,当前IPO的低审核率,只是因为发审委等监管部门仍处在用“强预期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阶段,不排除这种状态还会延续数月。但一旦实现了排队上市公司质量整体上升的目标,在2018年剩余的时间,不排除监管层会重新加快IPO发行节奏的可能性——研究员认为,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一则,毕竟全年还长,只是前大半月的扩容节奏并不一定代表全年;二则,监管层还是在“大规模的审”上市公司只是过会率较低而已,未过会的企业问题依然是上市质量不达标,而不是不给上市机会。
事实上,除了IPO持续低于预期(即,抽血比预期的少),在资金供给方面则是比预期的要好很多
第二是公募基金近期出现不少权益类爆款产品(继中欧恒利、华夏稳盛后,“兴全合宜”再度刷新了近两年首募规模最大偏股基金的纪录。募集当日即宣告收官,认购日当天即超300亿元的规模认购金额震惊整个基金圈,一举刷新今年华夏稳盛基金三天突破75亿元首募规模纪录)。而这些爆款基金超募爆款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市场对股市流动性的预期。
最重要的是今年来沪指的11连阳后又7连阳,创业板接连大涨等,非常罕见的赚钱效应,已经逐渐吸引过去两年退场的散户资金重新回流。这从两融余额突破万亿后又迭创两年新高,也可见机构和一些大户的态度——截至1月24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八连升报10813亿元,创下2016年1月11日以来新高。
也正是股市资金面的此消彼长,元旦后的行情表现才能不断的超预期。
我们看到,今年来银监会先后披露了多起商业银行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重大处罚案例,可谓重拳出击:
今年初,银监会又依法对涉及广发银行违规担保案件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恒丰银行等13家涉案的出资机构,作出罚没金额合计13.41亿元等行政处罚;
日前银监会又宣布,统筹协调相关银监局依法查处了邮储银行甘肃武威文昌路支行违规票据案件,对涉及该案的1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没2.95亿元。
1517133233600336.png
1517133226477348.png
总之,研究员认为,股市当前表现出的四大特征都是有利于中线行情继续走好的,除非出现非常意外的利空,赚钱效应的不断凝聚将足以令市场忽视不少小级别的利空,而更多对利多信息更敏感。




从“填坑→切换→蹭热点”,春节前A股“超预期题材”还在创蓝筹和国企改革上!
本文的重点是下方这幅图:
将本轮反弹以两根阴线为界,分为A、B、C三个阶段。
到了这种模式难以为继的时候,整个市场的预期就开始分化从而迎来了第一根阴线。
B阶段的代名词就是“切换”。所以16日开始,白马股为代表的一集团就开始选择“低调”了,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地产、中字头、国企改革”等第二梯队低位蓝筹股。
随着这几个概念相继轮动之后,市场资金又产生了分歧。这个时候又迎来了第二根阴线,资金又到了寻找新的突破口的时候了。那么下一阶段突破口将在何处呢?
为什么说这段行情将是以“蹭热点”为主呢?其实我们把行情进行一番回顾之后会发现,这波反弹就是从“我有利好我该涨”到“我是白马我该涨”、再到“我跌得多我该涨”的路径演绎。所以随着跌得多的在短期之内取得较大涨幅后,就不存在谁跌得很多了。这个时候行情将沿着“自驾模式”从头开始,转变到“我有利好我该涨”。
之所以认为这两个最有可能“蹭热点”主要还是基于两方面来考量:
其一,当前市场对于创蓝筹的预期确实出现好转,包括对于创业板内部超跌成长股的关注度也开始提升。而证监会交易所对于整个市场并购重组,注意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上面的倾向性更大了。所以这对于后期来讲,对于改善创业板的预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次是关于国企改革的:
其二,国企改革在目前来讲,仍然属于近期补涨较少的蓝筹梯队,而前期超跌滞涨的原因也使得这部分蓝筹的相对价值开始显现。所以从配置角度看,蓝筹国企股还是不错的品种。
大体配置示意图如下:



关联阅读




连阳行情再被终结,这一次还会继续向上吗?
我们前期对本轮反弹有过定性,在今天有必要再次对不同的反弹阶段作出评估。
从上图中可以粗略地将上证指数以15日阴线为界把这波反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第二阶段就发生了改变。在官方媒体点评警惕蓝筹过度炒作风险之后,市场资金开始选择那些没有过度炒作的蓝筹。因为监管舆论的潜台词无非就是对于蓝筹也要有个度,不要搞极端化。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填坑”逻辑,也有着不同的触发点和所处环境。
市场选择填坑的对象主要是之前一直调整没怎么涨的金融、地产、中字头、军工等。这几个基本上属于流动性较好、估值相对较低的蓝筹权重股。为什么这段时间专门在这些品种上面“填坑”呢?因为老实说整个市场都没怎么预料到反弹的持续性会如此之强。基本上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逐步试探”的状态监管层说警惕蓝筹过度炒作风险——我们市场就玩那些没怎么过度炒作的蓝筹嘛(反正玩蓝筹总体上还是政治正确的)。
在22日到24日之间的这段时间,进入了第二波连阳行情。
从上面几个阶段的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整个市场上面大的概念来看基本上除了国企改革外,已经出现了该填坑的都填了不少了。所以市场内部资金面临着新的逻辑变化,需要重新选择投资路径。那么接下来如何选择呢?在选择的过程中会不会造成股市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
但是对于当前的市场来看,可以做出适当的减仓防守。无论是从上证涨跌比来看还是从涨跌停板的数量来看,25日都出现了一个不太乐观的局面。叠加目前市场内部逻辑面临重新选择路径,所以市场顺势回调的概率较大。而这次7连阳行情被阴险终结后则很难出现上一波连阳行情终结后继续上演连阳行情的壮观景象。
其一,行情回调幅度将不会太大。
上文我们谈了目前整个市场上面大的概念来看基本上除了国企改革外,已经出现了该填坑的都填了不少了。所以市场内部资金面临着新的逻辑变化,需要重新选择投资路径。那么后期资金该如何选择投资方向呢?
填坑逻辑面临证伪,但配置需求的真实性不容怀疑
对比24日三大指数的成交量,可以明显地发现创业板指数的成交量放大了很多,几乎是23日的2倍。而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虽然没有大幅放量,但是也出现了温和放量的情况。由于深证成指也有较多小盘股所以成交量放大要比上证指数明显点。
研究员注意到,随着A股市场转暖,公募基金近期出现不少权益类爆款产品,继中欧恒利、华夏稳盛后,上周“兴全合宜”再度刷新了近两年首募规模最大偏股基金的纪录。募集当日即宣告收官,认购日当天即超300亿元的规模认购金额震惊整个基金圈,一举刷新今年华夏稳盛基金三天突破75亿元首募规模纪录。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抢购热潮,我认为更主要的原因在于自2017年来整个股市的生态环境日趋极端化,一边是散户天天被“割韭菜”,另一边是基金取得喜人收益。
甚至在部分券商平台挂名代销的东方红系列基金对外宣传每人仅能认购1万元。东方红系列的基金经理林鹏更是成为当下明星基金经理。
从证监会的通报也可以看出来当前确实在基金销售上出现了十分火热的迹象。
所以,近期无论是创业板的大幅放量还是主板市场的持续走高,我们认为与背后基金热卖,新增资金的流入有关系。所以大家也能够更贴切地理解近期“什么跌得多什么就开始‘填坑’补涨”的这种现象了。
我们就不禁思考,后面资金会在哪些品种里面有较强的一致性做多预期呢?
首先,上面提到的资金配置需求的确是在“2017一九极端分化+市场价值投资确立=散户亏钱基金赚钱”后的一次客观市场需求。但是配置需求和填坑逻辑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简言之,便宜的我才更愿意配置,感觉涨多了、坑都填平了宁愿再等等。
其一,市场资金配置需求恐难以一时三刻就完结,所以后面回调完毕还会继续演绎超跌补涨的逻辑。因为这些配置资金进场无疑是来填坑的而不是接盘的。
因此,从这一点来讲,对于主板也好,创业板也罢,两方面的配置会出现略有不同的结果,而这也需要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根据自身偏好区别选择。
另一方面,创业板波动较大,所以风险收益的弹性更高。这是优势也是弱势。此外,创业板前期炒作较少,所以业绩超预期的品种被资金追捧的性价比会更高。
基于此,对于注重安全性的偏防守型投资者可以选择将主板配置品种调到50%以上。但对象基本上是金融、地产、中字头、军工、国企改革等第二梯队和白马蓝筹股。而对于偏进攻型投资者可以选择将创业板超跌业绩蓝筹股调到50以上。



焦点透视




11连阳又7连阳后,怎么看后市?
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这轮行情,我是以放弃的选择来面对每天的诱惑,一直坚守到今天,今天我仍就选择放弃。没有什么不能释怀的,至少从去年11月中旬发出退出长线入市后,至少规避了3400到3200点的暴跌。
至少银行去表外、券商去融资,但个个涨上了天,这不能等同去年煤钢去产能,市场仍旧延续股价的安全边际在找寻起爆点,而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家队”的基金仓位已降到20%,不仅完成了2015年的“救灾”,也给国家带来的500多亿的利润,这些都是建立在2017年广大中小投资者巨亏上。愿赌服输,不愿赌理当失去这轮行情的机会收益。
第一个问题:乐视复牌跌停,不仅没有阻断创业板反而大涨2%以上,是否真的热点在散开,整体市场的机会来临?
第二,后面还有哪些符合条件的板块?
从低估值高流量讲,在炒股周期、银行、券商后,电力一直无人问津,军工一直萎靡不振,去年一年跌幅最大的文化传媒在这两天带动了创业板。
而国企改革又有重大的新动向,也指向了以电力和军工为突破口。中央层面,作为央企名录中排名前两位的军工企业,日前中核与中核建的重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准。将是能源行业继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国电与神华合并后,第三例落地的央企重组,98家央企由此将缩减至97家,军工央企减少1家,核电产业也将迎来“新三角”格局——从国改政策驱动的层面,显然,电力行业和军工也是备受关注。
研究员认为,此前的改革突破尺度最大、最被市场认可的中国联通,鉴于近期又有新的改革动作,大概率仍会是国改的龙头。
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迹象是,中国联通的改革已经被卖方机构赋予上了国改标杆的意义——就在日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达沃斯上的发言:中国将在改革开始四十周年时推出新的改革开放举措,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控制等政策表态,引起财经舆论对改革概念的关注时。当晚(24日晚)华南某龙头券商通信行业首席写了篇《刘主任与中国联通》,文章认为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核心智囊,备受关注的刘主任的改革发力重点之一,就会是在刘主任过往履历亮点所在的信息产业(其在中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过重要作用),而联通就会是整个电信业变革的排头兵,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去读一下该文章。
一个重要的逻辑是,未来,相信基于刘鹤其人与联通其事的混改逻辑将继续演进,电信行业改革进程不会中止,公司总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当然,最后不得不提醒的是,11连阳后又7连阳已将上述(存量资金极致抱团、热点平台化轮动的)特征演绎到极致,但任何事物也必遵守物极必反,当前小心风险为好,毕竟不要幻想今年会有普惠型牛市!



决策参考




只要“战略性看好创业板”的逻辑被认可,远比纠结短线轮动更重要!
比如,昨日的内参中,我的同事江桥先生针对创业板的未来走向就与我的观点几乎完全相反。并对我的观点进行了几乎逐条的批驳,同样有理有据——注:本内参欢迎这种越辩越明的氛围,同时我想强调。我们两人的观点都不是本内参完整、全面的主流观点。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您是一位自信、偏重于短线博弈的投资者,那您应该更侧重他的对创业板短线反弹高度及持续性的“超跌反弹、填坑行情、防御心态、谨慎追高”的谨慎观点;如果你是一位趋势投资者,相信只要选对方向拿稳筹码更容易吃到大部分利润,那您或许可以多侧重本文我的分析。
的确,研究员认同,短线看,创业板仍然不具备整体性机会,至于风格转换能否完成,更是需要更多个交易日的反复确认观察。
不可否认,这其中无法避免存在不小的“赌”的成分,但如果这种大方向、趋势的判断未来被验证是对的。那么,即便可能在短线仍然会遭遇一些时间和资金成本的煎熬,但它也避免了过于纠结于短线博弈,而很容易丢掉筹码或者抬升自己持有筹码成本的风险,而我认为胜率是有的。
个人以为,那么,本内参作为一份侧重于趋势判断的刊物,既需要重视短线市场的观望犹疑心态,在观察到中期甚至长期趋势变化的苗头(也就是可能蕴含大机会时),更有必要强化提示出来。
一、从19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2018年乃至未来五至十年,经济“更高增长质量”的落脚点,绝不可能是茅台、周期、地产、金融,而必定是新兴产业,以及其所依托的主要融资场所中小创。这种决定了创业板今年的地位已经是发生了根本性改善。虽然还会不断的打击炒题材、无厘头概念等,但政策将更多从正面鼓励对其的发展壮大的优惠、保护。这是其潜在具有重新崛起可能的根本性政策定位变化。
君不见,从19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诸多部委对今年的工作重点部署都是在相关新兴产业上,而且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铁、人工智能、5G、军工等中国优势产业今年的目标都相当惊人吗?——
这是相比于顶层层面的一些方向定调更加具体而明确的行业题材利好,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变化,对于2018年政策市特征必将更加浓厚的A股市场而言意味着,中小创所享受到的政策利好,政策催化效应是远好于去年的!
1月22日,在全国个体劳动者第五次代表大会开幕之际,习近平给大会的致信中再次强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展实体经济,推进精准扶贫,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坚守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究员注意到,相关数据还显示,未来三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速度将达到22%,为GDP增速的3倍以上。如此高的增速,将为很多战略性新兴行业公司提供高速发展的机遇。而映射到A股,创业板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中地。当前创业板700多家公司中,有660家为高兴技术企业。这些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产业发展的红利。
虽然自2016年一季度以来业绩连续5个季度增速下滑。但在2017年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总营收同比增长33.27%,净利润同比增长6.02%。值得注意的是,剔除乐视网,创业板前十大市值公司中的剩余9家均实现盈利,其中3家实现超30%的利润增幅;
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较5个月前小幅下降,由48.42倍下降至47.54倍。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此前创业板市盈率在60倍以上是估值泡沫,那么这一水平下降至40倍时,虽然还未回到历史底部区域,但整体估值和相对估值都已经接近历史底部水平。
三、从风格转换来看,越来越多的机构已将目光转向有业绩支撑的绩优中小创个股上。从之前的年度展望时,提出“战略性重视创业板,创业板将引领2018年A股”观点的安信陈果和认为“中小创的相对业绩优势可能重新占优”的申万宏观,到近期明确提出“布局低估值成长股时间正在临近”的天风证券,西南证券、光大证券,看好创业板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声音在逐渐变大。
研究员认为,在当前股市机构化倾向更加明显的当下,券商的呼声影响力是不能忽视的。随后可能在反馈时间上有滞后,但这些卖方的观点,买方终究是会有所重视的。
总之,在我看来,上述三个基本逻辑,是不同于纠结于短线反弹持续性的长远大局观,是着眼于2018年整个年度趋势的视角,如果这个趋势看对了,并得到验证了,远比讨论短线创业板反弹延续性更有意义。
尽管从多个“自上而下的逻辑”来看,战略性、趋势性看好创业板的声音渐多,但就当前的短中线而言,有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是:主流机构和大资金现下仍对持续做多创业板缺乏信心。
研究员注意到,与国内机构逐渐有开始唱多创业板的声音相悖的是,对于热点驱动具有最直接影响的资金层面,对创业板的关切度依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
据广发策略戴康团队日前发布的《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大周期——广发流动性跟踪周报(1月第3期)》研报,统计出了以下三个来自香港市场的资金特征:
二是北上资金并没有明显流入创业板。从绝对值来看,今年开年前三周,北上资金流入创业板规模约为12亿元,与17Q2-Q4的月度均值相比基本持平。从相对值来看,今年前三周北 上资金流入创业板占北上资金总规模仅为4.6%,虽高于去年12月的3.5%,但大大低于去年 11 月份的17.2%。
四是从主要流入的行业和个股来看,今年北上资金主要流入大周期板块中的有色(洛阳钼业)、交通运输(上海机场)、非银(中国平安)、银行(平安银行)、建筑装饰(中国建筑)、电气设备(汇川技术)、钢铁(宝钢股份)——
而鉴于在去年末宣布大幅放开金融市场后,今年海外资金进入A股的规模会大增,对A股的影响权重会越来越大。显然,从当前的资金面的表现来看,卖方机构战略上看好创业板的逻辑判断,还没有得到买方机构的认同。北上资金的这种倾向,恐怕对短中线蓝筹白马周期继续占据主导,而创业板只能打酱油的态势,依然是个核心的矛盾。
在研究员看来,场内资金对创业板认可度不高的“预期固化”的背后,也是对风格转换的预期信心不足的体现。通常来说,风格转换需要日线上创业板反复有超预期表现,并辅以事后资金面(成交量、资金流入)和政策面(官媒认可、利好政策频出)的背书来进行强化,但现在资金向创业板的转换只能说有苗头,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强化预期。
虽然昨日乐视的开盘后即以天量挂单直接跌停并没有妨碍当日创业板的强势拉升,但就认为是靴子落地显然过于乐观。我认为,如果乐视跌停数超预期,其将对其他诸多具有类似形式疯炒概念(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只是问题没有乐视那么严重的一大批创业板个股,产生非常负面参照作用,会让投资者产生创业板去泡沫化还远未结束的印象!
●从(十九大、经济转型等)政策大格局和历史定律(风格轮动是不变的规律)来看,现在绝对是应该看好创业板在2018年的机会面,其整体表现好于2017年应该是大概率。
而研究员担心的就是,如果资金一直以“尚未见底、超跌反弹”的心态对创业板“打一枪”就重新回到蓝筹,然后冷落一段时间后再宠幸下然后又丢弃。那么创业板真正取代蓝筹成为新旗帜恐怕就会颇多周折,需要较长时间的拉锯、需要更多的利好持续刺激,甚至真的要再跌一段之后,才能取得更多看涨共识。毕竟,所谓中长线趋势,也不过就是将一段又一段短线反弹逐渐抬升指数及个股价位的表现衔接起来的过程,但如果短线始终没有办法起步,逐渐凝聚市场主流资金对看涨逻辑的信心,则中长期的看好,就始终是空中楼阁,无法得到验证。
事实上,机构对创业板的趋势看多大多也指向下半年,而有多个技术派人士都指出,什么时候创业板指数站稳1830点之上,什么时候再考虑做创业板的错杀个股——考虑到现在创业板所处的点位,市场的信心凝聚,也的确尚需时日。
另外,当前还要警惕大概率会发生的一种情况是,当前布局成长股中部分个股依然会出现“流动性折价”的问题。因为从资金属性来看,目前A股增量资金的希望还是在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外资机构的风偏影响越来越大),而整个市场当前仍处于存量博弈。这种情况下,弹性相对较高的创业板股极大概率会遭遇的一种情况,就是投资者持续对部分小市值、低流动性的股票以“流动性折价”,这类股票即使增速比较快、估值也不高,但也不一定就能够获得很好的表现(特别是股票市值中位数在七八十亿元的标的股)
因此,机构比较一致给出的短中线优先策略是,逐渐开始布局低估值、依靠内生保持高增长的成长股。同时规避小市值(流动性折价)、依靠外延并购(业绩承诺到期后大多低于预期)的伪成长。



观察与思考




创业板要趋势性走强,仍要等待两种“催化剂”的任意一种更明朗
不论上述分析是笑谈还是真理,细看24股创业板领涨股的基本面,将此时此刻认定为创业板趋势性走强的起点,恐怕需要验证。
1、板块出现直接催化业绩出现重大改善的预期被证实且其改善有持续性。
不过,目前看来,这两个条件,都只能说是有苗头,但证据还不够充分。
其一,当日大涨的公司炒概念风气依旧甚浓,至少业绩并不突出。

其二,从昨日涨停或涨幅居前的股票概念归类来看,主要是互金(同花顺、金证、恒生、银之杰、生意宝等)、传媒(光线、华策、横店)和在线教育(中文在线、海伦、全通),这三大板块,基本上可以归类为TMT概念。问题是,无论是从政策面(互金还在受到强监管、在线教育泡沫已破),还是成长性(现在稍微认可的“创蓝筹”的说法),这三个板块都不符合目前价值投资的倾向,持续性是存疑的。
正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研究员无法确认24日的上涨,是创业板趋势性走强的起点。
正如我的同事柏双在近期多篇研报中所说到的,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工信部等有关部委自19大之后发布的政策来看,从长期逻辑的角度来说,创业板在2018年的机会要大于2017年。
假定当前政策环境、资金面基本格局不变——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此前说到的,监管层允许市场自由发挥的政策环境不变;A股存量资金博弈的资金面基本格局不变。
1、板块出现直接催化业绩出现重大改善的预期被证实且其改善有持续性,是钢铁板块趋势性走强的重要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期货市场对股市中钢铁板块的带动。
2、对市场交易信心有重要影响的资金展开规模性买入操作,是创业板2017年6至8月阶段性走强的重要原因。




1517219038121445.jpg
1517219028697771.jpg
1517218961135209.jpg
1517218902206603.jpg
1517218891385201.jpg
1517218848412373.jpg
1517218837359807.jpg
1517218770210607.png
1517218722798812.png
1517218712490842.png
1517133217831857.png
1517218456334109.png
1517218446823072.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4-29 23:02 , Processed in 0.16708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