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破解版-大智慧策略投资股市盛宴ace破解版大智慧ACE破解|扫单系统

股市内参-首席证券内参2017.7.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1 09: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克强总理座谈会看“周期股能否取代龙头白马”?》:在7月10日的市场走势中,钢铁和煤炭等周期股再度表现强于大势,而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消费板块仅弱势反弹。但博览研究员认为,周期股和龙头白马股的强弱分化仅仅是一种短期现象,从李克强总理7月6日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从中期角度看,以消费和科技代表的新动能不仅在蓬勃壮大并且是政策关注的焦点(二季度消费对GDP贡献度达到70%以上,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这一比重将维持高位。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据此,我们认为中期视角下,龙头白马股的走势仍然大概率强于周期股。
     《周期股可短炒,但2017年以内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过去一周,市场迎来短期风格切换。以家电、白酒为代表的漂亮50股票有所回调,周期股则异军突起,引起市场关注。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本次周期股的上涨?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而这主要是基于三点因素:基本面有一定改善(部分周期股业绩超预期)、前期周期的调整幅度超过经济基本面变化、未来流动性或有所放松。博览研究员认为,对于周期股短期可以乐观,长期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一方面,当前经济运行稳定,但与一季度的冲高相比仍显得有所回落,经济数据支撑作用有限,同时去产能力度减弱下政策面利好减小;另一方面,过去一年里有很大一部分周期股对于基本面的敏感性都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基本面对周期股的助推作用也趋于下滑。



博览视点



[url=]
从克强总理的座谈会看“周期股能否取代龙头白马”?[/url]
【研究员】:田文 贾有平
结论:在7月10日的市场走势中,钢铁和煤炭等周期股再度表现强于大势,而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消费板块仅弱势反弹。但博览研究员认为,周期股和龙头白马股的强弱分化仅仅是一种短期现象,从李克强总理7月6日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从中期角度看,以消费和科技代表的新动能不仅在蓬勃壮大并且是政策关注的焦点(二季度消费对GDP贡献度达到70%以上,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这一比重将维持高位。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攀升)。据此,我们认为中期视角下,龙头白马股的走势仍然大概率强于周期股。

     【博览财经研报】如果你是一个根据新闻联播炒股的投资者,10日当天是否把握住了ST一重涨停和以贵州茅台的反弹机会?7月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经济形势座谈会。克强总理在会上指出,消费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为消费类龙头白马股的反弹注入了强心剂;而ST一重的涨停,则要归功于受邀参加此次会议的该公司的代表在会上的发言“一重今年将实现扭亏”。
ST一重和消费类,算是借总理的座谈会玩了一把“事件营销”!
但除了这类“短期的事件性刺激”,总理的座谈会上是否还孕育着“中期的投资机会”呢?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那就要从“事件性”的表层,深入到此次总理座谈会所透露出的“政策信号”,来评估未来的政策走向及其酝酿的投资潜力
这几日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周期股卷土重来”!
但对周期股的表现能力,博览研究员倒是“持保留态度”——
从短期来看,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再平衡导致了消费板块的走弱(消费白马股此前凭借“政策安全性”的掩护,积累了不少“股价大幅上涨风险”,如今强监管政策“有微调、乃至缓和”迹象,由于失去了“必要性”,其“政策”保护伞的作用就逐渐“失效”,抱团取暖的势头就降温了,其积累的涨幅也就有必要做些“回调”),而周期股乘着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东风,在涨价“预期差”的催化下,近期表现强势。
如果以中期视角来评判,这种“周期为王”的市场风格恐怕难以持续。7月5日,《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1.3%,增长不足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其中一个“新增变量”就是,随着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中国传统能源的消费增速明显下降。新经济带动的新消费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中期视角下的消费板块强于周期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并且是宏观政策发力的主要方向。
从李克强总理7月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新动能不仅在蓬勃壮大并且是政策关注的焦点。
第一,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居于主要地位。李克强总理强调,“消费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以来,消费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已经从47%,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77.2%,今年第二季度保持了这一态势。”可见,上半年“喝酒吃药买家电”的市场风格是有经济逻辑支撑的。
第二,受邀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以新经济为主。中国一重、顺丰速运、旷视科技等三家企业的负责人作为企业界代表,受邀参加了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从这三家企业的性质来看,中国一重属于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传统企业,顺丰速运是新消费的代表,而旷视科技则代表前沿科技。
博览研究员认为,这种“参会企业”的安排,已经透露出未来中国宏观政策的偏好,继续重视新科技带动新消费的产业发展趋势,是明显的倾向!
第三,政策定调于依靠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李克强总理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双创”,在创造新供给上取得更多成效,以新动能成长为传统产业改造创造条件,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在此前的研究当中,博览研究员明确指出,在经历了12-15年的“双创”高潮之后,随着2015年“估计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出,此前2年,“双创”的政策风口所有“降低”,加之近2年在“双创”高潮之后,呈现出一些项目、模式被“证伪”的情况(如风口浪尖上的“乐视”等),“双创”有面临“回调”的迹象。此次克强总理再次高调的为“双创”站台、背书,可以视为“未来宏观政策在‘双创’和‘供给侧改革’之间再平衡”,换言之,“双创”在宏观政策当中的地位,相较前2年“供给侧改革”高峰期,已有所“回升”!
中期视角下的消费板块与周期股的前景如何?
博览研究员认为,钢铁、煤炭和有色金属等代表传统经济的周期板块的强势纵然与市场自发的紧缩供给预期有关,但从根本上来说,周期股的崛起主要受益于我国强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的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宏观政策要稳。这里所谓的“稳”就是坚持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不搞强刺激。这就意味着钢铁和煤炭在需求端的增长面临着显著的政策压力。其供需关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给收缩,但在全球产能过剩和我国市场化去产能的政策背景下,这些板块供给收缩的速度恐怕要慢与消费增长的速度。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
因此,周期股的短期强势并不表示中期视角下其能维持当前的强势!
而以贵州茅台、老板电器为代表的一批代表消费升级的白马股上半年持续表现强势。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板块的走势是其业绩和估值双重驱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我国宏观政策转向“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大力支持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才是其强势的根本原因。
在7月6日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双创+简政放权”被再次重点提到。李克强总理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双创”,在创造新供给上取得更多成效,以新动能成长为传统产业改造创造条件,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既然包括消费在内的新动能是我国宏观政策要大力支持的方向,博览研究员据此认为:龙头白马股的弱势并不表示中期视角下其将继续表现弱势!



[url=]
周期股可短炒,2017年以内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url]
【研究员】:陈果
结论:过去一周,市场迎来短期风格切换。以家电、白酒为代表的漂亮50股票有所回调,周期股则异军突起,引起市场关注。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本次周期股的上涨?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而这主要是基于三点因素:基本面有一定改善(部分周期股业绩超预期)、前期周期的调整幅度超过经济基本面变化、未来流动性或有所放松。博览研究员认为,对于周期股短期可以乐观,长期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一方面,当前经济运行稳定,但与一季度的冲高相比仍显得有所回落,经济数据支撑作用有限,同时去产能力度减弱下政策面利好减小;另一方面,过去一年里有很大一部分周期股对于基本面的敏感性都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基本面对周期股的助推作用也趋于下滑。

【博览财经研报】过去一周,市场迎来短期风格切换。以家电、白酒为代表的漂亮50股票有所回调,周期股则异军突起,引起市场关注。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本次周期股的上涨?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而这主要是基于三点因素:基本面有一定改善(部分周期股业绩超预期)、前期周期的调整幅度超过经济基本面变化、未来流动性或有所放松。
◆博览研究员认为,对于周期股短期可以乐观,长期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一方面,正如博览研究员此前反复强调的,尽管当前经济运行稳定,但与一季度的冲高相比仍显得有所回落,只能算得上“回归常态”,经济数据支撑作用有限;同时按照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节奏,未来政策重点或在降成本上,相应地去产能力度、对周期股的推动作用或减小。另一方面,在过去一年,有很大一部分周期股对于基本面的敏感性都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基本面对周期股的助推作用也趋于下滑。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事实上决策层最新动态对此已给出暗示,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座谈会上大谈结构优化,消费、服务业增长和新动能,这表明决策层当前关注重点仍在新经济。当然,如果李克强总理重提投资应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周期股长期走势才有可能真正被改写。
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周分析师一致对于周期股持乐观态度。

综合来看,分析师主要基于基本面有一定改善(部分周期股业绩超预期)、前期周期的调整幅度超过经济基本面变化、未来流动性或有所放松,而对周期股暂时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
那么周期股的这股势头能否长期保持?
◆博览研究员认为,短期可以乐观,长期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仍以交易性机会为主。
一方面,正如博览研究员此前所强调的,尽管当前经济运行稳定,但与一季度的冲高相比仍显得有所回落,只能算得上“回归常态”,经济数据支撑作用有限;同时按照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节奏,未来政策重点或在降成本上,相应地去产能力度、对周期股的推动作用或减小。
事实上,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和2010年下半年的周期品行情对比得出。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轮周期品需求端修复的程度略强于2010年,但供给收缩的速度显著弱于2010年,并且少了一个QE2的影响,使得本轮周期品行情可能会明显弱于2010年。2010年下半年,建材、有色、化工、煤炭等强周期行业涨幅较大,除了需求端预期修复的影响之外,更关键的驱动因素来自于“拉闸限电”带来的供给收紧和QE2预期下的全球流动性宽松,而周期品股价见顶的标志即是QE2的最终落地实施和“拉闸限电”政策的终结。今年的周期品缺乏2010年的流动性和供给政策环境,很难达到当年的反弹高度:第一,需求没有更强只是“下滑速度变慢了”,在“看长做短”的背景下行情的持续性更短;第二,供给端更多是以自发调整为主(例如钢材厂商在3.17地产调控加码后主动去库存),仅有部分产品供给因政策原因明显受限,如稀土(打黑影响)、造纸(环保政策)、电解铝(供给侧改革)等;第三,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导向下,流动性整体难言宽松。
另一方面,在过去一年,有很大一部分周期股对于基本面的敏感性都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基本面对周期股的助推作用也趋于下滑。
05-14年煤炭股价与煤价高度挂钩,14年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过去1年煤炭行业指数与焦煤价格6个月滚动相关性从高点0.84下降到目前0.11,与动力煤价格相关性从高点0.85下降至目前0.10。
05-14年钢铁股价与钢价高度挂钩,14年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过去1年钢铁行业指数与螺纹钢价格6个月滚动相关性也从高点0.94降至目前0.02,钢铁行业指数与热轧卷板价格相关性从高点0.94降至目前0.53。
05-14年有色股价与铜铝价格高度挂钩,2014年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过去1年有色行业指数与伦铝价格6个月滚动相关性从高点0.69降至目前-0.05,有色行业指数与伦铜价格相关性升高,目前为0.65。
◆综合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周期股短期内可以适当做多,长期内仍需谨慎,2017年以内周期股或以交易性机会为主。事实上决策层最新动态已给出暗示,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座谈会上大谈结构优化,消费、服务业增长和新动能,这表明决策层当前关注重点仍在新经济。当然,如果李克强总理重提投资应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那么周期股长期走势才有可能真正被改写。



焦点透视



[url=]
警惕!减持新高、M2新低、全球退量宽…或都制约7月流动性改善[/url]
【研究员】:柏双
结论:虽然博览财经基于对半年后可能出现“包容金融创新、有针对性加杠杆”股市新环境的追踪观察,明确发出了“长线资金应做好战略布局准备!”的战略性判断。但仅就7月份(这个相对于半年后而言又是短线的月份)而言,市场分歧并没有一下就完全弥合而开始一致看涨。对大部分只有战术性眼光、资金量也有限、更加注重短中期收益预期的散户而言,依然会面临“虽有抢反弹希望,但基于政策改善的信心又不够充分”的两难局面——这与我们的长线资金做好战略布局准备的观点,并不矛盾! 个人认为,最需要警惕的是,来自央行货币紧缩、解禁高峰和全球陆续终结量宽的倒逼,流动性问题仍是制约7月行情的一个重要障碍。首先,7月份的解禁高峰受减持新规的倒逼,反而可能加剧大股东减持冲动,导致实际减持规模创新高,这将成为场内流动性最直接的冲击。其次,本周将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市场对于6月M2数据会否再创新低,以及央行继续实际从紧的货币政策表述。从而打击市场中线的流动性预期,非常担忧。最后,海外市场主要经济体已全部退出或打算退出量宽,各国央行的“鹰派”表态已令全球债市巨震、股市止涨,也让中国央行不得不被动地跟随收紧流动性、抬高利率以免美元外汇资本加速流失的概率大增。 总之,至少在7月份似乎还不太可能看到流动性出现明显改善。当然,不能排除的一种情况是,如本周全国金融安全会议如期召开且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上有出人意料的惊喜阐述(令市场对创新和改革的信心暴增),则上述逻辑我们会推倒重建!

【博览财经研报】虽然博览财经基于对半年后可能出现“包容金融创新、有针对性加杠杆”股市新环境的追踪观察,明确发出了“长线资金应做好战略布局准备!”的战略性判断。但仅就7月份(这个相对于半年后而言又是短线的月份)而言,市场的分歧并没有一下就完全弥合而开始一致看涨。毕竟现在金融创新虽重新有所抬头,但监管层是否确实已决心改弦更张,仍需通过更多重磅会议或讲话来做观察强化(比如据传将在本周五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于当前金融强监管“负面大环境的维持”与“局部小改善”的出现,对股市而言,到底是投资者会继续担忧强监管的大范围压制,还是更看重局部乐观新变因的出现?当前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不确定性问题。
正如我在7月展望中所言,仅就7月行情而言,仍存在延续此前低成交、低活跃度、缺乏旗帜性领涨板块的弱势震荡格局可能性。对于大部分只有战术性眼光、资金量也有限、更加注重短中期收益预期的散户而言,依然会面临“虽有抢反弹希望,但基于政策改善的信心又不够充分”的两难局面——这与我们的长线资金做好战略布局准备的观点,并不矛盾!
个人认为,最需要警惕的是,来自央行货币紧缩、解禁高峰和全球陆续终结量宽的倒逼,流动性问题仍是制约7月行情的一个重要障碍。
首先,是7月份的解禁高峰受减持新规的倒逼,反而可能加剧大股东减持冲动,导致实际减持规模创出新高,这将成为场内流动性最直接的冲击。
据统计,7月份将解禁165.72亿股,涉及市值2171.47亿元,解禁市值环比增长46.16%,成为今年年内的第6大解禁月份。其中最大解禁新股是玲珑轮胎,将在本月解禁43.64亿元。
本来,解禁高峰虽然以往经常被媒体拿来渲染“流动性冲击”,但实际上事后多数都被证明只不过是唬人的(毕竟解禁跟实际减持不是一回事),但今年7月可能有所不同的是,还真的得要小心一点解禁高峰到来伴随实际减持对股市流动性的冲击。
主要原因是,自5月28日堪称“史上最严”的减持新规生效以来,反而激化了大股东在解禁之后的实际减持冲动。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过去一月多时间里,减持的数量却是有增无减,单过去一个月的减持计划数量就占据了今年以来的一半左右——统计显示,5月28日新规生效以来,两市共有165家上市公司在一个月多时间里,密集发布了363份减持公告,相较之下,今年上半年发布过减持计划的公司合计也只有356家、减持计划合计727份。
这意味着,过去一个月的实际减持计划数量已经占据了今年以来的一半左右。同时,如对应当前股价保守估算,假设上述减持计划全部完成,减持市值将达到1098.73亿元,其中有432.96亿元来自5月28日后发布的减持计划,市值占比接近40%。如果考虑到6月解禁规模是7月的2/3,那么
另外,7月中旬宝能系的万科持股将进入解禁期,在万科大股东之争已经尘埃落定后,夺取万科已经无望、地位尴尬、且根据其16.1元的成本价(估)浮盈巨大的宝能,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实际减持,由于持有量较大如果发生实际减持,可能会对二级市场形成冲击。
分析指出,由于减持新规对“特定股东”设置了时间和规模要求——新规要求,大股东或特定股东连续90个自然日内,通过竞价/大宗交易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2%;同时,持有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在解禁后12个月内竞价交易减持比例不得超过持有量的50%——这使得相关股东的减持的“限额”变得稀缺,甚至会被理解为“配额”,可能会强化股东充分利用额度尽快减持的动机。
其次,之前公布的5月经济数据在股市外围的宏观资金量价方面已经反映出了一些很不妙的趋势(社会融资规模大减、M2增速创历史新低、市场利率飙升),而本周将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市场对于6月M2数据会否再创新低,以及央行继续实际从紧的货币政策表述。从而打击市场中线的流动性预期,非常担忧——多数机构预计在6月MPA考核的压力之下,M2有可能继续下降,市场的预期在历史新低的9.5%。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中国5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9.6%,创出历史最低增速,为连续第四个月放缓。5月M1货币供应同比17.0%(既低于预期值也显著低于前值(预期17.6%,前值18.5%),M1/M2剪刀差为7.4%。分析指出,M1/M2增速均明显放缓,主要由股权与其他投资项大幅减少1.42万亿拖累。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下,金融体系内部的信用派生受到抑制,打击各类套利不仅使同业负债受到影响,银行存款也因查票据套利等因素出现了滑坡,使广义货币增速出现大幅下滑。
另外,5月社会融资规模1.06万亿元,不及预期的11900亿元,更大幅低于前值(13900亿元)。且在信贷结构中,中长期贷款环比连续4个月回落。尤其是5月企业债券融资大幅净减少(2462亿元,同比多减2212亿元),背后反映出市场利率抬升,企业大量取消发债。这既是经济进一步复苏的障碍,也反映出实体资金成本抬升的压力,对于面临“脱虚”的股市而言自然成本压力就更大。
最后,尽管A股市场比较封闭,人民币国际化也还任重道远。但近两年来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的开通,通过对海外市场反馈更加敏感直接的香港市场,A股市场对海外主要股市的影响权重越来越大。而现在的情况是,海外市场主要经济体已全部退出或打算退出量宽,各国央行的“鹰派”表态已令全球债市巨震、股市止涨,也让中国央行不得不被动地跟随收紧流动性、抬高利率以免美元外汇资本加速流失的概率大增。
美联储继今年6月二度加息后,在上周的最新会议纪要中暗示,加息、缩表是防止经济过热的必要一步,加拿大央行随即做出了类似表态(且在7月12日晚22点,加拿大央行可能迎来七年来的首次加息,成为跟随美联储进入加息通道的第一家大型央行);欧洲央行更表示“通缩因素已被通货再膨胀因素所取代”;连经济前景仍存变数的英国都暗示了加息的可能性。受上述政策预期的影响,近期美国三大指数、日经指数和港股已经进入持续一个多月的震荡态势,欧洲英法德三国也已经下跌超过一个月,这无论是相对直接地从股市层面的传导,还是从相对间接利率预期层面的传导,对A股都是虽非最关键但不可忽视的利空影响。
事实上,7月伊始,新华社便立刻发文表明,预计今后一段时间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因此6月流动性宽松恐怕并不会传导到7月,甚至要提防央行再度逆周期调节流动性(从6月的松变7月的紧)。而7月10日,新华网再度发文强调“国内外的环境要求货币政策坚守稳健中性,下半年货币供应仍保持紧平衡”。
文章对今年以来央行“稳健中性、不松不紧”的货币政策执行的解释是,这体现出“量要适度、价要合理”的基本原则。文章称,央行一旦发现市场有担忧情绪、资金面出现紧张,会及时应对;但流动性一旦基本稳定,央行就会坚决停止操作,为金融体系内部的降杠杆和房地产调控创造必要的流动性环境。因为流动性一旦过于充裕,资金很容易进入房地产领域或者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文章并引述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M2增速回落,主要是金融体系降低内部杠杆的反映,今后可能成为新常态。
文章并对6月初至今的央行货币政策操作节奏进行了解释:早在5月底,央行向市场喊话,已关注到市场对半年末资金面存在担忧情绪,拟在6月上旬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并择机启动28天逆回购。6月上旬、中旬央行通过MLF和逆回购操作,向市场高频次、大力度投放了流动性——这也让今年的市场非常平稳地渡过了6月份这个容易出现资金紧张的窗口。然而,当央行认定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后,在6月底、7月初持续未开展逆回购操作。市场也由此体会到了央行“不紧不松”的良苦用心,对未来资金面有可能会保持相对紧平衡形成了预期——言外之意,6月流动性的轻松渡过并不意味着利率上行趋势的结束,也不意味着7月份流动性格局会更宽松。
可见,无论是股市的场内还是场外流动性来看,受解禁+减持新规、货币政策基调、海外结束量宽等方面影响,至少在7月份可能还不太可能看到流动性出现明显改善。
当然,不能排除的一种情况是,如果本周全国金融安全会议如期召开且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上做出出人意料的惊喜阐述(令市场对创新和改革的信心暴增),则上述逻辑我们会推倒重建!



新闻视点



[url=]
“黑科技”的背后:证监会联手三大“央媒”的强监管新模式[/url]
【研究员】:杨波
结论:7月7日至9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三个重要的中央级媒体,都以“从严监管成果”为报道主题,以不同形式回顾了证监会强监管方面取得的成绩。且报道形式明显“超配”,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 1、这是更高层级安排的宣传任务。目的很明确,以对部委工作成绩的回顾为报道起点,着重昭示政策态度。它不意味着工作的完结。我们更应该看作是两个工作阶段间的一种过渡,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我们此前对证监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的判断。 2、结合近期的一个市场现象,我们猜测,接下来证监会在从严执法方面有一些微调,重点将是有明确违法、违规举动的行为,而连续涨停板等投机性的做法,只要其中没有违法、违规的行为,有关方面可能不会将此前那样“敏感易怒”。

【博览财经研报】2012年到2015年,身为基金公司的交易室副总监,一边拿着高薪,一边在餐厅和卫生间里先后下了几百个“老鼠单”,此后一直没有人找上门来,原以为“一生平安”,却没想到证监会和公安的人在2017年敲响了自家的门。
原本仗着自己钱多,在33支个股的竞价交易过程中玩老套路,赚得不亦乐乎,没想到两年后收到亿元罚单。不但赚的钱全面吐了出来,还赔上不少老本。
老话说,“人算不如天算”。进入21世纪,这句话可能要改改——“人算不如大数据计算”。
而改变“炒股老千”们命运与未来投资人习惯的,不仅仅是“大数据”这类“黑科技”,更有监管层在当前新形势下,适应“新常态”的强监管新模式——
7月7日至10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三个重要的中央级媒体,以“证券市场从严监管成果”为报道主题,以不同形式回顾了证监会在强监管方面取得的成绩。且报道形式明显“超配”,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
1、这是更高层级安排的宣传任务。目的很明确,以部委工作成绩的回顾为报道起点,着重昭示政策态度。它不意味着工作的完结。我们更应该看作是两个阶段间的一种过渡,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我们此前对证监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的判断,即从“强监管+加速IPO”,变为“强监管+适度IPO+加强促进国企国资并购重组”。
2、结合近期的一个市场现象,我们猜测,接下来证监会在从严执法方面有一些微调,重点将是有明确违法、违规举动的行为,而连续涨停板等投机性的做法,只要其中没有违法、违规的行为,有关方面可能不会将此前那样“敏感易怒”。
“超配”式报道,既是总结汇报也是态度昭示
根据证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自上任以来,刘主席做过的行业性调研和讲话前后共13次。根据每次讲话的内容,可以看到证监会的工作重心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此次以官媒集中报道的形式围绕“从严监管”进行密集宣传,时值年中,总结意味不言面喻,这其中还包括与合作部委一起做年中总结。但投资人还应该领会另一层意思,即这个总结并没有“完结”的意味,而是一种态度的“昭示”——证监会有能力从严执法,想死的就来试试。
细看三大媒体的报道,有数字化的工作成绩总结,更有案例讲述,也针对性评论。按常规,一个部委的工作,发一条消息足以,至多以通讯形式报道得详细一些。案例讲述和评论属于“超配”。这说明,这次报道,是更高层级安排的宣传任务。目的很明确,以工作成绩的回顾为报道起点,着重昭示政策态度。
新华社关于徐留胜一案的报道为例,全文1600余字,其中800余字对徐留胜的违规行为进行了详细描叙,后在点评部分,将之定义为市场中一类行为的典型代表,并以极重的用词进行了批判。
文章写道,在201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徐留胜”账户通过连续交易、大额封涨停后次日卖出,在24个交易日36次交易“天瑞仪器”、“科士达”等33只股票;其二,控制并使用本人账户,利用资金优势采用连续交易、拉抬股价等手法操纵“四维图新”等4只股票。其中,2015年1月19日一天内,徐留胜连续6笔大量买入“精艺股份”,其申买量、成交量占市场同期申买量成交量的比例均高于60%,连续交易大额交易拉至涨停后当日卖出,仅此一只股票,一天之内扣除成本费用后,获利近15万元。
再看央视的《大数据“捕鼠”记》,其聚焦于“老鼠仓”,并借此着重强调监管者在执行手段上的升级。
报道中说,某基金公司管理交易员的交易室副总监胡某,从2012年到2015年,利用就餐和上卫生间的机会下单做“老鼠仓”交易。报道特别强调,发现这一情况的是深交所监察中心于2013年正式上线运行的大数据智能监控平台。它可以全天处理超过1亿笔的成交记录,还可以在线处理20年以上的数据。不管做“老鼠仓”的人是长期作案,还是偶尔为之,在不断升级的大数据筛查中,都会被最终识别出来。
《人民日报》从证监会、公安部两个部委的角度,分别对其上半年的总体执法情况进行了报道,并将统计的范围延伸至2014年。
一切很清楚,如同当年的“严打”时举行的“公审公判”一样,就是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公开宣讲,对证券市场的违法行为形成威慑,昭示政策态度。
有“严打”重心,也有不再“敏感易怒”的地方
要看到,两支上市后连涨9天的次新股,都在9日发布停牌自查公告。这是监管依然没放松的一个信号。
为何严打不放松?这其实在19日的研报中说到后,主要是“425讲话”依然强调防风险,同时,银行、保险的强监管还没有到收工总结的时候。
但同时还要看到,一些走出“三连板”的股票没有收到交易所的问询函。此外,截止9日晚10日,中报高送转的平治信息没有收到监管者的问询函。
基于这些市场现象,博览研究员猜测,接下来证监会在从严执法方面,重点将是有明确违法、违规举动的行为,而连续涨停板等投机性的做法,只要其中没有违法、违规的行为,且不太过火(比如日内宽幅波动;在没有明显重大基本面变化情况下,个股一口气数个涨停,股价番翻等),有关方面可能不会将此前那样“敏感易怒”。之所以有这种微调,可能是有关方面考虑到法治化的内在要求,而对前期曾引发争议的一些监管行为进行调整。



观察与思考



[url=]
万达为嘛借融创296亿收购自己?一桩一箭六雕的大生意![/url]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7月10日上午,万达商业与融创中国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又一震惊世界的大动作”,即双方于2017年7月10日签订了13个文化旅游城项目股权转让及北京万达嘉华、武汉万达瑞华等76个酒店转让协议。 而根据融创10日公告的消息,又一次震惊了外界舆论!据双方协商付款方式中第四笔付款方式为:万达通过指定银行向融创发放296亿元三年期贷款,随后融创向万达支付295.75亿最后一笔收购款。 换言之,万达借给融创296亿收购自己!?万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仔细剖析这桩生意,这或许是一个“一箭六雕”的大生意,涉及到融创的扩张、万达的转型和进一步圈钱,以及乐视的最终归属和进一步脱困,格局远远不止600亿元!

【博览财经观察】7月10日上午,万达商业与融创中国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又一震惊世界的大动作”,即双方于2017年7月10日签订了13个文化旅游城项目股权转让及北京万达嘉华、武汉万达瑞华等76个酒店转让协议。
而根据融创10日公告的消息,又一次震惊了外界舆论!据双方协商付款方式中第四笔付款方式为:万达通过指定银行向融创发放296亿元三年期贷款,随后融创向万达支付295.75亿最后一笔收购款。
换言之,万达借给融创296亿收购自己!?万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仔细剖析这桩生意,这或许是一个“一箭六雕”的大生意,涉及到融创的扩张、万达的转型和进一步圈钱,以及乐视的最终归属和进一步脱困,格局远远不止600亿元!
融创中国公告称,就目标项目公司和目标酒店资产合作订立框架协议,将在7月11日上午9时恢复股份买卖。融创中国今早在港交所公告称,融创房地产与大连万达商业订立框架协议,据此,融创房地产同意收购十三个文化旅游项目公司91%的权益和七十六家城市酒店100%的权益,代价分别约为295.75亿元和335.95亿元。合作事项的总代价约为631.70亿元。公司已向联交所申请股份自7月11日上午9时正起在联交所恢复买卖。
万达和融创交易的“一箭六雕”
8日9日周末这两天,对于大部分吃瓜群众来讲可能是天天看乐视段子,什么乐视跑了,贾跃亭失败,跑路,多元化布局,更有个别作者把贾跃亭三代挖出来卖弄自己的文采,来证明自己多厉害。一些媒体更是爆出有多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投入其中,一片乐视大厦马上要坍塌的喜人景象。但另一伙人估计是最忙碌的,就是有眼光的投资者。不知道这个周末有多少机构在挑灯夜读研究分析乐视。投资有个理念,如果确定止损的金额,而且自己有承担风险的能力,那么风险越大的投资,收益也越大,那么现在投资乐视是风险最大的时候,但也一定是收益最高的。
分析万达与融创的这桩交易,正好差不多600个亿收购万达的文旅和酒店,其中四条耐人寻味,现把他们公告给大家看看。
好协商,双方于2017年7月10日签订了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合肥万达文旅项目、哈尔滨万达文旅项目、无锡万达文旅项目、青岛万达文旅项目、广州万达文旅项目、成都万达文旅项目、重庆万达文旅项目、桂林万达文旅项目、济南万达文旅项目、昆明万达文旅项目、海口万达文旅项目等十三个文化旅游城项目股权转让及北京万达嘉华、武汉万达瑞华等七十六个酒店转让协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万达以注册资本金的91%即295.75亿元,将前述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转让给融创,并由融创承担项目的现有全部贷款。
二、融创房地产集团以335.95亿元,收购前述七十六个酒店。
三、双方同意在7月31日前签订详细协议,并尽快完成付款、资产及股权交割。
四、双方同意交割后文旅项目维持“四个不变”:
1、品牌不变,项目持有物业仍使用“万达文化旅游城”品牌;
2、规划内容不变,项目仍按照政府批准的规划、内容进行开发建设;
3、项目建设不变,项目持有物业的设计、建造、质量,仍由万达实施管控。
4、运营管理不变,项目运营管理仍由万达公司负责。
五、酒店交割后,酒店管理合同仍继续执行,直至合同期限届满。
六、双方同意在电影等多个领域全面战略合作。
大家看清这个协议的猫腻,四个不变,也就是孙宏斌除了拿出600个亿给万达当了绝对大股东,所有权归孙宏斌外,所有权利还是万达说了算,除了变更大股东什么也不变。再结合
简单一点说,就是孙宏斌拿了300个亿给万达王首富,王健林为什么要卖,孙宏斌为什么要买,答案就是根本不是买卖关系,是战略合作关系。万达拿到这600个亿干什么,肯定是打包收购乐视,然后整体给乐视背书,王首富厉害呀,一下子又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了,所有乐视的债权债务万达接手,万达接受,所以银行冻结马上解冻,所有私募公司恢复正常,万达用孙宏斌的600个亿资金和自己的信用盘活这个乐视。乐视风波将告一段落。第二步乐视会把轻资产回归装入乐视上市公司中,这样乐视千亿市值用不了多久,这样乐视市值超过1000个亿以后,贾跃亭所有的外债都可以用股份化解了。
首先乐视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变为一个政治事件,严重影响中国的政治气候,甚至可能影响到,政治影响非同小可。王首富这个时候站出来给乐视收拾烂摊子,会赢得高层的认可和民营企业老板的拥护。乐视贾跃亭在中国草根创业者有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和正能量,如果一个正能量突然变成骗子对社会的反面作用太大了,况且唇亡齿寒,如果不帮乐视下一个可能就是万达。所以王首富出山巧妙的解决乐视问题,大大会赞赞赞。这样吃法比赔70个亿支持万科的恒大吃法好看多了。
融创为什么这样做,以融创自己的块头和商业信用是扶持不起来乐视的,孙宏斌可以当乐视的兄弟和大哥,但当不了乐视的干爹。所以孙宏斌注定只能是留守政府,清华高材生和巴黎子大学毕业的孙宏斌展示了他睿智的一面,他出钱,让王首富操盘,他出了600个亿,万达用文旅和酒店股份担保,然后还可能万达收购乐视后也可能把孙宏斌的150个亿还给孙宏斌,也可能带孙宏斌一起在股市玩。这样融创做大了地产,把乐视烫手羔羊送出。
乐视贾跃亭能得到什么,如果乐视的市值变大到1000个亿以上,他就可以所有债务解套,而且还能在弄出几百个亿安心干汽车了,同时王首富帮助乐视解套后,也不排除贾跃亭在通过定增等方式把乐视汽车将来在装到乐视里。这样乐视贾跃亭就可以放心的随时出入中国和美国了,同时可以聚焦汽车。然后通过市值重新把他的生态系统做起来,这样的公式就是贾跃亭+万达大于BAT,成为中国商业第四极。这样王首富和贾跃亭是最大的赢家。
乐视的资金风险并不是不可控
测算乐视的风险,来自微信公号“金融地摊玉丰”的测算认为,乐视最大的风险就是贾跃亭被抓起来。如果贾跃亭被抓起来,那么乐视的价值等于0,因为如果贾跃亭被抓起来,那么所有乐视收的钱收不回来,所有要钱的都会一起来挤兑,光有一个孙宏斌是抵挡不住愤怒的讨钱者的。当年唐万新被抓,德隆完了,牟其中被抓,南德完了。但仰融跑了,华晨存在下来了。如果这个风险出现,怎么测算也没用。政治性风险不在控制之内,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只能认赌服输。排出政治风险外,乐视一定是有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法的。否则乐视问题闹成上访问题那麻烦就大了,如何让所有的乐视参与者都不损失,只有一个解决方式:做大乐视市值,做大乐视信用,所以乐视的解决的核心也在这。
排除政治风险,第二个就是经济方面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了。那就是怎么一揽子解决乐视所有问题。现在乐视面临两个大问题,一个是钱,一个是发展。光谈钱不谈发展或者光谈发展不谈钱都是不可能解决乐视问题的。谈钱就是乐视到底欠多少钱,是无底洞还是可以计算出来。第二个发展问题,三年后的乐视如何笑傲江湖,达到百倍回报。
经过测算,其得出再有300个亿就可以彻底解决乐视所有的资金问题。包括偿还孙宏斌的100个亿,剩下200个亿完全可以盘活乐视。再多一点最多400个亿足够了,上策就是400个亿整体收购乐视除汽车之外的所有业务。我们计算乐视市值600个亿,乐视影业,乐视致新,易到,乐视手机,酷派手机合到一起市值的在1200亿-1600个亿。贾跃亭自己按照50%,他自己的市值在600-800个亿之间。非常时期肯定是非常价格,现在把乐视压低到50%一次性现金300-400亿收购贾跃亭全部股份,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贾跃亭不同意,第二步乐视现在市值600个亿,预测如果停牌结束没有新的题材炒作,那么市值会降到一半,大约300亿左右,如果在二级市场买他股份,只需要90个亿就可以成为乐视第一大股东。第三步如果被预测比想的还差,那么最差50个亿收购乐视壳也是有价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4-5-17 06:46 , Processed in 0.15170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